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30, 2022

過去,現在,將來

如何化解焦慮、恐懼和怨恨...
?


活在過去的人

常常處於憤怒和埋怨狀態,總是認爲自己又倒霉了,很難原諒自己,更難原諒別人,就等於活在過去式。

沒有原諒,傷口永遠無法愈合,精神消耗,極大影響潛能發揮,何有未來?何來幸福?



活在將來的人

常常處於擔心狀態,非理性的把困難放大,逃避面對困難,焦慮纏身,就等於活在將來式。

愛的匱乏,沒有安全感,很難感受到身邊的愛,有多少愛都覺得不夠,就很容易失去自己的價值感,沒有安頓和平靜,投射出來的是別人在貶低自己,對將來自然充滿恐懼。這個將來不一定是明年、後年,可能是明天,甚至下一分鐘。

也許可以這樣説,我們今天大部分的結果,都是由我們過去的思維模式和行爲模式決定的,所以,好好利用過去的經驗、教訓,善用自己的能力,修正過去限制性的思維模式和行爲模式,每天進步多一些,我們今天的生活質素,人際關係,自然會好很多。

今天的一切,決定了我們明天的幸福。

如何活好現在?

如何坦然輕鬆一些去面對人生任何挑戰,可預測和不可預測的挑戰,來至内在的執著,外在的影響:

聖嚴法師的12字箴言:

「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影響千萬人,幫助我們活好現在。


今天,我如何好好愛自己?
每天起床,問自己這個問題。
一天的能量都不同,
身邊的人因爲我們愛自己而感受到溫暖,有力量,
大家都愛自己多一些,每個人的心都可以騰出溫暖的房間...



延申閲讀:

人性化、個人化的身心輔導  (About Donna Wong's Mental Health Services)

向聖嚴法師學習如何克服焦慮和恐懼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22/06/blog-post_26.html

如何走出綜合性情緒病 (憂鬱症、焦慮症、 驚恐症等)?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22/05/blog-post_26.html

如何與焦慮恐懼做朋友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22/04/how-to-make-friends-with-anxiety.html






30 6 2022




Time management By Bob Sir

 很多人問如何管理自己的時間。我認爲:

時間管理是價值管理的一部分,

我們認爲重要的事情為依歸。但不少人會以“習慣”為依歸,習慣是不加思索的行爲,不斷重複做一些有害的行爲,對自己身體和心理帶來問題,需要檢討。

你的priority 和最有價值的東西是什麽?想想。就多放在那裏。

爲自己增值,非常值得去做。

聽聽Bob Sir 的時間motivation talk: 成功在於好習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tCKGkGiW7M


30 6 2022



Sunday, June 26, 2022

向聖嚴法師學習如何克服焦慮和恐懼

聽了聖嚴法師《如何消除焦慮和恐懼》的系列,感覺大師像一個慈祥的父親,很有親切感,他的教晦很窩心,很實在,很貼地,很有智慧,睡前聽聽,睡眠也有提升。

爲什麽有恐懼? 爲什麽被恐懼情緒所壓倒?恐懼其實不是那麽可怕,

也許真正要害怕的是自己恐懼的情緒!

是的,聖嚴法師讓我聯想到有焦慮症的人,如何幫助他們走出恐懼情緒,如何預防焦慮症。

激發我總結焦慮的源頭,各種方法,克服焦慮和恐懼

他説:

説的非常透徹。讓我想到:

恐懼與生俱來。誰沒有試過焦慮、擔心?

恐懼來了,有它的意義,但如果我們被恐懼嚇到,處於非理智混亂狀態,焦慮狀態,我們就失去智慧,失去聆聽恐懼背後的聲音的能力,失去了恐懼的意義。白白讓恐懼來了又來。那就是大師説的:你恐懼等於沒有恐懼,就是沒有領悟出恐懼的價值。

爲什麽有恐懼? 爲什麽被恐懼情緒所壓倒?

真正要害怕的是自己的恐懼情緒!

是的,他讓我聯想到很多焦慮症的人情況:

容易焦慮和驚恐的人,表現出來的情緒:

面對沒有心理準備的事情發生了,特別是和別人的價值觀不同,產生衝突,就容易煩躁,緊張或暴躁不安。自己出了錯,有問題發生,容易向外界找原因,埋怨責備,與人相處也困難。

這些人通常認為自己沒有辦法掌控外界,其實是沒有辦法控制自己,把自己的每天開心,不開心,幸福不幸福都交給外界,都是別人給我的,別人造成的,被別人控制。

所以總是處於恐懼中。

這就是爲什麽學習掌控自己的情緒那麽重要。

如何克服失落、恐懼和焦慮?

