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12, 2021

《The Father, 爸爸可否不要老》電影觀後感

如果你身邊有老年痴呆、

認知障礙症的朋友

如果你家裡有這樣的親人
如果你想知道如何和他們溝通
如果你想學習照顧他們
幫助你身邊的朋友家人紓解壓力
如果你想預防老年痴呆、認知障礙症
這部電影非常值得觀看
這篇文章值得分享給更多的人

How to prevent and deal with dementia

電影透過大量的夢境和幻覺,以智障老人家的內心世界,去看他自己,看她的女兒和別人,也讓觀眾感到“困擾”,不知是真還是假,和老人家一起去經歷他的病,他說不出的苦惱...從中得到很多反思。

這部電影是導演的外婆真實故事編寫的劇本,因爲太受歡迎,世界各地都公演“FATHER”這部舞臺劇。電影裏演Father的Anthony更是因爲這部電影第二次拿到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 爸爸可否不要老 FATHER 》獲得最佳男主角,最年長的Oscar得獎者

“The Father ”,《爸爸可否不要老》電影觀後感

                 不要争辩,接纳就好

《爸爸可否不要老》,一部令人迷茫、傷感、共鳴的電影。

我看到很多自己和家人、身邊人的影子

很多觀眾和我一樣,都忍不住留下眼淚。


哪個人不會老,不會病,主角Anthony伯伯大腦嚴重智障所帶來的情緒困擾,家人的壓力,照顧上的困局,是現今千千萬萬家庭所面對的挑戰。

在世界面對人口老化加劇的情況下,看這部電影,发人深省,带来深刻的insights

一部令人迷茫的電影:如果我們正常人都看的迷茫糊塗,這正正是電影想我們得到的感受:讓我們體驗一個認知障礙症患者的世界是怎樣的upside down,支離破碎、記憶斷裂,幻覺猜疑,活在自己自編自導的恐怖電影中,非常無奈和恐懼。

傷感

 電影令人悲哀和難受,女兒面對爸爸的失去情緒管理的能力和自我照料的能力而悲哀,為爸爸思念小女兒感到悲傷 小女兒已經意外身亡,爸爸不記得了)。

 爸爸拒絕請人照顧...女兒疲累痛苦,暗中流淚。從中我也看到自己曾經面對類似的挑戰,背後是那是一份對親人的愛。

不少老人家不能接受失去了活力,失去照顧自己的能力的事實,又難以與照顧者相處,這是很多家庭面對的挑戰,如實地在電影裡,讓觀眾一同經歷,我感同身受

提醒我們:學習溝通,關乎生命,越早學習越好。

Dementia, 早期腦退化症, 老年痴呆、認知障礙症,從外表看,和正常人一樣,但它就像是白蟻侵食木屋,記憶,一片一片被吞噬,最後失去所有認知力,照顧自己的能力,令人傷感不已。

電影不僅喚醒我對這個病的理解,
也提醒我們預防的重要性。

電影給我們很多啟示和提醒:

1

從認知障礙病人的角度去理解他們,才能好好的護理他們;如果以為他們是和你對著幹,故意「惹你生氣」,例如:不吃東西,不認識至親,重複問同一個問題,上廁所不沖廁,亂發脾氣,懷疑別人偷東西或會對他/她有企圖等等...

如果不接納他們是病人,不接納他們已經失去控制情緒管理的能力,不是帶著科學的態度,面對現實的態度,溫柔慈悲的心照顧他們,那麼你自己都會身心受損,互累症,情緒病跟著來。

正如一位老人院的治療師說所的:

"認知障礙症患者有自己一套思想機制,他們需要「別人明白他的世界」,而非「他去適應這個他不懂得的世界」。懷疑東西被偷是認知障礙症患者常見的早期徵狀,例如 主角Anthony 的情況是懷疑別人偷了他的錶。女兒可以做的,是每天把錶放在特定他看到的地方(然後旁邊貼上大字「Watch」),讓父親不因找錶而感到驚惶;又或者放置大相簿,內放親人照片,每天複習照片內人物關係,盡可能延長他認人能力。

2

學習智障的原因和預防知識,我明白到:

