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5, 2021

Inner child therapy articles collation

 幾乎每個人都有童年陰影,產生自我防衛機制,例如Denial (否定)Suppression (壓制)等。由於防衛機制由潛意識控制,所以它們會不知不覺在日常生活中出現。

原生家庭成長所經歷的強烈經驗,沒有從中得到成長,沒有療愈陰影,就會一直活在過去,不自覺地過份應用心理防衛機制 產生陰影投射,重複制造創傷,帶來心理疾病。

換句話說,陰影沒有被覺知,就容易被外在影響,情緒地隨時爆炸,往往會攻擊對方來肯定自己沒錯,也認同了自己才是真正的受害者,自己也成為了加害者,鞭撻別人的同時,也鞭打自己!很容易有陷入情緒大混戰,連綿不絕,惡性循環。這是一個死胡同、攬炒的局面,大家都是受害者!

陰影被照亮,被療愈,就是動力,生命的巨大潛能就會綻放!



今天,我想分享下 “內在小孩”的來源,“內在小孩療愈”作為提升心理質素,情緒轉化的理念, 我的實踐與感受。

在心理輔導中,內在小孩部分幾乎是必做的一環。

內在小孩療愈,是一個探索在自我,了解真正的自己,發現自我潛能的過程,我很喜歡這個therapy , 常常通過自我催眠,和內在小孩連結,和自己做療愈,也用這個therapy做情緒輔導,每次和自己做,或和別人做,我和個案都會留下感動的眼淚。

什麼叫做內在小孩?心理學大師Carl Jung 對內在小孩有精闢的定義:

他稱內在小孩是真實的我,神聖的小孩.最純潔的個體. 他不止代表我們的無辜,無助的感覺,也有無知,自私,脆弱一面,同時代表我們的希望,理想,抱負. 代表我們的想像力,創意和創造力. 這些正是我們的巨大潛能所在.他說, 'you are open to all possibilities'. 是的,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內在小孩,我們每個人都有無限的可能性,機會.

內在小孩原來就是我們孩子那一面,每個人無論來到什麼年紀,仍然都會保留一些孩童時代的特質.這些特質是我們從幼年,童年到青少年這些時期,因天生性格,加上不同的人生經歷,記憶而形成的一種次人格. 又叫SUB-PERSONALITY.它直接影響我們的信念,價值觀和行為.也變成我們成為成年人性格的一部分.

現在請大家回想一下自己當年做孩子的感覺是怎樣的呢?

小孩子的世界充滿豐富的想像力,無時無刻都在尋找新事物,我們的好奇心,令我們像海綿一樣,不停吸收知識營養,不停學習新東西,從沒有任何擔憂,跌倒了,爬起來,也不懂何謂壓力.同時,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愛,得到安全感,通常也較為自我為中心.

 

在這個心智發展還不成熟的階段,如果有不愉快遭遇,bully,被侮辱,欺凌、或性侵犯,或者最需要愛和關心,認同的時候,沒有得到,

也可能小小的希望,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也會導致創傷,內心有一個空洞,帶著這些記憶長大, 而沒有得到父母或長輩、學校的適當的關注,理解和指導,就會留下洛印。一直帶著這些烙印,甚至累計的創傷,一個蓋著一個,令內在小孩得不到真正成長。也就成為我們長大後的歷史包袱,也正正是我們人生的功課,洛印需要修復,包袱需要放下。

童年對我們的性格、信念和價值觀影響之深,童年的陰影,往往可以影響我們一生。

過去的創傷,一天沒有撫平,一天都會隱隱作痛。內在小孩的早年心理創傷可能產生心裡障礙,脆弱面,陰影,而陰影的傾向是向外投射。嚴重者,容易因小事兒煩惱,別人的一舉一動都可能trigger起童年或以前不愉快的記憶,容易產生憤怒,抱怨,焦慮,妒忌和灰心,或內疚,缺乏安全感的自信,身心容易受傷。

即使我們已經理解、原諒了曾經不自覺地受害過我們的人,心理上的創傷仍然如同一個空洞,需要填充。 需要極大的愛去修補這個缺口,

內在小孩一天沒有被讀懂,被看到,沒有得到應有的同理、安撫,這個情感上的按鈕隨時會被按響,內在小孩的issues,隨時會正在我們身上出現!產生情緒投射。

要去填補這個愛的匱乏的空洞,沒有別人,只有自己。做起自己的內在父母用愛擁抱自己。接納自己的過去,是第一步。

2步是

建立同理心,明白別人多些,寬恕原諒自己和別人,回到心身安頓的狀態。

這是一個喚醒內在的愛和智慧的過程,無論和自己做,還是做個案,以極大的同理心去感受曾經令人傷痛的過去,用無條件的愛去撫摸傷口,擁抱這個受傷的小孩– 也就是另一個自己,用極大的同理心去看待原生家的一些不愉快的經歷,理解上一輩的限制性的信念和行為,也是他們自己沒有處理的人生課題。用理解和諒解去了解原生家庭,化解誤會,不安和憤怒、甚至仇恨,真正去明白自己和親人,

