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February 27, 2020

同理心是如何培养出来的?

EQ家庭接見室 之 判斷前先聽感受和需要





最近,有很多家長查問﹕為何這年代的人是這麼的自我,即只追求個人的方便及舒適而犧牲別人的快樂,甚至將自己的行為配以合理化的理由後便看為理所當然。你又是如何看到孩子自我中心之發展傾向呢?我認為,當孩子對接觸新事物的適應力及對處理事件反應的彈性度越來越弱時,這有可能反映他/她正困在自以為是及相信自己的想法才是惟一方案。究竟如何培養孩子面對不同處境時也懂得看到對方的「眉頭眼額」後(即自我察覺力),作出適當調較(即自我調節力),並幫自己努力擊敗負面情緒的干擾後(即自我激勵),建立同理心(即容易會意他人的意思、能閱讀別人未講的內容)?
首先,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教導者必須在示範有趨近他人的能力前,先檢視自己是否屬一個難了解自己與對方的感受及需要上彼此有差距的人呢?如是,那值得你花時間去探討個人同理心强弱的源由。有心理學家研究指出,難於發展同理心的人,在童年時也曾有著一個被背叛的故事,例如家長太過美化細佬妹的出世故事,結果長子/長女發現實際與現實不符,有被騙、被出賣的感覺;在小一及小二時,在群體中有被排擠及捨棄的經驗。家長應如何從小培養孩子有同理心?其實,母親是示範同理心的高手,例如家長可表示情感訊息說﹕「我看到你在大口喘氣,看來你今天所經歷的事很不容易。而我見到你唔開心,我都唔開心呢,你可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嗎?」當子女的感受與需要被明白及諒解時,他們那些錯縱複雜的情緒才能得到平衡。另外,當人被體諒,也接受人與人之間是有個別差異時,人就能避免因那些被背叛經歷而形成「不能改變」的藉口。此刻,我想起自己與三歲姨生女的對話﹕「我不小心『賴咗尿呀!』」「不用擔心,我現在先幫你清理身體。」「你會罰我嗎?」「我會先聽你說說原因,如果知道你是不小心,我會原諒你的。」「如果我是刻意的呢?你真的會罰我呀?」我反問她﹕「如果小朋友是刻意如此做,你建議我應該怎做呢?」「應該再教導怎做才是好,然後讓他玩一陣玩具,待心情好一點。」此刻,我回應她﹕「我明白了,放心,我會原諒你的,只想你知道下次怎樣做好就行了。」
以上的對話提醒了我,就是在回應對方任何導致自己有不安的說話前,對方也與自己一樣,各自都有相同的感受和需要,就是被愛和去愛。或許,你可以這樣想﹕「對方對我有這樣情緒的表達也是有理由的,然後保持有傾有講,以繼續瞭解對方的理由,有時不只是一個,甚至可能他/她也不知道。」最幸福的人往往是活在有深度的世界,而非表面的世界,這樣你才能看清真相,並增加同理和體諒別人及自己仍未被滿足的需要,而不需自責和內疚。
「不要自私自利,也不要貪圖虛榮,只要謙卑,看別人比自己強;…你們應當有這樣的思想,這也是基督耶穌的思想。」〈腓立比書2﹕3,5〉
馬君蕙
家長
EQ課程訓練顧問
2020_Feb_19_EQ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