預防大腦智障和預防情緒病息息相關

容易焦慮,狂躁和憂鬱症的人,創傷日积月累沒有療癒的人,患上腦智障的機會比情緒健康的人多。

一般老人智障是從失去短期記憶開始,然後連過去的記憶都統統失去。情緒變得暴躁,一时清醒,一时糊涂。自我控制管理的能力越來越差。但不是所有智障人士的記憶力明顯變差,有的記憶力不太差,反而對於不開心的事情,別人對他/她不尊重,做錯的事情,卻記得很牢,不斷重複,揮之 不去。

所以,當一位老人的情緒因為哀傷或疾病或某些原因突然變得暴躁,容易和別人吵架時,他们的智障是很可能從情緒管理能力的失去開始,從更加憂鬱,擔憂,產生幻覺幻聽開始。需要留意 。


大腦退化的探索研究和預防 ( 老人精神健康系列)


再次提醒我:
早睡早起,給大腦足夠的休息,營養和心靈上的修養,平衡,放鬆都很重要啊!

3

預防認知障礙症和情緒病一樣,除了正面思維,提升心理質素,還要多曬些太陽,做日光療愈,多做運動,多去大自然走走。

這位治療師說:

“認知障礙症患者有機會出現日落症候群(Sun Down Syndrome),在傍晚或是夜晚來臨(甚至也可能在白天)出現行為以及意識混亂,包括:躁動、踱步、攻擊、不安、焦慮、沮喪、遊走、注意力不集中、尖叫、幻覺等行為。戲中Anthony 到中段,就出現明明是早上八點又以為是晚上八點的情況。通常應對方法是讓患者早上多吸收日光,同時多做不同活動,待晚上就能好好休息;否則從早到晚都沒日光照又懶懶閒,突然又到夜晚,患者自然會適應不來,造成日夜顛倒問題。”

4

智障病人一样害怕失去尊严,失去愛、失去一切熟悉的環境等等,非常潛意識式地,核心的東西,在早期和中期仍然強烈,沒有因為失去短期記憶而变得麻木,他们的情绪更加激烈。他們需要的是聆聽和擁抱,需要更大的尊重,因為他們變得特別敏感脆弱,害怕別人當做傻瓜idiot ,否則情緒低落,加重病情。

很認同這位治療師說的:

當智障老人產生幻覺混淆不清時,不需跟他抗辯,就當他所講的是真的。很認真的聽他講,明白他。 「嗯,明白,這是什麼的一回事?你可告訴我多一點嗎?」就可以。其實患者是想你了解他,明白他的時空而已,你明白背後這一點的話,事情是真是假,真的重要嗎?

認知障礙症患者活得是否快樂,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照顧者是否懂得他們的世界,而非一味叫他「食藥食藥食藥」和質疑他所見的一切。智障人士最需要被明白、被同理。

電影啟發我們:

做兒女的無論如何愛父母,但沒有真正想明白他們的世界,没有从他们的世界看待他们,智障老人就没有安全感,产生可怕的幻覺會令他們活在驚慄片一般。

電影表達了一個重要信息:

照顧智障家人,最需要的是接納,耐心和慈悲心。

今天的他們,也許明天就是我們。

《爸爸可否不要老》,既然不可能,子女可否不要問,不爭辯,只是接受現實,接納他們就好了。


5

電影令人懷念我們天堂上的親人。

想起爸爸三年前,他的手錶不離手,帶著眼鏡睡覺,總是不記得除下。要我們幫他。可能是潛意識要他帶的更緊,怕與這個世界隔絕...

感恩的是,爸爸的情緒一直很穩定,一次次跌倒,還說不痛不痛,叫人心痛。

感覺他是活在當下,擁抱自己,明白爸爸又多一些。

和爸爸一起讀書,他說:好書好書,後來他讀不出來了,一說話就咳的厲害,我就讀給他聽,面對生老病死,爸爸已經坦然面對,闊達接受。

爸爸在最後一年,2017,他還有能力說幾句話的時候,曾經很輕鬆的谈到他的病 - 肺纖維化:這個病搞得我有時糊里糊塗(缺氧,低血壓),但也激发我研究肺纖維化的原因和如何預防。

爸爸積極面對的態度,令我很是安慰和感動。
以下是最後一個父親節,我寫的文章:
記載著爸爸讀達賴喇嘛的《幸福的藝術》一書的聲音。




他常常問我,“這是誰介紹給你的書?非常深奧,有哲理。好,我真的不懂如何解釋這本書的意義!” 

