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1, 2020

孩子网上合作project,不應機的背后?


2020年3月27日星期五


為何年輕人不應機(上)


疫症期間網上學習,對孩子是很好的組織能力訓練,尤其是牽涉集體問責的group project。

平日在學校,朝夕相見, 所謂孩子主導,其實是老師把責任攬上身,耳提面命長氣過阿婆,催迫出成果。如今老師不在身邊,孩子只能靠自己,會搞出甚麼來?

不同年代的孩子,文化大不同。我們那一代,不見得很喜歡team work,但會「睇住條死線做人」,一二三開波討論、 分工,好好醜醜總之死點東西出來交貨。  

五年前的孩子,會開個群組,不停討論,但永無結論,遊花園到天荒地老。死線?甚麼來的?錯過又如何,勝在享受過程,議而不決都是情趣。

五年後的今天,180度相反,群組,照開,然後,無討論,也無結論,因為大家都不應機。就算有人率先打開話匣子,也無人覆。豈止錯過死線,簡直起動不了。

不應機的現象,其實不新鮮。但在不能見面的疫症蔓延時,份外濕滯,牽連大部分事情卡住卡住,毫無進展。

但也多得疫情,我終於奢侈得起,跟孩子們慢慢講、慢慢傾,一起打開心靡,解構一下——「你我他不應機的心路歷程」。

必須強調的是,孩子們絕非不想做功課,有些功課甚至頗有水準。他們也不是不喜歡團隊合作,反而有點討厭獨自工作。

所以,他們抗拒的,真的真的就只是——「應機」。不發訊息,也不應機,怎合作?作為大人,我想不通。但孩子們說,「不應機」是本能反應,因為「應機很危險」。然後,我們終於說到戲肉⋯⋯(續談)

為何年輕人不應機(下) / 黃明樂




【明報文章】上回提到,新一代年輕人很矛盾,不愛獨自工作,喜歡群體合作,但又長期「不應機」。我問孩子,不應機,怎合作?
孩子們說,沒想過。但「應機真的很危險」,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別人會怎麼看你」。
嗯。明白。怕被judge,人人都會,尤其青春期的年輕人。那如果話題不關乎私隱,也不牽涉表態,純粹技術性溝通,無judgement可言,該可回應了吧?
孩子說,絕不。不是回應什麼的問題,而是膽敢回應,已足夠令別人judge你。你憑什麼去應?還要第一個應?你以為別人都該聽你的?你以為自己是誰?(內心「小劇場」下刪一萬字……)
既然如此,幹嗎參與群體活動?獨家村不就好,人不judge我,我不judge人,多爽!我問。
老師你真不懂?獨家村無依無靠,危險。群體裏互相依靠,誰也不比誰突出,最安全。但若你第一個應機,伸個頭出來,自我突出,就最危險!
聽到這裏,懂了,應不應機,跟「如何合作做好group project」無關,而是跟「安全感」有關。
我也終於明白,怎麼近年的孩子總是處於一個「存在mode」,而非「參與mode」,因為隱身群體中,安全而快樂。一旦參與,就自暴其短,危險。
這也解釋了,幹嗎他們雖然抗拒被填鴨,卻又很享受老師出馬安排一切。「被分配」感覺良好,因為人人都一樣要聽命,誰都不比誰高或低,安全。
安全感跌至谷底,先別說做不好功課,連做人都有困難。究竟這些年來,咱們大人都幹了什麼,令孩子們變成這樣子?趁世界停頓,是時候好好想想。

了解到孩子的安全感原来那么脆弱,不想发言,怕的是被人笑,被人看到自己的短处...
好多反思
1 4 2020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