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31, 2020

和年輕人的對話 ( 1) - 逆境中的生涯規劃

   找到生命的渴望



 Dear Mimi

很高興你找到我,聆聽你的人生經歷,感受到你在尋找方向,尋找自己,尋找自己的渴望。

我們一起分享成長中的種種挑戰和體驗,從中得到很多的啟迪。

在當今冠狀病毒全球流行,經濟大衰退的環境下,減薪、停薪留職或裁員潮不可避免。

我的兒子,一位電腦工程師,正面對裁員的挑戰,所以,我非常明白你的心情,uncertainty, insecurity,如何可以有自己可以翱翔的天空。

這是一個機會讓自己安靜下來,好好思考自己的初衷,興趣,自己的潛能、talent和長遠方向,最重要的是找到生命的熱情。

交談中,我發現你有一些獨特、美麗的特質和潛能:

1 看到自己的美麗,也看到別人的美麗
2 反思的能力,愛自己的能力,修正生活習慣
3 洞悉和發現別人的特質
5 感受別人的感受,empathy understanding
4 提升自我價值 self-esteem building ability
5 逆境中自我調節的能力
6 Story telling ability
7 提出問題的能力,結合自己的問題來學習

在這裡我想深入一些表達我的深刻印象:
  
1 看到自己的美麗,
  
你的人生經歷比很多年輕人都豐富,做過很多行業,我看到在逆境中有很強的自我調節的能力!在崎嶇的道路上,每一次嘗試,都明白自己多一些,對自己的潛能和興趣認識多了。 All is well!

你特別特別提到star programme是你生命的啟蒙課程,
扮老人家過馬路給你帶來的啟示,
八達通用來為老人過馬路帶來方便的想法
和中學同學搞Career Planning, 給同學們帶來啟迪,令別人對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過一系列的體驗,你開始找到一些自己最corespiritual essence,原來你發現自己喜歡創新,innovativecreativeempowering ability, intimate sharing and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我問:在這些活動中, 你為什麼可以發揮的那麼好?
你說: 沒有壓力,放鬆的狀態!

這就是我們潛意識的力量! effortless, focusing, abundance!

你有看到自己美麗的能力,就可以活出美麗的自己!

 2 看到別人的美麗

Coronavirus pandemic 的今天,你看到舊上司的犧牲精神,看到他為你們爭取留下,特別是為你的工作安排所付出的effort,從中看到一個不一樣的舊上司,令我很感動,年紀輕輕,可以有很強的感恩能力,不會take it for granted, 會珍惜別人對自己的恩典kindness,逆境中多了很多內在的力量!


你的細緻觀察和感恩,提升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力,也可以把別人的美麗轉換成自己的美麗。

我常常覺得,一個人能夠看到別人的美麗,就可以活出自己的美麗。

3 反思的能力,愛自己的能力

你分享自己的一些特別經歷:

為了寫好自己的CV,為了追求完美,反而誤了“大事”;
為了爭取優異的成績,身體上付出代價。
......
有時結果卻相反。你審視自己,明白到,這些都是自己造成的,而不是埋怨,抱怨,我非常喜歡你的這種自我反思的能力。我很認同你的看法,因為這一點上,我也常常犯了類似的錯誤。

這些經歷,我發現,自己在某種成都上,蠻追求完美的,有時也令自己很累,我的夢境也常常在提醒我要好好地愛自己,不要為了夢想,犧牲了健康。

你的反思力令你每一次錯誤都成為成長的土壤,令下一次做的好些。

是的,我們感恩每一個setback, mistakes, failure, 沒有它們,就沒有今天的自己,生命,就是不斷地學習,探索和成長。

傾談中,
我發現,不允許自己犯錯的心態,給自己很大壓力。
你內心有時聽到這把聲音:我不可以失敗,我不可以做錯!

