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y 30, 2022

《奇異女俠玩救宇宙》背後的心理學


電影“奇異女俠玩救宇宙” - 看原生家庭對人的深遠影響 

楊紫瓊從武打功夫戲[臥虎藏龍],到電影描寫拿到諾貝爾獎之前的[昂山素姬],還有007的 Bond 女郎...,再到這部動作、喜劇、科幻、drama加emotion 感人的心理劇[奇異女俠玩救宇宙】,她的演藝才華和多面性,不斷提升,推向一個又一個高峰。今年60嵗的她,已經成爲非常有深度的演員。

這部電影台灣譯名是《媽的多重宇宙》,國内的譯名是《瞬息宇宙》
對這個電影的評價,有兩極,有的人看完只是笑一笑,糊里糊塗,不知講什麽。有的人覺得好精彩,好深奧。
對我來説,一邊看,一邊會心微笑,笑中有淚,回味無窮。
最好做下功課才去看這部電影,不會一頭霧水,或笑一笑就是了。

請閲:My movie review 


每個家庭關係,如同一個小宇宙, 錯綜複雜的network,
如何把他們都鏈接在一起,成爲生命的靠山?

一個個深奧的潛意識世界和家庭關係 ( 元宇宙),在導演和創作人員的電影裏變得幽默、搞笑,悲哀又有溫馨,另一種感動!

我看到身邊很多人的影子在電影裏展現,也有我自己的影子。

電影精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7qroZ-IulA

這部電影的香港名字是- 《奇異女俠玩救宇宙》,實在誇張,如果沒有看過電影,沒有看過介紹,還以爲是太空科幻電影,我反而喜歡原名 "EVERYTHING EVERWHERE ALL AT ONCE ", 

電影Title已經告訴了充滿排山倒海、勢不可擋地冲過來的情形。然後令人遐想:EVERYTHING EVERWHERE 代表了什麽?爲什麽 all at once suddenly come up.

台灣的譯名《媽的多重宇宙》,又有另一種耐人尋味的感覺。

中年媽媽,要把整個宇宙 ( 暗示家庭和事業,每個家人的生命),每個人的事情都扛在肩上,多累!

這不是很多媽媽爸爸的寫照!我真的頗有同感和共鳴。楊紫瓊在接受訪問時說,這部電影,讓扛著千斤擔子的媽媽們voiced to be heard.



秀蓮與金牌稅物員的關係,她們表面是敵對的關係,但導演把深度的關係也導出來了( 也許是導演自己的渴望 - 修和關係),他們可以是朋友的關係,而且在潛意識角度,可以是好朋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大家都承受好大壓力,工作上,婚姻上。大家都是女强人...金牌稅物員離婚后的創傷還沒有修復,秀蓮也有很多童年和過去的心理創傷,大家走到一起,互相理解,心心相惜。從中,我看到,人們最不喜歡,往往是最需要去鏈接的,一旦鏈接,瞭解,人就平靜、慈悲和溫柔好多,其實都是同路人,同理心把大家連在一起。


Hotdog figures: 象徵什麽?它們令我聯想到踩過界,扛得太多,連自己都不知道,要身體出現異常來告訴自己。當然還喚起各種聯想,多重宇宙的意思?這個媽媽的一生的經歷,過了別人幾輩子的人生?真媽媽的多重宇宙,含義也許在此。



一部集動作,搞笑,家庭生活和深度的家庭心理健康的電影。

當生意面臨破產,稅務纏身,又發現女兒原來出軌,是一個lesbian, 邁年身體多病的爸爸剛從大陸來和他們一起住...  種種壓力,同一時間排山倒海式的壓來,洗衣店老闆娘秀蓮 ( Everlyn)壓得透不過氣了!看到面臨被勒令關門的洗衣店,不知將來怎麽過日子。

金牌稅務員遇到打救“宇宙”的媽媽

我覺得,電影表面上很複雜,但實質是講尋找自我存在感,自我價值和愛。

先生卻沒有她那麼緊張,表面總是兹油淡定的。但内在去很無奈,面對毫無溝通混亂的婚姻生活,先生也很不安,決定用離婚書來嚇她,渴望她可以回到平靜,安頓狀態,大家可以繼續感受對方的愛和支持,繼續初衷的承諾。



