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與三高】糖尿病失控併發「糖尿腎」 嚴控血糖、血壓減緩腎功能惡化
本港有超過70萬人罹患糖尿病,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糖尿病病情惡化會影響全身血管,一旦供應養分予腎臟的大血管,以及腎小球的微血管損壞,腎功能便會受影響,嚴重更會致腎衰竭。養和醫院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楊俊業醫生指出,糖尿病人要控制「糖尿腎」,主要是透過改善生活習慣嚴格控制血糖及血壓,同時醫生會處方藥物減緩腎功能惡化。

二型糖尿病人易忽略病情
楊俊業醫生指出,一般早或中期的糖尿病人不會出現特別的病徵,直至出現腎功能問題或其他器官的病徵,往往已是糖尿病的中晚期,特別是二型糖尿病人,容易耽誤病情。因此一旦確診糖尿病,會建議病人每年做身體檢查,包括腎臟、眼部、足部神經等,監察有否併發症出現。
腎小球損壞失過濾功能
如果糖尿病失控,腎臟為何會被「破壞」?楊醫生解釋,腎臟中的腎小球負責過濾人體血液,而糖尿病會令更多血液流到腎臟,增加腎小球內的壓力,久而久之損壞了的腎小球會令過濾空間變大,導致本應不被過濾的蛋白質都能通過,透過泌尿系統排「蛋白尿」出體外,是其中一種典型腎功能問題的徵狀。
他補充,最早可透過化驗驗出病人每公升尿液有20至200微毫克蛋白質(微量蛋白);如超過200微毫克蛋白質,更可直接由試紙檢測出來。
驗血查「肌酐酸」了解腎功能
要更準確了解病人的腎功能,可採用兩種檢查方法。楊醫生指,可抽血檢驗「肌酐酸」(Creatinine)的數值,他解釋,「肌酐酸」是肌肉製造的物質,部分可透過腎臟過濾排走,因此其數值愈高,反映腎臟過濾功能愈差。此外,以特定方程式計算出「估算腎小球過濾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亦可了解到病人的腎功能情况;當數值低於15 ml/min/1.73m2已是腎衰竭,需要考慮進行腹膜透析(俗稱:洗肚)或血液透析(俗稱:洗血),甚至是腎臟移植。
慢性腎病期數的腎臟情况
慢性腎病期數 | 估算腎小球過濾率(ml/min/1.73m2) | 腎臟情况 |
I | >90 | 腎功能正常但已有蛋白尿等徵狀 |
II | 60-89 | 腎功能輕微受損 |
IIIa | 45-59 | 腎功能輕微至中度受損 |
IIIb | 30-44 | 腎功能中度至嚴重受損 |
IV | 15-29 | 腎功能嚴重受損 |
V | <15 | 腎衰竭 |
*正常值為100-120 ml/min/1.73m2
改善生活習慣 用藥控病情
要有效控制「糖尿腎」病情,最重要是透過改善生活及飲食習慣,以有效控制血糖及血壓:
血糖值(糖化血紅素HbA1c):<7%
血壓:收縮壓:<130 mmHg
舒張壓:<80 mmHg
楊醫生又指,醫生亦會為病人處方相應藥物去控制病情。例如口服藥物SGLT-2抑制劑,可增強患者腎臟的排糖功能,透過小便排走糖分以達至控制血糖,同時亦能減低心臟病發、心衰竭等風險;針劑藥物GLP-1促效劑亦能控制病人血糖,每天自行注射兩次即可。上述兩款藥物同樣可保護腎臟功能。
至於血壓控制方面,藥物「ACE inhibitor」或「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除了幫助控制血壓,同時可針對保護腎臟功能及減少蛋白尿,對已有腎功能問題的糖尿病人很有幫助。
專題系列文章
- 【心臟病與三高】糖尿病失控併發「糖尿腎」 嚴控血糖、血壓減緩腎功能惡化
- 【心臟病與三高】胸痛、呼吸困難?情緒引發心碎症 徵狀如心肌梗塞 嚴重可致猝死
- 【心臟病】8成猝死個案由心臟問題引起?有先兆嗎?三高、吸煙者屬高危族?
