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20, 2020

喪親哀傷 — 痛而不鬱




親人突然離世,尤其是自殺,意外、被虐殺,後人的哀傷路,自我療愈,創傷的修復都會很長。

有的人會經歷幾個階段:不能接受,否認;悲痛,哀傷、麻木、掛念,不知所措、不安、自責,情緒低落、飲食失調、失眠、惡夢、對事物失去興趣、渴求與死者重逢、甚或會在幻覺中與死者對話等等。

有的人走不出哀傷痛苦,導致疾病和抑鬱症。直到接納事實,適應新的改變和生活,學習好好的活出自己。

我總是在想,如果每個人都早日為生離死別做好準備,為家人的離開做好心理準備,為自己的離開做好安排,哀傷的程度就會大大降低。

所以,生死教育,越早開始越好,對預防情緒病,預防自殺,預防哀傷導致的創傷症,有莫大好處。

请阅:

婚姻親子輔導室 之 喪親哀傷 — 痛而不鬱

康志敏Janet Hong
輔導心理學家及家庭治療師
婚姻及兒童啟導中心 (info@cmcg.org.hk)

在疫情中,大家帶口罩、勤洗手、在家工作/進食,及避免去人煙稠密的地方,都是為了自身和家人減低感染新冠肺炎的機會,因為大家明白一旦染病,小則大病一場,嚴重的可能喪掉性命。每個人都愛惜生命,不想經歷生離死別的肝腸寸斷。
人對失去摯愛親友會有不同情緖反應,緬懷已故親人的一顰一笑、氣味、相片、話語、共同經歷的人和事。已故親友在逝世之前一刻的憔悴容顏或最後一句說話,都能勾起喪親者思潮起伏及難捨難離的情懷。如果已故親人是突然死亡、遇上天災、被虐殺,或是生昔隱藏對逝世者的舊恨仍未能復和,以及短期的親友相繼死亡等等,可能令喪親者的哀傷期延長。
幾年前,有個女兒接到父親心臟病發要馬上進入深切治療病房的消息時,心裡一沉,回想在短短幾個月內,父親已經是第二次入院,這次情況比上次更嚴重,已心知不妙,匆忙地到醫院了解病情,聽到醫生勸喻家人要有心理準備,結果兩天後父親便離世。最可惜的是,女兒連父親最後一面也未能來得及看到,她面對這個來得迅速和沉重的消息,就像是整個世界要塌下來一樣。在認知反應中,看到父親面部蒼白,笑臉不再,呼吸停止的時刻,雖然站在旁邊,卻感到相隔很遠,她彷彿有千言萬語想同父親傾訴,卻永遠沒有機會在他面前親口表達對父親的不捨,心情非常複雜,真是筆墨所不能表達,不知所措、不安、自責、哀傷、麻木、掛念的情緒一湧而來,慨嘆生命可以這麼快的消逝。
這女兒正是經歷父親患病隨即陷入昏迷,在短速的三天便迅速離世。輔導員或身邊的親友明白到女兒欠缺心理準備去接受父親突然離世消息,她經歷的哀傷調適期的首段是對接到逝世消息的震驚,覺得難以接受,甚至會有否定事實的反應。此時協助女兒舒緩情緒困擾,聆聽和陪伴非常重要。到達第二階段是極度悲痛,在會面時,多理解她的情緒反覆波動,時而懷念父親生前的點滴,亦有時困擾地躲在家中,一言不發。在最後階段,讓女兒願意接受父親離逝的事實,繼而慢慢令女兒放下傷痛的擔子,走出父親離去的哀傷,懂得善待及愛惜自己,逐步重新投入正常的生活。
喪親的哀傷程度是因人而異,有些人會將情緒收藏起來,在夜闌人靜獨處時,才會表露出來,或是喪親者過分將哀傷情緒壓抑及逃避,而身邊的親人誤以為喪親者已經自行療癒,這可能成為日後潛伏在喪親者情緒上的隱形炸彈。然而較容易覺察的哀傷期的生理及行為表徵是情緒低落、飲食失調、失眠、惡夢、對事物失去興趣、反覆掛念已故親友或渴求與死者重逢、甚或會在幻覺中與死者對話等等。
哀傷反應是喪親後的正常情緖,經歷與抑鬱有別。多數喪親者得到親友的關懷及陪伴,會自我修復,如上述的情況持續六個月未有舒緩跡象,不能掉以輕心,請盡快尋求輔導,解開情緒上的心結,減低產生抑鬱症的可能性。

2020_May_20_EQ

https://www.facebook.com/donnawinter2000/posts/10217136274504454



Reference:

                                                                     全方位看「自殺」分享会有感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20/05/blog-post_18.html

關注老一輩的精神健康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18/04/blog-post_30.html

关注长者自杀问题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211597579040529&set=pcb.10211597581080580&type=3&theater


FEELING our EMOTION can make a change in life


一位生命工程師的話



抑鬱可殺人



特寫:香港老人自殺率高 逾半數自殺者患上抑鬱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a/2016/02/160217_mental_health_season_hongkong_elderly_depression

憂鬱症和抑鬱症的區別
https://kknews.cc/zh-hk/psychology/e5e52z.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