如果我們可以接納一切外界的變化,接納自己身體的變化,就算是任何自己沒有預測到的發生了,自己身體出問題了,都可以接納,任何時候都有一顆平常心,面對無常。將無常看成是生命的正常狀態,那就沒有什麼害怕了。

那就是:接納自己,臣服自己的脆弱:

臣服自己不是放棄自己。臣服是放手!放下執著。臣服是接納自己。

屈服於自我完美,屈服於焦慮, 臣服於失眠,臣服自己的健康狀態, 臣服悲傷, 臣服擔心, 屈服於內疚、羞恥和自卑…臣服死亡,臣服就是接受自己的一切。

接受自己的脆弱和任何我們無法改變的東西,然後改變我們對自己、對他人和外界的限制性看法,這樣我們才能有理性作出選擇,基於對自己的愛的選擇 ,一個讓我們變得更有韌性、智慧和強大的選擇。

 臣服意味著隨時接受我們是誰,不論身體和地位,財富有什麼變化。不論外在有什麼變化和逆境。

這樣才會真正活出幸福自在,活出健康平衡的身心。

 一旦我們接受了我們的問題,我們就會看到我們的潛力、動力和對變革的熱情。讓自己成為改變,我們就可以激勵人們改變,世界因你而變的更美麗。

請閲:

《我允許、我經歷、我接納》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22/04/blog-post_75.html

焦慮和恐懼的源頭

通常都有心理不平衡狀態,如妒忌,自卑,自我價值感低落,或內疚,記仇,難以原諒別人,因爲很難原諒自己。

不少人把自己的未來和幸福交給外界,源於從小就沒有安全感, 大部分是原生家庭造成的童年創傷問題。愛的匱乏,安全感的匱乏。

焦慮的父母,產生焦慮的孩子: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22/06/blog-post_39.html

同時,大部分的焦慮都是對事情不瞭解,對自己更不瞭解。

有的人沒有危機感,或根本不覺得自己有需要做任何準備面對危機。

或者不想做準備,也就是說,事情是一定會來的,但自己害怕,采取逃避態度,索性不去準備,一旦來臨,心理就會崩潰。比如面對死亡,因爲內心根本不接受死亡,不能接受自己會失去生命的事實。

不接受死亡,反而更加害怕死亡,内心充滿不忿和憤怒,身體沒死,心已經死,如同活僵尸,沒有靈魂的軀殼。

大師認爲,對死亡的恐懼,是正常的,每個人都想活下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去愛和被愛。對於死亡的恐懼,大多基於對未知的uncertainty的害怕,正如害怕黑暗。

如何轉化怕黑的心情 - 夜行者的對話 - How to deal with fear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22/03/blog-post_15.html

恐懼死亡,有非常重要的好處,就是提醒珍惜生命,保重自己的身體,不去糟蹋自己的生命。

坦然接受死亡,善用死亡的恐懼,人的潛能發揮更大。Steve Jobs 因為知道自己生命不長了,他做了對世界很有意義的工作,很多發明創造,都在他最後幾年造福人類,如手機的發明和創新,開創動畫片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而且打入成年人的世界,“Inside out“電影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關於潛意識如何支配人的行為模式,人的喜怒哀樂從哪裡來。Steve Jobs 將精神健康提升到普及教育的高度,用電影改變世界。


接納陰影,塑造完整的自己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21/03/blog-post_27.html

相反,過度害怕死亡,產生焦慮,或逃避面對死亡和過去的哀傷痛苦,不去療癒自己對死亡留下的陰影,反而產生很多心理問題,身體問題,可能死的更快。



很喜歡甘地這句話:




如果我們可以像聖嚴大師説的:瞭解事情,瞭解自己,瞭解一切都在變,做好準備,就可減少不必要的恐懼和焦慮。

有智慧地面對自己的焦慮和恐懼

 

我從聖嚴法師的教誨,明白到 a general way to overcome fear and anxiety:

我來到這個世界是來給別人,也給自己帶來快樂的,我對任何人都帶着愛和他們相處,帶着祝福之心。我不去從別人那裏索取什麽,我也不會有什麽失去,別人只會令我只有更加豐盛。恐懼就會大大減少。

帶著謙卑虛心態度去學習,我也會犯錯,也會有不小心的時候,我知道的也不多,我也在trial  and error 中成長,不將自己的面子看得那麽重。就會大大減少失落、妒嫉和心理不平衡的狀態。

世界上的一切,萬事萬物,所有的人、事和物,都是臨時性的存在,不是永久性的,一切都會過去的。

既然順境和逆境是常態,而且很大程度取決於我們如何去看事情,我們的人生態度,所以,不要將自己的心情與外在變化挂鈎就是了。

如果挂上鈎,自然被外界牽著鼻子走,那就要反思是否自己的信念需要修正,自己的心情、身體自己負責任,不受別人的情緒所干擾。更加不要把自己的情緒發泄在別人身上。

世界的一切,因緣聚合地存在。因緣具就成,不具就不成。出了事情,不是無緣無故的,都可以找到原因。成功,也不只是好運,有很多因素合成而成。

每次有問題,不去埋怨別人,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就會減少問題的重複,也會減少焦慮;
每次成功,也不需太興奮,更不需覺得自己了不起,因爲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很多人的幫助支持,天時地利人和。

面對逆境和困難的態度決定我們的命運:記住聖嚴大師的格言:

面對它,接受它,

處理它,放下它.

逆境和順境,都是會過去的,而且都是有意義的,從中學到東西就是值得感恩事情。



 


如何去除恐懼



人對死亡的恐懼  頻臨死亡的經驗

https://youtu.be/Sit5b0qRRms

我們談到眾生看不破生死,然後執著於生命,很大的一部分理由是由於對死亡的恐懼。那麼死亡究竟是不是值得我們這麼恐懼呢? 如何看破死亡的恐懼呢?





