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31, 2019

春風化雨的工作坊

每一年劉仁州老師的工作坊,我都不容錯過。

25日上午的《信心與仰望 ─ 活出天命》工作坊,老師和個案的對話,都好像是在和我內心對話,春風化雨,溫暖人心。


這幾天,我一直在想:每一個個案的過程,我從老師身上可以學到什麼,從個案身上我可以學到什麼,從整個過程的轉化,development,我又可以學到什麼?



1 父母的角色

关于媽媽對孩子家庭的關心和焦虑。聽了那位媽媽的情況,我深深感受到作為媽媽,關心孩子的家庭,茶飯不思的感受。

我有時也很想一口氣把自己一生的經驗教訓都告訴孩子 ... 所以,那位媽媽的心情,也是我的一部分。

老師說:我們的工作,不是來解決問題,而是對於問題的了解。了解後,需要行動,否則,問題一直是停留在原位。

老師忠告:“和孩子需要保持距離,以策安全”,好幽默的導師!

“離婚的夫婦,仍然是孩子的父母。這個關係,對孩子的成長影響深遠。”

談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不論上一輩或上上輩的關係多麼複雜,悲哀,無奈,這是家庭系統的力量,不可改變;我們不能選擇出生的家庭,但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命運,創造自己的命運!

不要太投入孩子的家庭生活,要快樂的活出自己。自在的活出自己,這才是對孩子的最大祝福和幫助。

談到健康界限:

讓孩子來找你,不用主動找他們。

你也可以問他們:你有什麼需要我們幫助嗎?

千萬不用令孩子覺得,你的財富,就等於他們的。千萬不要被孩子綁架父母的財富,心理和身體,令他們成為依賴的對象,變成啃老族。因為沒有啃老族,只有被啃老族!


2 哀傷可以杀人

老師處理哀傷真的很透徹:

老師說:

一個人的選擇能力就是在創造能力

不要強迫自己不去悲傷,

可以哭,可以想念她,接受媽媽離開的事實

但你需要轉身面對你的人生

選擇有智慧的愛媽媽,那就是好好的活出媽媽的心願,好好的活著來紀念媽媽,轉身面對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家庭。

我們活得幸福,就是彰顯對離世的家人的愛。

我明白到:

哀傷可以影響一生,如果走不出來!

首先,仍可以悲傷,哀悼,接納自己還沒有放下離開的親人。需要接受離開的事實。走出盲目的愛,而不是:活著,心已經跟着去死了了。

和離開的家人,任何時候,想到了,都可以隨時隨地向他們道愛,道謝,到歉,道別。只要靜心,閉上眼睛...


3 溫柔與愛

如何做一個真正溫柔如水的女人,太太?

老師指出:和媽媽的關係,會影響自己的家庭關係。

對父母充滿指責,埋怨,會遭到報應的。只有聆聽他們,理解他們,不要代替他們的任何角色,更不要嘗試去改變任何人,當他們的聲音被聽到,情况会不一样。

把對父母的埋怨、恐懼、憤怒的驚嘆號(!)變成問號(?),聽聽他們自己埋怨、恐懼、憤怒背後的原因,你會對他們的行為理解多一些,接納多一些,包容多一些。不那麼容易影響自己的情緒。这不代表你認同他們。只是自己可以做回自己,身心安頓,才能活出自己的潛能。

老師一再提醒:

了解媽媽對爸爸的埋怨,而不是去裁判她,批判她,聽聽她的聲音

把父母的關係還給父母

慈悲的態度,溫柔的來源。

我認識到:看到媽媽的溫柔,媽媽的美麗,就會彰顯我們自己的溫柔和美麗。同媽媽的連結,最終是同自己的連結。


4 擁抱自己內在被傷害的小孩

被傷害的童年,離家出走的青少年,想起來常常仍有憤怒,痛苦,是可以理解的。

不要急於改變自己的身心症狀,去體諒,接納,聽見內在聲音

老師教我們做自我強化的催眠:

陪伴童年,青少年的自己,和她說,你辛苦了,你當時為了保護自己,肯定自己當時的選擇

不要急於改變自己和媽媽 ,而是去聆聽自己內在小孩的聲音,被理解,被聽到

遲到就遲到吧,

健忘就健忘吧,

100% 接納自己。

沒關係,慢慢來,你會做到的。

相信自己一定會越來越好!

我覺得,這是老師送給我們每一位的禮物:

沒關係,慢慢來,你會做到的。

相信自己一定會越來越好!

每天讚美自己,強化自己,和自己做self Affirmation hypnosis:






5 照顧好自己内在的孩子,就可以成為好媽媽

老師要個案好好去呵護那童年的自己,告訴她,自己已經長大了,有能力照顧好自己。一旦那個童年的孩子被愛,被照顧,就有能量照顧好自己的孩子,成為一位好媽媽!


6 找回內在的爸爸


對於童年的孩子失去爸爸,老師說:孩子的驚嚇比悲傷更難過。要找回這種悲傷的感覺,和自己當年的情感連結。

建立自己內在的父母,就不會沒有愛,就不會重複父母的關係问题。

爸爸活在你的心裡,你就會有安全感身心就會安頓。和身邊的關係就會好起來。因為你可是收到系統的力量和爸爸的祝福。


有些人在早年失去了父母或其中之一,自認為是沒有父母或是單親的孩子,於是生命成長失去了某些重要的「力量」。父母形體的不存在,並不影響「父母生命」存在的事實。在自己心中跟父母的生命接觸和溝通,可以釋放鬱積的情緒,可以再生愛與被愛的體驗和能力。

這個個案令我想起最近的工作坊中,我的分享:

一旦被忘記,就是第二次死亡!如果不想我們的家人第二次死亡,我們不僅要形式上的記住,而且要把他的經歷,他的美麗,他的人生教訓學過來!一個人的離開,往往帶來無數的啟迪,經驗和教訓。好好將他的精神活現出來,將之前的教訓,可能不是一個人的錯失,好好反思一下,避免在自己離開前,重蹈覆轍 。這樣,才不會白白讓家人走,讓家人犧牲!浪費了他們給我們的寶貴精神遺產和生命換來的教訓!

懷念家人,我們體會到的死亡背後不是灰暗,而是生命的過程,可以是彩虹,更是體驗,多幾個角度去看,為自己面對生老病死的精神準備,注入強心針!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19/01/dream-power.html

Dream Power


建構內在的爸爸 (1)


原來一個人被遺忘是多麼的可怕。因為遺忘背後可能是是驚嚇、恐懼、無奈或憤怒,或壓抑。是負能量。唯有轉化成真正的愛,家人的愛,溫馨的愛,慈悲的力量,才能彰顯;活著的人才能走出憤怒,無奈和沒有被聽到的悲傷,痛苦。

這個個案給我很大的震撼:哀傷可以是隱藏的,看不見的,但深深的影響着人的潛意識,和父母的關係,跨越時空,跨越生死界限!表達自己沒有表達的,與親人產生連結和親和力,讓親人活在心中,感受離世的親人愛的力量,自己的親密關係就會容易找到!

想起最近讀的黃明樂一篇文章:



一位人走了,問題還在。影響深遠。只有和解,還死者一個懷念,哀思和他值得擁有的愛,生者才有力量面對人生的挑戰!


總結:

成為自己的父母:
聆聽自己,了解自己:

1-5歲的自己:怎樣出生的,怎樣的孩子,父母是怎樣對你的?有人聽你說話嗎?
去問爸爸媽媽

5-10歲的孩子:你記得什麼,想到什麼?

10-15歲的青少年:你的家庭狀況?你和家庭的關係?

15-20歲: 你的學習和工作情況,和父母的關係

找到和父母的愛,傷害的感覺,委屈的感覺,給內在孩子一個擁抱,不讓童年的記憶阻擋你幸福。

如何成為助人者:

成為有能力的陪伴者,找方法,不找藉口

只要你盡力了,老天會幫你做你做不到了。

是的,我的經驗告訴我: 只要我們的工作是benefit people, 就一定有很多人來幫助我們!

