Friday, May 28, 2021

Study of Drama Triangle 【走出令人窒息的情緒陷阱 】

在準備這個課程中,我和自己做心理療愈,寫出以下一些學習心得和感受。


不良兒童經歷(ACEs)是疾病控制中心研究得出的一個術語,表明兒童創傷與成人健康結果之間存在相關性。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發現,兒童發育中的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受ACE的影響如此之深,以至於它們是許多慢性疾病,大多數精神疾病和大多數暴力行為的根源。https://www.cdc.gov/violenceprevention/aces/index.html

疾病控制中心進行的研究中測得的10種ACE是:



所以,療愈童年創傷,走出可怕的情緒陷阱 - Drama Triangle -
戲劇三角,可以大大減少身心疾病,和諧家庭關係,提升潛能和更好地發展事業

Drama Triangle Study

 以下這些都可能是我們親耳或親眼看見的惡性衝突,或身邊人發生的情況,一點不出奇:



 
我如何走出情緒陷阱的故事:
I used to be a typical victim and a unhealthy rescuer

沒有孩子之前,我和先生為了事業拼搏,目標一致,很少有衝突,各有個忙。

直到有了小孩,大家壓力大了好多,都不懂溝通,多了好多arguments,忽然覺的先生的脾氣暴躁很多,我常常哭泣,我常常失眠,常常生病,孩子也深受困擾。經過20多年的修行,我慢慢在走出了自己的情緒陷阱。
但,這可以是一生的修煉,沒有完結的一天!

 I used to be helicopter parent, unhealthy parent

其實,已經給孩子帶來傷害,因為對他的自我價值建立,自信心產生影響,所以,他會說出:“我收不到你的愛。”

以前的我

聽到孩子說,收不到愛

一定會委屈,傷心😢

結果就會成為一個受害者

就會有情緒投射,無形中成為加害者。

但當孩子直接表達給我,我感到好震撼,驚訝,同時好欣慰, 我看到自己的成長。


學習走出情緒陷阱,走出Drama Triangle ( 受害者,加害者和拯救者的陷阱),最大的目的是來自我覺察,提醒自己,作為借鏡,同時也療療愈自己。
 

 這些負面的,限制性的狀態和信念,只會令任何人,令自己處於身心不安頓,不平靜,也令家庭關係陷入摧毀性地步,何來健康,更談不上家庭幸福和藹,更加難去幫助別人,做助人的工作。

 這幾年,我深入學習 Stephen Kampman的戲劇三角理論和實踐。並時常覺察自己,令我倍加alert, 如果我有任何這些狀態,我要和自己做療愈,轉化自己,不讓自己掉進這個一個死路一條的關係陷阱。常常都保持在身心安頓,回到平靜感恩,內在富足豐盛的狀態。

這個情緒三角形是令我們be aware,看自己家庭關係的健康狀態,反省自己內在的情緒關係,內在的三角形是否出來問題,千萬不要用這個情緒三角陷阱的理論來指責別人或家人,這樣只會造成更大的傷害。


我也將這個心理治療的方法,運用在我的夢境治療課,情緒管理,自我成長的課程中。


Change from A type relationship to H type

什麼是Drama Triangle - 令人窒息的情緒關係陷阱?

Kampman 做的大量家庭個案和cooperation個案中,發現:

惡劣家庭的關係里,惡性衝突中,人與人之間,常常會有三種角色或人物出現:受害者,加害者和拯救者。

受害者的角色:

受害者的心態几乎是这三种人都有的底蘊,是問題的核心。

而受害者往往身邊就會有加害者prosecutor 操控,指責,曼罵,打發脾氣的人,鬧人不需本的人。

嚴重的受害者,自己也會把所有的責任和問題,推給外界,自己也變成了一個加害者。

嚴重的受害者也常常吸所謂的引拯救者來打救,但結果是越幫就越忙,受害者更加覺得自己可憐,好慘,而拯救者也要變成一個受害者或變相的加害者。

受害者有時也會為了某種原因,變成加害者和拯救者

而拯救者有時也變成加害者受害者和加害者

加害者本身就是受害者,同時也會變成拯救者

個案:

王先生和女兒的矛盾,王太夾在中間...

Anna和先生的矛盾。產後憂鬱症,先生離家,離婚收場,孩子成為受害者

Anthony 大脑智障,不見了手錶,指控照顧者偷了他的手錶,Loura成為受害者,女兒是拯救者,也成為受害者,男朋友也如此。男朋友又成為加害者...