人類在心裡上,通常會有二大障礙,那就是恐懼跟焦慮。受到恐懼和焦慮這兩種因素的影響,人們往往不能做出正確的抉擇,不是難以下決定而顯得過分小心,或是優柔寡斷,就是太快下決定而顯得浮躁猴急。那麼究竟我們該如何消除焦慮和恐懼,而保持平常心呢?


看了聖嚴法師的事跡,對這位謙卑慈愛的大師多了瞭解,方知他于2009年圓寂,心裏有些難受,既這篇文章,向大師致敬。


他有著不同於一般人的人生挑戰,而且人生轉捩點跟軍隊有關。聖嚴法師,莊嚴慈悲的弘法之路,曾獲選「400年來臺灣最具影響力的50位人士」之一,尤其12字箴言「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影響千萬人。




釋聖嚴法師(英語:Sheng-Yen,1931年1月22日-2009年2月3日[1][2]),俗名張保康江蘇南通人,知名佛教比丘,佛學弘法師兼教育家,為禪門曹洞宗的五十一代傳人,臨濟宗的五十七代傳人。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7%8B%E8%81%96%E5%9A%B4


聖嚴師父感恩行




Reading:

人性化、個人化的身心輔導  (About Donna Wong's Mental Health Services)



Donna Wong's Holistic Therapies ( Body- Mind - Soul Toward Wholeness)


家庭溝通模式


Parenting articles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21/02/parenting-articles.html


Fear Talks again


人性化、個人化的身心輔導  (About Donna Wong's Mental Health Services)


Donna Wong's Holistic Therapies ( Body- Mind - Soul Toward Wholeness)

人的生長因子 - 端粒,當我們的端粒越來越短,最後會不在生長,而且縮短,人就來到終點,我們可以做的,就是減慢它的退化,促進生長
http://www.nmnchina.com/scienceDetail/933.html
https://www.ilong-termcare.com/Article/Detail/905
健康飲食能延緩端粒縮短(老化)-《營養共筆》






26 6 2022
 




Saturday, June 25, 2022

做個案的感悟 - 慈悲心的溝通



個案朋友的成長故事
這幾個月,個案朋友面對一個個逆境,由憂鬱焦慮不堪到慢慢爬起來。每一次交談,都感受到他的成長路,曲折離奇,但內心有一種逆境自強的精神在支撐他。作為陪伴者和治療師,我感到欣慰又感恩。
現在他是如何看逆境和挫敗?

他感慨地說:逆境中見到真實的自己,與內心有了連結。平靜安頓自己的能力提升了。




經過半年多的心理輔導和陪伴,個案C雖然仍然要面對不同的逆境,但每次走出憂鬱的時間越來越短,自我價值感和自信心也越來越大。

C說:逆境、挫敗未必是壞事,善用逆境和挫敗,覺察自己,接納自己,改寫信念,逆境成爲發揮自己的潛能,改變命運的契機。

以下幾個方面,我看到他的變化,是實實在在的潛意識的改變:

1 和兒子的溝通

例如:他知道自己以前縂是帶上有色眼鏡,以judgemental 方式去看兒子,結果總大家更加不信對方,失去溝通。現在,他會先安頓自己的情緒,聆聽,思考,再回應。

想想背後可能有什麽事情發生,工作壓力或學業壓力...也許是過去的怨氣,心結,投射出來了,自己真的不需要被激怒。

別人發脾氣,他自己也不會馬上扯火,和孩子的緊張關係,已經明顯疏解。

這就是我常常提到的帶著慈悲心去溝通,connection,compassion and communication,他也不知不覺用出來了。

他和孩子不再是火星撞地球,知道孩子性格太像自己,大家更加要包容,關係有了改善。Just Amazing!

不要挫敗孩子的士氣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19/10/blog-post.html

海灵格新书 《洞见孩子的灵魂》经典语录摘抄



2 面對焦慮

他說:焦慮來了,無論都多不想動,都要自己動一動,出去走一圈,看看大自然,回家后的心境都不同了,負面情趣也少,看事物角度多了一些,人也樂觀一些。是的,他的血清素提升,常常走進大自然,接受大自然能量很有關係。



我用行爲認知療法和潛意識的方法,和他做 anxiety coping therapy


如何處理核心情緒 (内疚和過度地自我批判)?


How to make friends with anxiety and fears 如何與焦慮恐懼做朋友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22/04/how-to-make-friends-with-anxiety.html

他學了用在幫助家人身上,大家的關係也提升了。

3 與自己溝通 - 夢境與催眠治療

他問我如何更好地和自己連結,如何聆聽自己的聲音,感受自己的感受?