- 【心臟病與三高】心瓣疾病成因、徵狀及治療 微創手術處理降風險、減創傷
- 【糖尿病】疫境自保 拆解糖尿病診治與飲食方案
- 醫徹中西:對抗高血壓 「周公」幫大忙
- 心臟復康訓練 可減27%死亡率 八段錦強心肌 家居易做
- 輪候換心人趨增 去年換心手術8年新低 今秋冬若再爆發新型冠狀病毒恐續處低位
- 醫學滿東華:磁力共振揪出心肌缺血
- 【抗疫你要知】糖尿病人防疫首要控制血糖 穩定情緒為上策
【抗疫你要知】糖尿病人防疫首要控制血糖 穩定情緒為上策
早於今年2月初,廣東省和本港先後出現首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死亡個案,兩位患者同樣患有糖尿病,莫非糖尿病患者特別容易「中招」?養和醫院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盧國榮醫生強調,現階段暫未有任何實證顯示,糖尿病人會容易受此病毒感染,不過,若患者不幸受感染,其出現危重症的機會較大,因此防疫和控糖工作都絕對不能忽視。

相關文章:【抗疫你要知】癌症、糖尿病患者易中招? 抗疫日常7個實用Tips 積極為健康把關
1. 糖尿病患者易生併發症 防疫、個人衛生不可或缺
「糖尿病人較容易出現併發症,一旦受感染,其出現危重症的機會的確較大。」
盧醫生表示,本身有糖尿病並不代表其受感染的機會較大,關鍵取決於個人防疫措施和個人衛生是否做得足夠。「據近期內地的一項研究指出,一千多個新型冠狀病毒患者案例中,一般人出現危重個案約有15至20%,而糖尿病患者則有25至30%。若糖尿病患者同時有其他疾病,如心臟病或腎病等,出現嚴重併發症的機會會更大。」
一旦糖尿病患者不幸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盧醫生表示,治療方案包括用藥、劑量等都跟一般病者無異,惟若病人有腎功能問題,則要再作調整。
要減低感染機會,盧醫生建議,糖尿病患者必須做足防疫的基本措施外,更重要的是保持社交距離,如減少參與聚會、避免接觸有疫症病史或其緊密接觸等人士。「不過,適量的運動對糖尿病患者同樣重要。患者可到戶外做運動,盡量保持人與人之間2米的距離,對身心健康都有幫助。」
相關文章:【抗疫你要知】防疫飲食:長期病患者儲糧「吃」出抵抗力
2. 覆診、按時服藥 免血糖失控 輕鬆心情抗疫
「勿過分擔心疫情,因為緊張會影響睡眠質素,令體內類固醇升高,這樣會影響血糖水平,引致免疫系統變差……」
現時全港有約70多萬人患糖尿病,佔總人口約一成,還有部分屬隱性患者。盧醫生不諱言,以往患者以65歲以上人士佔多數,但近十年已有年輕化趨勢,約2、3成的患者在40歲或之前確診有糖尿病。「年輕患者由於他們身體器官功能始終較長者佳,出現併發症或病情危重的機會相對較小,但並不表示年輕患者可以掉以輕心。」
疫情持續,不少糖尿病人擔心要出入醫院、診所等高危地方易受感染,但盧醫生強調,無論長者或年輕糖尿病人都必須依時覆診和服藥,才能夠好好控制血糖,更切勿諱疾忌醫,延誤病情。「現時醫院和診所都會做好分流措施,以減低病人交叉感染風險。」他叮囑患者,千萬不要自行停藥,並要按時監察血糖,以維持正常的血糖指數。
3. 抗疫不要鬆懈 為下一個流感季節做足預防
未來疫情走向難以預估,但盧醫生寄語長期病患者,應留意下一個冬季或流感季節的到來。「當疫情過了一段時間後,一般人的防疫意識便會開始鬆懈,但長期病患者和糖尿病患者要繼續小心防疫外,更建議要每年注射流感疫苗,為自己做足預防,以減低患上流感的機會和其嚴重性。」盧醫生鼓勵患者要保持正面、積極心態為健康把關。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