這些話是和我們身體需要,心理健康背道而馳的。和subconscious mind 不協調的,我提到順勢,和我們身體大自然協調,說正面的話,想正向的句子,每個內在對話,都決定我們的行為。

我們一起學習給自己空間犯錯,和自己說:
每一次,我都會從中得到教訓和經驗,給自己時間磨練,沒關係,我會做的更好!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就是走向完美。


There is no failure, only feedback. It is only feedback to determine our destiny, neither failure nor happenings.


在總結我們兩個小時的傾談, 我問你:今晚你覺得最大的收穫或insight 是什麼?

接納自己可以犯錯!放鬆自己。是的!

你說的太好了!

生命就是探索,接納任何情況的自己,讓自己輕鬆一些,潛能發揮就更加自如,生命真的可以很不一樣!

Mimi

交談中,我同時感受到你渴望有伯樂的欣賞,我非常理解, 每個人都一樣,渴望別人的認同。

我相信,你的溝通能力,表達自己的能力,你對生命的熱情,和人連結的能力,特別是你的understanding ability,都是你的strength,吸引這些對自己事業有價值的東西。


你的表達能力和洞察力很強,keep going you can make it better.


很喜歡你的提問:交談中,你問我,


1 如何找到自己喜歡的、適合的career


其實,看到大部分人的成長經歷都是尋尋覓覓,尋找過程中慢慢settle,知道自己的需要、喜歡什麼,這是一個過程。大部分人都是需要嘗試,探索才知道自己的方向。

有的人一生都沒有找到,或一生都走自己不想走的路。這需要好好反思。

很少人一早就知道自己的talent在哪裡,一早就定位,立下決心走下去。

我覺得,不論做什麼,財富和收入是次要,最重要是開心、享受過程。身心安頓和自在,內心有自由 benefit people and benefit self


從中,我發現童年的影響,父母的影響和個人的character上都會影響一個人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向或career adaptability.


稍後有機會深入探索。 

我的經歷的啟迪:


我的生涯變化頗大,十幾年一大變,
technical sales engineer
insurance agent
international business
到 現在
I am a coach a psycho-therapist (dream and hypnotherapist, etc )


30多年中,我不斷學習hardware,但發現,software更重要。因為好的情緒管理,會走少很多彎路。
 
基本上我都很喜歡每一份工作,原來關鍵是我和我的興趣和talent吻合:

就是我喜歡聽別人的故事,喜歡深度的交談,深度的連結和溝通,加上很強的直覺和同理心,所以我喜欢做潛意識的工作,如解夢,修復創傷等工作非常適合,都是在找本質性的東西。


可以說是:

當我們找到自己的特質、潛能和天生的能力,那就是我們的天賦。

天賦造就了夢想,夢想帶來渴望和生命的熱情。

所以,找到這些關鍵的質素,自己就不會limited 在工種上,而是追求那份對生命的熱情和價值感。

(而你的同理心和反思力,就是你的天賦能力。)



找到生命的渴望和價值:我感覺到,你一直在尋找這些。
You are on the right track


你問我

2 有沒有什麼困難的地方?

的确有,而且每天都在克服。特別是時間上要遷就別人。

不喜歡的地方?

如我不喜歡做administration jobs 不喜歡做瑣碎的推廣。

从中發現自己好多東西要學, 越深入去,發現自己要學習的东西太多。E marketing asking for help.

在這個時候,你可以找人資詢,就是你的能力啊!


3 什麼是最適合的工作?

發現

變化 = 永恆

接受生命的挑戰,接受變化,掌控變化

我看到你一直在變化,嘗試不同的工作,越來越清晰自己的方向。

對我來說:人生在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career planning。每一個階段都要和自己當時的目標一致,(特別是女孩子,如果結婚,生孩子,變化更大,prioritychoicegive and take適合自己當下,可以照顧各方面為目標的工作)而coaching这份工作,就是自己去创造的,为自己定做的。

我發現,任何工作,只要和自己性格、能力、夢想PASSION in alignment,就可以do what I love, love what I do, always live at the moment.

