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13, 2021

決定與被決定

 【「劉老師說」系列】🍀決定與被決定🍀


我們人生有兩個重要的階段,有一個階段是:你是一個小孩,你沒有能力決定你自己,你的環境、你的家人影響你且決定你,讓你變成一個「樣子」,而這個「樣子」你沒有選擇,那是一個「被決定」的階段。另一個階段是:你長大了,你做為一個成人,你有能力、有能量「決定」你自己。


這個分水嶺到底是什麼時候?我也不知道。有些人早一點,可能是在青春期的後期,16、17歲他就開始很有力量的在「做自己」,但是有些人可能到50幾歲,他可能都還在屬於那種「被決定」的那個階段,他沒有力量做自己,不管他很生氣還是他很痛苦,甚至痛苦到都不想活了,他就是沒有力量做自己,他還是要被決定。


那如果你是五、六十歲,你的爸爸媽媽媽是七、八十歲,他們還是可以決定你要做一個怎麼樣的人,你還是沒有力量可以抗拒。爸媽是這樣,有時候哥哥姊姊也是這樣。那到底是父母兄姐有問題?還是那個應該長大而還沒有長大的自己有問題?


也就是說,你是不是到了一個你應該決定你自己,而你還沒辦法決定你自己的階段?你有沒有在這個上面去認知,然後去付出?


「被決定」當然有時候覺得很痛苦,但是有時候也覺得很方便。因為不用去想太多,甚至不用替自己負責任,然後當自己出了很多的問題時,可以有很多的抱怨,可以怪別人。然後可能在生活上,也依賴別人。


情緒勒索,「勒索」與「被勒索」其實是一體兩面;「擁有」跟「失去」,也是一體兩面。你擁有工作,那你就失去自由;如果你很在乎你的自由,那你可能就會失去你的工作。除非是怎麼樣?你工作的時候你很認真的做,然後當你需要在你工作當中去做你自己的事情,你跟老闆提出來,老闆可以了解,老闆也很願意支持。


譬如說平常禮拜二你要上班,但是現在遇到生命志工的培訓上課,那你要來參加。如果你的老闆一定不允許你請假,但是你一定要參加,那你怎麼辦?就辭職。我辭職,等我參加完了以後,我再去找工作。但是有些老闆,他會覺得:你這麼想參加,好~你告訴我,為什麼你想要參加?如果老闆了解你參加這個活動對你人生的意義,老闆也衡量你這個人過去在公司的表現,你的能力、條件也相當的不錯,老闆也很珍惜你能夠留在這個公司裡面;那老闆可能就會准許你,過去老闆可能沒有給予其他人過這樣的條件,但是他會特別允許你。


你能夠決定你自己,不管你選擇「放棄」或者選擇「我堅決要上課,我放棄我的工作」。不管你做什麼樣的決定,但是「你決定你自己」。不管是「我絕不委屈」或者「我選擇委屈」,那是我決定的,而不是被決定的。雖然老闆很強勢,讓我不能去堅持我自己,但是我要不要屈服於他的強勢?我可以選擇屈服,我也可以選擇不屈服,但是我都不能夠說:「是老闆讓我這樣。」


這樣有懂意思嗎?不是老闆讓我這樣,是我選擇這樣。我也可以選擇:老闆是這麼強勢的人,我不跟他工作。但如果你一直都在「被決定」,那是因為你沒有力量去拒絕別人,沒有力量去跟別人好好的協商、好好的去談判,那這是你「性格」上的困難。這個性格當然是你小時候成長的環境造就出來的,所以我常常講:「長大之後,要為自己的生命承擔百分百的責任」。意思就是說,我的性格是我的責任,雖然是環境造就我這樣的性格,但是我長大了,我的性格由我作主,我喜不喜歡這樣?如果我不喜歡這樣,那我可以怎麼做,讓我的性格開始逐漸地有所轉變。


在生活中有強烈的情緒出現,這是一個很「小孩」的情緒,也就是說這種被勒索或是被壓迫,然後沒有力量去抗衡,沒有力量去拒絕的感覺,累積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力量在哪裡失去,要從那裡找回來。長大了,可以透過寫信回信的練習,慢慢的把自己失去的力量找回來。


#劉仁州老師

#決定與被決定

#選擇的能力

#找回失去的力量


【「劉老師說」系列】生命學習成長,是為了讓自己的生命更加穩定

(劉仁州老師口述,劉曉芸整理)


只要人在一起,有時候就會碰觸到對方的痛處,或者觸碰到對方生命裡埋藏的地雷;然後對方就爆炸,整個人的情緒一瞬間就被挑起。如果我們「不是故意的」觸碰到對方生命的傷痛,我們可以向對方表示歉意,可以告訴對方我們不是故意要去碰觸他的傷痛。但是接下去,就是對方要處理他自己感覺的問題;所以他的傷痛如果被碰觸,而他有經驗,他有機會去感受它、處理它,那相同的傷痛,下一次再度被碰觸到,反應就不會那麼的強烈。


但是如果對方的情緒發作,也激發我們自己的情緒發作,那就「對號入座」了。這就表示我們對對方的強烈情緒,我們也有隱藏的傷口;因此兩個人馬上就對立起來了。否則的話,對方情緒發作,我們只是沉默、表達歉意,這個事件可能過幾天就好了,兩個人還是可以互動的。


所以當一個生命越來越穩定、越來越成熟,越來越懂得進退的拿捏,他也會使得他的環境裡面的每一個人,慢慢的也都趨向一個穩定成熟的方向。


很多時候同一個問題會一而再再而三,周而復始,永遠解決不了,就是因為大家很容易碰觸彼此的生命課題,本來是一個人有問題,然後變成全家人都有問題,大家一起雞飛狗跳;在這樣的情況底下,很多問題10年、20年,它還是一樣在那邊繞。


學習,就是學習讓自己的生命越來越平和、越來越穩定,即使碰到很情緒的情況,不管是對方的情緒,還是自己的情緒,我們有「整理」、有「處理」、有「消化」、有「再表達」的能力。


不要為了使別人變的更好而去努力。我們所有的學習,我們生活中的一些練習,都是為了讓自己的生命被整理的更周到,被整理得更完整,更有一種穩地平衡的力量,我們只需要呈現我們生命穩定平衡的狀態。


對於對方的生命,我們要有一個信心:就是當我的狀態在最好的時候,周遭的生命都會受到我的影響。所以我們不用去為別人的生命而努力,更重要的是怎麼去「陪伴」,怎麼去「了解」,怎麼去「互動」,怎麼去「交流」。


離開父母,是在練習成為更好的自己。

靠近父母,是在檢驗自己這些年的成長,有沒有成長的比較好。


#劉仁州老師

#人與人相處

#生命學習成長

#生命的穩定平衡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