老師讀出這段話:

爸爸媽媽需要心裡有很大的勇氣,也需要有很大的愛,才能告訴孩子:

"你需要有免於我們的自由。不要順從我們,依靠你自己的智性吧,就算你走偏了,也遠比你一直當個奴隸、一直做對的事情要好。與其跟著別人、都不犯錯,那還不如自己做錯、再從中學習比較好。否則,你除了跟著別人走以外,甚麼也學不到,而這是毒藥,是劇毒。"

(摘錄自"孩子,做自己的自由",作者:奧修)



延申阅读:

與父母親生命的連結 ─ 生命力量的主要來源

文/劉仁州

       我從事生命關懷的工作將近30年,每天接觸的都是有困難的生命,有些人是婚姻出了問題、有些人是非常憂心孩子(課業、行為、健康)、有些人覺得自己的身心狀況出了問題(易怒、憂鬱、失眠)、有些人陷溺強迫性上癮性行為而不可自拔、……還有更多難以想像的困擾。

        人們來找我,無非是希望他們的問題可以解決、痛苦可以消失;但是大多數的人渴望依賴「老師」的神力,化腐朽為神奇,點石成金,彈指之間,似乎走投無路、痛苦萬分的生命,一下子變成生機盎然、活力無限。於是,老師如同再生「父母」,甚至,很多人來EQ協會上課、會談,得到幫助之後,急忙的把配偶、孩子、父母、兄弟姐妹、朋友、左鄰右舍…所有等待拯救的生命,通通帶到EQ協會來了。

       我想,如果我們幫助人的方式是這樣的幫法,我們是使得別人永遠像小孩,而我們像有力量、有辦法的父母。但是一段時間之後,我們就會疲於奔命,力不從心。我常思考,正面有效的幫助,應該是讓「被幫助者」變得有能力、有勇氣可以面對和解決自己的問題。如果「被幫助者」變成依賴,雖然幫助者很有能力,但一旦幫助者不在了,「被幫助者」很快地又會回到以前的痛苦深淵。

    因此,幫助是要使人「強壯」,而不是使人「軟弱」。

       所以,EQ協會的「講師們」在幫助人的時候,我們不是替人解決問題,而是幫助這個人找到「力量」來解決他自己的問題。也就是說,我們不成為這個人的父母,我們也不把他當成「可憐的孩子」;而是我們幫助這個人了解什麼是「內在小孩」,鼓勵這個人學習成為「自己的父母」。當一個人願意而且也有能力成為自己的父母,他的生命力就會變強,而不是變弱!
    

       理論是這樣的簡單,但從我的經驗上來說,很多人還是「做不到」。原因可能是改不掉「依賴」的習性,學習做自己的父母太辛苦;有些人也許很努力的試了一段時間,但是壓力太大、挫折感太重、環境沒有給與正面的回饋和鼓勵,於是心灰意冷地放棄,覺得自己像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很多人經過上課、諮商,非常清楚地知道了自己的問題所在,但是就是找不到力量,去成為一個生命的勇者和強者。

       什麼地方可以獲得解決生命問題的「力量」?答案是與父母親生命的連結。
    
       與父母親生命的連結,就是從內心深處去接受父母,按照父母親本來的樣子去接受與尊敬他們,並且是永恆的「生命交流」。
   

       有些人在早年失去了父母或其中之一,自認為是沒有父母或是單親的孩子,於是生命成長失去了某些重要的「力量」。父母形體的不存在,並不影響「父母生命」存在的事實。在自己心中跟父母的生命接觸和溝通,可以釋放鬱積的情緒,可以再生愛與被愛的體驗和能力。

       有些人因為父母行為的不當,自己生命曾受到父母的傷害或羞辱,而對父母失望甚至懷恨,這些人可能跟父母失去聯絡或不願聯絡。這樣的人內心的痛苦和矛盾也會使生命失去關鍵的「力量」。我們需要了解,為人子女者不但無法裁判父母的生命,而且還需要去學習並接納父母的生命;去接受因為父母親生命的不完美而造成自己所承受的苦難和傷害,並且視「如何尋找到醫治」為自己人生的功課。另外,學習去了解父母早年、幼年生命的遭遇和曾經受到的傷害,也可以幫助為人子女者比較能夠因為了解而願意接納父母親的生命。

       我們不但要與父母親的生命連結,而且還要保持恰當的連結。也就是當父母是父母,兒女是兒女的時候,彼此之間的愛才能運行的最好。有些孩子把父母當小孩一般的看待和對待,雖然是出於好意也付出很大的努力,但不會有好的結果,而且還會「無心的重傷彼此」,造成個人或家族之間長久的衝突和痛苦。

    我想這樣的一篇文章,可能引起許多人「驚訝和存疑」,也可能激起心中更多的疑問,但這些攸關個人生命力量和家庭幸福關鍵的觀念,其實是非常重要的課題,如果有需要和興趣者可以跟我或EQ協會聯繫,我們可以約時間坐下來談一談。祝福無限!

台灣劉仁州老師心靈之旅 ——
香港行2019
(2019年1月23日至27日)

* 工作坊系列 *

生命成長工作坊 (1)
孩子,為何你老是挑戰我?

有人說:做了父親或母親,是人的第二次降生。 孩子的到來,給父母帶來前所未見的挑戰。「挑戰」的背後,或許隱藏著一個「重生」的契機,您渴望探索這個契機嗎?

日期:2019年1月23日(星期三)


生命成長工作坊 (2)
人生關口,看見出路

您是否站在生命的十字路上?事業、關係、人生…… 陷於困境,縱然多番努力,郤仍感停滯不前。生活的難題,就是成長的機遇。在這個工作坊,老師將與您同行,助您撥看霧霾,看見出路。

日期:2019年1月24日(星期四)


生命成長工作坊 (3)
生命學習圈 ─ 與老師對談,人生功課直接問

在生命的學習圈內聆聽與生命的對話,透過敘事對話的方式,深入探索生命、穿越問題、走出問題。

日期:2019年1月25日(星期五)


* 生命學習營 *

信心與仰望 ─ 活出天命

我一生為何而來?您可曾自問:人生路上尋尋覓覓,到底哪兒才是心歸之處?
劉老師首度在香港舉辦生活學習營,在這兩整天的深入學習裡,老師將面授身傳,四十年活出天命的心法,機會難遇!


#自在社地址:香港灣仔皇后大道東43號東美商業中心21樓2107室

日期:2019年1月25日 至1月27日

     

梁君堯年紀輕輕,最後的總結非常精彩,有力量。有深度,提醒我们記住老師的話:
沒關係,慢慢來,相信自己一定會越來越好!

Donna Wong

談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不論上一輩或上上輩的關係多麼複雜,悲哀,無奈,這是家庭系統的力量,不可改變;我們不能選擇出生的家庭,但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命運,創造自己的命運!
《信心與仰望 ─ 活出天命》工作坊 - 劉仁州老師 (1)
千萬不用令孩子覺得,你的財富,就等於他們的。令他們成為依賴的對象,變成啃老族。因為沒有啃老族,只有被啃老族!
《信心與仰望 ─ 活出天命》工作坊 - 劉仁州老師 (2)
一個人的選擇能力就是在創造能力
我們活得幸福,就是彰顯對離世的家人的愛。《信心與仰望 ─ 活出天命》工作坊 - 劉仁州老師 (3)
老師送給我們每一位的禮物:
沒關係,慢慢來,相信自己一定會越來越好!《信心與仰望 ─ 活出天命》工作坊 - 劉仁州老師 (4)

“沒關係,慢慢來,相信自己一定會越來越好!”劉老師的話,讓我想起爸爸。小時候,常常聽他說,“沒關係,下次會做好的”;我們來到青少年時代,他說:“不要緊,學到東西就可以了”;我們長大了,他說:“沒什麼大不了,為自己負責任就好了。”

想起來,真的感恩父母給我們完全信任和放手的成長經歷...

