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3%85%E7%B7%92%E5%8B%92%E7%B4%A2
情緒勒索
情緒勒索(英語:Emotional blackmail 或 FOG)是一個由心理治療學家蘇珊·福沃德(Susan Forward)發揚的詞彙,意指一種在關係中不願意為自己的負面情緒負責,並企圖以威脅利誘控制他人的行為模式[1][2];它同時也是一個理論,主張恐懼(Fear)、義務(Obligation)與罪惡感(Guilt)〈取其英語首字母縮寫FOG,同時有「如迷霧(fog)般」之雙關語意〉,是介於控制者與被控制者互動戲碼(play)中,主要的「人際溝通動態transactional dynamics」。[3] 理解這些動態(dynamics),對於嘗試要從他人的掌控行為(controlling behavior)跳脫出來的人是有用的,同時也有助於克制他們自己為他人做一些令自己不舒服、非己所願、麻煩沉重的、甚至自我犧牲的事物的強迫感。[1]
潛在被勒索者[編輯]
- 過度在乎別人感受者
- 習慣自我懷疑者
- 無法拒絕不合理要求者
- 渴求他人肯定者
被勒索者[編輯]
- 害怕關係會結束、害怕被討厭、總是覺得自己要做點什麼,才不會被淘汰或丟掉,所以會以他人的需要為第一,然後把自己壓得扁扁的。這種「把自尊建立在他人身上」的人,心理學家 Knee 等人[2]稱之為「關係依存型自尊」(relational contingent self-esteem)者,會為愛、為工作、為重要他人,變得患得患失。他們擔心的後果經常不會發生,卻因為一次又一次的犧牲,把自己困在那個恐懼的迷霧當中。
如何自己不成為情緒勒索者,也能面對和處理別人對你的情緒勒索。
情緒勒索,重點從來就不是別人怎麼勒索你,而是你怎麼面對自己。
提升「自我價值感」為避免情緒勒索的最主要關鍵
https://www.gvm.com.tw/article/54869
別再拿「情緒勒索」討拍了! 蔡康永冷血戳破人性最大弱點
《為你自己活一次》 誠實面對自己才有救
文 / 謝明彧 攝影 / 張智傑
2018-11-17
瀏覽數 534,650+
「情緒勒索」是去年至今的爆紅字彙,很多人才驚覺,外人對自己的評論可以不以為意。但,如果說話的人是來自至親或重要的人,例如父母、伴侶、主管,為不傷害彼此的感情,面對有違個人意願的要求時,也只能委屈答應。
不想要又難以拒絕,所以是一場痛心的「勒索」。
然而,在以「說話之道」聞名的主持人蔡康永眼中,會說出「情緒勒索」的人,不過是幫自己找逃避溝通的藉口,他認為,當自認為被情緒勒索時,「其實你就等於把對方看做搶匪,在心裡已經放棄抵抗、放棄溝通,然後自己主動把手伸出去讓對方上銬,自願當人質」。
蔡康永的新書《為你自己活一次:蔡康永的情商課》,乍看又是一本溫暖療癒的心靈雞湯,其實,蔡康永是冷血地戳破受害者們相互取暖的各種粉紅泡泡。
他強調,很多人都以為得到某個箴言或解法,就能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但絕對沒有,「人生在世就是不斷被勒索,但你怎麼恰如其份的回應?讓你真的為自己活一次?這是你一輩子到死都持續的作業」。
人本來就該被勒索,重點是怎麼「恰如其份」
以下即是蔡康永接受《遠見》專訪的精彩摘要:
Q:面對親人或主管的情緒勒索時,您有什麼情商鍛鍊的建議?
A:情商有三個關鍵原則,其一就是「恰如其份」。
面對情緒勒索,最重要的第一堂情商課,就是千萬不要幻想:學了情商就能幫助我們豁免於生活中的各種災難。
學習情商的重點,是讓我們能夠在各種災難中活下來,為自己活一次,而不是從此不再遭遇各種災難,如果可以,那我的書名就要改成《如何變成一個神仙》了!(大笑)
所以很多人聽到「情緒勒索」這四個字,都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甚至把這四個字用得很爽,覺得自己好像變成一個受害者,可以對別人傾吐各種訴說不完的委屈與不得已。
但人生,本來就會,甚至是就該被勒索。因為你不是一個人活,別人對你有期待,就一定會遭遇到各種大大小小的要求。所以重點不是「你是否遭遇了勒索」,而是「你怎麼恰如其份的回應勒索」。
如果你接到一通電話,說你兒子被綁架了,叫你交1000塊贖金,我想絕大多數人一定都會覺得這也太便宜了!馬上就付了;如果對方開口1000萬時,多數人應該會想這價格實在太貴,開始和對方討價還價,看能不能便宜一點?如果對方開口要1億,你大概會想1億?算了,我乾脆也不要活了!