Dear Mini

相信自己,你有好多潛能等待開拓,發揮。
相信自己,你可以吸引自己夢想的東西,
通過自己的表達能力、工作能力、學習能力、真肯的態度、生命的熱情。

感恩逆境讓每個人都開始多一些反思,靜下來聽聽自己內在的需要:

我到底最需要的是什麼?
我的渴望和熱情在哪裡?
我的潛能、天賦如何發揮?
我需要什麼資源?我
需要強化自己什麼才能一步步邁向夢想?


一系列的生涯規劃工作坊,通過夢境和生命故事找到自己的passioncharacter beauty,也有通過看電影,深入討論和個性探索。
以下你可以參考下。


聆聽生命故事, 活出生命的渴望!(IVE 2016 

Career Planning Workshop for IVE - The Power of Signature Story

解夢療愈與生涯規劃的關係 Dream Therapy v.s. Career Planning

How to turn passion into profession (IVE Career Planning Workshop)

讚美別人,活出自己 (IVE Career Planning Workshop)

My Learning's from Dr Red Training Course for the Young ( part 3


Reading Material for IVE Career Planning 

Life is a process of learning to accept and love ourselves



With love and care

Donna

26 3 2020
Edited on 29 3 2020

3 3 2020

Mimi‘s feedback:

Dear Donna 

I finished reading it 😃definitely! I didn’t expect that you helped me visualize each conservation detail. I didn’t even think that you put your personal experience inside as well. Reading it again and again will definitely  help me a lot! I think the summary may be a seed which may help me come up with something interesting and different. Thank you so much Donna.

Sorry I was sick these days. I slept, ate, laid in the bed and toilet all the days.

Dear Mimi

Take good care. I can imagine you are very tired. Despite this, you have read the summary thoroughly and repeatedly. I am so happy you have got even new insights from our sharing and from your own potential. 🌹🌹 Recover soon. 💗🌈

31 3 2020





Corona virus pandemic teaches us ...新冠病毒究竟對我們做了些什麼

Online Good Article for sharing 

當我沈思時,我想與大家分享我的心得,新冠病毒究竟對我們做了些什麼。

1) 病毒提醒我們,人都是平等的,無論我們的文化、宗教、職業、經濟狀況,或是一個人有多麼出名。在病毒眼中我們都是平等的,也許我們也應該平等對待他人。如果你不相信我的話,那就去問湯姆·漢克斯。

2) 病毒提醒我們,我們的命運都是聯在一起的,影響一個人的事情同時也會影響另一個人。病毒也提醒我們,我們建立的虛假國境線毫無價值,因為病毒並不需要護照。病毒還提醒我們,雖然我們暫時受到壓迫,世界上還有人一生都受到壓迫。

3) 病毒提醒我們,健康多麼珍貴。而我們卻忽視健康,吃垃圾食品,喝被各種化學品污染的水,如果我們不照顧自己,我們當然就會生病。

4) 病毒提醒我們,生命苦短,什麼是我們應該做的最重要的事情,特別是那些已經生病的老年人。人生在世的目的不是買一卷卷的廁紙。

5) 病毒提醒我們,我們的社會已經變得物質至上,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我們才想起我們的基本需求是食物、飲水和藥品,而不是並沒有什麼價值的奢侈品。

6) 病毒提醒我們,家庭是何等重要,但我們卻忽視了這一點。病毒強迫我們回到我們的房子里,所以我們可以把房子建成家庭,並建立牢固的家庭紐帶。

7) 病毒提醒我們,我們真正的工作並不是我們打的那份工,我們固然需要打工,然而上帝創造我們的目的並不是讓我們打工。我們真正的工作是互相照顧、互相保護、互助互利。

8) 病毒提醒我們,我們不能妄自尊大。病毒還提醒我們,無論你覺得自己多偉大,也無論別人覺得你多麼偉大,一個小小的病毒就能讓整個世界停擺。

9) 病毒提醒我們,自由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我們可以選擇合作互助、分享、付出、互相支持,或者我們也可以選擇自私、囤積和自顧自。只有在困難的時候才能看出一個人的真面目。