2019 1 29,30,31

后记:

朋友们的回应:

CK
Donna, 多謝您,您的文章像一幅美麗的圖畫,將自己的生命畫在畫上,填上顏色,七彩繽紛;讓我們勇敢地面對自己的人生,全然接納父母,相信自己一定會越來越好,祝福大家💪👍 ( 1 2 2019)

Donna
谢谢两位朋友把我的blog关于老师工作坊的带给我的感想和老师的话放在Excel,确实很多启示,别人的故事,自己的一部分。💖🌈🌈

Pheabe
thx Donna for your love sharing

Donna
Sharing is further learning and self affirmation😆🧡

Red
很佩服妳爸爸!他的慈父力量,不斷滋養妳,為妳感動😍


👍🏼 Donna:這是好豐富、好深入的分享,又有劉老師金句 + 延伸閱讀,實在太棒了!謝謝妳愛的禮物💝

Judy
👍贊賞Donna對工作坊內容全面又重點突出的整理和總結,感謝分享!🙏💖👏👏👏

1 2 2019

Tuesday, January 29, 2019

没关系,慢慢来,你一定会做到的

每一年劉老師的工作坊,都不容錯過。

25日上午的《信心與仰望 ─ 活出天命》工作坊,老師和個案的對話,都好像是在和我內心對話,春風化雨,溫暖人心。

這幾天,我一直在想:每一個個案的過程,我從老師身上可以學到什麼,從個案身上我可以學到什麼,從整個過程的轉化,development,我又可以學到什麼?

Case 1

第一個個案,媽媽對孩子家庭的關心。聽了那位媽媽的情況,我深深感受到作為媽媽,關心孩子的家庭,茶飯不思的感受。

我有時也很想一口氣把自己人生的經驗教訓都告訴孩子 ... 所以,happy的心情,也是我的一部分。

老師說:我們的工作,不是來解決問題,而是對於問題的了解。了解後,需要行動,否則,問題一直是停留在原位。

老師忠告:“和孩子需要保持距離,以策安全”,好幽默的導師!

“離婚的夫婦,仍然是孩子的父母。這個關係,對孩子的成長影響深遠。”

談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不論上一輩或上上輩的關係多麼複雜,悲哀,無奈,這是家庭系統的力量,不可改變;我們不能選擇出生的家庭,但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命運,創造自己的命運!

不要太投入孩子的家庭生活,要快樂的活出自己。自在的活出自己,這才是對孩子的最大祝福和幫助。

談到健康界限:

讓孩子來找你,不用主動找他們。

你也可以問他們:你有什麼需要我們幫助嗎?

千萬不用令孩子覺得,你的財富,就等於他們的。千萬不要被孩子綁架,財富,心理和身體上,令他們成為依賴的對象,變成啃老族。因為沒有啃老族,只有被啃老族!

Case 2:

老師處理哀傷真的很透徹:

老師說:

一個人的選擇能力就是在創造能力

不要強迫自己不去悲傷,

可以哭,可以想念她,接受媽媽離開的事實

但你需要轉身面對你的人生

選擇有智慧的愛媽媽,那就是好好的活出媽媽的心願,好好的活著來紀念媽媽,轉身面對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家庭。

我們活得幸福,就是彰顯對離世的家人的愛。

我明白到:

哀傷可以影響一生,如果走不出來!

首先,仍可以悲傷,哀悼,接納自己還沒有放下離開的親人。需要接受離開的事實。走出盲目的愛,而不是:活著,心已經跟着去死了了。

和離開的家人,任何時候,想到了,都可以隨時隨地向他們帶愛,道謝,到歉,道別。只要靜心,閉上眼睛...

Case 3:

溫柔與愛

如何做一個真正溫柔如水的女人,太太?

老師指出:和媽媽的關係,會影響自己的家庭關係。

對父母充滿指責,埋怨,會遭到報應的。只有聆聽他們,理解他們,不要代替他們的任何角色,更不要嘗試去改變任何人,當他們的聲音被聽到,情况会不一样。

把對父母的埋怨、恐懼、憤怒的驚嘆號(!)變成問號(?),聽聽他們自己埋怨、恐懼、憤怒背後的原因,你會對他們的行為理解多一些,接納多一些,不那麼容易影響自己的情緒。这不代表你認同他們。只是自己可以做回自己,身心安頓,才能活出自己的潛能。

老師一再提醒:

了解媽媽對爸爸的埋怨,而不是去裁判她,批判她,聽聽她的聲音

把父母的關係還給父母

慈悲的態度,溫柔的來源。

我認識到:看到媽媽的溫柔,媽媽的美麗,就會彰顯我們自己的溫柔和美麗。同媽媽的連結,最終是同自己的連結。

Connie的分享:

衷心感謝劉老師,不是我的內在沒有溫柔,而是我未有真正欣賞,認同,了解,配服媽媽而未能將溫柔一面展現出來⋯⋯這是我的美好的一個部分被遮蓋了!加上溫柔的我將更完整,我願意的,如果媽媽要我像她,我願意的。媽媽請祝福我

Case 4

擁抱自己內在被傷害的小孩

被傷害的童年,離家出走的青少年,想起來常常仍有憤怒,痛苦,是可以理解的。

不要急於改變自己的身心症狀,去體諒,接納,聽見內在聲音

老師教我們做自我強化的催眠:

陪伴童年,青少年的自己,和她說,你辛苦了,你當時為了保護自己,肯定自己當時的選擇

不要急於改變媽媽 ,而是去聆聽自己內在小孩的聲音,被理解,被聽到

遲到就遲到吧,

健忘就健忘吧,

100% 接納自己。

沒關係,慢慢來,你會做到的。

相信自己會越來越好!

我覺得,這是老師送給我們每一位的禮物:

沒關係,慢慢來,你會做到的。

相信自己一定會越來越好!

每天讚美自己,強化自己,和自己做self Affirmation hypnosis:






Case 5

老師要個案好好去呵護那童年的自己,告訴她,自己已經長大了,有能力照顧好自己。一旦那個童年的孩子被愛,被照顧,就有能量照顧好自己的孩子,成為一位好媽媽!

Case 6

找回內在的爸爸

老師說:孩子的驚嚇比悲傷更難過。要找回這種悲傷的感覺,和自己當年的情感連結。

建立自己內在的父母,就不會沒有愛,就不會重複父母的關係。

爸爸活在你的心裡,你就會有安全感身心就會安頓。和身邊的關係就會好起來。因為你可是收到系統的力量和爸爸的祝福。


有些人在早年失去了父母或其中之一,自認為是沒有父母或是單親的孩子,於是生命成長失去了某些重要的「力量」。父母形體的不存在,並不影響「父母生命」存在的事實。在自己心中跟父母的生命接觸和溝通,可以釋放鬱積的情緒,可以再生愛與被愛的體驗和能力。

這個個案令我想起最近的工作坊中,我的分享:

一旦被忘記,就是第二次死亡!如果不想我們的家人第二次死亡,我們不僅要形式上的記住,而且要把他的經歷,他的美麗,他的人生教訓學過來!一個人的離開,往往帶來無數的啟迪,經驗和教訓。好好將他的精神活現出來,將之前的教訓,可能不是一個人的錯失,好好反思一下,避免在自己離開前,重蹈覆轍 。這樣,才不會白白讓家人走,讓家人犧牲!浪費了他們給我們的寶貴精神遺產和生命換來的教訓!

懷念家人,我們體會到的死亡背後不是灰暗,而是生命的過程,可以是彩虹,更是體驗,多幾個角度去看,為自己面對生老病死的精神準備,注入強心針!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19/01/dream-power.html

Dream Power


建構內在的爸爸 (1)


原來一個人被遺忘是多麼的可怕。因為遺忘背後可能是是驚嚇、恐懼、無奈或憤怒,或壓抑。是負能量。唯有轉化成真正的愛,家人的愛,溫馨的愛,慈悲的力量,才能彰顯;活著的人才能走出憤怒,無奈和沒有被聽到的悲傷,痛苦。

這個個案給我很大的震撼:哀傷可以是隱藏的,看不見的,但深深的影響著人的潛意識,和父母的關係,跨越時空,跨越生死界限!表達自己沒有表達的,與親人產生連結和親和力,讓親人活在心中,感受離世的親人愛的力量,自己的親密關係就會容易找到!

想起最近讀的黃明樂一篇文章:



一位人走了,問題還在。影響深遠。只有和解,還死者一個懷念,哀思和他值得擁有的愛,生者才有力量面對人生的挑戰!