所以「恰如其份」很重要的一點是,你不可能抵抗所有的勒索,你只能夠說「贖金我們商量一下,好吧?」
當你把對方當匪徒時,就等於「擺爛」溝通的責任
Q:面對情緒勒索,要如何才能做出「恰如其份」的情商回應?
A:如果你直接認為自己被情緒勒索,等於把那位對你來說很重要的人,不管是伴侶、老闆、父母,視為「完全不可溝通的人」,這時,他們也就失去作為人的立場,因為你不認為你可以和對方溝通,你正在被怪物吞噬。
當你下意識把老闆、伴侶或父母,描述為不可辨認的怪物時,你會想說:我不是在跟人類打交道,我是在跟怪物打交道,一切都沒得商量。就像你沒辦法在《異形》的電影中,和異形說:「唉,請你等十分鐘後再吃我吧?」或「請你不要流那麼多綠色的口水好嗎?」
你如果沒有把對方當人類,他就不是人類。
所以當你在強調自己被情緒勒索的時候,就等於把對方當作匪徒,你會做出反應中最偷懶的部分:擺出「我無能為力」的姿態,把溝通的責任拋開。
這是一個非常自在的解脫,當自己被綁架時,抱持這種態度,會發現一切都好輕鬆,反正我就是任人宰割,我就要倒霉,我根本沒事可幹。
但你真的沒事可幹嗎?你被勒索錢時都會想要討價還價,為什麼被勒索精神時,就變成死魚?
所以「為你自己活一次」的書名,這句話並不是暖心的祝福,這是一個至死方休的作業。
沒有人一開始入江湖,就會拿到一把尚方寶劍,從此縱橫天下,我們都是拿到一把很爛的刀,然後一次一次把它磨到可用。我們,就是那把爛刀。沒有神奇的魔法,只能靠一次一次去練習。
所以當你說被人情緒勒索的時候,你到底有沒有想過你自己在哪裡?是攤在那裡像團死肉,想著我被綁架了、我要完蛋了,還是思索在這個關係裡,我要的是什麼?以及我不要的是什麼?
「你很乖」,這句話是華人教育中最可怕的咒語
Q:但很多人都有反抗失敗的經驗,才會覺得被對方的情緒綁架啊?
A:中文有一個很厲害的咒語,叫做「你很乖」,我們從小就被爸媽這樣稱贊到大,萬一你真的相信了這句話,你就一輩子都想做一個很乖的人,得到別人稱讚。
但你總要想一下,你「乖」的對象是誰吧?
如果你乖的對方就是爸爸媽媽,所以當你想要和A結婚,但他們叫你和B結婚才對,你為了要乖,就嫁給了B,結果婚姻狀況很糟,然後你才說「我被情緒勒索了」,唉?我想問,那你自己在哪裡呢?
這是你乖乖伸出手來說:「請你綁架我吧!」,然後被綁了以後,又說:「噢!我脫不了身了」,全都是你一個人在哪演一個受害者,然後自艾自憐還自得其樂!
「為你自己活一次」從來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因為得先搞清楚自己要什麼、在幹嘛。很多人知道我要出情商的書,就和我說:「蔡康永,你是專家,你幫我搞定吧?」這根本是懶惰,你被情緒勒索,我為什麼要幫你搞定?
痛苦之所以存在,就是別人在逼我們做一些讓我們「不痛苦」的事。如果每一秒鐘我們都很開心,就是活在粉紅色的泡泡裡,你永遠都不會想要掙脫。
但你想要這樣的人生嗎?很多電影裡都有這種情節,政府發給你一顆藥丸,說吃下去以後每天都笑眯眯,然後聽話,做他們叫你要做的事情,但沒有一個人肯吞下這顆藥丸。
我很想說:如果你不肯吞快樂丸,又不肯面對痛苦,那你是想怎樣?
Q:到底要如何「恰如其份」的討價還價?