10) 病毒提醒我們,我們既可以耐心,也可以恐慌。我們既可以理解這種情況在歷史上已經發生過多次,但最後都過去了,我們也可以恐慌,以為世界末日到了,結果傷害了我們自己。

11) 病毒提醒我們,疫情既是結束也是開始。我們現在可以反省和理解,從錯誤里吸取教訓。疫情也可以是一個輪回的開始,而且還會繼續下去,直至我們吸取教訓為止。

12) 病毒提醒我們,我們的地球病了。病毒還提醒我們,我們必須看到森林消失的速度,也必須看到一卷卷廁紙從貨架上消失的速度。我們都病了,因為我們的家庭病了。

13) 病毒提醒我們,困難總會過去,然後就容易了。生活是週期性的,現在只是週期里的一個階段。我們不必恐慌,疫情一定會過去。

14) 許多人認為新冠病毒的疫情是一場災難,但我覺得這是一次「偉大的糾錯」。


讓你的說話 成為孩子的祝福

好文章分享

疫情下的家庭教育

转载劉仁州老师的Facebook

如果父母直接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或是指出他的問題,只會讓孩子覺得他被壓抑了。如果小孩順著父母的意思照做了,做父母的會得到自我肯定的成就感,但是同時做孩子的會失去自我肯定。所以孩子必須反抗或是漠視父母的建議。
給孩子建言只會適得其反,因為孩子必須逆向操作,才能捍衛保護他的內在感覺。這種內在感覺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最重要的,放在小孩身上自然也不例外。
(海寧格)

目前,全球的不少大專院校和中小學,幼稚園都幾乎有停課 的狀態,在家學習。家長和孩子的互動時間多了,大家的情緒管理成為更加重要的挑戰。三個孩子的父親,前校長,歐偉民先生的文章,帶來一些指導性的意義:

【明報專訊】對孩子來說,父母的說話比任何人都重要,即使他們好像不在意,甚至聽不進,但主導著他們的成長。當你告訴孩子:「仔,我真的以你為榮﹗」、「女,我愛你﹗」、「能夠成為你們的父親,是我人生最大的福氣。」對孩子來說,這些不是父母給自己逢迎的說話,而是帶著對孩子的祝福。

父母肯定 孩子才相信自己

作為父母,我們也未必知道孩子正經歷什麼難處。他們臉上或許仍然帶著笑容,但心靈深處,卻是滿佈傷口,在淌著血、滴著淚。今天,孩子都活在一個跟我們以往不太一樣的世界,互聯網、社交平台上充滿負面和傷害的說話,孩子看似安坐家中,以為在電腦面前停課不停學,卻原來,他們正被欺凌與傷害,朋友不友善的批評、凌辱或杯葛,都使他們感到孤單、感到焦慮、感到沮喪。他們需要安慰、需要醫治,不要輕看自己的說話,只有來自父母的肯定,孩子才可繼續相信自己。

疫情下,學校復課遙遙無期,孩子都被困在家中。假如父母也在家工作,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就會更多,值得注意的是,父母每天所說的話是在建立孩子的生命,還是在拆毀他們呢?孩子需要的,不是時刻指出他們錯處的糾察,而是能夠捕捉他們好行為、放大他們優點的父母。或許,父母在事業上都很有成就,住在豪宅大屋、出入坐名貴房車,有才華、有學識,這些都是好的,但是,沒有任何東西及得上你的孩子告訴別人:「我的爸爸/媽媽,是我最大的祝福。當我失意時,他在安慰我;當我懷疑自己時,他就給我肯定,把我看為寶貴。他勉勵我去尋夢,相信我可以做到。」

