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5, 2020

擁抱內在小孩, 活出自在人生

在心理輔導中,內在小孩部分幾乎是必做的一環。

內在小孩情緒轉化治療是一個探索內在自我,了解真正的自己和发现自我潛能的過程,我很喜欢這個therapy , 常常通過自我催眠和自己做疗愈,也用這個therapy處理個案。Whenever I did this therapy for myself and people, I was tearful, i was moved and touched by our inner child vulnerability and strength at the same time...






今天我同大家分享下我對內在小孩作為情緒轉化治療的理解,認識和感受.

什麼叫做內在小孩?心理學大師Carl Jung 對內在小孩有精辟的定義:

他稱內在小孩是真實的我,神聖的小孩.最純潔的個體.他不止代表我們的無辜,無助的感覺,也有無知,自私,脆弱一面,同時代表我們的希望,理想,抱負. 代表我們的想象力,創意和創造力. 这些正是我們的巨大潛能所在.他說, you are open to all possibilities. 是的,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內在小孩,我們每個人都有無限的可能性,機會.

內在小孩原來就是我們孩子那一面,每個人無論來到什麼年紀,仍然都會保留一些孩童時代的特質.這些特質是我們從幼年,童年到青少年這些時期,因天生性格,加上不同的人生經歷,記憶而形成的一種次人格. 又叫SUB-PERSONALITY.它直接影響我們的信念,價值觀和行為.也變成我們成为成年人性格的一部分.

現在請大家回想一下自己當年做孩子的感覺是怎樣的呢?




小孩子的世界充滿豐富的想象力,無時無刻都在尋找新事物,我們的好奇心,令我們像海綿一樣,不停吸收知識營養,不停學習新東西,從沒有任何擔憂,跌倒了,爬起來,也不懂何謂壓力.同時,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愛,得到安全感,通常也較為自我為中心.

在這個心智發展還不成熟的階段,如果有不愉快遭遇,如bully,被侮辱,欺凌、或性侵犯,或者最需要爱和关心,认同的时候,没有得到,内心有一个空洞,帶着這些記憶长大而沒有得到父母或长辈、学校的適當的关注,理解和指導,就會留下洛印,會令內在小孩得不到真正成長。也就成为我们长大后的历史包袱,洛印需要修复,包袱需要放下。

童年對我們的性格、信念和价值观影響之深童年的陰影,往往可以影響我們一生。


 內在小孩的早年心理創傷可能產生心裡障礙,脆弱面,陰影,而陰影的傾向是向外投射。嚴重者,容易因小事儿烦恼,别人的一举一动都可能trigger起童年或以前不愉快的記憶,容易产生憤怒,抱怨,焦慮,妒忌和灰心,或内疚,缺乏安全感的自信,身心容易受伤,需要得到療愈


因為早年缺乏愛,需要極大的愛去修補這個缺口,最重要是懂得做自己的内在父母。用愛擁抱自己。接納自己的過去,是第一步。建立同理心,明白別人多些,寬恕原諒自己和別人,回到心身安頓的狀態。智慧,創意才能發揮出來。


否則,不斷付出的愛都带有很大的期望,是有條件的,可能会變成索取。當付出的愛得不到適當的回應,認同,就會失望,產生負面情緒。或根本不敢付出,怕失望而回。或對別人給與的愛保持距離,冷淡,原因是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沒有內在的自我認同和愛,個人潛能的發揮就會受到很多自我障礙的限制。

 

在做内在小孩的過程中,要留意的是,在孩子眼中,可能小小的希望,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也會導致創傷。需要從孩子的角度去感受/的感受。

 

這是一個喚醒內在的愛 和智慧的過程,讓個案以極大的同理心去回憶曾經令人傷痛的過去的片段,用內在的愛去撫摸,擁抱這個受傷的小孩也就是另一个自己,用極大的同理心去看待整個事件,化解誤會,不安和憤怒、甚至仇恨,真正去明白自己和親人,去接受這個曾經的自己,將過去的包袱变成成長一個學習的經歷。

 

讓我們做自己的父母親,一個充滿同理心,愛心的大人,去擁抱曾經受傷,或跌到的小孩,去接受他的脆弱面,愛他/她,培養他/她,同他/她一起經歷自己的成長路。(telling her your growing up process, our glories and embrace holding process)

 

小孩子的世界充滿豐富的想象力,無時無刻都在尋找新事物,我們的好奇心,令我們像海綿一樣,不停吸收知識營養,不停學習新東西,從沒有任何擔憂,跌倒了,爬起來,也不懂何謂壓力。

 

所以,內在小孩治療,不僅是修補裂口,还可以发现盲点,更重要的是去發現內在美麗的特質和解決問題的潛能、埋藏心底的热情、夢想,創意。

RECALL your dreams and childhood dreams

 

我發現,在催眠的狀態下,人的自我療愈能力驚人,平時壓抑的情感,愛心和智慧,创意,都统统跑出來,原來這些就每個人內在自己的一部分啊!

