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29, 2019

原生家庭与自己的关系

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會影響他們的事業,將來的家庭關係。

我用我和先生原生家庭的點點滴滴,成長經歷,令他明白我們是怎樣走過來的。為什麼父母會有這樣的價值觀,明白行為背後的正向的動機,也讓他知道父母的不足,需要不斷的成長。孩子說,原來爺爺奶奶( 爸爸的原生家庭)有這些美麗的特質和遺留的問題,爸爸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對父親的理解多一些,感恩都一些,包容多一些。
今天讀到劉老的文章;幫我找到理論基礎:

有些人因為父母行為的不當,自己生命曾受到父母的傷害或羞辱,而對父母失望甚至懷恨,這些人可能跟父母失去聯絡或不願聯絡。這樣的人內心的痛苦和矛盾也會使生命失去關鍵的「力量」。我們需要了解,為人子女者不但無法裁判父母的生命,而且還需要去學習並接納父母的生命;去接受因為父母親生命的不完美而造成自己所承受的苦難和傷害,並且視「如何尋找到醫治」為自己人生的功課。另外,學習去了解父母早年、幼年生命的遭遇和曾經受到的傷害,也可以幫助為人子女者比較能夠因為了解而願意接納父母親的生命。

作為媽媽,女兒,妻子的我,深感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上一代的優秀的傳統和價值觀,我們需要繼承,但上一代的包袱- 心結、情緒、不良的東西,真的不需要扛在自己身上,如擔心,焦慮,或看不慣,抗拒,因為,這些都是陰影,會投射給身邊的人。只會把自己變成不想成為的陰影。 帶著愛、理解、包容、慈悲,提升自己,做好自己,世界會因為我們的慈悲和樂觀,包容和開放的態度,感染別人,改變世界。


愛情需要雙方一起成長,每個人為自己負責任,修補與家人和自己的關係,減少盲點,學習把自己愛回來,愛情就會開花結果。


好文章:

No photo description available.



這篇文章和我的經歷告訴我:

婚姻,愛情,💑不是一時的浪漫和衝動。兩人走在一起,是緣分,需要極大的體諒,尊重,包容。愛情,是看到對方優點多於缺點,看到愛多於痛,把矛盾轉化成提升自己心理質素,自我修行的過程,也是把原生家庭的創傷,過去的不愉快的經歷,好好做修補的過程,從而把更美麗的自己帶到新的家庭。

又讀到一篇好文章,很有啟發:  


原文:原生家庭與婚姻關係
趙文滔教授指出,原生家庭指一個人從小成長的家庭。你可以想像這個畫面,當一對夫妻新婚度蜜月時,各自拖著自己的行李箱,裡面放了從原生家庭帶來的行李,也帶了代表各自的價值觀、個性、脾氣,這些都深受原生家庭的影響。當夫妻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後,原生家庭的影響很可能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新家庭。


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難以想像的聯繫,而這樣的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特別在家庭與婚姻關係中。當問題發生時,請試著回頭看看自己的原生家庭,父母是如何經營他們的婚姻關係,面對他們也曾有過的問題,將其正視並修正,未來才能重建和諧的關係。
夫妻間往往因為生活小事吵架,如何避開?
趙文滔教授提到,與其戒慎恐懼的避開「生活地雷」,不如試著學習當踩到對方地雷時該如何處理,在過去的婚姻關係中,夫妻間珍惜彼此關係,不輕易提分手,在現代社會現反而容易因吵架而結束一段婚姻關係,其實相對可惜。衝突或紛爭發生的當下,如果沒有藉此機會審視自己在婚姻中所扮演的角色,彼此反省,而草草結束,反而不能對自己的缺點有所改善,面對下一段新關係時,相同問題難保不會再發生。
「故障」的婚姻關係
許浩宜老師舉生活上的例子,今天沖馬桶時發現水沖不出來,就拼命按按鈕,卻不試著打開蓋子查看哪裡有問題,就斷定是馬桶壞掉。這不就像是婚姻關係中的夫妻一樣,遇到問題就認為是個性不合,懷疑對方有問題?許浩宜老師提到,其實在長期婚姻諮商中最珍貴的部分,其實是夫妻間扮演著彼此的重要開關,一起尋找「故障」的原因,當問題排除了,婚姻也自然解除危機。
我們多半以為自己是孑然一身地走入婚姻。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有個看不見的隨身行李箱。它裝載著我們自己有意無意從父母的親密關係中,蒐集來的情緒因應策略、人際互動方式。
或許容易被點燃炸藥的太太,背後有個高權威且嚴格教養的父親;或許容易感知到情緒波動而遁逃的先生,背後有個過度情緒表達的母親。這些問題的背後其實與原生家庭息息相關。
更多精彩對談,請點選下方影片,一同通過X光機,檢視我們從原生家庭帶入婚姻的行李箱,讓親密關係不被無形的行李絆倒。



Video:

https://www.facebook.com/hopefamilycc/videos/1849143805136882/



帶著愛、理解、包容、慈悲,提升自己,做好自己,世界會因為我們的慈悲和樂觀,包容和開放的態度,感染別人,改變世界。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上一代的優秀傳統、價值觀,我們需要繼承,但上一代的包袱 - 心結、不良的東西,不需要扛在自己身上,如擔心,焦慮,或看不慣,抗拒。因為,這些都是陰影,會投射給身邊的人。只會把自己變成不想成為的陰影。

29 1 2019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