為什麼太太會變得如此焦慮不安,一部分是她的性格,另一部分是她有原生家庭的創傷。

如果說是楊紫瓊扮演的媽媽秀蓮挽救家庭這個宇宙,倒不如說全家總動員去挽救媽媽這個宇宙,也挽救了整個家庭和孩子的終身幸福。

楊紫瓊演活了一位焦慮緊張,忙忙碌碌的媽媽,還渾身解數,把秀蓮到處樹立的‘’敵人‘’ 打個你死我活,落花流水,最後把秀蓮媽媽自己也打醒了。

秀蓮媽媽的潛意識不斷在今天和過昨天到的成就和挫敗、創傷,榮譽和羞辱中徘徊。

電影把個人潛意識裡的衝突,家庭集體潛意識的衝突化為極爲恐怖的幻覺,也充滿天馬行空的想像,人生亂七八糟。也襯托出一個人,如果自己內在充滿憤怒,焦慮,沒有安全感,自我抗爭,還活在原生家庭帶來深度的創傷中,家庭關係、人際關係都會受到破壞,搞得家庭和生意都雞犬不寧,墮入集體“攔炒”的深淵。

電影深刻體現了:

原生家庭的矛盾一天沒有去和解,過去的創傷一天不去面對,新的矛盾和創傷就會就不斷產生,沒完沒了。

老爸爸不喜歡秀蓮和王先生交往,認為他沒有出息,但女兒覺得王先生善良可靠。秀蓮不聽爸爸的話,偏偏要嫁給王先生,還冒著父親不承認他有這樣一個反叛的女兒,去做武打演員。父親在氣怒之下說:我沒有這樣一個女兒!這些,都是秀蓮和父親之間的傷痕。從沒有好好處理。

爸爸在她童年時還常常把女兒和別人比較,認為自己的女兒做不了大事。

年輕時得不到爸爸的認同,自我價值感備受打擊。也都成為了她的內在誓言,她總是覺得別人認為她做的不夠好,就算她曾經很成功。

她自己覺得自己沒有用,其實沒有人這樣去想她,完全是她自己幻想出來的,這就是情緒投射。不斷和人發生惡性衝突和打鬥。

她滿腦子的恐懼和擔憂,變成一個個可怕的畫面。把憤怒和不滿,自卑和內疚等情緒變成定時炸彈,情緒的陷阱。一切都不是偶然。,

爸爸當年反對她做演員,而現在秀蓮又反對女兒找個女孩子做她未來的女婿。她看到自己在重蹈覆轍,重複當年爸爸犯的錯誤。

女兒帶她的伴侶回家,氣的老媽半死

媽媽對自己女兒的性取向不接納,給女兒留下心理創傷,和女兒的關係,和先生的關係,都幾乎破裂。

女兒化身“豬八土扒姬”(Jobu Tupaki)帶她來教堂,和她談心:要媽媽去感受女兒的感受,也是她當年自己被爸爸閙她而離開的感受,被離棄,拋棄的難受。


電影中回歸宇宙起源的情節,其中一個平行宇宙的主角,竟是一塊石頭;一切回歸萬寂,在最基本原始的世界中活下去,思考生命的價值。畫面上沒有對白、只有字幕,怎會想到這大膽的手法,竟會令你因為兩塊石頭對話而發人深省?




但我們并不孤獨,每一個選擇都會帶來就會解救自己,給自己更多發展空間,又何必獨自承擔打救宇宙的一切?

提醒我們做媽媽和爸爸的,做家庭支柱的,不要獨自承擔所有,要有健康界限!

先生Waymond,在電影里是秀蓮的高人,教練,不論她的脾氣如何不好,他也不離不棄,他的軟實力,他的溫柔和智慧,把太太拉回來,重新成為好夫妻💑。

《奇異女俠玩救宇宙》電影致敬彩蛋1. 《花樣年華》


令我最感動的moment是先生發出愛的宣言:

「如果有來世,我還是想和你一起,報稅、開洗衣店…」

無論發生什麼事,Wayman都會在她身邊,不離不棄。

“你好強硬,你是一個lifefighter,我也是。但我有自己的方式,另一種方式去面對生活壓力和矛盾,也許這是我的生存之道。”

