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10, 2017

人生的畢業禮 - 圓滿人生路

死亡,每個人都要面對課題,我的這篇分享,寫完後,又多了一些頓悟,平靜,輕鬆, 放下.....

今天( 10 10 2017)參加了一個關於處理死亡前後的講座,參加者大部分都是公公婆婆,七老八十,這個課題本來讓人覺得很沉重,但他們卻顯得非常雀躍,積極分享自己對死亡的看法。他們積極面對,大膽和開放的心態,深深感動了我 - 讓我明白:什麽是活在當下,珍惜每一刻!

沒人可以控制自己的生命長短,但我們可以選擇一個無悔的人生

https://www.facebook.com/donnawinter2000/posts/10210311717454793
人可以控制自己的生命長短,但我們可以選擇一個無悔的人生沒人可以控制自己的生命長短,但我們沒人可以控制自己的生命長短,但我們可以選擇一個無悔的人生可以選擇一個無悔的人生



死亡,這麽遠,那麽近。

講者問大家,對死亡有沒有恐懼,如果只有30天的人生,他們卻大聲說,沒有啊,早有心理準備了。原來他們認爲,雖然這是生命的最後一站,但更是生命的畢業禮!

如何給自己一個圓滿人生,完成人生的最後一個assignment?

第一
自己的後事自己話事,如何進行,準備好自己最後的“晚裝”和喜歡的衣服;自己喜歡的“車頭像”;

第二 
1)預設醫療指示
「預設醫療指示」,
Default medical instructions,或簡稱「預設指示」,是一種通常以書面形式作出的陳述。陳述的人,在自己精神健全的時候,透過預設指示,指明自己一旦因陷於末期病患、長期昏迷、或植物人狀態等情況而精神不健全的話,他希望或不希望接受的醫療。
http://www.s100.hk/tc/topics/Health-and-care/Advance-directives/What-is-an-Advance-Directive/

2)如果有能力的話,做自己想做的事,和親人、朋友告別,

叮囑要叮囑的,( 有什麽要交托.....如果有保險,一定要告訴家人,拿出保單)
感謝要感謝的,( 感恩人生路上所有幫助過自己的人,表達愛和親,愛可以跨越死亡)
釋懷要釋懷的,(有什麽心結,壓抑,不舒服的感覺,盡量表達,處理,面對, 給後人做個好榜樣, 讓愛可以通過自己的故事,得以繼續,更好的流動)
和解要和解的,( 解決關係問題,為後人的幸福關係着想)

甚至幫自己搞一個生前追思會,告別會,最後的分享會,給人們來一個提前的RIP,令自己的離去不造成太大的哀傷,留下自己最美麗的精神,留下正能量,

很喜歡搞生前追思會,告別會,最後的分享會的概念,給人們來一個提前的RIP,令自己的離去不造成太大的哀傷,留下自己美麗的精神,留下正能量!
那就是:我要你活的更加好!
第三
做好遺囑,不讓後輩和親人有不必的壓力和不安。因為取回遺產的過程,如果沒有適當的安排,會是非常繁複和漫長的,非常折磨人,令人身心疲累,家人都折騰,情緒受影響。

第四
如選擇捐贈器官和遺體,一定要和家人達成共識,瞭解家人的感受,否則有心無力。

這些公公婆婆,不少已經簽了捐贈卡,以為婆婆想做“大體老師”,無奈女兒不同意,令她很遺憾。我沒有想到,這些七老八十的長輩,如此開通!讓人咋舌!我真的很高興,很少看到如此灑脫,快樂的長輩,特別是在中國人的社會,死亡是taboo,忌讳的很,往往不敢或避而不談,但結果是越恐懼,愈多麻煩,愈多情緒困擾。

第五
葬禮的安排:“自己的葬禮,自己安排,那多好!很難開口,鼓起勇氣也要説!”
公公婆婆的話!我好感動!

預演上天堂的一刻,也是一個生命教育,讓人們從死亡正面的看人生,跨越生死的鴻溝!

我很認同環保葬禮(海葬和花園葬)和,環保棺木。

人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現在就回歸大自然,
做和大山一起,大海一起,和一草一木一起,
再次活現生命力!

