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些個案,讓我得出這樣一個啟示:
When one devalues others, inside, they devalue themselves and find no value to live eventually. This is very dangerous. A typical depression symptom.
如果自己的付出沒有得到預期的方式回報,就失落,憤怒,大發脾氣,數羅別人的不是,視乎別人一下子一無是處,一邊把別人打入地獄,也把自己打入受害者的地獄,把自己看的一無是處,甚至產生不值得生存下去的念頭。這是憂鬱症的特點。
When one devalues others, inside, they devalue themselves and find no value to live eventually. This is very dangerous. A typical depression symptom.
如果自己的付出沒有得到預期的方式回報,就失落,憤怒,大發脾氣,數羅別人的不是,視乎別人一下子一無是處,一邊把別人打入地獄,也把自己打入受害者的地獄,把自己看的一無是處,甚至產生不值得生存下去的念頭。這是憂鬱症的特點。
以下一些文章,看看如何走出孤獨,走出受害者的心態,做自己的內在父母,內在小孩的伴侶。
把自己的心態調整一下,整個世界不一樣。
Reference: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20/04/blog-post_35.html
內在關係,決定所有的外在關係 -劉仁州
愛你還是勒索你?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20/03/blog-post.html
如何不做情緒勒索的奴隸
情緒勒索
家庭關係不能「順著習慣走」
如何從童年愛的匱乏中找到愛自己的力量
情緒寄生的理解
缺乏愛,是一切問題根源
7 4 2020
即使你的世界下雨,你仍能做自己的太陽🌻
Niseema Tsai
~『當某一種關係,讓你覺得你無論如何都離不開的時候,這個關係就有點危險了,它會不知不覺地變質,因為這個你覺得不能離開的關係,會讓你心生恐懼,然後這個恐懼會驅使你去抓取,去控制,去證明。』
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人,
有義務為我們做任何事
哪怕他是我們最親近的人。
有義務為我們做任何事
哪怕他是我們最親近的人。
因著一個叫阿母、妻子,叫丈夫,叫兒女
叫好朋友的所謂的身份腳色就可以理所當然一直索取?
叫好朋友的所謂的身份腳色就可以理所當然一直索取?
因為這個身份角色,這個叫責任義務的概念,
而泯滅了我與他的界限,
把索取變成了應該?
而泯滅了我與他的界限,
把索取變成了應該?
你有想過嗎?他們心甘情願嗎?
在這段關係中,我們是互相滋養,
還是一方無度索取,另一方苦不堪言?
在這段關係中,我們是互相滋養,
還是一方無度索取,另一方苦不堪言?
進入任何關係之前,
確認自己有沒有享受單獨的能力,
你可以不依賴/執著任何一種關係的能力,
確認自己有沒有享受單獨的能力,
你可以不依賴/執著任何一種關係的能力,
單獨,是成熟的代價。
這對於那些已嘗到自由滋味的人來說;
單獨,是極高的享受。
這對於那些真正明白人生而孤獨的人來說。
可以享受任何關係的滋養,
但依然可以享受孤獨。
這對於那些已嘗到自由滋味的人來說;
單獨,是極高的享受。
這對於那些真正明白人生而孤獨的人來說。
可以享受任何關係的滋養,
但依然可以享受孤獨。
一個人,只有能在單獨中卓然而立,
才能有無私付出的能力,否則,所有的付出,
都隱含和夾雜著抓取與控制。
才能有無私付出的能力,否則,所有的付出,
都隱含和夾雜著抓取與控制。
當某一種關係,
讓你覺得你無論如何都離不開的時候,
這個關係就有點危險了,
它會不知不覺地變質,
因為這個你覺得不能離開的關係,
會讓你心生恐懼,然後這個恐懼,
會驅使你去抓取,去控制,去證明。
讓你覺得你無論如何都離不開的時候,
這個關係就有點危險了,
它會不知不覺地變質,
因為這個你覺得不能離開的關係,
會讓你心生恐懼,然後這個恐懼,
會驅使你去抓取,去控制,去證明。
我們可以試著去檢視,
我們最為珍視的關係,
我們有離開這個關係,
自己也依然能勇敢面對生活的能力嗎?
如果沒有,那這段關係,
一定隱藏著強大的抓取與控制。
我們最為珍視的關係,
我們有離開這個關係,
自己也依然能勇敢面對生活的能力嗎?