Case 7

重男輕女的家庭,自己不是父母的心願那個兒子,父母不和,也是導致傷痛的原因

學習好好愛回自己,上天就是自己的父母。找回自己內在的父母。

Case 8

 這個個案,帶我回到孩子出生時,自己的以前都給了孩子,忽略了先生。

兩個人的價值觀很不同,導致孩子受苦, 兩個大人都變成了孩子

種種原因,好像這個朋友成為我的過去。

不要去改變別人,只要好好愛自己。

只要你好好聆聽他,把他當成重要的人,他就會回來

老師要我們好好愛自己,同時向先生道歉,I am sorry, I am wrong,

總結:

成為自己的父母:
聆聽自己,了解自己:

1-5歲的自己:怎樣出生的,怎樣的孩子,父母是怎樣對你的?有人聽你說話嗎?
去問爸爸媽媽

5-10歲的孩子:你記得什麼,想到什麼?

10-15歲的青少年:你的家庭狀況?你和家庭的關係?

15-20歲: 你的學習和工作情況,和父母的關係

找到和父母的愛,傷害的感覺,委屈的感覺,給內在孩子一個擁抱,不讓童年的記憶阻擋你幸福。

如何成為助人者:

成為有能力的陪伴者,找方法,不找藉口

只要你盡力了,老天會幫你做你做不到了。

是的,我的經驗告訴我: 只要我們的工作是benefit people, 就一定有很多人來幫助我們!

老師讀出這段話:

爸爸媽媽需要心裡有很大的勇氣,也需要有很大的愛,才能告訴孩子:

"你需要有免於我們的自由。不要順從我們,依靠你自己的智性吧,就算你走偏了,也遠比你一直當個奴隸、一直做對的事情要好。與其跟著別人、都不犯錯,那還不如自己做錯、再從中學習比較好。否則,你除了跟著別人走以外,甚麼也學不到,而這是毒藥,是劇毒。"

(摘錄自"孩子,做自己的自由",作者:奧修)

延申阅读:

與父母親生命的連結 ─ 生命力量的主要來源

文/劉仁州

       我從事生命關懷的工作將近30年,每天接觸的都是有困難的生命,有些人是婚姻出了問題、有些人是非常憂心孩子(課業、行為、健康)、有些人覺得自己的身心狀況出了問題(易怒、憂鬱、失眠)、有些人陷溺強迫性上癮性行為而不可自拔、……還有更多難以想像的困擾。

        人們來找我,無非是希望他們的問題可以解決、痛苦可以消失;但是大多數的人渴望依賴「老師」的神力,化腐朽為神奇,點石成金,彈指之間,似乎走投無路、痛苦萬分的生命,一下子變成生機盎然、活力無限。於是,老師如同再生「父母」,甚至,很多人來EQ協會上課、會談,得到幫助之後,急忙的把配偶、孩子、父母、兄弟姐妹、朋友、左鄰右舍…所有等待拯救的生命,通通帶到EQ協會來了。

       我想,如果我們幫助人的方式是這樣的幫法,我們是使得別人永遠像小孩,而我們像有力量、有辦法的父母。但是一段時間之後,我們就會疲於奔命,力不從心。我常思考,正面有效的幫助,應該是讓「被幫助者」變得有能力、有勇氣可以面對和解決自己的問題。如果「被幫助者」變成依賴,雖然幫助者很有能力,但一旦幫助者不在了,「被幫助者」很快地又會回到以前的痛苦深淵。

    因此,幫助是要使人「強壯」,而不是使人「軟弱」。

       所以,EQ協會的「講師們」在幫助人的時候,我們不是替人解決問題,而是幫助這個人找到「力量」來解決他自己的問題。也就是說,我們不成為這個人的父母,我們也不把他當成「可憐的孩子」;而是我們幫助這個人了解什麼是「內在小孩」,鼓勵這個人學習成為「自己的父母」。當一個人願意而且也有能力成為自己的父母,他的生命力就會變強,而不是變弱!
    

       理論是這樣的簡單,但從我的經驗上來說,很多人還是「做不到」。原因可能是改不掉「依賴」的習性,學習做自己的父母太辛苦;有些人也許很努力的試了一段時間,但是壓力太大、挫折感太重、環境沒有給與正面的回饋和鼓勵,於是心灰意冷地放棄,覺得自己像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很多人經過上課、諮商,非常清楚地知道了自己的問題所在,但是就是找不到力量,去成為一個生命的勇者和強者。

       什麼地方可以獲得解決生命問題的「力量」?答案是與父母親生命的連結。
    
       與父母親生命的連結,就是從內心深處去接受父母,按照父母親本來的樣子去接受與尊敬他們,並且是永恆的「生命交流」。
   

       有些人在早年失去了父母或其中之一,自認為是沒有父母或是單親的孩子,於是生命成長失去了某些重要的「力量」。父母形體的不存在,並不影響「父母生命」存在的事實。在自己心中跟父母的生命接觸和溝通,可以釋放鬱積的情緒,可以再生愛與被愛的體驗和能力。

       有些人因為父母行為的不當,自己生命曾受到父母的傷害或羞辱,而對父母失望甚至懷恨,這些人可能跟父母失去聯絡或不願聯絡。這樣的人內心的痛苦和矛盾也會使生命失去關鍵的「力量」。我們需要了解,為人子女者不但無法裁判父母的生命,而且還需要去學習並接納父母的生命;去接受因為父母親生命的不完美而造成自己所承受的苦難和傷害,並且視「如何尋找到醫治」為自己人生的功課。另外,學習去了解父母早年、幼年生命的遭遇和曾經受到的傷害,也可以幫助為人子女者比較能夠因為了解而願意接納父母親的生命。

       我們不但要與父母親的生命連結,而且還要保持恰當的連結。也就是當父母是父母,兒女是兒女的時候,彼此之間的愛才能運行的最好。有些孩子把父母當小孩一般的看待和對待,雖然是出於好意也付出很大的努力,但不會有好的結果,而且還會「無心的重傷彼此」,造成個人或家族之間長久的衝突和痛苦。

    我想這樣的一篇文章,可能引起許多人「驚訝和存疑」,也可能激起心中更多的疑問,但這些攸關個人生命力量和家庭幸福關鍵的觀念,其實是非常重要的課題,如果有需要和興趣者可以跟我或EQ協會聯繫,我們可以約時間坐下來談一談。祝福無限!

台灣劉仁州老師心靈之旅 ——
香港行2019
(2019年1月23日至27日)

* 工作坊系列 *

生命成長工作坊 (1)
孩子,為何你老是挑戰我?

有人說:做了父親或母親,是人的第二次降生。 孩子的到來,給父母帶來前所未見的挑戰。「挑戰」的背後,或許隱藏著一個「重生」的契機,您渴望探索這個契機嗎?

日期:2019年1月23日(星期三)


生命成長工作坊 (2)
人生關口,看見出路

您是否站在生命的十字路上?事業、關係、人生…… 陷於困境,縱然多番努力,郤仍感停滯不前。生活的難題,就是成長的機遇。在這個工作坊,老師將與您同行,助您撥看霧霾,看見出路。

日期:2019年1月24日(星期四)



生命成長工作坊 (3)
生命學習圈 ─ 與老師對談,人生功課直接問

在生命的學習圈內聆聽與生命的對話,透過敘事對話的方式,深入探索生命、穿越問題、走出問題。

日期:2019年1月25日(星期五)


#自在社地址:香港灣仔皇后大道東43號東美商業中心21樓2107室


* 生命學習營 *

信心與仰望 ─ 活出天命

我一生為何而來?您可曾自問:人生路上尋尋覓覓,到底哪兒才是心歸之處?
劉老師首度在香港舉辦生活學習營,在這兩整天的深入學習裡,老師將面授身傳,四十年活出天命的心法,機會難遇!