看看骨灰撒入海洋這個影片,非常感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LuybkeDZT0







有人認為,把骨灰撒入海洋,可讓逝者回歸生命的本源;亦有人認為,讓骨灰隨水漂流,就像四周遊歷。近年,愈來愈多人接受以海葬的模式處理骨灰,對73歲的方老太來說,更有着特別的意義。「他愛海,他的一生屬於海,所以他說要葬於海。」方老太坐着輪椅,帶着丈夫的骨灰,由兒子陪同登上渡輪,準備進行海葬。方老太憶述,丈夫方榮康生於斐濟群島,他的父親本是生意人,因安排運貨,而開始造船。方老先生來到香港後,最終以設計和造船作為他的終身職業。 繼承父業的方偉祺說,父親生前得悉食物環境衞生署的海上撒灰服務,便覺得十分適合自己,於是囑咐兒子在他身後申請這項服務。「爸爸造船,我自幼跟隨爸爸出海試船,海就像我們的家。」他說,把父親的骨灰撒進海中,就像帶他回家。 過去數年,選擇海上撒灰的人數增長達四倍,由2007年的160宗申請,飈升至去年的超過660宗。 食環署2010年開始提供渡輪服務,免費接載巿民出海撒灰,至今已處理1,200多宗申請。由於需求漸增,食環署今年1月提升服務,由以往的較小型的渡船,改為可容納多於200人的大型渡輪。船上還有洗手間、熱水及小食供應。( http://j.mp/HIa4av )

沒人可以控制自己的生命長短,但我們可以選擇一個無悔的人生,我很喜歡這句話,打從7歲起,我已經開始思考如何死的有意義!

是的,當時,我想更多的是如何死的有意義,
現在覺得,這就是如何活著?給後人留下什麽有意義的東西?精神上的力量?

因為7嵗差點出事,後來死亡課題一直有來往,十多年前,我開始認真學習如何面對死亡,看了一本英文詩書,全是講如何正面看待死亡;我開始對死亡沒有那麼恐懼,決心和死亡做好朋友,而且寫下自己讀後感 ( 17 3 2009)
http://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17/10/what-does-death-mean.html:

What does death mean?


My Poem starting with:


If have left,
Please donate any useful organs of mine,
Spray my ash into the sea.
I will turn into
A glimpse of wave stroking the shore,
A lining of sunlight warming your heart,
A breeze of wind refreshing your face,
A bunch of grass relaxing in the hill,

And a tuft of flowers smiling to you! 

如果我已經離開,
請捐贈我所有有用的器官,
把我的灰撒入大海,
我會變成,
一瞥撫摸著岸邊的波浪,
溫暖你心的陽光,
一陣吹過你的臉清風,
一族山上花草,
送給你的微笑!



End with:

Death is not the end of life spiritually,
Death is only a state of being,
There is no death
Unless we have life with love,
With a heart of loving, caring as a bridge,
Death will not depart you and me.

I will forever stay with you.

死亡不是精神生活的終結,
死亡只是一種存在的狀態,
你不會感覺我已經走了,
如果有愛,
用愛與關懷做橋樑,
死亡不會分離我與你。
我會永遠和你在一起!






學習接納死亡,就能跨越死亡,當我們知道死亡時,我們將會知道如何生活。



我很喜歡一位老師說得一句話:

死亡不是真正的死亡,活著也可能不是真正的生活

今天再次思考死亡的課題,看見這些充滿正能量的公公婆婆,我深深體會到

很多人沒有死亡,心已經死了,因為沒有夢想,沒有渴望和慈悲。
有些人死了,但人們覺得他一直活在。活在人們心中。
因為他們留下精神,激勵更多的人生存下去!

如果我們生活在恐懼死亡中,我們已經在死亡中!
如果我們生活在同情心,慈悲和愛中,
我們的夢想中,
我們就將死亡變成積極的能量。

Reference

經歷死亡的學習,我一直沒停過,打從7歲開始:

這一次我弟弟差一點被淹死,這個頻臨死亡的經歷,夢境中再次出現,我學到什麼?
無名英雄

從驚恐事件中成長 - 我的童年驚險故事 - 家排課程回顧(第1部分)
我的手術台上的驚魂夢新發現 - 珍惜生命!

一次次的夢境,令我體驗瀕臨死亡的恐懼,學習真正愛自己,愛自己的潛意識世界的智慧,愛上解夢,陪伴我一生的修心修行。


聽聽看看一位葬禮安排師的故事: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special/art/20170626/20066509

親喪禮學懂感同身受

葬礼不仅是为死者,

更是为生人

减轻痛苦,早日離開心理的陰霾。


影片令我對禮儀師和葬禮安排師有些瞭解,對他們更加尊重和多了一份敬意。

死亡 - 人生的一部分,葬禮 - 人生的畢業典禮

http://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17/10/blog-post_11.html



圆满人生路之- 瓊瑤寫給兒子和兒媳的一封公開信


找出生命神聖的大師

夢境與身心健康 - 沒有健康沒有心理健康

最近親人過身,又是一次深切的療愈:
懷念姑姐,從中成長

墳場及火葬場>綠色殯葬>在香港海域內撒放骨灰

11 10 2017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