如果沒有,那這段關係,
一定隱藏著強大的抓取與控制。
當一段關係被抓緊,被有形或無形地控制,
那這段關係遲早或已經變質了。
被抓取控制的一方,已然深受折磨。
也或許,在這段關係中,
我們互相在抓取與控制,
最後把你認為的愛情文藝片演成
共生相殺的恐怖片。
那這段關係遲早或已經變質了。
被抓取控制的一方,已然深受折磨。
也或許,在這段關係中,
我們互相在抓取與控制,
最後把你認為的愛情文藝片演成
共生相殺的恐怖片。
當人還活在小我層次,
我們為這段關係付出,做事,
並非因為我們自然的天性,
並非因為我們深層的願意,分享,
而是因為我們期待著對方,
按照我們希望的方式回報我們。
我們為這段關係付出,做事,
並非因為我們自然的天性,
並非因為我們深層的願意,分享,
而是因為我們期待著對方,
按照我們希望的方式回報我們。
一旦對方沒有回報,
或者沒有按我們預期的方式回報,
我們就會感到失落,痛苦,
進而產生更強大的抓取與控制,
甚至營造出一個「受害者」角色出來。
或者沒有按我們預期的方式回報,
我們就會感到失落,痛苦,
進而產生更強大的抓取與控制,
甚至營造出一個「受害者」角色出來。
在與我們身邊人的關係中,我們所做的,
是否隱含著我們所希望的回報?
是否可以不求回報?
是否可以即便隱藏了回報,
但對方沒有回報或沒有按我們所預期的回報,
而我們依然可以不縈於懷?
是否隱含著我們所希望的回報?
是否可以不求回報?
是否可以即便隱藏了回報,
但對方沒有回報或沒有按我們所預期的回報,
而我們依然可以不縈於懷?
我們當然可以停止我們的付出,
但我們是否可以不抱怨,
不強制要求對方回報?
但我們是否可以不抱怨,
不強制要求對方回報?
真正的愛是無條件的,與任何情境無關,
而進入一段關係的目的是:
幫助你了解你自己就是一直以來所尋找的愛。
你的關係人絕不是你的愛與幸福的來源,
他只是在你的生活中只是扮演了二個角色:
一面鏡子,一位老師,幫助你找回一個人
可以單獨活在世界上的能力
而進入一段關係的目的是:
幫助你了解你自己就是一直以來所尋找的愛。
你的關係人絕不是你的愛與幸福的來源,
他只是在你的生活中只是扮演了二個角色:
一面鏡子,一位老師,幫助你找回一個人
可以單獨活在世界上的能力
一個真正能享受單獨、獨處的人不會抗拒人際關係,
相反地他們重視的是, 相處的”方式”,
他們不會太在乎並評斷與他相處的對象
是否活在小我的世界觀 ,
他只是作為一個臨在的空間與之同在。
相反地他們重視的是, 相處的”方式”,
他們不會太在乎並評斷與他相處的對象
是否活在小我的世界觀 ,
他只是作為一個臨在的空間與之同在。
也因此清醒的人不會糾纏所謂的”關係”
即便有血緣關係,他們只重視此刻該如何與你互動,
所以他們不會 ”攀緣”,
同時他們也不會在與他人互動前
打量對方在外在形式的成就與各種社會身份地位
貼上各種標籤來衡量是否要與之互動的依準。
即便有血緣關係,他們只重視此刻該如何與你互動,
所以他們不會 ”攀緣”,
同時他們也不會在與他人互動前
打量對方在外在形式的成就與各種社會身份地位
貼上各種標籤來衡量是否要與之互動的依準。
一但我們在對方身上貼上有別於我們的心理思維
產生某種先入為主的角色扮演時,
真誠的人際互動就會開始變得虛假不實。
產生某種先入為主的角色扮演時,
真誠的人際互動就會開始變得虛假不實。
因此就某種層面來說
所謂的獨處 並非外在層面產生的孤寂,
而是處於人際之中仍是獨立、單獨的狀態,
因為他並不會在人際關係中
失去獨立單獨的本質。
所謂的獨處 並非外在層面產生的孤寂,
而是處於人際之中仍是獨立、單獨的狀態,
因為他並不會在人際關係中
失去獨立單獨的本質。
所以一個真正健康的覺醒者,
其實什麼人都可以互動,
所以耶穌與妓女罪人為友
但他並沒有與之同流 ,
相反的是在機會產生時適當的給予提醒與勸誘。
因為每個人都有覺醒的潛能。
其實什麼人都可以互動,
所以耶穌與妓女罪人為友
但他並沒有與之同流 ,
相反的是在機會產生時適當的給予提醒與勸誘。
因為每個人都有覺醒的潛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