他的洪亮,鏗鏘有力的聲音雖然已不能再聽見,每一個字讀的都是那麼辛苦,困難,但他仍然堅持讀下去,每個字都是由心中慢慢吐出來,好像在告訴我,幸福,可以很簡單,就算今天我已經失去了很多能力,沒有了以往的活力,但我內心的平靜,親人、朋友的關懷,溫暖,已經是最大的恩典,富足。

 以下是我和爸爸讀的書中的片段:

快樂來源於內心的力量
https://soundcloud.com/donna-dream-hypnosis/father-talks-on-dalaama-book-2017 

最後的日子,陪爸爸寫字的一個個晚上



19 4 2021
Reference:




Interview with the director, actor (the Father ) and the actress ( daught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ESaYiMtCos
爸爸的角色是如何演出来的

Interview with the director/screen /play writer behind the scene, extremely deep

聆聽腦退化病人和家人的心聲

电影《永遠的愛麗絲》在工作坊的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C8DXbxYdb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jfN8z1K_rQ&t=128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u1wG9c2m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74F-RoQZkc

《爸爸可否不要老》

遺在昨日那抽屜的表

https://www.imdb.com/title/tt10272386/

【明報專訊】《爸爸可否不要老》(The Father)是劇作家Florian Zeller初執電影導筒之作,把老人失智症拍成懸疑片,令觀眾也墮進五里雲霧中。在不斷轉換的場景之間,已屆耆耄之年的Anthony對自身及女兒的狀况愈來愈疑惑,總懷疑別人要奪取他的財物。Zeller把自己的劇場作品改編為電影之時,怎樣利用電影媒介的特性來呈現認知障礙的狀態呢?一方面,演員編排及空間轉換的場面調度是劇場美學之延續;另一方面,此片的剪接手法亦構成了一種非線性的、時而斷裂、時而重疊的時間體驗,如男主角的現實感知逐漸像黃葉般碎落。

(以下劇透)電影上半部分的謎陣和線索,或會給那些愛看懸疑驚慄電影的觀眾一份熟悉之感,甚至會按類型慣例猜想背後是否有「人們合謀欺騙主角」或「其實主角是鬼」等「真相」。然後看下去,或會像《天能》的觀眾一般,嘗試理順事件發生的先後次序。然而看畢全片,劇情有不少地方仍無法自圓其說(例如女兒Anne的去向和婚姻狀况)。所以這齣戲始終不是懸疑類型片,只是借用了其手法來表達失智老人及其照顧者的關係和生存景况,亦增添了觀賞趣味。

演員——分飾多角

基本上,戲裏有Anthony在場的情景,都可被理解為他的主觀體驗,輔以其他「客觀」的或從Anne角度出發的場景。導演把演員與角色之間、空間與情景之間、先後發生的事件之間等元素的關係切割再拼合,構成一幅有些地方空洞、有些地方重疊的不完整拼圖。例如演員(人的外觀)和角色(人的身分)分離,既有一人分飾多角,也有二人合演一角,表現出Anthony漸漸認不出誰是誰的狀况。其中分飾多角的Olivia Williams和Mark Gatiss在結局以老人院護士的身分出現,分別叫Catherine和Bill。那麼Anthony為何在入院之前已見過這兩名演員以其他人的身分出現?那些是不是回憶片段,只是Anthony把兩個護士的容貌拼到其他人身上?患有失智症的老人仍然保留這種記憶嗎?

看劇終後的演員表,主要角色當中只有Anne、她的丈夫(?)Paul和及年輕女看護Laura表明由哪些演員飾演,但在戲裏飾演多角的Williams和Gatiss則是無名的「女人」和「男人」,而非Catherine和Bill。那麼對男主角而言,他們其實是代表身分不確定的陌生人。當Olivia Williams以女兒Anne的身分出現時,意味着Anthony認不出她是誰,看在眼裏是個不認識的人。所以兩個老人院護士的臉容未必是觀眾(代入男主角)所見的,而是無法確認的陌生樣子。導演在演員調度的心思在於,他不止以失智老人的言行或眼神等外部特徵表達老人已無法認出人來,而是從老人的切身體驗來呈現「這是誰?」的困惑。