電影中,先生的生存之道比較柔和,輕鬆,自在,喜歡溝通,有話好好地說,運用軟實力,不喜歡她太太那種兇巴巴的,很容易把事情搞僵。

聯想到家庭互動中,我看到每個人都有愛,有關心,只是情緒發作,大家都會説出傷害句子,研究發現:當人們在情緒狀態下做的決定、發出的行爲和語言,90%都是失去理智的,是由傷害性的。既然如此,每個人都不等於他的情緒,更不代表他是壞人。

最重要是,你是否真正想解決問題,回到愛的大家庭,還是想鬥一口氣,證明自己是對的,把自己的自尊放大到天那麽大,而犧牲了大家彼此的愛,自己一生的幸福,摧毀了整個家! ?

帶著慈悲的態度,我看到很多不必要的情緒爆發都可以避免!看到每個人其實都很多愛。

面對衝突、別人的情緒時,我常常用這個態度和想法去處理,結果大大減少和避免了墮入情緒大混賬的狀態 -the emotion death triangle,最重要是有沒有智慧的愛,也沒有理智地去愛

再談如何不做受害者?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21/10/blog-post_48.html

女兒,也來拯救媽媽,也是拯救自己和這個家。媽媽她被女兒的話感動,向女兒道歉:女兒是一個lesbien,她起初很反感女兒同性戀的傾向,後來,她覺得女兒的幸福,就是家人的幸福。她為女兒找到一位善良的伴侶而欣慰,也深深感到她的先生,是她的知己、善良可愛的伴侶。

當她看到原生家庭的矛盾, 惡習一代一代在不斷重演,  她決心100%無條件支持女兒做自己,飛得更高,更遠。

電影中先生口中的元宇宙,也代表了我們的大腦,我們的潛意識世界 ,無邊無際,深不可測。但每個人最核心部份,最想自己去做的,去得到的,就是回到生命的原點,那就是善良和慈悲,愛和理解。

的確,一個人的內在矛盾沒有處理,不能接納自己,對原生家庭充滿憤怒,一直沒有真正與原生家庭和解,當生活壓力和挑戰越來越多,家庭的矛盾就會深化,對外矛盾也會惡化,於是,矛盾和衝突如海嘯衝般的衝擊家庭和事業,是毀於一旦,還是命運的突破口,都是自己的選擇。秀蓮媽媽選擇了面對自己的脆弱,接納女兒,接納先生,接納自己。

一個人的改變,把全家人都感染了,全家總動員,拯救了家庭這點宇宙,生命的元宇宙。

電影只是人生的縮影,把原生家庭,父母對孩子的負面態度帶來的深遠影響,一代代的傳下去的折磨和痛苦,用誇張的手法,表現得淋漓盡致。

電影里很多人都成了精神病人,思覺失調,活着的僵死。非常諷刺現代家庭的溝通冰封的狀態。

和創傷說再見,和自己和解,和家人和解,是預防精神病的最好的方法。

先生鼓勵她太太,be kind, be compassionate, especially at conflict, You can reduce self stress , outside pressure\challenge, even conquer your inner conflicts.

電影給我們最重要的Insights:

1 正如Beigel 圓形的隱喻:電影强調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接納,愛也慈悲,和諧與真誠。

Humanity, acceptance, love, compassion, harmony, sincerity  

2 唯有回到生命的原點,回到慈悲和愛,和過去和解,和創傷說再見,和自己的陰影說再見,子女關係,夫妻關係回到愛的懷抱,才有內在平靜,才有外在和諧。事業和生意,才能回到正軌。

内在的抗爭,童年陰影,潛意識矛盾重重,内在得不到不安頓,是焦慮恐懼的主因。

外面沒有人,只有你自己!

參考:

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iYva48LC3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trFt71LXGE

More on scene behind the movie 


'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 Cast On Their New Genre-Bending Movie 

| Around the Table


'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 is an emotional gut punch about queer erasure, acceptance




導演指女主角無可取替 楊紫瓊:從影最大突破

原文網址: 奇異女俠玩救宇宙︱導演指女主角無可取替 楊紫瓊:從影最大突破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771788


今年60嵗的她,爲啥說這部電影是她的夢想電影




Before, I just like to watching her movie, but now I love more her character and humble spirit...