日期:2019年1月25日 至1月27日

写于2019 1 29

原生家庭与自己的关系

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會影響他們的事業,將來的家庭關係。

我用我和先生原生家庭的點點滴滴,成長經歷,令他明白我們是怎樣走過來的。為什麼父母會有這樣的價值觀,明白行為背後的正向的動機,也讓他知道父母的不足,需要不斷的成長。孩子說,原來爺爺奶奶( 爸爸的原生家庭)有這些美麗的特質和遺留的問題,爸爸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對父親的理解多一些,感恩都一些,包容多一些。
今天讀到劉老的文章;幫我找到理論基礎:

有些人因為父母行為的不當,自己生命曾受到父母的傷害或羞辱,而對父母失望甚至懷恨,這些人可能跟父母失去聯絡或不願聯絡。這樣的人內心的痛苦和矛盾也會使生命失去關鍵的「力量」。我們需要了解,為人子女者不但無法裁判父母的生命,而且還需要去學習並接納父母的生命;去接受因為父母親生命的不完美而造成自己所承受的苦難和傷害,並且視「如何尋找到醫治」為自己人生的功課。另外,學習去了解父母早年、幼年生命的遭遇和曾經受到的傷害,也可以幫助為人子女者比較能夠因為了解而願意接納父母親的生命。

作為媽媽,女兒,妻子的我,深感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上一代的優秀的傳統和價值觀,我們需要繼承,但上一代的包袱- 心結、情緒、不良的東西,真的不需要扛在自己身上,如擔心,焦慮,或看不慣,抗拒,因為,這些都是陰影,會投射給身邊的人。只會把自己變成不想成為的陰影。 帶著愛、理解、包容、慈悲,提升自己,做好自己,世界會因為我們的慈悲和樂觀,包容和開放的態度,感染別人,改變世界。


愛情需要雙方一起成長,每個人為自己負責任,修補與家人和自己的關係,減少盲點,學習把自己愛回來,愛情就會開花結果。


好文章:

No photo description available.



這篇文章和我的經歷告訴我:

婚姻,愛情,💑不是一時的浪漫和衝動。兩人走在一起,是緣分,需要極大的體諒,尊重,包容。愛情,是看到對方優點多於缺點,看到愛多於痛,把矛盾轉化成提升自己心理質素,自我修行的過程,也是把原生家庭的創傷,過去的不愉快的經歷,好好做修補的過程,從而把更美麗的自己帶到新的家庭。

又讀到一篇好文章,很有啟發:  


原文:原生家庭與婚姻關係
趙文滔教授指出,原生家庭指一個人從小成長的家庭。你可以想像這個畫面,當一對夫妻新婚度蜜月時,各自拖著自己的行李箱,裡面放了從原生家庭帶來的行李,也帶了代表各自的價值觀、個性、脾氣,這些都深受原生家庭的影響。當夫妻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後,原生家庭的影響很可能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新家庭。


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難以想像的聯繫,而這樣的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特別在家庭與婚姻關係中。當問題發生時,請試著回頭看看自己的原生家庭,父母是如何經營他們的婚姻關係,面對他們也曾有過的問題,將其正視並修正,未來才能重建和諧的關係。
夫妻間往往因為生活小事吵架,如何避開?
趙文滔教授提到,與其戒慎恐懼的避開「生活地雷」,不如試著學習當踩到對方地雷時該如何處理,在過去的婚姻關係中,夫妻間珍惜彼此關係,不輕易提分手,在現代社會現反而容易因吵架而結束一段婚姻關係,其實相對可惜。衝突或紛爭發生的當下,如果沒有藉此機會審視自己在婚姻中所扮演的角色,彼此反省,而草草結束,反而不能對自己的缺點有所改善,面對下一段新關係時,相同問題難保不會再發生。
「故障」的婚姻關係
許浩宜老師舉生活上的例子,今天沖馬桶時發現水沖不出來,就拼命按按鈕,卻不試著打開蓋子查看哪裡有問題,就斷定是馬桶壞掉。這不就像是婚姻關係中的夫妻一樣,遇到問題就認為是個性不合,懷疑對方有問題?許浩宜老師提到,其實在長期婚姻諮商中最珍貴的部分,其實是夫妻間扮演著彼此的重要開關,一起尋找「故障」的原因,當問題排除了,婚姻也自然解除危機。
我們多半以為自己是孑然一身地走入婚姻。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有個看不見的隨身行李箱。它裝載著我們自己有意無意從父母的親密關係中,蒐集來的情緒因應策略、人際互動方式。
或許容易被點燃炸藥的太太,背後有個高權威且嚴格教養的父親;或許容易感知到情緒波動而遁逃的先生,背後有個過度情緒表達的母親。這些問題的背後其實與原生家庭息息相關。
更多精彩對談,請點選下方影片,一同通過X光機,檢視我們從原生家庭帶入婚姻的行李箱,讓親密關係不被無形的行李絆倒。



Video:

https://www.facebook.com/hopefamilycc/videos/1849143805136882/



帶著愛、理解、包容、慈悲,提升自己,做好自己,世界會因為我們的慈悲和樂觀,包容和開放的態度,感染別人,改變世界。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上一代的優秀傳統、價值觀,我們需要繼承,但上一代的包袱 - 心結、不良的東西,不需要扛在自己身上,如擔心,焦慮,或看不慣,抗拒。因為,這些都是陰影,會投射給身邊的人。只會把自己變成不想成為的陰影。

29 1 2019


AI的反思 -「不可不用」進化成「不可不知」

专栏:AI不能计算的事 /文:章涛
【明报专讯】5G以外,AI(人工智能)亦是近年的科技热话,虽然目前所见的AI应用并未能百分百拥有如人类一样的智慧,但当AI技术不断向前,它为我们带来的思考亦早由技术问题,演化成道德价值的问题。
一个老掉牙的哲学问题︰假如有5个小孩子,其中4个因为贪玩,冲上路轨玩耍,而剩下的一个就乖乖留在一条荒废多年的路轨上,如果你是火车司机,该作何选择?是以人数决定一切?抑或以道德正义决定?这个人类思辨多年仍未有公论的议题,AI却能快速给出答案,就是按照预早设定好的程式,在电光火石间执行。
AI之所以能轻易就以上问题作出判断,是因为它要处理的问题不是质而是量,简单来说,AI并无任何道德包袱,所有事物在其眼中,只是一堆数据,哪怕是有血有肉的人,都会被量化成数字、分数。
而当AI、大数据等科技继续向前发展,必定会触碰到更多与道德伦理、价值观相关的问题,令这些本来难以靠科技去计算出来的事,最后都以「量」作为标准,以「理性」、「科学」之名,轻易得出答案,但其实,潘朵拉的盒子一旦打开,我们只会出现更多不能逆转的悲剧。
 可以预视,科技继续向前发展,社会上会出现的不单是对于科技应用的断层分化,亦是道德伦理价值体系的分化。既然如此,我认为应该将IT列作如中英数一样的必修科,让我们的下一代能早早接受相应训练,对这项推动社会发展的底层元素掌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只因在不能「拒绝科技」的前提下,我们的着眼点也理应由「不可不用」进化成「不可不知」。

http://premium.mingpao.com/cfm/Content_News.cfm?Channel=gb&Path=101152546293/gmc1.cfm

mingbao

29 1 2019

Thursday, January 24, 2019

Dream Power《夢境與身心健康》上水分享會總結

寫了4天,從星期一到現在,  终于...  2019 1 21 -24

夢境的神秘和無形的魔力

Donna Wong

tniJSpmioustnss gooonoorwed 
Shared with Public
Public
你的夢,就是我的夢,潛意識的大同世界,每個人生命的核心都是在探索、追求 - 愛與安全感。每個人都想被愛和付出愛。夢境在不斷提醒我們愛好自己,活出自己, 就有力量愛好別人。
感謝Shirley和 嘉傑organsied 這麼好的event,感謝我們dreamteam Jenny,Pheabe 和Fiona幫助和分享
感謝上水街坊的參與和分享,令我們一起創造的今天的夢境與身心健康分享會
《夢境與身心健康》上水分享會總結 (1)

將關懷帶到社區,將愛心帶到心中。這是我們的理念。

把每個人都擁有的潛意識自我療愈,自我成長的意識,通過夢境工作坊和解夢個案的分享,帶到社區, 是我們的目的。

2019 1 19, 星期六,我們DreamTeam ( Jenny, Pheabe, Fiona, Donna)和 上水的街坊們一起度過了一個難忘的下午 - 用夢境做心靈探索。



“土做時分”社區活動中心,每個角落都做滿參加者,舉辦者Shirley高興的告訴我們,每一位報名者都來了!一個不漏!還是第一次呢!也許是夢境的神秘和無形的魔力吧!

