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September 16, 2018

覺知自己生命的位置

每隔一些日子,Jenny 和 我就會自動走在一起 ( 16 9 2018) ,談天說地,分享生命故事和啟迪。前兩天,我們又一次感受到分享的火花和滋潤。

開啟這個音樂來讀,放鬆,專注,自在...


Jenny寫出我們的分享總結:

昨天與Donna談心,圍繞'被討厭的勇氣2' 這本書,南北天地都談到, 更有說說她被狗追的夢,有很多得著:

Running for what?

http://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18/09/running-for-what.html

1. Donna 跟我說,如果入到催眠狀態 ,說什麼也會收的,一再提醒我 '相信才可看見 '   不要輕視催眠的力量。

2. 對話的時候 ,關注主角重視的,所想的,才做到連繫,才有機會借同在讓主角發現新的自己。

3。 最好的老師是能夠帶動互動, 參與、投入, 最後帶出主角最想講的, 被自己聽見的, 讓自己與自己連结。 另一方面,講者聽者都可以互相滋養, 作迴響,豐富原本的故事的分量、厚度與深意,充分發揮人與人的集體潛意識的流動,我更明白Donna 常在工作坊重覆提及 '你的夢就是我的夢'。龔老師的工作坊上360 度分享也正正發揮集體的力量。 有一點Donna 提到個談有時候比起工作坊,由於時間 較有彈性,更能給予機會當事人走到核心處。

4。 關於 secondary gain 附帶收穫, Donna 用'好過啲' 來形容何以我們會閃,會固守舊模式, 因為secondary gain 既可助。我們生存, 繼續前行,同時又正正是阻礙成長,輪迴痛苦的主兇。 這個提醒我們助人時目標是尋索而不是抗拒附带收穫是些甚麼,背後目的是啥?

5。昨晚Donna 也提到最驚的就是我們的最好的朋友, 因為就是我們的核心的,要處理的課題。Donna 夢中的驚,我對新工作驚怕做不到標準, 被排斥等等都预示要好好學習與跟進的地方。

6。最後討論到位置, 我很喜歡以下的句子:

無論你在哪裡

跟誰在一起

做一件什麼事

在這個世界

永遠都有你的一個獨特位置


記得

看見自己,尊重自己

許盛源

Jenny

***********************************

Donna 的回响:

Dear Jenny

1 关于价值感

Jenny, 你做的總結和反思好全面,好透徹,好清晰

因為我們的互動給我好多激發,好多靈感,自己都不知道講了什麼,還有你的故事又一次給我好多啟發,看到你最近在工作上得到好大的滿足感,真的為你開心不以...

從你身上,還有我自己的工作,感受到一個人的有價值感是多麼重要,價值感可以從工作中得到,也可以從解夢和coaching的自我探索中得到,從義工中得到,當我們處於健康的狀態。

前段時間,媽媽病的很嚴重,憂鬱症的影響,令我關注到老人的情緒健康,看到不少病人,老人,都有不同程度我常常想如何幫助他們找到價值感?

特別是長期病患者。洪朝豐的夢,就是在探索生存的意義在哪裡?大病之後價值感如何重建。他的夢幫他找到新的自己。

我發現,有價值感的人會快樂些,面對困難的能力也高一些,病也好多快一些...死亡也會容易跨越。

這方面我想起爸爸,他確實做的非常正面,CK媽媽也是,你的爸爸也是。

坦然面對,從不怨天尤人。

也啟發我想到如何有力量面對生老病死。因為最後的,有尊嚴的死亡對自己和後人,是極大的有impact的,學了家排,感覺最深的就是這一點。

最後,又回到我們這次深度愉快的分享後你記得出的金句,作為總結

无论你在哪里
跟谁在一起
做一件什么事
在这个世界
永远都有你的一个位置

记得
看见自己,尊重自己

-@许盛源

🙏🙏🙏🙏🌈🌈🌈🌈🌈🌹🌹🌹

前天我們的談心,昨天我們的文字,繼續探索人活著要有價值感,剛剛洪朝豐傳來他的文章,好像給我們的話題帶來新的啟發,充實一些:如何有價值感?