她的座右銘:humanity, it takes whole life to learn Michelle Yeoh from the martial arts kung fu drama [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to the movie depicting [Aung San Suu Kyi] before winning the Nobel Prize, and the Bond girl of 007..., and then to [ 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 ], Her acting talent and versatility have continued to improve, pushing to one peak after another. At 60 years old this year, she has become a profound actor. Her motto is : humanity, it takes whole life to learn


30 5 2022


updated: 13 6 2022

回答一位朋友的問題:如何去看這部電影?

先不需要帶著所謂的邏輯思考或理性分析,帶著慈悲同理心,走進夢境中的感覺,帶著生活中我們的體驗去看,就可以看到很多自己和身邊人的shadows

If one is very tired, if you are very 理性to watch this movie,  they will be hard to get it and come out of the theater with confusion or idea like 混亂一塌糊塗胡鬧劇...

Did you see some shadows, anxiety, communication chaos, inner fights, fears and anger, resentment and 封閉的溝通模式等等等等

想想自己在極大精神壓力下,恐懼中,噩夢中是怎樣的狀態?想想思覺失調的人是怎樣的狀態?想想年輕人,一個孩子不被媽媽認同自己的性取向,但又堅持要做自己,那種無助和痛苦?
想想自己潛意識的運作,一個人越是恨的人,他是不是就越想那個人?

同時,家長們看待孩子的性傾向,或他們自己獨一無二的性格有多些理解和包容。

說到這裏,也許給你帶來一些頭緒,去解讀這個電影,每個人都可以看到或聯想一些自己家庭的矛盾,如果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就可以和自己連結,在繁重的生活壓力,或自我製造的傷害者的地獄中,反思如何不再攬炒,不再玩一起搞作的死亡遊戲。

一些朋友們,讀者們的回應:

Totally agree!!! 回到生命的原點 ,回到愛的懷抱,才有內在平靜

只有😍心連心聯結一起

你寫得好好,完全將我睇完嘅嘢有條理咁整理出嚟

講得太好,思考生命的價值,透視人生存在與家人相處意識關係,走回原始的宇宙空間,用善良的愛心去解決所有難題。感謝妳用心分享給大家

我的回應:
Thank you so much!❤️ Will keep going and make movie as more interesting and educational as my mission









Friday, May 27, 2022

Relationship Attachment Styles - 依附關係的模式


https://quiz.attachmentproject.com/
你傾向與哪一種依附關係模式?
What kind of Relationship Attachment Styles do you incline to?
學習Relationship Attachment Styles - 依附關係的模式,讓我對關係中的各種依附形態和成因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幫助我深入地區讀懂自己,讀懂家人。為提升親密關係,提供很多資源。

依附關係的模式,如何影響親密關係?根據巴塞洛繆和霍洛維茨 ( Bartholomew and Horowitz,) 等人的著作,成人依戀類型有四種:
安全型
焦慮-占有型
輕視-迴避型
恐懼-迴避型

每個人在家庭和親密關係中,不多不少都有一些依附心態,可能屬於以下一種或幾種都有一些,大多數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四種依附特徵,這可能會隨著時間而改變,可以變得更完善,當我們不斷自我成長,不斷從錯誤和經驗中學到如何提升自己的價值感和溝通能力, 走向安全型方向。否則,也可以變得更焦慮、逃避型,完全是自己的選擇 。
以下是每種關係類型的一些最主要特徵