三個小時,沒有一位參加者離開自己的位子,每一位的專注的眼神,專注的表情- 有時沉重,有時輕鬆,有時激動,有時沉思,真的,我們都被參加者的那份真誠和渴望連結自己的心情所感動。


夢境是來幫助我們身心平衡的

《夢境與身心健康》上水分享會總結 (2)

Jenny的分享:

Jenny感慨DreamPower把我們連在一起,創造了那麼多的夢境探索工作坊和夢境治療的身心旅程。

”幾年前的Donna和我解夢,第一次和自己的內在孩子相遇,解夢過程,令她感受到內在的心聲被聽到,被明白,自己和內在的另一個自己產生深刻的交流。而且有人那麼認真的去聆聽我內在的心聲,深入地和她一起探討。非常難忘。從此,每一個記得的夢境都一一記下,好好去解讀“

Jenny發現:夢境是來幫助我們身心平衡的。白天我們可能有不舒服的感覺,但沒有表達出來,夢中,甚至一個噩夢,把我們驚醒,把我們內在心理狀態,可能是長期的issues,壓抑描繪的一清二楚!

是的,解夢:是要我們明白自己的訴求和渴望,理性地把情緒理清楚,令自己身心安頓,內在的智慧和創意才能發揮出來,從而做出修正和更好的選擇。

Jenny 深深感到: 夢境是我們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我非常認同:連觀眾都是自己啊!

我為Jenny多年來的夢境修行所帶來的enlightenment,成長而興奮。夢境確實是我們身體和心理的保護機制。和夢境做好朋友,謙卑的學習自己的夢境潛意識,好好的和自己在一起。

Jenny給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

解夢,是創造夢想的過程!
《夢境與身心健康》上水分享會總結 (3)


Pheabe 的分享:解夢,深度理解自己的訴求,渴望;解夢,目的是善用心境,活出夢想

Pheabe形容自己有兩個人生- 晚上一個,白天一個,以往發了就算;至從2014年接觸到解夢,在一個Donna 的工作坊,Donna和她一起解析、探索五胞胎的夢,明白到這個夢和生baby毫無關係,走進自己的潛意識,感受自己的感受,聆聽自己的聲音,原來自己有好多東西想學,有多夢想,好多潛能渴望得到發揮,她深深感到,原來每一個baby都代表內在自​​​​己一個新的生命,提醒自己真的想做什麼,有什麼限制性的信念需要清除,有什麼壓抑,令自己潛意識的力量不能展現,然後做出行動上的改變。這個夢境的解析,是Pheabe在解夢修行上的突破!

她說,解夢不是解開就算,而是要拿出行動力,衝破障礙,創造一個個夢想!

Jenny、Pheabe和我們DreamTeam,還有好多解完夢後,產生生命轉化的朋友,一個個活生生的事例,告訴大家:每個夢境背後都有都有夢想、渴望的部分,解夢是要將發完夢就算了,只停留在空想的階段,提升到創夢的里程碑!解夢,是創造夢想的過程!

化噩夢,為力量!

Image may contain: Donna Wong, drink

<夢境與身心健康》上水分享會總結 (4)

在我的解夢個案中,與死亡有關的噩夢多不勝數。深深感到死亡是人們其中一個最大的恐懼和噩夢的triggers,我用自己頻臨死亡的噩夢的深刻學習( 20多年的學習),幫助自己走出噩夢的深淵,改寫了自己的夢境的例子,帶出跨越死亡的恐懼,人生一定變得很不一樣的信息!

我一生中有四次頻臨死亡的經歷,但都不及這個噩夢的impact 那麼大。

解開這個夢,對我是一次深刻的反思和覺醒!我對死亡,不可預測的事情,人生面對的困難的看法有了巨大改變,以平靜,謙卑的學習,和接受的態度去看待生死,身心就會安頓,而要得到這種平靜,身心安頓的心態,我知道,不是一時感悟就解決,不是一次解夢就完成,而是終生的修行!

解夢,不是把夢看成是來和自己開玩笑,我的催眠導師說的那句話,深深觸動我:如果這個噩夢真的發生?真的發生,你會怎樣面對?

這句話,也是我最近搞生命教育 - 《感悟生命工作坊》的巨大的推動力!

是呀,這個夢還提醒我什麼?經歷了家庭裡的生離死別?

如果今天真的發生,我做好準備嗎?

我有什麼還沒有安排,要說的話沒有說,要做的是沒有做,我可以做些什麼,令自己的離開,不會帶來巨大的悲傷和損失,如何將哀傷,對家人的身心健康的impact減到最低?如何將死亡的哀傷恐懼,變成正能量?

《感悟生命工作坊》裡,DreamTeam和參加者分享自己的final arrangement,自己最想完成的心願,每個人是如何看待死亡,自己的葬禮,討論器官捐贈的意義,探索死亡的意義,我們得到這樣的結論:

只有真正明白死亡的真諦和意義,才能消除恐懼,更好的,真正活出生命的意義,價值

對死亡的恐懼,看法,attitude,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如何通過噩夢,轉化對死亡的恐懼,如何利用恐懼,認識自己,如何找到死亡的真正意義,讓每一天,都活得更有意義?

工作坊對這個主題,我們幾個主持人做了深入的分享!一位參加者的分享:如果一個人可以跨越死亡的恐懼,那麼還有什麼更大的恐懼不能克服?

https://www.facebook.com/donnawinter2000/posts/10213421446636079



死亡的化解产生巨大的生命力

《夢境與身心健康》上水分享會總結 (5 )

一般人對死亡的恐懼,帶來好多的噩夢;因為,怕死,是人的天性,如何減少對死亡的恐懼,減少關於死亡的噩夢?


1) 我分享自己面對生老病死的經歷,特別是這幾年家人離世的經歷,我說:


對生死的認識識,電影 “ COCO” 給我很大的啟發:

生命有兩種,一種是生理,身體上的,一種是精神上的,靈魂上的。前者是第一次的死亡。後者是第二次,這一次,是由後人決定!

一旦被忘記,就是第二次死亡!如果不想我們的家人第二次死亡,我們不僅要形式上的記住,而且要把他的經歷,他的美麗,他的人生教訓學過來!一個人的離開,往往帶來無數的啟迪,經驗和教訓。好好將他的精神活現出來,將之前的教訓,可能不是一個人的錯失,好好反思一下,避免在自己離開前,重蹈覆轍 。這樣,才不會白白讓家人走,讓家人犧牲!浪費了他們給我們的寶貴精神遺產和生命換來的教訓!


懷念家人,我們體會到的死亡背後不是灰暗,而是生命的過程,可以是彩虹,更是體驗,多幾個角度去看,為自己面對生老病死的精神準備,注入強心針!


好好理解死亡背後帶來的價值,就可以大大減低死亡的恐懼。這些噩夢自然也會減少!


我還談到如何延續生命,令身體的價值,生命的意義在離開人間後仍然繼續,引起反思:死亡是否真正的什麼都沒有了?


我認為,器官捐獻,幫助別人延續了生命,解決健康的問題,是一種榮幸和幸福。


化解噩夢,從化解對死亡的恐懼開始!


想起這句化:


The only fear is fear itself! ( President Franklin D. Roosevelt)


https://www.facebook.com/donnawinter2000/posts/10213427715312792



https://www.facebook.com/donnawinter2000/posts/10213427715312792

一位參加者的分享:如果一個人可以跨越死亡的恐懼,那麼還有什麼更大的恐懼不能克服?

她真的感悟到死亡的意義,很感激她的分享!

Jenny想起她幾年前的Eagle dream,情不自禁的分享到:幾年前爸爸離開,之後,養了十幾年的狗狗也離開,貓貓也患癌症。這個夢,給Jenny帶來極大的震撼,死亡是什麼?害怕離開?愛的力量,可以化解死亡的哀傷和恐懼!

Jenny這個夢幫助我準備如何面對哀傷,如何面對生老病死的挑戰,所以,當年,我就把這個夢境當成自己的夢境來消化,學習!

