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4, 2018

何爲尊重生命?

【明報專訊】醫護時刻與死神搏鬥,病人情况再差,也鼓勵他們堅持。患先天心臟病的深切治療部護士,去年接受第三次心臟大手術,一度留醫深切治療部,感受過手術所帶來的痛苦及恐懼,亦感悟正面面對死亡,才是真正尊重生命。
30歲出頭的Kitty是深切治療部護士,患先天心臟病,年幼時已接受兩次開胸心臟手術。2016年她再驗出心臟有異,需開胸做手術,她憶述:「好驚不會醒來、好驚好痛。」熟悉醫療程序的她,平日會安慰病人手術好快完成,成功率達七成,「但那一刻我知道手術要5小時,並有三成失敗風險」,於是寫好遺囑,安排術後不同狀况的治療決定。幸手術成功,她現已完全康復,並投入工作。
在熟悉的深切治療部留醫,她笑言以往會鼓勵病人「好快無事」,經此一役後對病人多了同理心,會安慰他們「我明,真的很痛,但撐過了就會無事」。她更領悟死亡雖令人恐懼,但正面面對,為生命不同狀况作規劃,以便醫護及家人作出安排,才是真正尊重生命。
【明報專訊】生與死僅相差一口氣,可曾想過如何嚥下那一口氣?九旬老翁因急性爆血管送院治理,經手術搶救後逃出鬼門關,仍須截肢保命。老翁不欲晚年受皮肉之苦,放棄治療,數日後離世。時常經歷死亡的深切治療部醫護感悟生死無常,知道重要的是病人可按其心意決定治療方案,有尊嚴地嚥下最後一口氣。16名公院醫護把工作間遇上的別離故事輯錄成書,希望社會多討論有關死亡的話題。
「醫院的深切治療部每年約有三分之一病人不欲醫護繼續拯救,但又不敢向家人表達。」《心切治療.離去》主篇兼瑪麗醫院成人深切治療部主管陳惠明說,有不少病人因年紀、病情等原因不欲繼續接受治療,如嚴重燒傷的病人完成植皮手術,但傷口容易受感染或植皮出現排斥,要不停接受手術。
病人作決定 醫生代與家屬溝通
陳惠明淡淡地道:「每次手術都在延長他的壽命,但難以完全根治其病患,病人最終放棄治療,但又不敢與家人討論,要由醫生代為傳話。」他形容醫生成了病人與家屬間的橋樑。
陳續指出,曾欲為患肺炎的八旬老婦做手術,手術成功率可達六至七成,但病人不欲承受風險,拒絕治療,但害怕家人知道後傷心。當醫生向家屬表達婆婆的想法後,家屬對其想法不感意外,並尊重其決定。陳坦言,病人與家屬間對死亡或已有共識,但因忌諱討論而形成彼此間的隔膜。
另一深切治療部醫生Simon表示,曾有九旬老翁與孫子吃雪糕期間爆血管昏迷,送院搶救後「執番條命」,仍要截去下肢保命。老翁不想受皮肉之苦及晚年四肢不全,放棄截肢,並得家屬支持,結果數日後在家人陪同下安詳離世。
「有些病人怕痛,有些病人怕呼吸困難,有些病人怕生命最後一刻無人陪。」陳惠明指出,病人徘徊生死邊緣之時有不同的擔心和想法,若病人沒有明確表示放棄治療,醫護會盡力搶救,「但已有清楚想法的,為何不尊重他們呢?」醫護把病人的故事輯錄成書《心切治療.離去》,由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贊助印刷,免費送贈市民,有興趣者可到bit.ly/getonecopy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eIy_fAvKt3CnAAYqcRhdjjWKUBfDyqZVE7syEI-_OZ0_ehCA/viewform?entry.402788223=Option+1)
填妥表格,每人限取一本,團體另作考慮。

一位在深切病房留醫康復后的護士說:領悟死亡雖令人恐懼,但正面面對,為生命不同狀况作規劃,以便醫護及家人作出安排,才是真正尊重生命。
4 7 2018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