說「你太笨」還是說「我愛你」

你看見孩子的需要嗎?他們身邊或許已有太多人在說著批評、否定的話:「你太笨」、「你一無是處」、「你是我們的負累」,孩子需要被肯定、被安慰、被醫治。為人父母,我們有多久沒有告訴孩子:「仔,我真的以你為榮!」、「女,我愛你!」、「能夠成為你們的父親,是我人生最大的福氣」?不要讓一個陌生人讚賞你的孩子多於你,更不要讓孩子的外傭、教師、朋友比你更清楚你的孩子。每一天,用說話建立他們的生命,告訴孩子你有多愛他們,你為他們感到有多自豪;告訴孩子你對他們的信心,將來可以成為一個比你更強大的人。這些說話,看似微不足道,卻不單可以醫治孩子心靈深處的傷口,也在保護他們,讓他們免於別人說話帶來的傷害。

曾有小孩用「雲」來形容他的父母,我不解,小孩說:「只要他們不在,天就光了。」能夠成為父母是上帝給我們的祝福,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看我們是上帝給他們的祝福。

文:歐偉民
作者簡介:前校長、教育博士、大學講師,愛文字,更愛孩子,堅信親子關係比學業成績重要,在理論與實戰中猛然發現,夫妻關係才是子女快樂成長的基石,育有兩女一子。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87期]





Reference:

防疫方法 之 “有話好好說” - 好情緒防疫法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20/02/blog-post_26.html

內心強大的人所具備的十項特質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20/03/blog-post_11.html

如何陪伴孩子找到自己的價值?


Parenting -面對頑強而不願聽從的孩子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20/01/parenting.html



31 3 2020

Sunday, March 29, 2020

How to copy with loneliness and isolation

七情上面:避疫在家,其實毒居一個更開心?


【明報專訊】世界各大城市,大量市民避疫在家,生活方式被迫改變,心理衝擊慢慢浮現。New Yorker刊了一篇How Lonliness From Coronavirus Isolation Take Its Own Toll;The Guardian也刊了書評,一本談Solitude,另一本談Loneliness。隔離、避疫,引起孤立心理。加上香港居住環境壓迫,一家幾口被困屋內,能否包容是莫大挑戰。
正如Guardian書評作者Terry Eagleton所說,「獨處」與「孤單」,性質不相同。孤單的人想找友伴,避靜的人卻嚮往獨自一人。David Vincent專著,A History of Solitude,對「孤單」有精簡定義,就是「失敗的獨處」(failed solitude)。孤單情緒來自獨處時的不知所措。反過來,愜意的獨處,滿足、自在。歷史中,修士、僧侶、先知、智者、詩人,獨處生智慧、感悟與力量。
獨居是現代社會的新事物,19世紀英國人口之中,只有1%獨居;2011年的調查是31%。我印象中,英國政府高調把「孤單情緒」,列為健康風險指標之一,也是近年的事。New Yorker的Robin Wright也指,疫潮突如其來,社會停擺,正正遇上獨居人口高企的今天。2019年美國有28%是一人家庭;而最突出的例子,是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一人獨居家庭佔60%。當然,獨居不一定孤單,懂得自處,自由自在,遠勝家嘈屋閉的大家庭。但疫症下,強加於民眾的社交距離,可能會加深獨居者的孤立感,令本已疏離的人際關係,更趨薄弱。