我們就能傳承上一代優良精神,拼棄上一代到上一代限制性的信念和行為,我們的智慧,創意才能更好地發揮出來。

否則,不斷付出的愛都帶有很大的期望,是有條件的,可能會變成索取。當付出的愛得不到適當的回應,認同,就會失望,產生負面情緒。或根本不敢付出,怕失望而回。或對別人給與的愛保持距離,冷淡,原因是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沒有內在的自我認同和愛,個人潛能的發揮就會受到很多自我障礙的限制。

 受父母,明白原生家庭的過去不愉快經歷背後的原因,也是接受自己的過程,將過去的包袱變成成長一個學習的經歷。

讓我們做自己的父母親,一個充滿同理心,愛心的大人,去擁抱曾經受傷,或跌到的小孩,去接受他的脆弱面,愛他/她,培養他/她,同他/她一起經歷自己的成長路。 (telling her your growing up process, our glories and embrace holding process)

 小孩子的世界充滿豐富的想像力,無時無刻都在尋找新事物,我們的好奇心,令我們像海綿一樣,不停吸收知識營養,不停學習新東西,從沒有任何擔憂,跌倒了,爬起來,也不懂何謂壓力。

 所以,內在小孩治療,不僅是修補裂口,還可以發現盲點,更重要的是去發現內在美麗的特質和解決問題的潛能、埋藏心底的熱情、夢想,創意。

RECALL your dreams and childhood dreams

  每個人都已經具備了成功快樂的資源,我們的潛意識早已在童年階段為我們準備好了創造明天的資源,每個人都有潛能,活出夢想。

 現在,讓我們以內在父母的身份,一起來擁抱我們的內在小孩, 讓童真,創意,勇於探索,不畏失敗的精神陪著我們,活出完整、真實的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NER CHILD GUIDED MEDITAUIO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_ExtpWL20



內在小孩,可以是那曾經受傷的,
怨恨,委屈
無奈,無辜
的象征!

也可以是無畏無懼,
天不怕,地不怕,
喜爱探索
的象征!

更是創意無限,
充滿好奇,
就像一個初生嬰兒,
對生命充滿渴望和盼望!

生命,最美麗的地方,就是有選擇;
生命,最有趣的地方,就是无尽的探索!
生命,從嬰兒到年邁,都在學習選擇!

 

是我們的選擇,
走過了昨天的我們,
塑造了今天的我們,
也決定了明天的我們。

任何時候,
當我們聆聽內在的聲音,
就像是聆聽慈悲大爱的宇宙聲音,
平靜的心,智慧和创意就會湧現!

原來我們都是如此美麗,
如此有力量,
如此純潔的孩子!

它就是我们内在孩子。

 

和大家做一個內在父母擁抱自己內在小孩的冥想。

想像你的眼前,有一位小孩子,她好像小時候的你,可能是3歲,5歲或7歲,或是青少年的你,或者现在的自己。

 

去感受她,看見她,聆聽她,擁抱她。

你和她說:My dear inner child,現在,我已經長大,我要學習做自己的內在父母,我要送给你温暖的家,我要時刻聆听你的声音,感受你的感受。我知道,你是我内在的一部分。

我知道,小時候,你有委屈,有時沒有的到父母或長輩的認同,甚至可能受到侮辱或欺凌,導致心理創傷,留下陰影。此時此刻,我要承担起做你的內在父母的责任,感受你的感受,我把你拥抱在心中,此時此刻,我和你從未有如此心灵相通。

我想告訴你,

你的智慧和創意,你的勇敢和反省力

深深感動我。你做的真好!

我知道,你會繼續,I love you so much!

我擁抱你的美麗,我也擁抱你的缺陷

我接納你會犯錯,你不必要求自己完美

對不起,我沒有常常聆聽你的聲音,請原諒我。

我知道你是如此的愛我,在身體不舒服的時候,你常常發出的信息中,要我愛自己;

你通过情緒甚至噩梦,提醒我自我反思;給我無數智慧和靈感,面對挑戰。

從今以後,我會努力學習建構內在溫暖的家,

令你感受到愛自己的力量,感受到內在的安全

我想告訴你,

我的快樂對我太重要

我要和你手牽手,一起探索人生路,一起成長

有你陪伴,我不再不孤單。

MY inner child, I love you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ner child therapy 20 3 2021

內在小孩的療癒的理念和療愈過程 

何謂內在小孩?

為什麼要和自己的內在孩子一起成長?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21/03/blog-post_4.html

內在小孩療愈理論和體驗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21/02/blog-post_24.html

從夢境探索到內在小孩的療愈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21/01/blog-post_86.html

我的寫信療愈集 - 建構自己內在父母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21/04/blog-post_4.html

童年烙印,如何療癒?


updated 5 4 2021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