男主角的迷失狀態也呈現於靈活的時空轉換之中。主要戲劇場景設在Anthony兩父女居住的寬敞公寓裏,角色不停出入於睡房、門廊、客廳和廚房之間。主流電影在同一場景中的剪接通常志在流暢「無縫」的效果,使觀眾不察覺剪接痕迹而聚焦於劇情或表演之上,但《爸爸可否不要老》則在這些不經意的剪接之間轉換了人物或事件,表達主角所體驗的時空矛盾或斷裂,由此可見劇場出身的Florian Zeller已掌握了電影媒介之獨特性。

剪接——領觀眾進入迷宮

例如第二場,男主角眼中的Anne及女婿Paul都是陌生人,心情慌亂。鏡頭本來從門廊向客廳中的Anthony拍過去,剪切到客廳中的機位,橫搖跟着他走到客廳一邊坐下,然後Anne進入廳裏問候,言談間卻否認之前出場的Paul之存在,更說自己沒有丈夫。另一場戲裏,Anne在廚房問「爸爸你起牀了嗎?」,接到Anthony從睡房走出客廳的鏡頭,然後出現的卻是看護Laura,說Anne早已離家。突然Paul/「陌生男」在廚房出現,走到客廳質問並掌摑老人。這馬上接到Anne在廚房看窗的鏡頭,她聽到父親的哭聲,走入客廳看到父親和「原本的」Paul。本來構成時空連續體的剪接方式,在這裏反而突顯時空之斷裂,結合了人物身分之斷裂。鏡頭從同一道門的這邊切換到那邊,可能已跳過了半天,甚至連現實也改變(女兒結婚了沒有?)。剪接就是「斷片」,鏡頭之間的斷裂也是主角經驗世界之分裂。

除了斷裂的時間,也有重疊和反覆的時間,都構成了一個非線性的時間體驗。例如Anthony聽到Anne及Paul在飯廳討論如何安置他的一場戲,開始與終結都是同一段對話。另外,Anne在廚房問「爸爸你起牀了嗎?」的一幕重複了兩次,之後卻接上不同的事件。這種結合斷裂與重疊的剪接手法,加上居所裏不同空間轉換的場景,彷彿把觀眾領進一個迷宮之中,也就是Anthony愈發迷惘的處境。

失落了時間與空間

導演也利用了手表及寓所作為重要的象徵物,表示男主角失落了時間和空間,也在時空中迷失。Anthony在戲裏不斷在尋找失去的手表,再三思疑別人偷了他的表及奪取他的居所;他舉手看表的慣性動作顯示他重視時間,如今卻已無力掌握。他說自己在腦中也有一塊表,其實也丟失了。他對別人的身分和現實時空的感知漸漸消散,最後瓦解的就是自我身分的認知。

文•賴勇衡

編輯•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https://news.mingpao.com/pns/%E5%89%AF%E5%88%8A/article/20210404/s00005/1617473710707/%E5%8A%87%E9%80%8F%E7%B4%99%E8%83%8C-%E3%80%8A%E7%88%B8%E7%88%B8%E5%8F%AF%E5%90%A6%E4%B8%8D%E8%A6%81%E8%80%81%E3%80%8B%E9%81%BA%E5%9C%A8%E6%98%A8%E6%97%A5%E9%82%A3%E6%8A%BD%E5%B1%9C%E7%9A%84%E8%A1%A8


《爸爸可否不要老》电影主角 INTERVIEW
Interview 《Father》 production crew

2 mins 
Shared with Public
Public
《爸爸可否不要老》電影觀後感

照顧腦智障的家人,最需要接納他們的退化和

各種功能的失去,特別是情緒管理的能力的失

去,令人困擾。唯有不要爭辯,接納就好。真

的需要非常大的愛心和耐心。
(4)
JldtSfupsoutnttg snosoredwfe 
Shared with Public
Public
《爸爸可否不要老》聯想

預防認知障礙症和情緒病一樣,除了正面思

維,提升心理質素,還要多曬些太陽,做日光

療愈,多做運動,多去大自然走走。早睡早

起,給大腦足夠的休息,營養和心靈上的修

養,平衡,放鬆都很重要啊!(3)
50 mins 
Shared with Public
Public
《爸爸可否不要老》的聯想

預防大腦智障和預防情緒病息息相關,容易焦

慮,狂躁和憂鬱症的人,創傷日積月累沒有得

到療癒的人,患上腦智障的機會比情緒健康的

人多。提醒我們:情緒管理,關乎壽命。
(2)