2016年港「單人住戶」18.3%

香港的獨居者多年來有所上升,2016年,「單人住戶」為18.3%。但因樓價高昂,情况不同於歐美,更多的港人,無可選擇地,與家人同住。若親情疏離,回家也是宅毒而居,小房間,就是自己的世界。正常的日子,港人出外工作、用膳、聚會、消遣,時間比例頗高;大家以商業空間、公共空間、職場空間,去補償家居空間的不足。然而這兩個月,長時間避疫在家,心理壓力比歐美城市為高,孤立、被困、壓抑的情緒也相對較大。
近日,數以千計入境港人,強制家居隔離十四天。其中少數,戴手帶外出用膳,被市民窮追猛打。他們也許知道,違規出走,後果嚴重。存僥倖心理,外出唞唞氣;但醜態瘋傳,網民道德譴責,樣衰衰無地自容。他們鋌而走險,可能真的忍受不了孤獨的折磨。獨居自處,唔係個個人都頂得順。
疫症下,家庭生活兩極化。一方面,忙碌的人更忙,子女停課,教仔教女,要做代課老師;在家吃飯,煮飯婆、煮飯公,日煮夜煮;老人日託服務暫停後,照顧者百上加斤……另一方面,家累較輕的大忙人,日程本來填得滿滿,如今一下子,多了獨處的時間,少了機會外出,在家工作,社交活動大幅減少,困在家中,焦躁、孤單,不習慣Solitude,焗住「放空」,打開生活的時間表,卻沒有活動可以填補,當然會有納悶之感。
對於上述笫一種忙得透不過氣的朋友,我明白你的勞累,我也是照顧者,知道在疫情之下,帶老人出入醫院,是怎樣的勞心勞力。正正在繁忙的生活節奏,需要找出獨處的時間,安靜下來,令自己重新得力。獨處時,再次明白到,照顧老弱,負擔雖重,但作為兒子,陪伴母親安渡晚年,對於她、對於我都有重大意義。
疫症來襲,不少朋友(尤其係freelancers),收入大受影響,交租、供樓、吃飯,預算響起警號。但在瘟疫的陣痛之中,社會慢下來,給繁忙的香港人,有機會面對一下自己。在功利的商業世界,我哋「操fit晒」,收到錢,跑到數,攞到彩,職業、收入、學歷,見得吓人,生活多姿多采,行街睇戲,落老蘭飲番杯,這一切,成就我們的存在感。
但人之所以為人,遠超物質滿足,你和我,都需要安全感,希望被諒解、被明白、被愛護。反過來,無論你今天是校長、高官、牧師、老師、醫生、護士、律師,無論你的公共角色有多體面,作為一個人,內心都有個小孩子,當被拒絕、被否定、被冷待,都會受傷害。所謂「長大成人」的過程,就是容忍得下傷痛,不輕易表達感情,遇到挫折,處之泰然,愛與被愛的渴求,掌握在社會角色的控制範圍之內,這叫成長、成熟、識做人。
社教化過程中,脆弱的自我,躲藏在社會容許的盔甲之下。獨處,讓我們重新接觸那赤子之身,聯繫別人,聯繫自然,聯繫人的善良本性。在社會打滾,我們學會大方得體,做好角色,卻遺忘那個愛恨分明的小孩子。獨處是誠實地、坦白地接納自己。個人的存在感,不單單是滿足社會的期望,而是在自我與社會角色之間,找到平衡。疫潮肆虐,無論你獨居,或者是家累纏身,都需要尋找獨處的鑰匙。

獨處時探索內心

這幾個月來,若你獨處的時間多了,自如自在,不覺孤單,恭喜你,可以at ease with yourself in solitude。但若果你避疫在家,覺得孤立不安,也許這是契機,去重新審視你的過去,在漫長的成長路上,回到感受深刻的場景,無論是學業的挫敗、感情的傷害、志向未籌的失落、不容於家庭的悲傷、同學朋友的欺凌,在獨處時,回想那個受傷害的時刻,充分感受一下,就算是自己不能接受的自己,也試試讓各種感受浮現出來。社會半停頓,是個好機會,讓我們啟動探索內心的旅程。
當你與自己和解,好好尊重內心的感受,曉得如何獨處,那麼你與家人的相處,也會有轉機。香港是一個可愛的城市,地方狹小,五臟俱全,打邊爐、唱K、飲茶,享樂五花八門。家人相處的問題,移形換影,可以隱藏在笑鬧之中。疫情下,家人面對面,朝夕共對,性格衝突白熱化。難怪在武漢解封之日,不少惡男怨女,衝到政府機關要離婚。我從朋友的網絡得悉,抗疫期間,一家人困在一起,適應問題頗為尖銳。無論是夫妻、父子、兄弟,日日在家,毒舌囂張,挑戰你我容忍的底線。單單是如何照顧雙親,午餐吃什麼,子女做家課/玩電腦的先後安排,家人都有不同意見,困獸鬥,衝突可大可小。