自我安全感型的特徵:
  • 較高的情商。能夠適當和建設性地傳達情緒。
  • 能夠發送和接收健康的親密表達。
  • 能夠在需要時劃定健康、適當和合理的界限。
  • 獨自一人以及與同伴一起都感到舒服安全。
  • 傾向於對人際關係和個人互動有積極的看法。
  • 更有可能從容應對人際交往困難。
  • 討論問題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攻擊。
  • 具有面對關係破裂、失去時的彈性。能夠在悲傷中,學習和繼續向前。
焦慮-占有欲型的的特徵
  • 有強烈焦慮-占有欲型的人往往有以下幾個特徵:
  • 總體上,特別是浪漫關係上傾向於緊張和沒有安全感。
  • 基於真實和想像的事件的關係中,產生許多壓力源。這些壓力源可以通過各種可能的問題表現出來,例如需要、佔有欲、嫉妒、控制、情緒波動、過度敏感、強迫症等。
  • 傾向於消極思考。
  • 需要不斷感到愛和得到別人的肯定才感到安全和被接受。當沒有定期地得到愛和被肯定,就會做出負面消極的反應。
  • 情緒導向。不斷自我搞出關係問題,以尋求愛的驗證、保證和被接受。有些人對有情緒暴風雨的關係比平靜和平的關係感到更正常舒服。吵吵鬧鬧的生活才是正常?!
  • 不喜歡沒有陪伴。對獨自相處感到很困難。
  • 有很多情緒創傷沒有得到處理和修行。
輕視-迴避型的特徵
  • 避免真正的親密關係。
  • 渴望身體和情感上的自由
  • 推開那些靠得太近的人(“我需要呼吸的空間。”)
  • 把親密浪漫關係放在不重要的位置,例如在工作、社交生活、個人項目和激情、旅行、娛樂等,伴侶經常被排除在外,或者只在邊緣存在。
  • 有些人寧願單身也不願安定下來。即使在忠誠的關係中,他們也將自主權看得比其他任何東西都重要。
恐懼、迴避型的特徵
  • 通常早年經歷悲傷、遺棄和虐待。
  • 渴望但同時抗拒親密關係。充滿內心衝突。
  • 很難相信和信任別人,但又很想依賴對方。
  • 即使對方給與愛,墮入愛河,總是害怕身體上和/或情感上被傷害。
  • 類似於焦慮型,常常懷疑他人的意圖、言語和行為。
  • 類似於輕視-迴避,將人們推開,幾乎沒有真正親密的關係。
 

 如前所述,大多數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四種親密關係風格,可能會​​隨著時間而改變,隨著成長而成熟,走向高自尊,高安全感。
具有高安全感型的人並不等於完美。他們也有起起落落,如果被激怒,他們會變得不安。但他們整體成熟的人際關係方式使其成為四種成人依附關係中最健康的一種。
儘管那些有高自我安全感為主的人往往會成為強有力的伴侶,但其他三種類型為主的人也有可能建立成功的關係。自我意識、相互支持、共同成長的意願,需要時尋求專業幫助,也可以成爲很好的伴侶。
有高自我安全感的親密關係型,給我們樹立一個健康關係的模式。
 
依附關係模式的學習,我測試了自己的
interpersonal attachment style,https://quiz.attachmentproject.com/
用幾分鐘時間,看看自己的傾向,作為參考也不錯。根據這個測試,我屬於安全型,我欣慰看到自己的親密關係的模式在成長,也看到自己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也有一些不健康的影子,給予我非常重要的提醒:
如何成爲一個有高自我價值感的人,把這種精神貫徹到家庭關係中,做一個有慈悲心、有健康界限的人,當自己感到安全和快樂,身邊人也會感到安全和快樂。

婚姻不是愛情的墳墓,而是感情的土壤,
婚姻不是要去苦苦維持,而是要去一起成長、享受過程。

各種依附關係,都源於童年經歷:

我們的童年如何影響我們成年人的親密關係?以下童年的情感依附圖,可以帶來什麽反思:



如何療愈童年創傷?

依附關係,源於童年經歷:

我們的童年如何影響我們成年人的親密關係?

依附理論(英語:attachment theory)是關於人類個體之間關係心理學進化論行為學理論。最重要的原則是,幼兒需要與至少一名主要照顧者建立關係,以促進正常的社交情感(能力)發展。該理論由精神病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約翰·鮑比提出。[1]

在依附理論中,與依附相關的嬰兒行為主要是在壓力情況下尋求接近依附對象。嬰兒會依附於那些在與他們的社交互動中敏感和反應靈敏的成年人,並且在大約六個月到兩歲的這段時間裏,他們會在幾個月內保持一致的照顧者身份。在這個時期的後期,孩子們開始使用依附人物(熟悉的人)作為探索和返回的安全基地。撫養者的反應導致依附模式的發展;這些反過來又會導致內部運作模式,這些模式將指導個人在以後的關係中的感受、想法和期望。[2] 失去依附對象後的分離焦慮或悲傷被認為是依附嬰兒的正常和適應性反應。這些行為可能已經進化,因為它們增加了孩子的生存概率[3]