也許就是

100%完全接納自己當下的狀態,身體,心理和渴望



我给老师的回响:


风雨中的祝福

http://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18/09/blog-post_10.html

老師:

一邊聽著這個美妙的音樂,一邊讀者您的兩篇文章。一股很強的感覺:洪朝豐,你回來了,完全回來來了;但其實,老師,你一直沒有走,一直在我們心中,給我們精神力量。你是數百萬有壓力,有困擾,有身體和精神折磨,憂鬱症,癌症病人...的精神icon。太多人需要你,你的新書,你的打坐Mission,你的夢,啟發人們感受自己的感受, 輕按的活著,100%完全接納自己的理念,讓我們感受到你的價值感,生命在任何時候,都有其價值, 上一次的冥想音樂會,我覺得你可以大紅館搞打坐大會!真的!

🙏🙏🙏🙏風雨中的祝福


🌈🌈🌈🌈生命的美麗,也許就是有這些風雨,才倍感彩虹的美



2 關於给建议需要rapport , connection

催眠,講故事,conversational hypnosis,都是一個很快的方法產生connection, 這方面,華山做的好厲害,陳一德老師也是,Huck,黃錦敦老師都做的很棒,還有周志建老師。

你也许會有這樣的感覺:

当我们得到个案的信任,我们的故事令他们有共鸣,我們講什麼,建議也好,都比較容易入耳,把自己的心底話都講出來。

關於rapport,親和力,我覺得是同理心在驅使我們去做, 好自然的。

https://www.hpssociety.info/news/empathy-meaning.html 
Empathy is...

這方面,我喜歡用聆聽別人的生命故事,別人的夢境,和他們的成功經驗,或焦慮,困擾,去產生連結。也用我的故事,產生共鳴,類似的經驗或教訓,令別人感覺是在同一高度,同路人,过来人。

想起這些quotes:《被討厭的勇氣》,也談這些:



很感激你介紹我看這本書。好多humanity 的東西,如何將coaching的哲學生活化,特別是幫我們助人工作者打好基礎,其中給我的印像是:先令自己開心,身邊的人也會受感染。有一句話,我很喜歡,學生喜歡快樂開心的老師。這本書,教我們如何在任何時候都做一個可以轉化自己,令自己開心的人。

可以在這裡讀到我的《被討厭的勇氣》讀後感
http://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18/09/blog-post_21.html

另一方面,我今天想到的是,給建議時的語氣,這方面對家人更加感受深切:越是親密關係,越要小心,他們更敏感,語氣好,講什麼都容易聽進去,特別是由價值觀的差異時。


3 關於分享的力量,發揮集體潛意識的力量

我很喜歡你講的:,講者聽者都可以互相滋養, 作迴響,豐富原本的故事的分量、厚度與深意,充分發揮人與人的集體潛意識的流動。

無論是上課還是做個案,大家的分享互動是互相的學習,互相的滋潤,我們兩個的促膝談心,我們每次都有好多新的火花,互相的連結,了解都在加深,好喜歡這種互相激發創意,靈感和healing 的過程


4 關於關於 secondary gain

Jenny,

和你分享我的夢境,我們談到habit,習慣,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的行為模式如果对我们身体和心理有不好的影响。如何改變?


Running for what?


夢境提醒我要停下來,聆聽身體的訴求,還有再次思考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你的總結说:

關於 secondary gain 附帶收穫, Donna 用'好過啲' 來形容何以我們會閃,會固守舊模式, 因為secondary gain 既可助。我們生存, 繼續前行,同時又正正是阻礙成長,輪迴痛苦的主兇。這個提醒我們助人時目標是尋索而不是抗拒附帶收穫是些甚麼,背後目的是啥。

很精闢的說出我的這篇文章的關鍵:探索潛意識的自己!