我説:和你做夢境治療,催眠治療,你的領悟力,感悟力不斷提升,就是很好的連結方式,與自己潛意識溝通。

催眠治療-夢境治療 - 心靈探索和身心整合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22/04/blog-post_44.html

你看到光天化日下所謂真實的世界,其實並不真實,因爲你看不到内在的自己,活不出真實的自己。走進潛意識的世界 - 夢中的世界,冥想中的世界,你看到了自己的真正需要,自己的陰影,自己的恐懼背後真正的渴望,還有你的勇氣和内在智慧,那就是比現實更加真實的自己。

然後,我教他如何自我催眠,自我强化:

Self praising

我的價值誰來決定?( Praise Therapy 3)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22/03/praise-therapy-3.html


Reference

About Donna Wong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18/07/about-donna-wong.html

人性化、個人化的身心輔導  (About Donna Wong's Mental Health Services )



善用潛意識的智慧系列 - 與自己連結


我的陪伴成長計劃

我的第九個年 - 催眠治療師的生涯



聖嚴法師講如何克服焦慮和恐懼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22/06/blog-post_26.html

Fear Talks again



25 6 2022









The power of visualization plus attitude to adversit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UvT8heLGFY


用大腦的力量,過你想要的生活 | 吳若權幸福書房

我們最想要的事物──健康、幸福、財富、愛 不是靠神秘力量的吸引,而是由大腦決定 科學證實,你可以開啟大腦秘密潛能 達到人際、工作、自我的最佳狀態


每一次我們眼見自己落入慣性反應的窠臼,就有機會阻斷慣性前進的動能,從而發現生命中嶄新的方向和厚度。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不順意的日子,順心過」這本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6pF1Vryj2U


與自己連結,做自己的好伴侶

善用潛意識的智慧系列 



學習聽聽自己的聲音, 和自己好好相處容易嗎?

不用找人陪,不用等別人有時間才聽自己說話?

不用等人來明白你,贊美你, 你自己就是自己最好伴侶,

一個人漸漸學到掌控自己的身體狀態和情緒,

和自己好好在一起,是一生的功課。


因爲一個人可以和自己做朋友,就會少些孤獨,多一些自信;

因爲愛,來自自己,源源不絕,就會更有力量。


期終,每個人都要獨立去完成自己的人生路。

輕鬆坦然走到老,

還是帶著沉重的包袱走下去,都是自己的選擇。


讓我們學習與生俱來的潛意識,活出真實自在的自己!

讓我們學習與生俱來的潛意識,活出真實自在的自己!

Let Our Heart Talk - 善用潛意識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18/04/hear-talks.html

善用潛意識的溫柔和語言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20/12/blog-post_14.html

這篇文章,我寫的時候,好像是對家長而言,但對於家庭的每一位,老人家也好,内在都有一個孩子。善用潛意識的溫柔語句,是我們和自己溝通,和別人有效溝通的關鍵。

當我開始愛自己 daily 冥想 plus script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21/10/script.html

韓國朋友給我的一課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21/07/blog-post_16.html

蔣勳 - 和孤獨做好朋友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21/02/blog-post_8.html

寫於25 6 2022



25 6 2022



Friday, June 24, 2022

父母的愛


童年陰影探索與療癒系列
 

 
童年陰影的造成,有各種原因,其中一個關鍵的源頭,是愛的匱乏。

現代家庭,很多孩子集千寵愛於一身,父母的愛,四大長老的愛,姨媽姑姐的愛。加上衣食無憂,要什麽有什麽,何來童年陰影?

原來當今不少孩子的童年陰影,和我們見到的老一輩童年陰影,從潛意識上,沒有太大分別:那就是感受不到父母之間的愛,他們情感沒有連結,而且父母自己不穩定的情緒,給孩子帶來焦慮和不安。

聽聽孩子的聲音

父母之間、長輩之間,不斷學習管理自己的情緒,求同存異,坦誠相對,有心靈的溝通,愛的流動,才有能力聆聽孩子的聲音,感受孩子的情感,就自然造就高自尊、自愛、自律、自省的孩子。

孩子的世界,就會充滿安全感和希望。

父母好好愛自己,活出自己,就是給孩子最好的身教和禮物。

這些都是我自己和孩子相處所感受到的,聽到的聲音。也是自己作爲父母的經驗教訓。供參考。

童年陰影,有的人需要窮一生去療癒;有的人在人生經歷中學習自我覺察,自我修行,為自己的生命負責任, 也可以走出原生家庭給他們帶來的陰霾。

當遇到挫折和衝突時,會不會重複原生家庭一些封閉、不健康的溝通模式,能否有理性地、和平地處理矛盾,達至雙贏,是一個實金石。


Detail: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21/12/blog-post_22.html

每個人都不同,性格和後天家庭的support,父母自我反思修行,對孩子走出童年陰影,都有極大關係。

以下是走出我們的心理創傷的課程:

在《與情緒創傷說再見》課程,我們感恩地見證了學員的轉變和進步,學習做自己的生命教練。要瞭解更多和參加我們的課程,請閱: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21/12/routine-course.html

以下是我珍藏的一些家庭關係的好文章,我做媽媽的成長故事 ,生活、工作中的感悟:

Parenting articles






 



 
24 6 2022


華山談受害三角與情緒勒索

 今天參加華山和社工的培訓工作坊,感受深刻?

如何不墮入受害三角陷阱,如何自己不做受害者,不做拯救者,更不做加害者?

助人工作者如何不被burnt out?

如何建立健康界限?這些都是每個人的課題。

個案的分享,華山處理個案的過程,對我都是很好的學習。

別人的經歷,故事,思維模式,也有我們的一部分,特別是在親密關係的情緒勒索下,自己如何不被勒索,不做受害者?

