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pril 3, 2021

學習自己的夢,向夢境智慧大師致敬

 Day 7   《家庭系統與父母成長》共修    5 4 2021










我們的潛意識,無意識世界,也叫冰山,控制了90%生理和心理活動,行為模式,決定了我們的命運。而夢境,冰山世界的一部分,是我們在睡眠時間的思想和生理活動。

一個人花了1/3時間睡覺,20-30%時間在發夢,真正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的潛意識運作,活出真實、完整的自己,不可不知道自己的夢境潛意識。

夢境是陰影世界的舞台,包括我們的陰暗和光明( dark shadow 和golden shadow),那些難以用言語表達的複雜情感,那些被自己打壓,批判、壓抑的情緒,那些難以啟齒的慾望、熱情澎拜初衷和渴望,那些天馬行空的創意,解決問題的靈感,都是夢境故事題材。夢境有它獨特的語言和行為方式,通過電影,畫面和聲音等,送給我們一個個隱喻故事。

關於我們這次旅程的一個重要課題 - 解讀自己的陰影,擁抱陰影,照亮陰影,讓陰影成為生命的動力。今天介绍一点潛意識的窗口- 夢境,雖然很少人接觸到自己的冰山下最深層的地方- 夢境潛意識!

以下是我做夢境治療背後的理念,夢境治療( 人性化,個人化的夢境解析和療愈),理解陰影,擁抱陰影,找到內在的家的故事,也看看我們內在小孩是多麼有智慧,成為我們的心靈伴侶、內在老師!

首先,可以閉上眼睛,問下自己:
  • 為什麼會發夢?
  •  夢與我有什麼關係?
  •  夢意味著什麼? 夢到底在表達什麼信息?
  •  夢對我身體,心裡有什麼影響?
  •  夢有什麼重要的功能我需要知道?
  •  夢可以幫我解決困難?療癒身心,開發潛能?
  • 如何利用夢境轉化情緒,提升個人睡眠質素,身心健康?






放手吧!我通過夢境,看到我的內在小孩的智慧,啟發我要放手!提醒我不做拯救者。


以下是我利用噩夢,擁抱噩夢,走出失眠的成長經歷。是典型擁抱陰影,化陰影為力量的example,也是我生命的轉折點。

夢境與身心健康 

我感恩自己潛意識,通過夢境,源源不絕送給我創意和靈感,面對當下的挑戰。

想了解為什麼夢境是潛意識的大舞台,要了解自己,不能不知道夢境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功能,請聽:

夢境與身心健康的冥想


我常常分享為自己做夢境分析、夢境治療的喜悅、領悟和成長。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我最新的夢境個案:
對夢境的力量多一些了解,對自己的夢境多一份留意,不讓夢境白白來一趟,不讓夢境成為你的身心健康的多餘物,或障礙,或破壞你的睡眠質素,讓它們成為你最好的內在 心理醫生、內在導師。

你可以分享下你對自己夢境的看法。
願大家擁抱自己的夢境,擁抱噩夢 ( 它是自己內在小孩的吶喊),化夢境為自己內的智慧,成長的資源,祝大家美夢成真!

My dear readers, FB friends
我是一位夢境治療師,临床催眠心理治療師,很多人問我:
你的解夢方法 (DREAM THERAPY)和網上、書上找答案解夢,周公解夢有什麼不同?
以下是我十幾年夢境修行的領悟,你可以明白科學化的、人性化、個人化的解夢原理和它對於身心健康是何等的重要:

Q and A on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20/08/2.html


Q/A DONNA夢境信箱 何谓人性化的解夢?







Additional words:


感恩...

14天的课程和共修来到中段,經歷了3個鐘頭的工作坊,一個星期的自我沉淀和学习,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反思和啟發。


我很感恩這個課程,Pheabe和我一起去開發與內在溝通,與家庭系統連結的課程。
這段時間,我和自己從不同方位做深度內在溝通,了解自己多一些,內在多一些平靜和資源,充滿感激。感恩大家的專注、支持和陪伴。


你可以寫出所有你想感恩的事和人。我觉得,最需要感恩的是自己的潜意识,自己的覺知,感恩自己的反思和成长。

經過這幾天的探索,反思, 和內在小孩的對話,相信大家對自己原生家庭多了一份了解和連結。

你可以寫一封信,或a short message,給你的父母或養大你的長輩,你用當下的角度,成長的自己,去看待原生家庭,如果有任何創傷,嘗試理解、接納和原諒過去,安撫自己內在的孩子,深深的擁抱自己,潛意識的世界,跨越時空,過去和將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在!今天的內在孩子再次得到內在父母的關懷,愛的撫摸,就會充滿力量,full of self motivation and empowerment.

當你有感覺的時候,看到內在小孩在說話,父母在和你對話,寫出來,是最好的時刻。 move forward.

以下是我写给婆婆的信,可做参考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21/03/blog-post_39.html

5 4 2021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