建立有意義的連結

寫到這裏,我們可以把獨處(solitude)、孤單(loneliness)、連結(connectedness)三者,放在避疫的處境一併考量。A Biography of Loneliness的作者Fay Alberti說得準確,當你停止與別人有意思地交往,孤單感受便油然而生(To be lonely is to cease to exist in a meaningful way with other people)。情緒,好的壞的,一正一反,可以是破壞性的,也可以是建設性的。危險生驚恐,是逃生的防衛機制;孤立令人感到孤單,身體發出信號,提醒我們reach out,與家人、朋友、社會,建立有意義的連結;而自我的存在感與意義感,正正就蘊含於這些連結之中。
孤單是現代人的心理困擾。大量研究指出,若孤單惡化,會引發各種情緒失調。也許,生病就吃藥,藥到病除,乾手淨腳。但更理想的良方,是慢慢重建人與自己、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Eagleton說:One answer to loneliness is solitude. Enjoying being on one's own, or at least being able to tolerate it, is part of being grown up。小孩成長的時候,要感到有信任的人在身旁,才能慢慢學習獨處而安心。Solitude,Trust,Companionship,三者是相關的。懂得自處的人,那安穩之感,是信任與陪伴的基礎。Alberti更指,急功近利的個人主義、商業化的社會制度,促成現代人的孤單、不懂自處、人際疏離等問題。
從這個角度看,疫情逼出來一個革新的停頓,正如Mary Hendricks所說的Revolutionary Pause,若你一直相信效率、成果,重視外在的成就,今次大停頓,當然是大損失。但若你開始領悟到,人生更大的價值,是自我、親情、朋友,是光明善良的社會,今次罕有的大停頓,成千上萬的人,承受病亡之痛。社會的步伐慢下來,正是一份沉厚的邀請,追問我們,生命何所求?美善何所指?家國何所為?庶民何所依?
文題取自古巨基一首流行曲入面歌詞變出來的潮語,「其實自己一個更開心?」答案好簡單:親友連結更開心。疫潮高漲,各國政府單打獨鬥;蝸居的你和我,各有自救之道。然而,瘟疫告訴我們,人與人、國與國,命運相連,難以獨善其身。美好生活不在於孤立,而在於分享共存。

文//馬傑偉

編輯//陳志暘

療癒自己,才可療癒世界 Movie review

好集慣Follow
【習慣情感】 療癒自己,才可療癒世界
電影《在晴朗的一天出發》改編自真實故事,一個記者採訪了一個很受歡迎的兒童節目主持Mister Rogers。Mister Rogers會在節目中談生命談死亡談友誼談原諒談愛談恨,而其實,就是要談每個人的感受,就是要讓孩子知道,認清和表達自己的感受很重要。“We are trying to get the world positive ways of dealing with our feelings.” 要讓世界變得更好,就是先要處理好我們自己的感受。
記者本來對Mister Rogers滿是質疑,不過是兒童節目主持,值得受訪?意外地,帶着滿身傷痛和憤恨的記者,在訪問過程中也終於面對了自己一直以來的難過,從Mister Rogers身上明白了更多,採訪文章《Can you say … Hero?》更成為了雜誌的封面故事 —— 電影正是受這篇刊登在1998 年的《君子雜誌》的採訪所啟發。
電影提醒我們,Mister Rogers也不是聖人,他有難過和憤怒的時候,但他懂得選擇如何面對這些情感。他還有一句,“Sometimes, we have to ask for help. And that’s okay.”有時,我們真的需要別人的幫助,and that’s okay.
Image may contain: 1 person, text
29 3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