A:就像父母威脅你如果堅持要和A結婚,他們就要斷絕親子關係,這時你是想「啊!這太嚴重太可怕了,所以我只好屈服」嗎?不是,你聽搶匪跟你勒索1億,你會馬上說好,我給你1億嗎?不會,你會討價還價。
所以爸媽說要和你斷絕關系的時候,你可以這樣想:第一誰損失比較大?他們養你20幾年,費盡心力、含辛茹苦,斷了之後受傷最大的,其實是他們啊!所以絕對是他們比你吃虧。
第二是如果恰如其分地斷絕,或許也不錯,例如一個月都不來往,看哪一方誰比較想念誰,誰就會先讓步?通常比較想念的都是爸媽。(笑)
當你說出「我被情緒勒索」,就等於把對方當成無法溝通的搶匪,自己只能伸出雙手乖乖讓對方綁架,然後再來哀怨「我好可憐」「我好倒楣」。
世界上沒有這種事!這不是可憐,這只是懶惰,你以為無能為力,其實,只是把溝通的責任推給對方。
情緒勒索,重點從來就不是別人怎麼勒索你,而是你怎麼面對自己。
摘要:马伟杰教授
現身說法
什麼人較容易被情緒勒索呢?盡責、與人為善、不喜歡衝突、看重別人的評價……我正正是這的人,忍一下,「將就」一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對方開心就好了。勒索是什麼呢?你本來不願意的,對方搞到你唔好意思,你覺得自己好似對唔住人哋,於是乎遷就了,違反了自己原本的意願和喜好。如果你是這樣的人,就要格外小心。
覺得「唔好意思」?不要違反本心
長久遷就下去,我告訴你,你的自我會一天一天萎縮。懇請你,訓練一下自己,細看內心的情緒起伏,看清楚別人刺痛在我們身上的恐懼與罪惡感。我現在學會了,不隨便委屈自己,自覺、自重,生活上大大小小的,都用得着,具體貼身,有如以下發生的小故事。
志偉和我,相識幾十年,是少年教友。去年社會運動還未爆發之前,他主動相約吃飯,說有重大的事情要商量。他在社福機構任職多年,如今自立門戶,做青少年輔導工作。起初個多小時,談到這是上帝給他的mission,他並且分享了不少感人肺腑、浪子回頭的故事。最後到戲肉,他說,只會找十個八個「信得過、有承擔的老朋友」,邀請大家每人每月「奉獻」(教會用語)一萬元,為期兩年,令他無後顧之憂。問心嗰句,我不願意捐錢,也不認同他的空泛計劃。我和他已多年沒見面,也沒信任。
「老朋友」、「有承擔」,是輕度勒索;若然我拒絕付款,即係冇承擔,唔夠朋友。他見我猶豫,再落重藥:「咁多年嚟,我都以你為榜樣!」「你記唔記得,當年你係我嘅團契導師。」見我冇反應,最後釜底抽薪:「你做咗教授咁多年,一個月一萬蚊,唔係畀唔起呀嘛!」說出這句make or break 的話來,他自己也有點垂頭喪氣。
以前的我,會半推半就應承了,然後後悔,最後刻意忘記,當無事發生。今天我十分清楚,做不成志偉的榜樣,令他失望,我覺得好似自己做錯野咁。「畀唔起一萬蚊」,他正希望令我難堪。「畀得起」,他希望我有虛榮感......正正是利用這些情緒進行勒索。我清楚告訴他,我不太認同他的計劃,退休後沒收入,生活可以,但不富裕。志偉沒有黑面,但明顯收回他的熱情,很有禮貌的說再見。
敏感於這些情緒操作,才發現,日常生活,俯拾即是。那天母親跌倒,在疫症感染的威脅下,入急症逗留大半天,照X光、照腦、打石膏,忙到一頭煙。九十多歲的母親,一生人,仆心仆命,照顧子女,有時用自己的方法,將愛心強加於家人。出於好意,她堅持要我穿上她牀邊的羽絨褸,我熱到飛起,口罩貼面,焗咗幾個鐘,她還要我穿羽絨,生怕我着涼染病。臥牀的她,無計可施,竟然反覆說:「阿偉,如果你係孝順我嘅,如果你想我開心,就著番件褸!」對不起,我都算孝順,但我不會讓你的勒索得逞。孝順與屈就,兩者有距離!我笑笑口,行埋一邊,佢冇我辦法。
上周到東大街一間洋酒美食小店,選了三枝氣酒。Sale屎熱情推銷:一千元,三枝法國紅酒,今日半買半送,六百元;一邊說,一邊把前後六枝酒搬到收根處,未等我同意就放入小木箱。我猶疑了一會,覺得很便宜,但我只是來買汽酒的,就不要了。Sale屎馬上改變語調,說:「都已經pack好,六百蚊好抵喎。」他拉長塊面,表情在說:unpack好煩,你唔領情,你好孤寒……
I found it quite amusing,彷彿看見以前的我,會覺得唔買六枝要unpack、煩到人、唔好意思,Sale屎不過好心推介……我買晒佢。
今天我笑笑口,「夠喇,三枝,thanks!」
文//馬傑偉
編輯//劉家睿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建立正向的價值觀,放手讓他們去面對,探索
父母给孩子最理想爱是...
情緒勒索作家周慕姿: 修復關係,
從「愛自己」開始
父母给孩子最理想爱是...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