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November 2, 2019

调整期望,不被脾气情绪拖着走

情緒的理解性調整  2 11 2019

【明報文章】人面對不同的人事,會產生不同的情緒。從生理角度來看,情緒只屬人的一種生理反應,它本身並沒有對錯可言。原因不是針對情緒本身,而是在情緒的表達方面做出一些不恰當的表現。

一是引起身邊父母的注意,二是令耳室減壓。周圍嬰兒絕不會對嬰兒的號哭感到不滿,因為大家都明白那是嬰兒的一種自然反應。但換轉一名十來歲的小孩,因氣壓令耳朵不舒服而大吵大鬧的話,旁邊的人對這名小孩的觀感就會很不一樣。因為我們都期望這個年紀的孩子,對身體這一點點的不舒服應該可以安靜地忍耐下來。同樣的成因,同樣的行為,判斷卻各異,那是因為不同的期望所致。

因此在處理孩童的情緒問題上,最大困難是成年人孩童的行為表現先有一套規律的要求;然後強用行為管理的思維,要求孩童的行為符合規矩,符合大眾,社會標準的期望。

這樣一來,生理的情緒反應就變成一種“對錯”的表現;牽連所及,對孩童情緒也就少了一份理解和認同。

所謂情緒管理,難關不在感知,而在理解情緒出現的所以然,再長袍明白外間對「適當」的表達預期,之後才能做出帶理解意義的情緒調整。

[湯才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