最諷刺的是,沒有一個是受益者,全部都是victims,沒有一個贏家。這是一條沒路可走的死胡同。

在這個關係裡面

深入探討下去,就會發現

每一種心態變背後,都有一些內在誓言

信念,導致他們有可怕的emotional buttons, 情緒定時炸彈或地雷,一不小心,救踩到,引爆炸彈


情緒特徵、限制性的信念、心態和動機

受害者

常常發出的內在誓言或限制性信念: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了,我命中註定來被人欺負,“可憐的我”

全世界都不愛我,沒有一個人愛我,沒人幫我

我好慘啊!我真倒霉,我到了八輩子的黴!

死了算了

活著好辛苦啊!

這是他們眼中的自己和世界

受害者,這裡並不是什麼真正的受害者,而是他自己的心態,是自己的感覺,但帶著這樣的心態和感覺去活著,真的把自己的生活搞遭了,成為手下的受害者。受害者常常容易有抑鬱症,焦慮症,和各種敏感或免疫力低。

感到受害,被壓迫,壓抑,無助,無望,無能為力,羞愧,自責,自卑核心情緒是恐懼,沒有安全感,自我價值低落,甚至覺的自己就是一個需要被人打救的人, 不斷尋找一個可以長期保持消極情緒的救助者

總是選擇“沮喪負面悲觀”的立場,如果停留在受害者的位置,將會阻止自己做出決定,解決問題, 難感到高興和自我理解。

受害者(變成加害者)( 極度渴望愛,需要自信)

覺得自己總是不夠好,比別人差,有很強的自卑感,或總是覺得不受關注,別人沒有看到自己的努力,有很多委屈和壓抑?

覺得自己的不辛都是別人搞出來的,是別人令我不開心,發脾氣,我是不會生氣的,都是別人的錯。 ( 由受害者變成加害者)

如:我真倒霉,幫了這樣一個人,我太笨了,我瞎了眼。我好慘啊。我是世界上最慘的人,我活得好辛苦啊!我覺得或者受苦,沒有意義,我想死了好過! ( 恐懼背後:渴望愛,感受不到沒有愛)

常常覺得別人在勒索我,威脅我,逼我要做我不想做的事情。認為自己沒有選擇

對自己要求極高,不能做錯事。 “認為自己總是做錯事,選擇錯誤”,自我譴責,內疚感深重。

原因: 童年受到欺辱,侵犯,疏忽照顧,不被照顧。被拋棄,或不理會,慣性壓抑自己。身心疾病:這些都會導致免疫系統疾病 敏感和癌症,心脏病。

加害者

他們的內在誓言,信念和開頭禪

It's all your fault!

我沒有錯,都是你的錯

我都搞得定,為什麼你搞不定?

加害者的往往對自己要求完美,也把自己的要求投射給別人

他們的口頭禪是

你應該這樣,你應該那樣

you are stupid

如果和他們的預期不一樣,就會好frustrated, 很容易發火。

常常帶著教訓別人的語氣,高高在上,自以為是。有自己一套固有,很難動搖的價值觀和範疇,有的人對自己要求特高,完美主義者,令達不到她要求的人辛苦。

常有個信念:

我並非苛求挑剔,我自己也要求自己這要做,而且我做到的,為什麼你做不到?

常常容易發脾氣,憤怒,對別人的過錯很難包容或容忍,大發雷霆,脾氣暴躁。 “鬧人不需本。”

常常指責別人,發洩情緒,操控別人, 投射自己的情緒在別人身上,濫用侮辱句子,貶低別人,太高自己。導致更多問題和創傷。

源頭:

加害者童年創傷和生命中的不辛一直沒有處理,累計起來,喪失對別人的信任,limited的信念:

就是別人是不可信的。你必須和我一樣,那一接受差異和不同意見。

採取憤怒和貶低別人的方式,來彌補自己的失落或不辛。背後是缺乏愛,渴望得到愛和認同

反思自己的需要,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任。

重視自己的價值,聆聽自己內在的需要,才能有能力聆聽別人的需要,尊重自己,才能尊重別人。

因為本身就是一個深重的受害者,也有不少是過度完美主義者

他們的人生有好多陰影和創傷,日積月累,沒有被療愈,所以心中有好多的怨言,最典型的是推卸責任,指責,大罵一通的人。通常情緒暴躁,狂躁憂鬱,焦慮症,性格分裂或容易有疾病。

核心情緒是恐懼,沒有安全感,自我價值低落,要通過踩低別人,掩飾自己的恐懼和焦慮害怕失落,極度缺饋乏愛。

拯救者

常常有一顆善良的心,好想幫助別人。

核心情緒:

如果不去幫,就會有恐懼,內疚或者沒有價值感,安全感

信念,他們的內在聲音

唉,又要我來幫你

沒有我你就不能生存,搞不定

覺得自己總是要在做幫助別人的事情,無論是自己想或不想的,自覺的或不自覺的,背後的信念:信念:沒有我,就搞不定,或煩死了,又來要我救命了,情緒救火隊長。
拯救者自己也是一個受害者,因為開始以為自己什麼都搞得定,往往令被人失望,自己也沮喪,會說:

我真的不想幫 ,但沒辦法,不幫你又會鬧我,幫,又不聽我的話,好像越幫你的問題越大。

有時別人沒有改變,或被受害者指責,就會發出怨言,感到委屈。自己也有可能憂鬱,更加內疚不安。

或者別人沒有多謝他,就會生氣,指責別人或用自己的一套批評別人,自己不知不覺成為了受害者和加害者。

拯救者自己要有健康界限,先處理自己的情緒和創傷,才有能力幫助別人,而幫助的方法,不是去給指教或自己幫別人做事情,而是coaching,empowerment,協助和鼓勵。

Example:作為家長的(我、我們)有沒有幫孩子太多,不想他們失敗,受到挫折。過度保護,令他們沒有自信,失去學習克服困難的機會?自己反而又成為了加害者。

忽視了別人的能力,抹殺了別人的發言權和智慧,鍛煉解決問題得能力?

有沒有覺得幫助別人,其實內在有一個需要幫助這個角色去填補自己的空虛或滿足自己的需要,有時忽略了別人真正的需要呢?是否想通過幫助別人,得到認同,愛和關注?而忘記了自己也有一大堆的挑戰要面對,心理障礙要克服。

沒有真正去聆聽別人的需要,而幫倒忙?換來一肚子氣,還不斷要怨別人不領情,一下子從助人到受害者的地步!或者沒有得到別人的讚美,就會投訴:“連一句謝謝都沒有,沒有絲毫感恩。我真的不應該幫他、她) (原來自己也需要幫助,看看自己的需要是什麼)責備別人,有責備自己,自己變成了加害者。

其中一種核心情緒:內疚感的驅動,低自我價值感:需要透過幫助別人而被肯定。或沒有安全感,怕別人失敗,也就是自己失敗。失去健康界限 、漠視自己也需要幫助 、 渴望被認同

我們真的要深刻警惕自己,反思下自己有沒有這樣的心態。我有什麼選擇?


想一想,自己可能不知不覺,已經有一部分其中一個角色的心態,或者兩個和或者全部都是自己。

在解夢實踐中,我發現:

不少人對噩夢有極大的恐懼和誤解,採取逃避去解析和學習的機會,逃避處理內在矛盾。認為噩夢搞得他們好慘啊,睡不了覺。埋怨和指責自己或別人,自己就是自己的加害者

指責自己的噩夢或別人搞到他們這樣等等,夢境就成為了受害者

但噩夢本身就是情緒被壓抑和矛盾的產物,可以説是内在另一個自己,或者叫的内在小孩。越不理會,越壓抑,越壓抑,就越多噩夢,心情和身體就越差,噩夢無意識地成為加害者。

 换句话说:

噩夢是潛意識的智慧高人來拯救我們(self rescuer),想幫助自己找到情緒的出口。通過自我反思,療愈我們的情緒創傷。我常常這樣大聲疾呼。但不是很多人可以理解的。常常被誤認為噩夢或不知為什麼會闖入自己的睡眠...害的自己好害怕,好慘,沒有好覺睡 ( 把噩夢變成敵人,自己victimized 自己),我恨死噩夢!我不想理它,或埋怨生活中的某人某事導致這些噩夢...然後,就產生極大的恐懼,煩它,鬧它,產生指責,投射更多的情緒( 自己又做了prosecutor) ,產生重複創傷和關係問題...身體問題,噩夢頻頻。

惡性循環,沒完沒了,免疫力自然受到破壞,身心疾病就跟著來。

所以,解夢,夢境治療,真的是幫助自己走出內在的毒性的三角關係啊!令自己身心健康,內在有平靜和富足,外在關係才有和睦和幸福。


在做情緒急救工作中,我發現

以前,我在做一個不稱職的拯救者,有時也陷入情緒之中,受到指責,就會感到自己是一個受害者。不知不覺也變成加害者。

現在,我已經學習放下內疚,做一個激勵者,有力量的生命教練,有深度的身心治療師。

在做身心靈工作中,我自己的一些内在的drama triangle 状态出现:

內在也有這樣一個三角關係,叫做身心靈平衡,我發現,內在的三角關係沒有達致平衡,就必會產生外在Drama Triangle 的 問題!