發展心理學瑪麗·愛因斯沃斯(Mary Ainsworth)在 1960 年代和 1970 年代的研究支持了基本概念,引入了「安全基礎」(英語:secure base)的概念,並發展了嬰兒多種依附模式的理論:安全依附、迴避依附和焦慮依附。[4] 第四種模式,混亂的依附,後來被發現。在 1980 年代,該理論擴展到成人的依附。[5] 其他交互可能被解釋為包括依附行為的組成部分;這些包括所有年齡段的同伴關係、浪漫和性吸引力以及對嬰兒或病人和老人的護理需求的反應。



依附類型[編輯]


安全型依附(Secure attachment)[編輯]

一個安全型依附的小孩在陌生情境中,當主要照顧者(普遍為媽媽)在身邊的時候可以自由地探索環境,和陌生人互動,當主要照顧者離開時可能會難過哭泣,當主要照顧者回來時,小孩會很快地靠近照顧者尋求安撫。安全依附有助社會及情緒的發展,嬰兒才能適應與親本分離致力於探索環境,而發展出自我概念,此理論其具影響性。

焦慮矛盾型依附(Anxious-ambivalent attachment)[編輯]

此類型的小孩即使當主要照顧者就在身旁時,面對探索和陌生人時依然會感到焦慮。當照顧者離開時,小孩會非常的沮喪;當照顧者回到身旁時,小孩又變得很矛盾,明明想跟照顧者保持親近卻充滿憤怒,當照顧者開始注意他時又會想要反抗。

根據一些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此類型的嬰兒的母親/主要照顧者特性為:照顧能力差、不懂得如何滿足嬰兒的需求、不一致的行為。

迴避型依附(Avoidant attachment)[編輯]

此類型的小孩會迴避和忽視主要照顧者的存在,在照顧者離開或回來不表現出情緒。照顧者在時不去注意;照顧者離去亦顯不出緊張痛苦;照顧者去而復返非但不表高興,反而迴避或很慢才向前迎接;陌生人出現時無特殊反應。小孩不會去探索環境不管誰在那裏。小孩面對對待陌生人和照顧者是一樣的。不管誰在這個環境,也沒有太多的憤怒。

逃避型小孩的母親/主要照顧者通常是沒耐心、對嬰兒不敏感或表現出負面的反應、並拒絕身體接觸等反應。逃避依附的嬰兒表現出退縮、孤立、對學習沒興趣、缺乏動機,也可能會缺少人際關係。

混亂型依附(Disorganized attachment)[編輯]

此類型的小孩沒有固定連貫的反應方式。會依據環境的回應來表現反抗或迴避。小孩經歷過受驚嚇的照顧者或令人害怕的照顧者。因為人際互動是不穩定的,所以導致孩子無法有一致性的反應。面對照顧者,一般的孩子看到照顧者所理解的自我,如同一面完整的鏡子,而混亂型依附的孩子看到照顧者所理解的自己,如同從一面破碎的鏡子看見自己。

成人在戀愛關係中的依附[編輯]

心理學家認為:兒童在成長時所經歷的依附關係,會直接影響到長大後的戀愛態度,因為他們在戀愛時會採取同一方式來對待他們的愛侶。

依附理論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E%9D%E9%99%84%E7%90%86%E8%AB%96#%E6%B7%B7%E4%BA%82%E5%9E%8B%E4%BE%9D%E9%99%84%EF%BC%88Disorganized_attachment%EF%BC%89

Attachment Style Test https://quiz.attachmentproject.com/

My Personal Report - Secure Attachment https://quiz.attachmentproject.com/relationship-structures/download?token=95fae1b6fcb795cc81e5bd4eae8d043f

這個測試,探索童年照顧者和自己的關係,如何影響今天我們和家人的關係。我的童年是比較開心快樂的,得到婆婆和父母的關心照顧,我感到很滿意、感恩。

(我的健康界限學習分享: 請見後面的鏈接)

What is Your Relationship Attachment Style?





More reference

Attachment Styles & Their Role in Relationships

https://www.attachmentproject.com/blog/four-attachment-styles/


Reference:

Setting boundaries inside out

從内到外的健康界限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22/04/setting-boundaries-inside-out.html

健康界限, 停止精神内耗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22/04/blog-post_83.html

學習界限,把自己爱回来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18/01/blog-post_18.html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communication-success/201507/what-is-your-relationship-attachment-style

What is your interpersonal attachment style, and how might it affect your relationship? Based on the works of Bartholomew and Horowitz, etc., there are four adult attachment styles: 

Secure, 

Anxious-Preoccupied, 

Dismissive-Avoidant, 

and Fearful-Avoidant. 