如何清晰地表達自己,達到互相理解對方的健康界限,接納對方的健康界限?




健康界線,而非劃清界線

6、  情緒勒索,是關係的致命傷!

90年代美國心理治療師Susan Forward提出「情緒勒索」這個概念,就是有些人覺得沒有能力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任,便威迫利誘對方就範,透過展示傷痛來控制對方,再美其名為愛。譬如:

母親可能會說:「仔,你不是說過永遠照顧我嗎?沒想過你會那麼殘忍對阿媽」;

父親可能會說:「如果你真的和她結婚,我不會認你是兒子,你令我太失望了」;

男友可能會說:「既然妳不願意幫忙,我就去外面找女人,是妳逼我這樣做的」;

女友可能會說:「如果你現在不回來,我就公開你的私隱,令你徹底身敗名裂」;

老闆可能會說:「你太辜負我了,加班幾天就不滿,你的位置隨時可被取代啊」。

情緒勒索者要如願以償,通常咬著對方的死穴不放。先是譴責,無效就逐步升級,令對方感到害怕和內疚。嚴重者,以自殘、自殺要脅,逼使對方投降。這往往源自原生家庭;父母可能說過:「如果你乖,我就帶你出去玩」、「你聽話,我就會愛你」。給你甜頭,逼你就範。

情緒勒索者通常缺乏安全感,容易焦慮、恐懼、妒嫉,強加自己的需要在對方身上。被勒索者同樣缺乏安全感,害怕被拒絕、被批判,明知對方要求無理、自私操控,依舊委屈自己,然後合理化為愛,自我催眠說:「我沒有選擇… … 難道見死不救?他已經很慘…… 」

情緒勒索需要雙方共謀,是共同的責任、共創的結果。雙方都扭曲了自己,以為我犧牲、我痛苦、要脋你,你就會愛我。結局,兩敗俱傷。

出路是「自己責任自己負」。我們快樂與否,完全是個人選擇,與別人無關。沒有人有能力、有需要、有責任背負我們的生命。健康人際關係,要有健康界線。

7、 如何面對情緒勒索?

如果面對情緒勒索,關鍵不在對方,在自己。對方傷害我,是他的責任;我容許自己持續被傷害,就是自己的責任。受害者通常不懂愛自己,欠缺自我價值,即使被欺凌也不懂拒絕,甚至享受「被需要」的快感。原來,我們最害怕的,不是受傷害,而是冷漠死寂的關係,感到沒有人關心和重視我,這是最痛苦的難熬。換言之,情緒勒索能夠持續,正因雙方都各取所需,變成索取和依賴並存的「互累症」(Co-dependency)。

愛,需要健康界線。第一步,就是釐清自己的情感底線,例如:伴侶持續辱罵、公然有第三者、揮霍無度、惡意揭露私隱、持續性暴力等等。每個人都有底線,許多人習慣委屈自己,結局帶來長遠傷害。

失敗的關係,令我們更加萎縮、沮喪、討厭自己。

成功的關係,令我們更加慈悲、自在、愛惜自己。

終止情感勒索,我們需要帶著自愛,清晰說「不」,表達我們的底線,目的不是改變對方,而是尊重自己。表達自己,需要表裡如一,同時用心聆聽對方的需要,逐步協商雙方都接受的相處方式。過程中有五個原則:

1. 沒有人有責任、有能力、有需要完全滿足另一個人的期望。

2. 快樂與否是自己的選擇;如果堅持痛苦,沒人可令我快樂。

3. 如果我不設定情感底線,變相是鼓勵別人來決定我的界線。

4. 說不並非拒絕對方,而是尊重自己,為自己的需要負責任。

5. 不要背負屬於對方的責任,亦不要將自身責任推卸給別人。

8、 我們都曾捲入受害三角循環!

美國心理學家Stephen Karpman在1968年提出「受害三角循環」,指出我們每個人都曾捲入受害者— 加害者— 拯救者的三角循環。面對同一段關係,我們可以重複扮演這三個角色。舉個例子:20年前,某香港男子因豪賭而欠下巨債,母親非常痛苦,不斷勸他戒賭,同時又不斷替他還債。結果,高利貸找上門,母親走投無路,四出訛騙親友投資,最終東窗事發,親友極度憤怒,指責該名母親。母親無法承受巨大壓力,自殺身亡。這位母親,原本是兒子賭博的受害者,嘗試做拯救者不成,繼而變成加害者去欺騙親戚朋友,最後自戕,成為受害者。

許多研究發現,持續的沉溺行為背後,往往有個不能自拔的拯救者。拯救者出手相助,往往是自己需要「被需要」,享受做拯救者的道德優越感,便姑息沉溺者,甚至不希望對方康復,因為如果對方康復,拯救者便失去存在價值。

另一個例子,B的丈夫有外遇,B非常憤怒和傷心,嘗試拯救婚姻不成,發出百多封電郵給丈夫公司所有人,嚴厲辱罵丈夫,最終令到丈夫失業。丈夫痛苦無助,回來找B修好,B接納丈夫,借錢幫忙,心裏卻十分不甘,便與另一個男人發生性關係,作為報復。不幸是B和情人在家中做愛時,被丈夫撞破,丈夫拿出廚房的刀,最終被判監禁。 B本是受害者,嘗試做拯救者不成,成為加害者。最終,大家都是受害者。

Stephen Karpman指出,在受害三角循環中,每個人最終都是受害者,因為三方面都不負責任:拯救者背負了受害者的責任,令受害者不需負責任;受害者將責任推卸給加害者,逃避負責任;加害者要別人滿足自己的需要,也是不負責任、自我中心的。受害三角循環,互相吸引,惡性循環,永不超生。唯一出路,是建立健康界線,徹底離開三角循環的模式。

9、為何拯救者會變成加害者?

