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y 9, 2019

反轉性格工作坊 - Personality Game (III) 怎樣合的來?

How to get along?相处之道

親密關係中,常常會有這樣的“事件”,我們有時會丟掉自己認為垃圾的東西,但在家人,或孩子,或老公或太太眼中,是重要的,然後,大家爆發衝突,甚至家暴,或長期下去,離婚收場!

每個人的PERSONALITY都不同,背後是價值觀的差異,性格和習慣的差異。每個人都活在PERSONALITY GAME中,如何可以存大同,存小異?又不會有受害者感覺?如何包容又不失去自在?那就需要personality development, personality breakthrough,yes, a life long learning.

上次 (20 4 2019) 工作坊的討論,我們更清楚知道尊重別人,需要極大的同理心



明白别人背后的故事,明白情绪背后的故事,情绪的脉搏,增强同理心,宽容度,相处就容易很多。





Issues from negative value of self and past life

有的人一生可能都是轰轰烈烈,与名利、地位缠在一起,虽然吃了不少苦头。一旦身体除了问题,或事业上、爱情或家庭遇到打击,出来巨变,自己就接受不了,最后选择自杀!

有的人一生忙忙碌碌,从来没有给自己任何休息和假期,一旦退休了,没有任何认识目标,没有梦想,退休仿佛如坐牢,百般无奈,面对生老病死,健康问题,更是束手无策!

这些都是self esteem 出现了问题。

有一位朋友,退休工程师,他的价值观非常受过去的经历所影响:
1
童年家境不富裕,每天只有5分零用钱,做了巴士就没有多余的钱买东西吃,只好走几公里回家。那些苦日子,一直在他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他有糖尿病,因为过去吃不饱,饥饿的感觉,一直影响着他,所以,很难减肥。家人劝他减肥,总是令他非常愤怒,饿的感觉,童年阴影!
2
他的手机已经很久,需要更换的了!但一讲起这就事,他就会联想道工作时的压力,已有电话就表示要OT,要开个,所以一直不肯换。因为上不了网,和家人联系也不方便。又是过去不愉快的记忆影响!
3
他年轻时海洋船的总工程师,10年在海上漂泊,也有一次生死经历!感觉非常孤单,想家。虽然已经离开海上工作三十多年,但这些恐惧一直缠绕着他,令他有旅行创伤症!
别人去旅行,他不喜欢,不高兴,同时担惊受怕,也给家人压力!
4
童年还有一次经历,严重影响着他对人的信任度和看法。
六岁的时候,他的弟弟出生了。他要帮妈妈去买牛奶。

在回家的路上,他被一个单车撞到,那个人不顾而去,留下这个受伤的小孩子,新长出来的门牙都被撞坏了!他一生都记得,都恨死这个人。不仅如此,他对人的信任度也大受影响。

因为这样的态度,这样记住所有不开心的事情,累计在一起,形成他的价值观,人就容易处于恐惧和不信任的状态。

记得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里,导师讲了一个故事,也是被车撞到,产生严重的童年阴影,只记得那个坏人,不记得还有好人,送他进医院的人。之后的人生都坎坷不平,他埋怨自己运气不好,老是遇上坏人!

第二个人被车撞到,他感恩抢救他的人,送他入院的人,宽恕原谅撞到他的人,因为自己也不小心,有责任。他之后的生命就很不同。他的事事业也非常好,非常有同理心,慈悲心。

如何看待过去,影响如何过往后的日子

It is not the past problems and trauma affect us, it is how we see the past determine our destiny!



信任度
信任度,源於天生還是後天?我在工作經驗中發現,大部分來之後天的經歷;對人的慣性的不信任,往往是童年和人生中一些不愉快的經歷,甚至創傷導致。能否走出陰影, 不再停留在過去,才是影響幸福的關鍵。 It is not what happened but how to see the happening determine our destiny.
我覺得,95%以上的人是善良的。帶著這樣的信念,與人相處,輕鬆愉快很多,也会吸引很多的好人,貴人,幫助我的人。

重要的是,自己先學習做好人,給別人帶來溫暖,先做好人,讓人遇上你。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19/05/blog-post_76.html

带我们理解到这些朋友们背后的故事,每当他们对你发脾气,或自己不开心,你也不会那么容易收到干扰,收到牵累,因为真的可能你只是trigger起他们过去不愉快的经历,或者任何社会上不公平的事情都可以trigger他们的情绪。

和我妈妈相处,学习接纳别人,陪伴别人, 一起成长:



爸爸离开一年多,我认识第一次和妈妈如此close,几乎每天在一起,陪伴她。

她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对工作要求非常高,造就了她成为一间大电脑公司非常出色的总编辑,最成功的是她在退休后帮助爸爸完成出书的愿望,成为巨作的总编辑。

但爸爸离开前后,她的情绪都很不稳定,开始时不相信爸爸为什么会这样弱,变得这样“迟钝或麻木,不听话,这样不完美”,对生命的进程,生老病死,很难理解。

自己照顾过程中也因为不够睡眠,导致忧郁。

爸爸走后,妈妈很不喜欢一个人在家,常常觉得孤单难忍,发脾气,烦躁,焦虑和失眠,非常敏感,对人没有信心,总觉得别人不爱我,或爱的不够。

当身体特别差的时候,有轻生的念头。开始我非常诧异,为什么那么有能力的人,突然变得那么脆弱?