Most people have various degrees of the four attachment styles, which may change over time.

Below are some of the most dominant traits of each type in relationships, with references from my book “7 Keys to Long-Term Relationship Success”.

Secure Attachment Style

Those with a strong Secure Attachment Style manifest at least a number of the following traits on a regular basis:

  • Higher emotional intelligence. Capable of conveying emotions appropriately and constructively.
  • Capable of sending, and receiving healthy expressions of intimacy.
  • Capable of drawing healthy, appropriate and reasonable boundaries when required.
  • Feel secure being alone as well as with a companion.
  • Tend to have a positive view of relationships and personal interactions.
  • More likely to handle interpersonal difficulties in stride. Discuss issues to solve problems, rather than to attack a person.
  • Resiliency in the face relational dissolution. Capable of grieving, learning, and moving on.

People with the Secure Attachment Style are not perfect. They too have ups and downs like everyone else, and can become upset if provoked. Having said this, their overall mature approach to relationships makes this the healthiest of the four adult attachment styles.

Anxious-Preoccupied Attachment Style

Those with a strong Anxious-Preoccupied Attachment Style tend to manifest at least several of the following traits on a regular basis:

  • Inclined to feel more nervous and less secure about relationships in general, and romantic relationships in particular.
  • Inclined to have many stressors in relationships based on both real and imagined happenings. These stressors can manifest themselves through a variety of possible issues such as neediness, possessiveness, jealousy, control, mood swings, oversensitivity, obsessiveness, etc.
  • Reluctant to give people the benefit of the doubt, tendency for automatic negative thinking when interpreting others’ intentions, words, and actions.
  • Requires constant stroking of love and validation to feel secure and accepted. Responds negatively when not provided with regular positive reinforcement.
  • Drama oriented. Constantly working on (sometimes inventing) relationship issues in order to seek validation, reassurance, and acceptance. Some feel more comfortable with stormy relationships than calm and peaceful ones.
  • Dislike being without company. Struggle being by oneself.
  • History of emotionally turbulent relationships.

Dismissive-Avoidant Attachment Style

Those with a strong Dismissive-Avoidant Attachment Style tend to manifest at least several of the following traits on a regular basis:

  • Highly self-directed and self-sufficient. Independent behaviorally and emotionally.
  • Avoid true intimacy which makes one vulnerable, and may subject the Dismissive-Avoidant to emotional obligations.
  • Desire freedom physically and emotionally (“No one puts a collar on me.” Pushes away those who get too close (“I need room to breathe.”)
  • Other priorities in life often supersede a romantic relationship, such as work, social life, personal projects and passions, travel, fun, etc. In these situations, the partner is frequently excluded, or holds only a marginal presence.
  • Many have commitment issues. Some prefer to be single than to settle down. Even in committed relationships, they prize autonomy above much else.
  • May have many acquaintances, but few truly close relationships.
  • Some may be passive-aggressive and/or narcissistic. For more on these traits see my books "How to Successfully Handle Passive-Aggressive People" and "How to Successfully Handle Narcissists".

Fearful-Avoidant Attachment Style

Those with a strong Fearful-Avoidant Attachment Style tend to manifest at least several of the following traits on a regular basis:

  • Often associated with highly challenging life experiences such as grief, abandonment and abuse.
  • Desire but simultaneously resist intimacy. Much inner conflict.
  • Struggle with having confidence in and relying on others.
  • Fear annihilation, physically and/or emotionally in loving, intimate situations.
  • Similar to the Anxious-Preoccupied Style, suspicious of others’ intentions, words, and actions.
  • Similar to the Dismissive-Avoidant Style, pushes people away and have few genuinely close relationships.

As mentioned earlier, most people have various degrees of the four attachment styles, which may change over time.

Although those who are predominantly the Secure Attachment Style tend to make strong partners, it is also possible for those who are predominantly the other three styles to be in successful relationships. Self-awareness, mutual-support, mutual willingness to grow, and courage to seek professional help when needed are some of the crucial elements to positive relational development. The absence of these elements, however, may generate issues of incompatibility in relationship.


27 5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