拯救者往往過分熱心干涉別人的私生活,背負別人的責任,以愛為名,操控為實,心態是「如果不出手幫忙,對方會非常痛苦,怎忍心見死不救?」拯救者習慣就將自己的操控行為合理化為愛,最終自食其果,淪為受害者。

這種情況,常見於母子關係。嬰兒沒有自理能力,需要母親保護。可是,孩子長大後,母親仍繼續做拯救者,將孩子的生活、學業、工作、戀愛乃至婚姻,都一手包辦,剝奪了孩子負責任的機會。於是,孩子加倍依賴,恐懼獨立,不懂承擔。

拯救者通常會說:「沒有我,他就痛苦」;先認定對方沒有能力為自己負責任,然後認為我必需背負對方的責任。有些孩子十四、五歲了,母親、傭工依然幫他揹書包、綁鞋帶。結果,孩子極度依賴,失去自理能力,母親抱怨「我的孩子真沒用呀!永遠學不會....」其實,是母親太享受當拯救者,潛意識擔心孩子不再需要偉大母親,自己失去存在價值。拯救者表面強大,其實缺乏安全感,很需要「被需要」。看似是慈悲,根源是自卑和恐懼。因此,拯救者的潛意識,不斷在受助者身上製造需要,令對方持續依賴自己。

拯救者持續操控孩子,孩子根本沒有機會學懂負責任。男孩長大後,會渴望女伴當母親的角色,全盤照顧他所有需要;女孩長大後,會渴望捉緊一個男人,透過為他犧牲來操控他,複製歷代中國女性的命運。

10、 愛,需要健康界線

傳統中國社會,面子大過天;明明好想拒絕對方,但礙於人情和麵子,不懂拒絕,結局委屈自己。

其實,沒有人有能力或責任去滿足另一個人的需要。我們為自己的生命定下優先次序和健康界線,才是真正愛自己,關係才會幸福。

唯獨我們懂得尊重自己的需要和底線,才可盡善盡美發揮自己。如果無止境、無界線地付出,疲於奔命,最終不甘心、憤怒和失望,生命力無限榨取以至枯竭。

任何關係都要有健康界線。若我不懂為關係設定界限,別人就會代我劃界線,我便長期活在別人的期望和標準下,自我畏縮和傷害,變相鼓勵對方不負責任。相反,人際關係有了健康界線,大家都輕鬆、坦然、真實地做自己,大家都充分發揮生命、善用生命、享受生命。

設定健康界線,創造雙贏,方法是:讓自己內心帶著愛,清晰自己的出發點,直接表達需要。自己責任自己負,不背負對方的責任;不侵犯對方的私隱,也不讓對方侵犯我的私隱,更不需假裝受害者去搏取同情。 “No” is a complete sentence. 說不,理直氣壯,表裡如一。

唯獨我們有健康界線,不再背負別人的責任,我們的生命才真正屬於自己,我們才會輕鬆自在,表裏如一,發揮自己。

真正自愛,真正慈悲,需要健康界線。

11、如何區分健康界線和劃清界線?

健康界線和劃清界線,截然不同。健康界線是基於對關係的珍惜和重視,渴望一起創造更健康的狀態;劃清界線卻是基於對關係的抗拒與不滿,不想有任何情感連結或接觸。

譬如,見到對方處於痛苦狀態,「劃清界線」就是覺得這與我無關,這是你的問題;「健康界線」則是依然關心,同時不會為對方的情緒負責任,只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任,即使對方指責我「令到」對方痛苦,我都無需認同,清晰將對方的責任,歸還對方。就算是情侶、家人般親密的關係,都尊重彼此的空間和選擇,無需24小時黏在一起,無需強逼對方接受自己認為美好的事,更不期望對方為我的情緒負責任。

健康界線就像是保護我們的皮膚,讓我們能健康地與外界連繫。它是安全的心理距離,不是一堵阻隔彼此連結、互相親近的圍牆。若我們基於重視關係而建立健康界線,我們會主動溝通,衷心欣賞和感謝對方,即使我們不認同對方的行為或觀點,仍可以具體欣賞對方的努力和付出,然後不帶批判地講述我們的底線和感受。

我們需要清晰區分雙方的界線和責任。即使我們有不被尊重的感受,對方未必有不尊重我們的意圖。所以我不會說「你傷害了我」,我只會說「我覺得受傷害」。溝通的目標,不是改變對方,更非指責,而是坦誠去表達自己,並且提出未來相處的良性建議,然後用心聆聽對方的回應。健康界線,絕非單方割席,是一起創造雙贏。

