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26, 2022

一行禪師“蠟燭的一課”


2022年1月22號,95嵗的一行禪師,世上最有影響力的佛教高僧之一,在故鄉越南圓寂。他回到家鄉度過最後的三年,還他的心願。圓滿了他偉大的一生。

一行禪師的生死觀

他是如何看待生死呢?

從一行禪師”蠟燭的一課“,我得到一些領悟:


蠟燭發出的光和熱,帶給人們溫暖、光明和能量,直到燒儘,你説它消失了嗎?死了嗎?如果説它死了,那麽,在它沒有來到盡頭時,每一刻它都在燃燒自己,都在死亡啊!但,每一分鐘,它也在散發出能量,帶來更多的生命。

生死是不斷進行中,是能量的轉換而已。

萬事萬物都充滿生命力, 不生不滅,或者:一個死亡發生,也是另一個生命的誕生。死亡是不存在的,當一種狀態離開,就會以另一種狀態存在,也許這就是一種生命的輪迴。生死是不斷進行中,是能量的轉換而已。

這是我很喜歡的方式去處理哀傷,也嘗試用這種方法幫助人們走出哀傷。

爸爸四年前離開,當時我想:爸爸其實只是用另一種形式和我們在一起,感覺他的能量一直陪伴著我們。用這種思維,很快走出哀傷。我想:如果我們傳承爸爸積極樂觀、勇於創新的精神,他的生命就得以延續,我們用生命,讓爸爸的蠟光繼續發光發熱。

一個小女孩問一行禪師:我的小狗死了,我很傷心,你可以教我如何不傷心嗎?

一行禪師想了想,看著天空的雲彩,說:

你看到天空一朵美麗的雲彩,但它消失了,它變成了雨水,然後進入你的茶水里,在茶杯裡,你看到了這朵雲彩。 Doggy也是如此。

小女孩會心的笑了!

此時此刻,我和大師,有一種心靈連結的感覺,他對死亡的大徹大悟,給我很大啓發:

萬事萬物都充滿生命力, 不生不滅,或者:一個死亡發生,也是另一個生命的誕生。死亡是不存在的,當一種狀態離開,就會以另一種狀態存在。

人的身體離開,但人的意識形態、潛意識的東西 - 那就是生活習慣、價值觀和信念,待人處事的方法,將留給後人,好的壞的,不論你想不想,都會對後人和社會產生影響力,這就是生命的循環。

一行禪師把對死亡的態度,用在面對生老病死的過程中:

這個身體不是我,

我不受這個身體限制。

我是沒有界限的生命。


我從未出生,

我從未死過。


看看無限的海洋和充滿的星空,

來自意識基礎的呈現


自從無始以來,我就自由了。

生老病死只是我們經過的門,

我們旅程中的神聖門檻。


生老病死是一場捉迷藏的遊戲,

所以和我一起笑,

握住我的手,

讓我們好好道別,

說再見,很快再見面。


我們今天見面,

我們明天再見面。

我們每時每刻都會在源頭相遇。

我們以各種形式相遇,在無數的人生道路上。

他把生老病死,看成是生命路上的一道道門檻,提醒我們帶著平常心看生老病死。

有的朋友認爲,我還年輕,不需要想這些。

但爲什麽有的人豐衣足食,卻常常想死?

有的人活著如橫尸走獸,活著的僵尸?

有的人忍受巨大的身體痛苦,奮力勇敢地活下去?

看到很多傷殘人士,身體痛,但心很喜悅,因爲他看到活著的價值,激勵更多人帶著愛和感恩活下去。

也就是說,每天生死都在發生,特別是年老器官退化,有的功能會失去,親友、家人的離世,不可能不想這些,潛意識對死亡的感覺,一直影響著我們。

蠟燭的火光,每一刻都在”死亡“,每一刻都在”出生“。生命的輪迴,由一種生命的形式變成另一種形式,繼續下去。

關鍵是,我們想給自己、身邊人和這個世界帶來怎樣的影響力?全在我們每一天的生命中體現。

When you know what death is, you become more alive.

We can do something to continue life more beautifully.

當我們知道死亡是什麼,跨越了死亡的恐懼,就會變得更有活力,潛能發揮更輕鬆。

我們可以做一些事情來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確實,《沒有死亡,沒有恐懼》

想起Steve Jobs 説的話:




這篇文章,送給懷念這位大師的朋友們,向一行禪師致敬

Donna (冬冬) 2022 1 26

這兩天上大師的幾個YOUTUBE課:

如何看待生死?

1)我們死後會去哪裡? | Thich Nhat Hanh,2002 07 22(法國梅村)

一行禪師給我們的生死課:
We are dying every moment

We are born, living every moment. If we can feel our presence, we have no difficulty to know where we go when we die.

We can understand that there's no death and life, but continuing living in different forms. Any time, past or presence, our actions, thinking, speaking, all behavior affect the the cosmos beyond our physical bodies, no matter living or death.

Master Thich enlightens me that: Diving doesn't mean really living if we don't feel living at the presence.

Death can be another ways of living, because of our positive impact lasts in the cosmos.

It is our choice to be living or dying at this moment. It is our choice to be continuing giving happiness, positive energy to the world.

The choice is dependent on if we choose to live in the presence.


2)如何跨越死亡的恐懼?

一行禪師曾在著作《你可以不怕死》(No death, No fear)中,開示生死之道。他以一張紙為例說明:被製成紙之前,這張紙就已經存在了。

“深觀之下你會看到一棵樹,沒有樹就沒有這張紙,樹要陽光、雲雨的滋潤,深觀之下,在這張紙中你也可以看到陽光雲雨的風采,紙何嘗不是以陽光雲雨的形式存在呢?”而當紙張被焚燒(“死亡”)後,灰燼會成為滋潤樹木的養分。
有一天,樹木會再度成為一張紙。這樣,灰燼又以紙的形式重生了。
禪師說:“生命本來沒有生滅,佛陀告訴了我們這個真相,這就是不生不滅的道理。”

3)Q&A - Thich Nhat Hanh -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death?


When you know what death is, you become more alive.
Meditation helps is overcome fear of dying:
we are going to die, we are of nature to die.
No one can escape of dying.
Meditation of dying makes us touch our nature of no birth and death.

萬事萬物都充滿生命力。死亡是不存在的,當一種狀態離開,就會以另一種狀態存在,Life changes from one form to another form.
We can do something to continue more beautifully. That is the beauty of meditation, make you think deeper and liberate you from fear of dying.

你可以不怕死(No death, No fear)(節錄) 一行禪師著/胡因夢譯

http://book853.com/show.aspx?page=2&id=1186&cid=44

More Reference:

向一行禪師致敬 - 《與正念同行》電影觀後感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22/01/blog-post_27.html



26 1 2022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