2 hStSpaornSsoirsemdu 
Shared with Public
Public
《爸爸可否不要老》

和電影里的主人翁一起經歷腦智障的痛苦,一

起哭,一起情緒起伏。對我是一次深刻的療

癒。每個人都會老去, 提醒我每天都要接納一個

不同的媽媽,想辦法,好好去愛她,

接納自己也在退化, 好好愛惜生命吧

{1}


Feedback and response:

CK

係呀,Donna. 我覺得,最有趣的是,我哋與男主角一齊走一轉,感受一下他的內心狀態,那可能是實在的,是夢,是妄想,是..... ,他自己確信的,無論如何,那是他的真實感受,我哋可以否定他嗎?很困難的溝通,都要面對呢!若果我哋瞭解咗,將來會容易些過活嗎?我相信,大家都會好過啲😊

Donna

我非常認同。

人老了,錯亂,真真假假,都不重要了,完全接納老人家,留意自己也在退化,預防加接納。

如果我們正常人都看的迷茫糊塗,這正正是電影想我們得到的感受:讓我們體驗一個認知障礙症患者的世界是怎樣的upside down,支離破碎、記憶斷裂,幻覺猜疑,活在自己自編自導的恐怖電影中,非常無奈和恐懼。同时,也令人伤感和难受。

CK

是的,Donna, 現在我回顧一下,我仍然攪不清楚,那些情節是真的,真有趣😳

[11:05, 4/22/2021] Donna Wong 🌈😀: me too, looks that is the purposes of the movie , from Anthony dreams, hallucinations to project his desire, fears, insecurity and his love and strong bonding, attachment to his family esp. to his younger daughter on the painting

[11:08, 4/22/2021] Donna Wong 🌈😀: also from his daughter Anne approach...to see her love, anxiety, confusion, frustration , helpless , her grief for loss a father she had before

Reference

老人與逐漸瓦解的記憶 —《爸爸可否不要老》https://bit.ly/2QKh3ue

《爸爸可否不要老》平凡故事中的非凡電影語言https://www.wenweipo.com/a/202104/23/AP6081de59e4b0476859b7dcab.html


入場前,對這部電影感到最大的吸引力,必然是影帝安東尼鶴健士的演出。但散場後,感受是非常滿足,看到的不止是演員的精湛演技,還有是導演說故事手法的高明和深遠意思,這絕對不止是一部煽情的親情電影。

《爸爸可否不要老》(見圖)故事講述獨居父親(安東尼鶴健士飾)患上認知障礙症,他認知的世界與現實逐漸形成落差,充滿困惑的他卻拒絕接受患病的事實,更不願接受女兒(奧莉花高雯飾)安排的一切協助和照顧。隨着病情急轉直下,父親開始忘記時間、空間,甚至親人。明知父親終會忘掉自己,心痛的女兒如何讓父親活好當下,直至回憶消逝的一天?

可能大部分導演的處理,都會把這故事選擇用言情小品方式表達,直接地讓演員盡情發揮其演技。但今次導演選擇要觀眾設身處地去體驗認知障礙症的無奈,可能對辨認人會出現問題、可能記憶混亂、可能短時間內會情緒波動、可能會突然對身邊的人都充滿懷疑,更可能突然忘記自己是誰,這對當事人來講,其實是非常恐怖的事情,而觀眾透過這部電影,有了最真切的體驗和感受。

花了很大篇幅講導演表達手法,反而事前最有期望的演員部分,留待最後才補充幾句,因為都不用多說,就是完美,又是一次無可挑剔的演出。《爸爸可否不要老》在簡單的角色設定中,以不一樣的方式向觀眾呈現,加上出神入化的剪接效果,令影片可觀性大增。讓看似支離破碎的故事組織來得扎實,成就了一次讓觀眾難忘的觀影體驗。

●文︰艾力

面對父母一點點離去 https://bit.ly/2R7ujt0


故事中牽動人的還有責任與陪伴。照顧是責任,陪伴他也是對自己的生命來說一個不可割裂的部分,但是我們必然有自己的路想走,於是徘徊於豁然和恨自己涼薄之間。尤其當陪伴也無能為力,只能實實在在去感覺痛。

他問,自己到底是誰?到了人生最後,不懂一切。那種空和孤單,無法想像。

面對父母一點點離去 https://bit.ly/2R7ujt0


“ Who exactly am I? ”

“ I feel as if I’m losing all my leaves. The branches, and the wind, and the rain. I don’t know what’s happening anymore.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