真正成熟、有修為的人,善於建立健康界線,因為有足夠的內在安全感和自我價值感,無需劃地為牢、拒人千里。當然,如果對方情緒失控、或者惡意攻擊,我們就需要暫時劃清界線。

12、家族面子凌駕個人需要

傳統中國,三綱五常,以家立國,家族利益凌駕個人獨立自主的需要。個人的首要任務,就是為家族努力,出人頭地、光宗耀祖。無論男和女,都要委屈自己,背負上一代的責任和期望。


記得小時候,親戚到我家,大家非常客氣,盡是芳言美語。一旦親戚轉身離開,父母便向我說三道四,還提醒我不能讓親戚知道。父母的威嚴,讓我充滿壓力,即使內心不甘,也需順從,不能表裏如一活現自己;甚至父母偷看我的私人信件,隨便走進我的房間,毫無健康界線,我都只能噤若寒蟬、逆來順受。


母親離世後,傳來鄉下親戚的話,說我不孝,因為母親喪禮中,我完全沒有哭過。原來,每個人都不能做真實的自己,要為著家族的形像做戲,滿足家族的期望。那一刻,我很難過,母親是我一生最愛的人,當然傷心。同時,我為甚麼要做一場戲哭給別人看?


傳統中國家庭規條教育長大的人,習慣撒謊,充滿秘密,無法表裏如一。母親會對我說阿姨的不是,叫我不要和別人說;阿姨又會說我爸的不是,叫我不要和別人說;爸爸是個傳統男人,不善溝通,壓抑了很多真實想法和感受。


過去十多年,我作為生命導師,處理很多性侵犯的個案。很多父母因為「家醜不可外揚」,令受傷害的女孩有口難言,二度受害,不能表達,內心痛苦。長大後,習慣委屈自己,充滿自責、無奈、羞愧、恐懼。當家族面子凌駕個人需要,當大家都不能表裏如一,當人與人之間沒有健康界線,我們每個人都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代代相傳。



13、愈抗拒威權男人,愈被他吸引

C找我,強烈批評老闆霸道、大男人。我聽完C的描述後,覺得C也很強勢,霸氣十足,所以我就問C:妳和男人的關係怎樣? C說,丈夫經常去嫖妓,令她非常傷心和憤怒,夫妻關係已經極度冷淡。

  

我覺得問題可能是原生家庭。原來,C童年時代,父親經常不在香港,她從小覺得被遺棄。曾目睹父親對母親有性暴力,驚嚇的感覺,留下烙印,C對權威男人極度反感。對於母親,她感到十分矛盾,一方面同情媽媽的苦境,一方面又抗拒媽媽的柔弱無助。 C非常堅決對我說:「今生,我只能夠靠自己,男人統統靠不住!」


C抗拒權威男人,卻又被權威男人吸引,結果,所有老闆都是權威男人;大抵這是C在潛意識和她父親深層連結的方式。

  

情緒就像千層糕。 C的表層情緒是憤怒,她對老闆的不滿,投射了她對不忠丈夫的批判,再深層一點,是她仍在批判父親當年的暴戾,亦批判著母親的柔弱。終極的批判,是自己救不了母親。憤怒背後,也隱含了被遺棄的傷痛,底蘊是深層的恐懼。 C複製了父親的強勢,這份強勢,正是她成長最熟悉、最習慣的力量。我成為我所抗拒的。 I become what I resist.

  

我支持C讓自己釋放對父親的憤怒。原來,她潛意識裏很想拯救母親,她背負了母親的責任,所以總被權威男人吸引,複製媽媽的命運。 C用自己的不幸去表達對媽媽的忠誠,幸好經過一連串的轉化之後,她終於領悟到:不必背負媽媽的責任,可以將母親的責任和命運,還給母親。 C說:「媽媽表面看似很柔弱,實情很有內在力量,甚至懂得用情緒勒索作為生存的策略。」


當C選擇不再背負媽媽的責任,感動得哭了出來,說:「從未如此輕鬆,原來肩膀一直背負媽媽的包袱,不斷複製童年的創傷!今天終於重新選擇,這刻我感到輕鬆、自由和釋放!」

  

練習二:健康界線

Yes :贊美對方的出發點,感受對方的感受

No:  清晰表明自己的健康界限,千萬不要burnt out 自己

Yes:達到雙贏

1、誠實問自己:目前有甚麼關係,讓我覺得委屈受壓、表裏不一?我們毋須否定這段關係,而是學習健康界線,讓這段關係更加健康成熟,讓自己更加身心合一。

2、我們需要清晰自身的情感底線,有甚麼是自己不能接受的,譬如對方情緒發洩、惡意攻擊、性暴力、感情冷漠、侵犯隱私等。

3、嘗試與對方直接溝通,找出大家都滿意的雙贏方案。健康界線,不是劃清界線。健康界線之目的是創造更美好的關係。請誠實問自己的意圖:我是否願意與對方坦誠溝通,創造雙贏?