比如

如果為了工作( 幫人:拯救者)

和忽略了身體,其實我自己就是加害者和受害者,

提醒我愛自己,身心平衡最重要

內在的Inner triangle問題,最受害的是自己 , 

(身心靈的平衡健康) ,自己就是自己的加害者都不知!

 然後是家人 - 受害者 !產生家庭的戲劇三角!

每個人都是loser!提醒我愛自己,身心平衡最重要



內在的Inner triangle問題,最受害的是自己 (身心健康),自己就是自己的加害者都不知!

 然後是家人 - 受害者 !然後又產生家庭的戲劇三角!循環不息!每個人都是loser!


Reference:

從夢境治療到如何不做受害者


每一種狀態,背後都有一些僵化的,限制性的信念或者內在誓言影響他們的情緒,一旦他們的emotional button 被按想,就會做出如此的行為模式,把自己打入情緒的陷阱牢籠。

這個沒有出路的情緒陷阱或情緒三角關係,往往不是人有意識的,而是潛意識長期累積的信念和習慣,情緒模式、行為模式。

因為每一種狀態都有自己原生家庭的issues或成長過程中的創傷在背後影響他們信念和行為模式,所以,要從根源著手。療愈自己的創傷,以下是我的一些療愈方法和學習過程

我們可以想想:如何走出令人窒息或自我設定的情緒的陷阱,死亡三角形, 回到生命的原點 - 愛的懷抱,愛自己?






以下是我做心理辅导和療愈 ( 和自己, 和個案)常用到的方法和疗愈過程:

如何不做情緒的奴隸 ? (Updated version)

 情緒的奴隸,往往糾纏在情緒勒索和被勒索的遊戲中。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20/12/blog-post.html

把自己愛回來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18/01/blog-post_31.html

內在小孩的療愈

擁抱內在小孩, 活出自在人生

建立同理心,特別是對自己的同理心,才有能力同理別人

同理心,一生的修行

求同存異

求同存異的力量


婚姻修行路的分享與整合


寬恕原諒

Forgive and Be forgiven 原諒和被原諒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20/08/blog-post_70.html

FORGIVING PROCESS -寬恕,原諒的冥想練習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14/12/forgiving-process.html

回歸心身安頓,重獲心靈自由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16/11/blog-post_60.html

生命的過錯與傷痛 刘仁州老师的文章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19/12/blog-post_16.html

Acceptance - 父母的功課,孩子的禮物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20/06/acceptance.html

與情緒對話,深刻理解讀懂自己

情緒,你在講什麼?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21/05/blog-post_52.html

做自己內在父母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21/04/blog-post_4.html

寫信 治療

寫信自我療癒和集體療癒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21/04/writing-therapy-1.html

夢境治療

Reading Materials - 關於Donna人性化解夢和催眠治療的文章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20/01/reading-material-on-dream-therapy-and.html


催眠自我強化: 疗愈内在小孩,建构内在父母

Self Affirmation Process - 建構內在父母,擁抱內在小孩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17/09/blog-post_97.html

讚美別人,活出自己

活出最棒的自己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18/04/mentor-ship-program-redcoaching-reddr.html

美麗的四金花

 自我探索,性格分析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21/05/heart-talk-with-jenny.html

Heart Talk with Jenny (性格分析)

 

潛意識的溫柔和語言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20/12/blog-post_14.html



愛你還是勒索你?
情感勒索,焦慮症,如何面對和避免?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19/05/blog-post_26.html

Q and A on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 Drama TRIAGLE):


原生家庭 v.s.童年陰影v.s.戲劇三角 DREAM THERAPY REVIEW 4



夢境治療的過程 - 如何 走出牢籠, 改寫內在誓言?



從夢境治療到如何走出Drama Triangle Review 5


More reference:

 Use the DR Karpman Drama Triangle to Solve Conflicts


The drama triangle proposed by Stephen Karpman has three main characters. They are – the Victim, Persecutor, and the Rescuer.

Stephen Karpman, M.D., originator of the Karpman Drama Triangle Launching Our First Live Book Circle!! Conversations with David Emerald, the author of The Power of TED* (*The Empowerment Dynamic) TED* (*The Empowerment Dynamic) is a positive alternative to the Drama Triangl Ein Leben ohne Spiele von Stephen B. Dr. Karpman (ISBN 978-3-937471-03-7) bestellen.