 

每個人都已經具備了成功快樂的資源,我們的潛意識早已在童年階段為我們准備好了創造明天的資源,每個人都有潛能,活出夢想。

 

 

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擁抱內在小孩, 讓童真,創意,勇於探索,不畏失敗的精神陪著我們,活出童年的夢想,活出真正的自己。


4-12-2014


 


——————————————————————

1歲到18,我們心智發展最重要的時期,決定命運的基本元素 - 信念,價值觀,性格,習慣都已基本形成.大家都知道,有怎樣的信念,價值觀,就有怎樣的情緒;有怎樣的情緒,就有怎樣的行為,有怎樣的行為,就有怎樣的結果,命運

要改變命運,就要拋棄阻礙自己的信念,價值觀和所謂的性格;要創造更好的明天,就要樹立正面的價值觀,信念,人格和習慣這樣,我們內在小孩的那份純潔,神聖的童真,也就是我們的IMAGINATION,CREATIVITY, AND AUDACITY,就會真正發揮出來.

現在,讓我們問下成年人的自己,問下自己的內心世界,有沒有真正或者完全發揮出想象力,創意和勇氣,又有多少不成熟的特征:例如自私,缺乏同理心的殘余仍然留在我們的身體裡,阻礙自己的長大.

當我們漸漸離開童年,步入青春期,進入成年,有的人仍然可以保持那種童年可愛的一面,跌倒了,爬起來,在他們的生命之字典裡,根本沒有失敗兩個字.只有探索,嘗試,遇到挫敗, 反省,作出修正. 在他們看來,世界之大,充滿機會,而人生每時每刻,都在做選擇,他們對每個選擇都負100%的責任.

我们的人格里,有的人積極,樂觀,充滿希望,令他們遇到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如意外,會以平常心看待.他們認為,雖然他們不能控制外在因素和事件發生,但可以控制自己的看法,RESPONSE,情緒和行為.因為只有自己的RESPONSE決定了自己的命運. 他們對自己的RESPONS負全部責任. 這就叫做Living at cause看看自己, 是否LIVING AT CAUSE? (inner child positive, mature  part leads to positive consequence


 擁有LIVING AT CAUSE的人通常较容易開心,不會將不如意的事放在心裡,因為他們會將負面的東西轉化成正面素材,成長的營養,然后放進潛意識的記憶體內,让自己活得开心,轻松,自在.

另一種人,一但事與願違,就會抱怨,煩躁,甚至發脾氣,遇到失敗,更是難以接受,在外找原因. "早知怎樣,就不會做了." 早知,早知,成了他們的口頭禪.心情好壞,都受到別人影響,外界因素控制,一時生活在天堂,一時在地獄,將自己變成犧牲者,困自己於自我高度防御的監獄中,成為情緒的奴隸. 這就叫做 Living at Effect. 看看自己是否有Living at Effect 的部分? inner child negative part leads to negative consequence

Living at Effect 的人快樂時間實在不多,因為情緒容易受外界因素波動,但人生不如意事實屬平常,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想想小時候,跌倒了,下一次就走的更穩.為什麼會有被迫的感覺, 无奈,受害者的感覺呢?

記得一位NLP老師分享這樣一句話:有的人18歲已死了,70-80歲才埋葬。我感到很震撼:原來,當一個人沒有了理想,想像力,童真,好奇心,就同僵死沒分別.

有位90歲的老婆婆仍然去上大學,和年輕人一起讀書,分享.大學畢業后不久,在她的最后一個生日會上,他有感而發:很多人只是一天天地長大,但並沒有真正成長.

如何才能將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活在當下,創造生命的價值?

事实上,每個人都已經具備了成功快樂的資源,我們的潛意識早已在童年階段為我們准備好了創造明天的資源,每個人都有潛能,活出夢想。

每當我有猶豫,情緒時,living at effect 的现象,NLP Presuppositions 就會在我耳邊跟我說:

There is no failure only feedback.

There are no unresourceful people, only unresourceful states


我認為, Resourceful states are an attitude,一種自我狀態,是智慧所在。如果我們能培養自己去擁有這種狀態,我們就可以隨時隨地保持一個平靜的心去面對困難,解決困難,並且享受其中。

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擁抱內在小孩, 享受這份 RESOURCEFUL STATES. 讓童真,創意,勇於探索,不畏失敗的精神陪着我們,活出童年的夢想,活出真正的自己。

24-10-2013

Being at cause means that you are decisive in creating what you want in life and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what you have achieved or will achieve. You see the world as a place of opportunity and you move towards achieving what you desire. If things are not unfolding as you would like, you take action and explore other possibilities. Above all, you know you have choice in what you do and how you react to people and events.

If you are at effect you may blame others or circumstances for your bad moods or for what you have not achieved or for your life in general. You may feel powerless or depend on others in order for you to feel good about yourself or about life -- If only my spouse, my boss, my coworkers, my parents, my children, … understood me and helped me achieve my dreams or did what I wanted or what is best for me, then life would be great. If you wait and hope for things to be different or for others to provide, then you are at effect or a victim of circumstances. And really, how much fun is that? And how much fun do you think it is for others to be around you? Believing that someone else is responsible or making them responsible for your happiness or your different moods is very limiting and gives this person some mystical power over you, which can cause you a great deal of anguish.
Being at cause means you have choices in your life -- you can choose what is best for you while ensuring the choice is ecological for those around you, those in your community and your society. That is, you consider the consequences of your actions on others, while not taking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emotional well-being -- believing you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emotional well-being of someone else places a heavy burden on you and can cause a great deal of stress.



Those who live their lives at effect often see themselves or live their lives as victims with no choices whatsoever. The irony is that they do have choice and they have chosen not to choose but to be responsive to whatever is given to the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