4、請確保自己心平氣和,放下批判和投射,放下改變對方的慾望,放下我高你低的道德高地,完全是平等尊重的善意溝通,所以需要首先具體欣賞對方。

5、溝通時,首先具體講出欣賞對方的地方,感謝對方的努力和支持,讓對方完全收到我們的真誠善意。

6、具體講出自己的底線,講出自己難以接受的地方,過程用心分享我的感受和需要,而非批判對方。所以請放下「你令我、你搞到我、你逼我」這種批判和攻擊性的指責;可以說:「我覺得、我感受到、我體驗到」。

7、請主動提出建設性的雙贏方案,然後用心聆聽對方的回應。健康界線,通常需要多次來回往返的溝通,才逐漸清晰。每次溝通,需要確保自己聽到對方的需要,並放下改變對方的慾望。

23 6 2022

💻Youtube 直播預告︰化解情緒勒索、重建健康界線


90年代美國心理治療師Susan Forward提出「情緒勒索」,就是當事人覺得沒有能力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任,便威迫利誘對方就範,透過展示傷痛來控制對方,美其名為愛。譬如:

母親說:「阿女,你不是說過永遠照顧我嗎?」

父親說:「如果你和她結婚,你不是我兒子。」

男友說:「既然妳拒絕,我就去外面找女人。」

女友說:「你現在不回來,我令你身敗名裂。」

老闆說:「你令我太失望,枉我一直提拔你。」

許多人曾面對情緒勒索,對方通常會渴求認同,一旦無效,便轉為譴責,再逐步升級,甚至要脅自殘,玉石俱焚,逼你就範。這往往源自原生家庭:「你乖,媽媽就陪你玩,我就愛你」。

情緒勒索需要雙方共謀,將自身需要投射到對方身上,自我催眠說:「我沒有選擇、難道見死不救?」雙方都扭曲自己,以為犧牲自己,你就愛我。情緒勒索,其實是各取所需、兩敗俱傷的「互累症」(Co-dependency)。

健康關係,需要健康界線。沒有健康界線的愛,只會縱容,背負對方的責任,令自己枯乾內耗,背負對方的情緒和責任,最終委屈自己,捲進「受害者-加害者-拯救者」的情緒鬧劇。受害三角,三方都要入戲,各自捲入自編自導的情緒鬧劇。當我以「拯救者」自居,就需要尋找「受害者」,投射自己的拯救慾望,施恩求報,一旦被拒,便投訴對方,變成「受害者」。

出路是懸崖勒馬,離開受害三角,建立健康界線,清晰自己的情緒底線,自己責任自己負,讓關係從索取依賴的A字型,轉為健康界線的H字型。彼此關心不上鎖,連成一體有自我。

這個分享會讓我們學懂健康界線,自己責任自己負,懂得區分健康界線和劃清界線,清晰認出受害三角的癥狀,掌握健康關係的祕訣。


Dreams possible大家可以提問, 一陣華山老師有Q&A時間
fan fan即是被迫做D自己唔願意嘅事,係咪可以咁解?
Josie Wu如何脫離三角關係?
Josie Wu因有時都唔知講乜好?
Josie Wu謝謝
Welcome to live chat! Remember to guard your privacy and abide by our community guidelines.
fan fan人性陰暗面
fan fan博士,請問面對家人情緒勒索該如何應對而不傷感情?
月野兔如果相愛嘅人想要生bb.而自己唔想。我覺得兩個人可以好好享受以後人生,努力工作,旅遊睇呢個世界,一齊做大家鐘意嘅事,但同距講,距好似唔會明。因為距決定嘅事慢慢會潛移默化你,我覺得唔知點好。
J K工作量太多 但又未搵到工 老闆又威脅如果人地做得晒 你做唔到 ...講到變左我既問題....我能力又只係咁...
sandy lucky面對固執的母親,而年事颇高,如果堅持下去,她會爆血管。
L如何發現自己捲入情緒勒索,自己會唔會知-_-
Lulu情境:前度分手後冇預警之下以匿名身份寄返你本身放係佢屋企嘅物品 係我角度 佢係加害者 好絕情 我就係受害者
Freya Wong男朋友出軌,溝通後男方承諾唔會再有同樣情況,雙方仍然相愛,但女方仍然未完全可以放下,恐懼男方再次出軌,經常嗌交
L多謝教授-_-
wing sai wong精神病,對方很麻煩,如何相處
wing sai wong狂躁鬱症的情緒病,如何相處
joyce lau小朋友的學校有一位老師比較容易指責學生,班中有部分學生經常被罵,有些表示因此不想上學,有家長發動集體簽名行動,並私訊我問我會否簽名。因為我不認識該位老師,我小朋友亦表示沒有被事件影響,所以我並不想簽名,請問應如何拒絕
Laisan Fong父母已離婚,父離世,女想去送殯,毌親說,妳去就去,但之後不要返來,這算是情緒勒索嗎?又如何回应?是否因已死的人而得罪在生的人?
月野兔我係女
月野兔多謝教授!
kam wah lai華生老師我想去你到做轉化我可以怎樣聯絡你
AC如果同家人同住有唔夾嘅位置,大家都有自己立場同堅持,可以點處理?
Dreams possible今晚的問題已經截止
Joanne Chanlove and shine from Malaysia 🙏🙏🙏
Joanne Chanvery good advice love and shine for you from Malaysia ❤ 💖 ✨
Dreams possible《華山秘笈》~ 躁狂抑鬱系列 第九集:治療躁鬱的躁鬱醫生
fan fan謝謝博士,很多人正在面對的問題,長知識yougot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