想起我的文章,探索潛意識:再次閱讀,倍感重要:自我療癒的過程。

如何可以不這樣?
http://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18/09/blog-post.html

因為抱著secondary gain,、 不放,我還沒有完全衝出自己的comfort zone - 壞習慣!停不下來。

所以,我們的分享,對我是一個促進,把愛自己放在首位。


Jenny,感恩有你,生命變得更加有价值,有覺知。因为平凡中也找到意义。




这句话,我想起 黃士鈞(Huck)老師的話:


我只專注在人們身上的美。哪怕眼前這個人身上只有一點點,不起眼的美,或者他很累,一厥不振,我也會用盡全力,努力找出它。讓他心中展現出彩虹!


被討厭的勇氣 二部曲完結篇



◆所謂的自立,就是「擺脫以自我為中心」。

◆愛,是一門技術,也是一種決定。

◆平凡無奇的日子,就是考驗。

勇敢去愛吧!

去愛的勇氣,就是讓自己變得幸福的勇氣!

唯有藉著去愛他人,才能擺脫以自我為中心;

唯有透過去愛他人,才能促成自立;

也因著去愛人,才終於能得到幸福



《被討厭的勇氣》論及人生中的多項課題,其核心的關鍵提問可說是:「該怎麼做,人才能獲得自由?」相對於此,本書所要探究的問題則是:「該怎麼做,人才能變得幸福?」



命運是要用自己的手去開創的



本書的關鍵詞是「教育」和「愛」。所謂的教育,並不是由教導的一方去鞭策,而是教學雙方互相學習、共同育成。個人也是一樣,未來的教育應該更尊重個人才行,如果能做到這一點,我相信整個社會都會大大地往好的方向改變。



不知道自己生命的價值、無法對他人的痛苦及需要給予真切的關注,是我們無法通往幸福人生的關鍵


A Book Review


我是一名中學輔導教師,在長期觀察中發現到,校園中的輔導諮商與教育工作似乎一直是兩回事,甚至隱微地處在對立面。而阿德勒心理學主張,諮商師的任務就是再教育,而教育工作者則要像諮商師一樣陪伴學生;不論諮商或教育,目的都是幫助個體朝向「自立」。在某種程度上,這樣的觀點也為學校系統中諮商輔導與教育之間的扞格不入做了解套。

令人興奮的是,本書探討的各種主題正是以教育場域為核心,其中揭示的教育理念正是要幫助學生「自立」。書中提到,所謂的「自立」,就是「擺脫以自我為中心的狀態」,亦即不再繼續以自己的脆弱來支配別人(這是年幼孩子為求生存的行為模式),而能自己照顧自己的人生,同時為自己的人生負責。這樣的觀點,與我這樣一名身處教育場域中的心理助人工作者,在學生輔導與諮商方面的理念──也就是協助案主「自我決定、自我負責」,是不謀而合的。

在現今的教育現場中,可以看到許多師長(包括父母)帶給孩子的教育,事實上是阻礙孩子朝向自立發展的。不論是給予過多的干涉、代替孩子做決定,甚至用威嚇的方式管理學生,都是反「自立」的教養方式。背後所隱藏的,其實是出自於大人對於孩子的不信任。

因為不信任,所以我們無法以孩子如其所是的樣子看待孩子,也不會因為孩子本身的存在而認為孩子是有價值的;也因此,我們對孩子充滿了是非對錯的評價。在二元對立的是非標準下,我們戴上了有色眼鏡,如判官般用一些行為規準來評價孩子。我們無法看見孩子的全貌,以致孩子總是得忙著追求外在的認同,內心卻匱乏無力。

從來,我們就與孩子處在不平等的地位上!而「孩子與我們是平等的」這樣的觀點,對許多師長而言,無疑是天方夜譚!是的,身為父母或教育工作者,我們需要擁有「信任孩子的勇氣」,如此才有可能協助孩子朝向自立發展。而信任與尊敬孩子的本身,則是一種意願與選擇,但前提是:大人本身得先做到「自立」才行。

雖然至今阿德勒心理學的學派屬性仍定位不明,但我們不得不佩服他的先見之明。其真知灼見無疑地影響到後日後各種心理治療理論學派的發展,包括人本、存在、認知行為等取向的心理治療,以及家庭系統療法,甚至近十幾年來才興盛的後現代心理學。

這一次,兩位作者又採用對話方式引領我們進入阿德勒心理學的世界,這又是一本讀來令人欲罷不能的高水準作品,等著你去領略箇中美妙。

目录

第一部 可惡的他,可憐的我, 


阿德勒心理學是宗教嗎?