My book is finally done!  300 pages!  In it I take you on a behavioral psychology journey through dozens of examples of stressful drama triangles in multiple familiar settings, including dysfunctional families, alcoholism, games in the courtroom, bedroom, and classroom, including the four rules of escalation, games of power and abuse in the workplace and at home including child and elder abuse.  Many counseling psychology escapes are outlined to gain healthy relationships including the varied use of the ego states options, the OK Corral, and the new Compassion Triangle option.

Then from the outer personality drama triangles we go deeper to the inner personality drama triangles illustrating the feeling rackets using the inside of the triangle and including thirty pages of new family script theory and examples with an ending at the biological and evolutionary level drama triangles.


Karpman drama triangle - Wikipedia

The Karpman drama triangle is a social model of human interaction proposed by Stephen B. Karpman. The triangle maps a type of destructive interaction that can occur among people in conflict. The drama triangle model is a tool used in psychotherapy.

Victim Stance: “Poor me”-

ƒ Feels victimized, oppressed, helpless, hopeless, powerless, ashamed

ƒ Looks for a Rescuer who will perpetuate their negative feelings

ƒ If stays in Victim position, will block self from making decisions, solving problems,

 feeling any pleasure, and self-understanding.

ƒ Maintains “dejected” stance

If you find yourself in this Role, get off the Drama Triangle, by getting help with problem solving. 

受害者立場:“可憐的我”

ƒ感到受害,被壓迫,無助,無望,無能為力,ham愧

ƒ尋找可以長期維持其消極情緒的救助者

ƒ如果停留在受害者的位置,將會阻止自己做出決定,解決問題,

  感到高興和自我理解。

ƒ保持“沮喪”的立場

如果您發現自己扮演這個角色,請尋求解決問題的幫助,以擺脫《戲劇三角》。

Prosecutors

Sets strict limits unnecessarily

Blames and Criticizes

 Keeps Victim oppressed

 Is mobilized by anger

Has rigid, authoritative stance

 Like a “Critical Parents”

不必要地設置嚴格的限制

責備和批評

壓迫受害者

容易動怒

具有堅定,權威的立場

就像“嚴厲、批判型“的父母

Rescuer Stance: “Let me help you”-

ƒ Rescues when really doesn’t want to

ƒ Feels guilty if doesn’t rescue

ƒ Keeps Victim dependent

ƒ Gives permission to fail

ƒ Expects to fail in rescue attempt

ƒ Like a “Marshmallow Parent” 

救援人員姿態:“讓我幫助您”-

ƒ在確實不想要的時候進行營救

ƒ如果不救人就會感到內gui

ƒ使受害者保持依賴

ƒ允許失敗

ƒ預期營救失敗

ƒ就像“棉花糖父母”


The Karpman drama triangle is a social model of human interaction proposed by Stephen B. Karpman. The triangle maps a type of destructive interaction that can occur among people in conflict. The drama triangle model is a tool used in psychotherap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Ko7XyXACM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Karpman_drama_triangle

Karpman used triangles to map conflicted or drama-intense relationship transactions.[1] The Karpman Drama Triangle model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and power in conflicts, and the destructive and shifting roles people play.[3] He defined three roles in the conflict; Persecutor, Rescuer (the one up positions) and Victim (one down position). Karpman placed these three roles on an inverted triangle and referred to them as being the three aspects, or faces of drama.[1]

  1. The Victim: The Victim in this model is not intended to represent an actual victim, but rather someone feeling or acting like one.[1] The Victim's stance is "Poor me!" The Victim feels victimized, oppressed, helpless, hopeless, powerless, ashamed, and seems unable to make decisions, solve problems, take pleasure in life, or achieve insight. The Victim, if not being persecuted, will seek out a Persecutor and also a Rescuer who will save the day but also perpetuate the Victim's negative feelings.
  2. The Rescuer: The rescuer's line is "Let me help you." A classic enabler, the Rescuer feels guilty if they don't go to the rescue. Yet their rescuing has negative effects: It keeps the Victim dependent and doesn't allow the Victim permission to fail and experience the consequences of their choices. The rewards derived from this rescue role are that the focus is taken off of the rescuer. When they focus their energy on someone else, it enables them to ignore their own anxiety and issues. This rescue role is also pivotal because their actual primary interest is really an avoidance of their own problems disguised as concern for the victim’s needs.
  3. The Persecutor: (a.k.a. Villain) The Persecutor insists, "It's all your fault." The Persecutor is controlling, blaming, critical, oppressive, angry, authoritarian, rigid, and superio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n2LPOpKebo


27 5 2021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