妈妈的噩梦,是她的救星,解开后,我对她理解更多;
她一有噩梦,就会和我分享,这是一个最大的blessing,因为解梦不是对梦境,而是针对梦境背后的人生故事,情绪,家庭背景,童年阴影,童年的恐惧...令她自己理解自己,令我理解她多一些。

妈妈容易走向悲观,失望状态,和她童年父母关系不好,爸爸从来不懂赞美她有关,小女孩读书非常好,能力非常高,每次考到高分,都希望得到版本的赞美,但没有。

她青少年的时代,妈妈希望她嫁给一个读医的小伙子,爸爸也希望她考医大,因为她的成绩时有机会的,就可以留在身边;

但她选择读工科,那时候国家鼓励年轻人读石油,去参加边疆建设,她就成为这样热血年轻人,离开了打打闹闹,充满矛盾的家庭。走上自己选择的道路。

遇上我爸爸,是她的幸运和礼物。改写了她的生命。爸爸是一个乐观,积极,不拘小节的人,和她的性格有些相反;爸爸也成为她的buffer,有脾气爸爸都可以忍耐,容纳。之后,妈妈也懂得从大局着想,看事物的本质和改变的动力,爸爸有任何过错,妈妈也可以宽恕原谅。

他们相处,很奇妙的,每次有矛盾,有冲突,他们都去面对,拿出来讨论,关系反而越来越好;最近几年,也叫我来参与他们的讨论。爸爸年纪大了,开始有些糊涂,没有以前那么理智,但背后的心需要别人的认同和理解。


妈妈当时不理解,后来爸爸离开,很多朋友同事都给与他极高的评价,妈妈顿悟:身边的爱人越来真的了不起!但爸爸所有成就,也是妈妈背后默默的支持和付出!

从中,妈妈从爸爸身上,也看到自己的价值。价值疗愈,self esteem , 潜意识说:它是人生命最深层的支柱!也是最脆弱的部分!

不要害怕冲突,也不要可以压抑自己,刻意逃避面对问题,关键是态度,态度决定解决方法。



妈妈的童年阴影,其实是她一生的课题,需要的清洗和疗愈,每次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身体出现问题,都有机会走回inner child 的状态。妈妈需要做自己内在父母,找回父母给与她的爱,虽然没有可能100%满足。

一位完美主义者,最脆弱的时候,可以一下子走向100%摧毁自己,因为她只想要完美,不容易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特别是面对生老病死的课题。他们容易最喜欢说应该/不应该;有很强的自我约束和原则。不应该用在自己身上,可以是修正,变得更好;;也可以是自咎,内疚和自卑,自怜,自我摧毁。

明白了妈妈的生命故事,情绪的脉搏,不断去理解她,想办法接纳她,不要想去改变她!
这是我这一生的功课!

讀了黃樂明老師的文章“情緒的脈絡”,關於“情緒寄生”這本書的讀後感。很有共鳴,彷彿在呼應我今天的文章 - 《怎樣合的來?》

。靈感來原於和家人的相處最後的總結:

聆聽別人的故事,明白背後的源頭,對別人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同理心,慈悲和寬容,也就不會容易被別人的情緒所牽動,影響自己的情緒!同時也清洗自己的shadow,調節自己的情緒和價值觀,學習與別人好好相處。

黃樂明老師寫:

做得到的話,我們都能對自己寬容。跟別人相處不來,不一定是自己不夠好,往往也牽涉很多「歷史因素」。

同一時間,也可對別人寬容。別人就算傷害了我,未必是惡意,泰半是他過往的經歷令他被困於某種「內在邏輯」中,形成了他的行為模式。

明白了這一點,被傷害的痛楚已大大減低。而在心平氣和的基礎上,才有可能更真實地溝通並化解矛盾。

[黃明樂wong_minglok@yahoo.com.hk]



参考资料:

情緒的脈絡


 【明報文章】如果你是個媽媽,帶著稚子到濕地看可愛的招潮蟹,寶寶卻哇一聲哭得魂魄都掉了出來,你會怎麼辦?

 打道回府?跟寶寶解釋招潮蟹不會害人不用怕?叱喝收聲不准哭?

 《情緒寄生》的作者許皓宜,卻選擇了對女兒那不合比例的驚恐反應,作出了抽離於濕地現場的思考。

 她細心回溯每個令女兒恐慌的處境,終於發現自己夫妻關係不穩,才是女兒欠缺安全感的源頭。招潮蟹不過是觸發點,把女兒過去不曾被安撫的情感,毫無邏輯地引爆了出來!

 讀著《情緒寄生》,最大的領悟是,「情緒往往不止是當下的感受」。當問題似乎是A,它99%其實不是A。若只處理A,既徒勞,更可能令對方覺得不被理解。

 又例如妻子覺得丈夫黑面,可能跟丈夫無關,只是她想起了小時候父親的權威兇惡模樣。丈夫投訴妻子像魚乾女,也許只是妻子令他想起母親對自己不夠溫柔。

 「情緒背後必有脈絡可循」。原來,學習相處,先要學習不要平面看待事物。

 做得到的話,我們都能對自己寬容。跟別人相處不來,不一定是自己不夠好,往往也牽涉很多「歷史因素」。

 同一時間,也可對別人寬容。別人就算傷害了我,未必是惡意,泰半是他過往的經歷令他被困於某種「內在邏輯」中,形成了他的行為模式。

 明白了這一點,被傷害的痛楚已大大減低。而在心平氣和的基礎上,才有可能更真實地溝通並化解矛盾。

 [黃明樂 wong_minglok@yahoo.com.hk]

5 9 2019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