教育的目標是「自立」

所謂的尊敬,即是「如實看待他人」

對「他人在意的事」寄予關注

如果擁有「同樣的心境與人生」

勇氣會傳染,尊敬也會傳染

「無法改變」的真正理由

你的「現在」決定了過去


第二部 為何否定「賞罰」?

教室是一個民主國家

不可以責罵,也不可以稱讚

脫序行為的「目的」?

厭惡我吧!拋棄我吧!

「懲罰」就能讓「罪過」消失嗎?

以暴力為名的溝通

生氣與責罵的意義相同

自己的人生,可以自己選擇

第三部 由競爭法則到合作法則

否定「用稱讚讓人成長」的做法

褒獎讚揚會帶來競爭

共同體之病
人生由「不完美」開始

「自我認同」的勇氣

脫序行為是以「你」為對象

人為何想成為「救世主」?

教育不是「工作」,而是「交友」

第四部 凡給予的,就得著

所有的喜悅,也來自人際關係

「信用」?還是「信任」?

「工作」為何是人生任務?

任何職業均無貴賤

重要的是「如何運用自己被賦予的事物」

你有幾位好朋友?

要先「相信」

人與人之間,永遠無法心意相通

人生中「平凡無奇的日子」即是考驗

凡給予的,就得著

第五部 選擇愛的人生

愛,不是「陷入」

由「被愛的方法」到「愛人的方法」

愛,是「兩人共同完成的課題」

切換人生的「主詞」

所謂自立,是擺脫「自我」

那份愛,是為了誰?


怎麼做才能奪得父母的愛?


人們害怕「去愛」

命中注定的人?根本沒這回事


愛是「決斷」

重新選擇生活型態吧!


維持單純


給創造新時代的朋友們

Reference:


A heart talk with Jenny my coach

http://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18/05/a-heart-talk-with-jenny-my-coach.html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8%BF%E5%B0%94%E5%BC%97%E9%9B%B7%E5%BE%B7%C2%B7%E9%98%BF%E5%BE%B7%E5%8B%92

Alfred Adler,1870年2月7日-1937年5月28日),生於奧地利維也納,是一位醫生、心理治療師,以及個體心理學派創始人(阿德勒和佛洛伊德是維也納精神分析學會的核心人物,後因佛洛伊德過分強調性本能而與他決裂,阿德勒對社會動機與意識思考的強調更甚於性衝動本能與潛意識的歷程,於是自創「個體心理學」),為精神分析學派內部第一位反對佛洛伊德的心理學體系,由生物學定向的本我轉向社會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學。亦為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先驅、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對後來西方心理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求學時期,剛開始他的成績並不好,他為了克服自己的自卑感,努力向學,再加上父親不斷地給予鼓勵和支持,成績逐漸進步,尤其是在數學科,更是從原先的班上倒數幾名成了前幾名。另外,求學時他也很努力地參加活動,結交朋友。成績好轉後,阿德勒決定要當個醫生拯救世人,1895年他獲得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博士學位,起先是眼科內科醫生,他特別強調身體器官的自卑,認為它是驅使個人採取行動的真正動力。但後來,他卻發現自己並沒有辦法防止死亡而感到無力,因而將重心移轉到於神經學和精神病學。1899年受精神病理學權威弗洛伊德邀請,成為當時精神病理學分析的核心成員之一,在1910年阿德勒擔任維也納精神分析學會主席一職,後來,因為弗洛伊德過分強調性衝動的影響,和阿德勒的想法起了衝突,於是阿德勒脫離了精神分析學派,開始發展自己的個人心理學。在1912年,他創立了個人心理學協會,還引進了團體治療,是現代團體治療的先驅。後於1924年受聘為維也納教育學院的講師。





A heart talk with Jenny my coach in May, 2018



寫在10號風球的日子

16 9 2018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