Eagle dream 的 value 對我的影響好大,是的,夢境的另一個insight, 是要我們回歸內在,找到內在的家。還有就是生命的永恆,在於愛,親人,寵物活在心中。

3)Pheabe回憶起幾年前夢見先生離開,把自己嚇醒,眼淚還留在眼角邊。

心裡不安,和先生分享,先生說:不用怕,船到橋頭自然直!走到山前自有路!到時就有辦法的。

先生的話,令她豁然開朗,給她極大的力量,同時Pheabe反思:為什麼會有這張恐懼?恐懼背後的正向動機在哪裡?這個夢提醒她什麼?

Pheabe感到自己需要學習獨立,不能她依賴先生,這是夢境的另一個重要精髓!

我非常同意胡先生的看法,我爸爸的離開,如果是10年前的自己,相信是難以想像。學習面對生老病死,令人成長的!

先生的話,令她豁然開朗,給她極大的力量,同時Pheabe反思:為什麼會有這張恐懼?恐懼背後的正向動機在哪裡?這個夢提醒她什麼?

Pheabe感到自己需要學習獨立,不能太依賴先生,這是夢境的另一個重要精髓!為Pheabe 的反省力喝彩!解夢,正正需要這樣的高能力去理解自己!

我為兩位partners分享而興奮,欣慰。她們的分享,正是這個主題的強化劑!雖然我們並沒有做過任何準備,我們的默契仍然在那裡!

我突然想到自己2年前的遇溺夢,沒想到,我那個久違的夢,夢見好同學遇溺,華山和林老師都不理不救,要為去救她,明白那個同學只是我的替身,symbol,要我自己去去面對!

夢中,我突然聽到這樣一個句子:生命唯一的出路就是面對!是的,夢中已經解開了真個夢!

面對死亡的恐懼,一生的學習!

Pheabe那個死亡夢的震撼,好配合主題,很多啟示,先生看待死亡 的態度,好豁達,對Pheabe 有信心面對將來的生老病死。

將自己的經典夢變成一個寓言故事,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故事,帶來生命的轉化,有時,可以是一生的燈塔,成為內在的指導。




往往在人生的交叉點,遇到困擾,挫折和矛盾不安時,夢境都會出現。尤其是噩夢。每一個噩夢,如果好好解讀,好好學習自己的潛意識,都會帶來深度的療愈,反思,明白自己多一些,和自己內在靠近一些,疏解一些,內在的資源多一些,看問題的角度多一些,解決問題的靈感多一些,整個人也放鬆一些, 給與極大的內在力量,強化自己的能力,心理質素的提升。從而做出更好的選擇,回應自己的需要和訴求。 更加重要的是,噩夢來到,可能是身體的強烈信息,或是一些預兆。夢境,特別是解決問題的夢,和噩夢,是prepare ourselves for future challenges. and rehearsal for future challenge! 每一個夢境,最終都在呼籲自己:好好把自己愛回來!噩夢是假的,但核心問題是真的,我發現:噩夢成真毫不奇怪!而且常常成為現實的常態,只是很多人沒有留意,或已經麻木,沒有感覺了。因為夢境的隱喻性,故事性和暗示性。 找回自己的內在大師 ,智慧大師 - 夢境大師,來幫助自己了解自己,改寫夢境,化解噩夢,改變命運!

解夢,一步步靠近潛意識,和陰影做好朋友


《夢境與身心健康》上水分享會總結 (6)

夫妻之間,總會有矛盾。如何體諒,如何化解,如何提升溝通質素?

我覺得《被獅子襲擊》有相當大的普遍性,集體潛意識折射,我不知不覺已經代入獅子夢裡,變成自己的夢一樣。我感到很多參加者都有共鳴。


前一兩個星期,我和Jenny詳細探索,解開了她的《被獅子襲擊》的夢境。這個工作坊上,我和Jenny一起分享這的夢境的深刻的insights


這個夢境,表層意思是貓貓狗狗的來到前給Jenny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爆發出來,先生喜歡這些小動物,但Jenny覺得太多,難以照顧。大家意見不一。


但夢境只是一個切入點,帶領我們看到夢境的隱喻寓意:


由於價值觀的不同,別人眼睛裡只是一個貓🐱,沒有侵略性,不會帶來麻煩,但在自己的眼裡,卻是一隻獅子👹,可以襲擊人,或帶來麻煩。


又或者剛好相反,我不覺得什麼大件事,但別人會覺得好可怕,或壓力。


大家觀點,角度,甚至信念,價值觀不同,產生的結論就不同,出現的情緒和行為也不同。產生矛盾和衝突。


化解衝突,Jenny多角度看問題,理解先生的同時,趁時把家居環境改善一下,給小動物一個家。


再深層一些,我們看到獅子意禹這Jenny的焦慮,不安和恐懼。


我用psychodrama的方式,以獅子的身份表達這個symbol的心聲,也是Jenny潛意識的心聲:




不要怕,我不是來嚇唬你的,我是來告訴你,你的壓力,心理狀態,也是我的狀態,情緒,我知道你會來幫我消除的,我知道你有這樣的能力,我想給你看到自己智慧的光芒,不過我用了另一種兇惡的方式,不好意思, sorry, please forgive me, thank you, l love you

一旦陰影被明白,恐懼被理解,身心就會平靜,安頓,噩夢的insights 就會變成智慧,令我們做出更理智的選擇,指導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個噩夢如一個rehearsal,事情真的發生了,給她一個心理準備,Jenny反而覺得沒有那麼可怕。


陰影理論對解夢,夢境治療有直接的指導作用。當人清醒時,自我防衛機制會將脆弱的自己,害怕面對的傷痛、負面記憶隱藏起來,但往往越隱藏,越壓抑,越投射,反而產生越大恐懼,羞恥感或內疚感,越大焦慮, Beach Ball Effect, 沙灘球效應。


好在有夢境這個相當“正面的保護機制”,當恐懼、焦慮和壓抑衝擊到潛意識'底線,(每個人的底線都不同,自省能力有高低),就會用噩夢(隱喻,故事,符號)來傳遞信息,甚至震醒自己去面對。一天不去面對,處理,噩夢就會再來!這就是很多夢境的原因。


不少人對噩夢有誤解,認為噩夢是極負面的東西。是假的,或不敢回首檢視,所謂“舊夢不須記”。


但潛意識的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 最愛自己的另一個自己,也是最不願意放棄自己的一個人。


由於潛意識在我們睡覺時最為活躍,而做夢就是等於被壓抑的情感以像徵符號,畫面形式釋放出來,表面上好像不合邏輯,或讓人費解,但只要我們能夠正確地分解夢境,理解到夢背後的意義,夢的真諦,我們對自己了解必會加深,從而客觀地面對以前不敢或不肯處理的心理創傷,擁抱自己的真實的情感,正面的釋放自己壓抑和壓力。


我和Jenny一起分享夢境背後的陰影,當我們解讀了噩夢,也就解讀了陰影,陰影一旦被解讀,就帶來了光明。正如這副圖的演繹。

Dream Power, just amazing!

陰影是噩夢的源頭,一旦解讀了這個源頭,明白自己的恐懼和擔憂,就自有方法解決,噩夢也就被接納,被化解了。


解夢,就是一步步靠近潛意識,和陰影做好朋友,和自己的情緒做好朋友,情緒也就自然大大減少,回到身心安頓的狀態,

所以,夢境的狀態,確實反應身心的狀態。


提升自己的心理質素,解夢,與自己的陰影 、情緒做好朋友,是不可缺少的修煉。




https://www.facebook.com/donnawinter2000/posts/10213428910022659


聆聽內在孩子的聲音,做自己內在孩子的父母

《夢境與身心健康》上水分享會總結 (7-1)


Listen to our Inner Child Dreams , their voices, our inner voice


內在小孩時刻都在擁抱我們只是我們常常忘記了…


內在小孩是什麼意思?在解夢過程中,我常常可以看到這個孩子的模樣,在很多人的夢境中,不論happy dreams,sweet dreams 還是nightmares, 噩夢中。


我認為,內在孩子,是最原始的自己 (ID)

她/他擁有孩子般的敏感力,直覺力、好奇心、天賦智慧,創意,感受感覺的能力,感受到自己身體狀態能力。

同時,內在孩子代表了我們的情緒,不健康的行為,習慣,還有我們的脆弱…我們的潛意識的一部分。


在一位朋友的夢中,她擁抱著自己小時候那個baby - 內在孩子的夢境, 我和她解完夢後,她的夢境insights,久久在我腦海迴盪,激發我去聆聽自己內在孩子的聲音, 感受自己的感受,身體的疲累和訴求,我對她說:I am sorry, please forgive me, I love you and thank you for reminding me of taking care of myself.


