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反思
沒有人天生會做父母
做父母是一條修心修行路
謙卑的學習做父母
和孩子一同成長
父母不知不覺,可能成為孩子成長的障礙;
父母必須成長,才能給孩子一個幸福的家。
孩子是來引領父母清洗自己的童年陰影、心理創傷的天使。
從以下父母自負感的模式,
可以帮助我們理解:童年陰影、心理創傷是如何造成的。
審視下自己有沒有這樣的模式?
自己的原生家庭是否有這樣的模式?
如何從自己開始,不再重複這樣的模式?
《覺醒的父母》摘要:
父母自負感的模式 - 限制性沟通的模式
形象的自負感:有形象的自負感的家長可能會無法把孩子的行為和自己的尊嚴區別開來。比如原本孩子一直很乖巧,但有次跟其他孩子打架被叫家長,母親就覺得沒面子了。
完美主義的自負感:完美主義的父母通常都會非常努力地付出,同時要求自己和孩子不能犯一點錯。這樣一來,父母和孩子的壓力都會很大,一旦孩子犯了一點錯誤,父母的情緒就會失控,家庭氛圍就會變得很糟,孩子也會沉浸在負面情緒中。
身份的自負感:身份的自負感是很普遍的。父母畢業於某個名牌大學,就職於某個知名企業,獲得過某些重要獎項,甚至出生在某個國家或城市等等,這些身份信息,都可能變成父母自負感的一部分。
規範的自負感:有些父母,會給孩子製定不合理的規範。一旦孩子不順從,父母就會生氣,覺得自己的權威被挑戰。
渴望控制的自負感:父母控制子女行為的理由常常是“為了你好”,控制讓父母獲得極大的安全感,但也讓子女喪失了能力成長的機會和經歷困難的機會。
父母要敢於面對一個真實的自己,只有這樣,父母才能接納一個真實的孩子,才能獲得和諧的親子關係。
孩子自我防衛機制
心理學的角度自我防衛機制,是佛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學名詞,是指自我對本我的壓抑,這種壓抑是自我的一種潛意識的自我防禦功能,是人類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緊張焦慮、尷尬、罪噩感等心理,有意無意間使用的各種心理上的調整。
人們遇到挑戰自我 (ego) 並引發焦慮 (anxiety) 時,潛意識產生的保護反應 (思想和行為),例如Denial (否定)、Suppression (壓制)等。由於防衛機制由潛意識控制,所以它們會不知不覺在日常生活中出現。
心理防禦機製本身原於童年生活經歷所形成的防禦機制,保護自己可以說是原始防禦機制的本質FRIGHT, Fight
但過份或錯誤的應用心理防衛機制可能帶來心理疾病。
在父母情緒失控和壓力下,孩子的深層需求聽不到,得不到關注。帶來的後果严重。
原因是孩子自我防衛系統從小開始就要處於作戰狀態:
孩子不敢冒險,是因為父母一味責備他們的失敗。
孩子對我們撒謊,是因為他們講實話時,父母就會發火。
孩子總是變得焦慮不堪,是因為父母總是無法享受當下,總是緊盯著未來。
孩子變得討厭自己,是因為父母總是用自己的好惡來撕裂他們的情感。
孩子變成了一個小壞蛋,是因為父母控制他們的精神,壓制他們的心聲
父母不覺醒的原因是什麼?
第一個原因是目標錯置。
父母生育和養育自己的孩子,目的不該是傳宗接代、活躍家庭氣氛、延續自身夢想,或培養一個“迷你版”的自己。父母所要培養的應該是個性獨立的孩子,只有讓孩子個性獨立、思想自由,父母與孩子之間才可以獲得一種和諧相伴的關係。
可是如果父母沒有準備好讓孩子獨立,就會在不自覺的情況下,把自己的情感延續到孩子身上,或者把自己未獲滿足的需求、沒有達成的期望和沒有實現的夢想傳遞給他們。這種一代代傳承的情感,讓父母不自覺地居高臨下,認為自己可以掌控孩子的一切。
第二個原因是準備不足。
大部分父母在做父母之前,都會做一些準備,但這些準備往往是不夠的。
薩巴瑞提出,在為人父母之前,我們必須明確自己的使命和理念,並做好規劃來落實這些理念。
父母走向覺醒應該怎麼做?
1,接納自己。
接受自己的身體、性格和能力。比如:
比如,我有許多局限和缺點,我接受這個事實;
我常常羞於承認自己的失敗,我接受這個事實;
在處理孩子的問題時,我可能很自私且考慮不周,我接受這個事實;
身為父母,以我有時候很笨拙,我接受這個事實。
2,接納孩子。
接納孩子的難度是很大的,需要你放下對孩子的偉大期待,欣賞孩子的平凡。
怎麼接納自己的孩子呢?父母可以對自己說:
我接納一個與眾不同的孩子;
或者是,我接納一個固執己見、性格慢熱、遇到壓力會撒謊的孩子。
3,設立規則。
接納孩子不是縱容孩子,而是需要以生活為契機,引導孩子建立規則意識、紀律觀念。
4,受過童年創傷、有過陰影的父母,如何與孩子一同成長?
首先,父母必須承認,痛苦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接納痛苦,直面真實的情況,而不是逃避痛苦,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消除痛苦的負面影響。
此外,通過照顧孩子,為人父母可以發現,自己的內心是可以無限擴展的,慈悲和愛心的容量是沒有極限的。當我們不斷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去呵護孩子,去陪伴孩子,就會發現自己的本真,修復自己受傷的心靈。
我的反思
建構內在的父母,內在的家
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個理想的父母。
那麼,什麼是一個理想的父母?
相信,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當自己做了父母,方才明白,無人天生就會做父母,父母在撫育自己的孩子同時,也在撫育他們就內在的孩子,這個孩子,也在跌跌撞撞,尋找自己的家,自己內在的父母。要做一個理想的父母,必須建構自己內在的父母,內在的家,讓自己內在的孩子得到身心上的安頓,給與內在孩子安全感和溫暖。
父母、孩子、伴侶, 朋友,我們的一面鏡子、
家庭、社會關係,互動作用,
反射出我們的美麗和缺陷,
堅韌和脆弱,光明和陰暗。
無論我們現在是多少歲,
8歲還是80歲,
無論我們結了婚還是單身,
無論我們是不是父母,
無論我們需不需要照顧父母,
我們內在最少都有一個孩子, 需要我們照顧。
這個孩子的父母對它好不好,愛不愛,
給不給它感受到安全感,溫暖,自信,
有沒有自我反思,自我療癒的能力,
直接影響這個孩子的心情,行為和外在關係:
影響與家人的關係,朋友和同事的關係。
影響家庭幸福,下一代的幸福,
影響潛能發揮,工作表現,life quality.
讓我們一起來探索:
如何做自己內在理想父母,
如何和自己內在孩子心連心!
從意識和潛意識的廣度和深度,學習如何把內外的父母整合起來,表裡一致,身心合一地活出美麗的自己。
也許,這是送給自己、父母和孩子們最好的禮物!
《家庭系統和父母成長》課程介紹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21/03/14.html
內在小孩的誕生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21/03/blog-post_4.html
建構內在的父母,內在的家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21/02/to-be-inner-parents-of-ourselves.html
《對瑟谷教育的疑惑(上)》文:Michell
Doubts about the Sudbury Education Model, Part 1 (Please scroll down for the English version)
《對瑟谷教育的疑惑(下)》文:Michell
To be inner parents of ourselves ( workshop Brainstorming)
6 3 2021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