感恩自己的內在小孩,常常用夢境提醒我愛自己,手牽手,和自己好好在一起。


這個部分,我利用植入夢境的方法,靈感來於這位朋友的baby夢。我們看到,夢境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活出夢境的insights


我和大家一起做聆聽內在孩子的聲音的process!幾位朋友的分享令大家都很感動:有些朋友第一次聽到自己內在的聲音,全身都感到震盪,熱血上升。從沒有如此和內在的自己如此接近...


大家的分享,都發現要好好愛惜自己的身體,接納自己,認同自己,多些和自己對話,學習愛自己多一些!



我們感受到夢境是如何成為我們和內在一個自己連結的橋樑,和自己內在孩子,內在的父母產生情感上的連結,真正理解自己,聽到自己內在聲音,明白自己真的需要什麼,好好和自己在一起,學會愛好自己,找到一個完整的自己。

https://www.facebook.com/donnawinter2000/posts/10213422853431248




《夢境與身心健康》上水分享會總結 (7 - 2)

工作坊中,我和Shirley做了一個聆聽內在孩子聲音的process,針對她的擁抱自己的孩子的夢境。


Shirley 聽到自己內在的一把聲音,你要好好照顧這個baby,留意她的健康,早些睡覺,你要和先生一起,互相包容,理解,令這個baby在一個健康的家庭成長。


Baby,在這裡寓意Shirley內在孩子,也寓意著夫婦之間的關係。


所以,這個夢境有兩層關鍵的隱喻在裡面!


這把聲音,彷彿是Shirley內在父母的交託,又像是自己內在孩子的呼求。又是兩個隱喻!


聽到Shirley說出夢境的背後的訴求,看到Shirley 解夢後的反思,成長,我打從心底為她喜悅,喝彩!她說出我渴望聽到的話 - 我相信也是她潛意識的高人 - 夢境智慧大師!想听到的話!


Shirley的baby dreams, 提醒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一個內在孩子,我們也是自己的內在父母。



相信自己的夢境力量吧,引領你去到最渴望的地方 - 一個自在自由和自愛的天地!

https://www.facebook.com/donnawinter2000/posts/10213432509392641








睡眠与夢想的关系:

Follow your dreams, they know the way 《夢境與身心健康》上水分享會總結 (8) 工作坊的最後一個環節,Pheabe分享她兩年多前的另一個夢境 - 鯊魚夢. 結合這幾年的成長,發展,回過頭來解讀這個夢境,發現,人的壓抑來到一個極限,就會在夢中發出,如同一個孩子被關在一個黑方,大聲哭的呼救聲。 這種夢境特別有爆發力,感染力和行動力,告訴自己,要不惜一切跳出comfort zone,跳出壓抑的環境,做真正的自己,活出自己的夢想天空! Just amazing! 從Pheabe的夢,我們感受到夢是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更是我們的內在指導,每每在人生的轉折點,就會出來幫自己解決困難,或給予能量,雖然夢的情節和包裝有些嚇人shocking,但夢境叫人拍案叫絕的智慧,震撼我們靈魂的作用,有“夢不驚人不罷休”的氣派! 每次解完夢,我都會非常留意每個個案- 夢者之後的發展和變化,我渴望每個人都可以從自己的夢境中發掘無限的可能性,改變的力量,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意,所以,我提出跨越夢境,活出夢想的slogan,也是DreamtTeam的宗旨。 我欣喜的看到,Pheabe是跨越夢境,活出夢想的表表者,感謝她的一路的支持、陪伴,渴望更多的人學習自己的潛意識,相信自己的潛意識,發揮埋藏的90%潛意識。 http://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15/07/pheabe-turn-fish-to-shark.html Pheabe 的鯊魚夢 Turn a fish to shark


http://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15/07/pheabe-turn-fish-to-shark.html

最后,祝福大家





延申阅读:

http://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16/06/blog-post_27.html

探索潛意識,找到內在的伴侶和家!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19/01/blog-post.html

解夢,一步步靠近潛意識,和陰影做好朋友


夢境與身心健康 - No Health Without Mental Health


http://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16/09/is-good-sleep-unreachable-dream-5.html
IS Good Sleep an unreachable Dream?

https://www.facebook.com/donnawinter2000/posts/10213433173969255
Dream Power《夢境與身心健康》上水分享會總結
寫了4天,從星期一到現在, 終於寫完了吧
從理念,到解夢的意義,解夢後的轉化和成長


Donna Wong
https://www.facebook.com/donnawinter2000/posts/10213388447331117
每一個夢境,最終都在呼籲自己:好好把自己愛回來!噩夢是假的,但核心問題是真的,我發現:噩夢成真毫不奇怪!而且常常成為現實的常態,只是很多人沒有留意,或已经麻木,没有感觉了。因為夢境的隱喻性,故事性和暗示性。
Donna Wong
https://www.facebook.com/donnawinter2000/posts/10213388451451220
找回自己的內在智慧大師 - 夢境大師,幫助自己了解自己,改寫夢境,化解噩夢,改變命運!
Donna Wong
https://www.facebook.com/donnawinter2000/posts/10213421355673805
每個夢境背後都有都有夢想。解夢是要把發完夢就算了,只停留在空想的階段,提升到創夢的里程碑!解夢,是創造夢想的過程!《夢境與身心健康》上水分享會總結
Donna Wong
https://www.facebook.com/donnawinter2000/posts/10213421367674105
解夢:是要明白自己的訴求和渴望,理性地把情緒理清楚,令自己身心安頓,自己內在的智慧和創意就能發揮出來,從而做出修正和更好的選擇。 Jenny 深深感到: 夢境是我們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我非常認同:連觀眾都是自己!《夢境與身心健康》
Donna Wong
https://www.facebook.com/donnawinter2000/posts/10213421500437424
在我的解夢個案中,與死亡有關的噩夢多不勝數。深深感到死亡是人們其中一個最大的恐懼和噩夢的triggers。我用自己頻臨死亡的噩夢的深刻學習,幫助自己走出噩夢的深淵,改寫了自己的夢境的例子,帶出跨越死亡的恐懼,人生一定變得很不一樣的信息!

Donna Wong
https://www.facebook.com/donnawinter2000/posts/10213421491797208
對死亡的恐懼,看法,attitude,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如何通過噩夢,轉化對死亡的恐懼,如何利用恐懼,認識自己,如何找到死亡的真正意義,讓每一天,都活得更有意義?
一位參加者的分享:如果一個人可以跨越死亡的恐懼,那麼還有什麼更大的恐懼不能克服? 《夢境與
身心健康》上水分享會總結
Donna Wong
https://www.facebook.com/donnawinter2000/posts/10213422924753031
這次夢境工作坊,我第一次利用植入夢境的方法,帶著大家去聆聽內在孩子的心聲。靈感來於這位朋友的baby夢。
Donna Wong
https://www.facebook.com/donnawinter2000/posts/10213422927273094
我們感受到夢境是如何成為我們和內在一個自己連結的橋樑,和自己內在孩子,內在的父母產生情感上的連結,真正理解自己,聽到自己內在聲音,明白自己真的需要什麼,好好和自己在一起,學習愛好自己,尋找一個完整的自己。
Donna Wong
https://www.facebook.com/donnawinter2000/posts/10213432363949005
2 hrs
陰影是噩夢的源頭,一旦解讀了這個源頭,明白自己的恐懼和擔憂,就自有方法解決,噩夢也就被接納,被化解了。解夢,就是一步步靠近潛意識,和陰影做好朋友,情緒自然平復,整個人回到身心安頓的狀態,所以,夢境的狀態,確實反應身心的狀態。

Donna Wong 
https://www.facebook.com/donnawinter2000/posts/10213432385829552
2 hrs

提升自己的心理質素,解夢,與自己的陰影 、情緒做好朋友,是不可缺少的修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