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31, 2019

春風化雨的工作坊

每一年劉仁州老師的工作坊,我都不容錯過。

25日上午的《信心與仰望 ─ 活出天命》工作坊,老師和個案的對話,都好像是在和我內心對話,春風化雨,溫暖人心。


這幾天,我一直在想:每一個個案的過程,我從老師身上可以學到什麼,從個案身上我可以學到什麼,從整個過程的轉化,development,我又可以學到什麼?



1 父母的角色

关于媽媽對孩子家庭的關心和焦虑。聽了那位媽媽的情況,我深深感受到作為媽媽,關心孩子的家庭,茶飯不思的感受。

我有時也很想一口氣把自己一生的經驗教訓都告訴孩子 ... 所以,那位媽媽的心情,也是我的一部分。

老師說:我們的工作,不是來解決問題,而是對於問題的了解。了解後,需要行動,否則,問題一直是停留在原位。

老師忠告:“和孩子需要保持距離,以策安全”,好幽默的導師!

“離婚的夫婦,仍然是孩子的父母。這個關係,對孩子的成長影響深遠。”

談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不論上一輩或上上輩的關係多麼複雜,悲哀,無奈,這是家庭系統的力量,不可改變;我們不能選擇出生的家庭,但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命運,創造自己的命運!

不要太投入孩子的家庭生活,要快樂的活出自己。自在的活出自己,這才是對孩子的最大祝福和幫助。

談到健康界限:

讓孩子來找你,不用主動找他們。

你也可以問他們:你有什麼需要我們幫助嗎?

千萬不用令孩子覺得,你的財富,就等於他們的。千萬不要被孩子綁架父母的財富,心理和身體,令他們成為依賴的對象,變成啃老族。因為沒有啃老族,只有被啃老族!


2 哀傷可以杀人

老師處理哀傷真的很透徹:

老師說:

一個人的選擇能力就是在創造能力

不要強迫自己不去悲傷,

可以哭,可以想念她,接受媽媽離開的事實

但你需要轉身面對你的人生

選擇有智慧的愛媽媽,那就是好好的活出媽媽的心願,好好的活著來紀念媽媽,轉身面對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家庭。

我們活得幸福,就是彰顯對離世的家人的愛。

我明白到:

哀傷可以影響一生,如果走不出來!

首先,仍可以悲傷,哀悼,接納自己還沒有放下離開的親人。需要接受離開的事實。走出盲目的愛,而不是:活著,心已經跟着去死了了。

和離開的家人,任何時候,想到了,都可以隨時隨地向他們道愛,道謝,到歉,道別。只要靜心,閉上眼睛...


3 溫柔與愛

如何做一個真正溫柔如水的女人,太太?

老師指出:和媽媽的關係,會影響自己的家庭關係。

對父母充滿指責,埋怨,會遭到報應的。只有聆聽他們,理解他們,不要代替他們的任何角色,更不要嘗試去改變任何人,當他們的聲音被聽到,情况会不一样。

把對父母的埋怨、恐懼、憤怒的驚嘆號(!)變成問號(?),聽聽他們自己埋怨、恐懼、憤怒背後的原因,你會對他們的行為理解多一些,接納多一些,包容多一些。不那麼容易影響自己的情緒。这不代表你認同他們。只是自己可以做回自己,身心安頓,才能活出自己的潛能。

老師一再提醒:

了解媽媽對爸爸的埋怨,而不是去裁判她,批判她,聽聽她的聲音

把父母的關係還給父母

慈悲的態度,溫柔的來源。

我認識到:看到媽媽的溫柔,媽媽的美麗,就會彰顯我們自己的溫柔和美麗。同媽媽的連結,最終是同自己的連結。


4 擁抱自己內在被傷害的小孩

被傷害的童年,離家出走的青少年,想起來常常仍有憤怒,痛苦,是可以理解的。

不要急於改變自己的身心症狀,去體諒,接納,聽見內在聲音

老師教我們做自我強化的催眠:

陪伴童年,青少年的自己,和她說,你辛苦了,你當時為了保護自己,肯定自己當時的選擇

不要急於改變自己和媽媽 ,而是去聆聽自己內在小孩的聲音,被理解,被聽到

遲到就遲到吧,

健忘就健忘吧,

100% 接納自己。

沒關係,慢慢來,你會做到的。

相信自己一定會越來越好!

我覺得,這是老師送給我們每一位的禮物:

沒關係,慢慢來,你會做到的。

相信自己一定會越來越好!

每天讚美自己,強化自己,和自己做self Affirmation hypnosis:






5 照顧好自己内在的孩子,就可以成為好媽媽

老師要個案好好去呵護那童年的自己,告訴她,自己已經長大了,有能力照顧好自己。一旦那個童年的孩子被愛,被照顧,就有能量照顧好自己的孩子,成為一位好媽媽!


6 找回內在的爸爸


對於童年的孩子失去爸爸,老師說:孩子的驚嚇比悲傷更難過。要找回這種悲傷的感覺,和自己當年的情感連結。

建立自己內在的父母,就不會沒有愛,就不會重複父母的關係问题。

爸爸活在你的心裡,你就會有安全感身心就會安頓。和身邊的關係就會好起來。因為你可是收到系統的力量和爸爸的祝福。


有些人在早年失去了父母或其中之一,自認為是沒有父母或是單親的孩子,於是生命成長失去了某些重要的「力量」。父母形體的不存在,並不影響「父母生命」存在的事實。在自己心中跟父母的生命接觸和溝通,可以釋放鬱積的情緒,可以再生愛與被愛的體驗和能力。

這個個案令我想起最近的工作坊中,我的分享:

一旦被忘記,就是第二次死亡!如果不想我們的家人第二次死亡,我們不僅要形式上的記住,而且要把他的經歷,他的美麗,他的人生教訓學過來!一個人的離開,往往帶來無數的啟迪,經驗和教訓。好好將他的精神活現出來,將之前的教訓,可能不是一個人的錯失,好好反思一下,避免在自己離開前,重蹈覆轍 。這樣,才不會白白讓家人走,讓家人犧牲!浪費了他們給我們的寶貴精神遺產和生命換來的教訓!

懷念家人,我們體會到的死亡背後不是灰暗,而是生命的過程,可以是彩虹,更是體驗,多幾個角度去看,為自己面對生老病死的精神準備,注入強心針!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19/01/dream-power.html

Dream Power


建構內在的爸爸 (1)


原來一個人被遺忘是多麼的可怕。因為遺忘背後可能是是驚嚇、恐懼、無奈或憤怒,或壓抑。是負能量。唯有轉化成真正的愛,家人的愛,溫馨的愛,慈悲的力量,才能彰顯;活著的人才能走出憤怒,無奈和沒有被聽到的悲傷,痛苦。

這個個案給我很大的震撼:哀傷可以是隱藏的,看不見的,但深深的影響着人的潛意識,和父母的關係,跨越時空,跨越生死界限!表達自己沒有表達的,與親人產生連結和親和力,讓親人活在心中,感受離世的親人愛的力量,自己的親密關係就會容易找到!

想起最近讀的黃明樂一篇文章:



一位人走了,問題還在。影響深遠。只有和解,還死者一個懷念,哀思和他值得擁有的愛,生者才有力量面對人生的挑戰!


總結:

成為自己的父母:
聆聽自己,了解自己:

1-5歲的自己:怎樣出生的,怎樣的孩子,父母是怎樣對你的?有人聽你說話嗎?
去問爸爸媽媽

5-10歲的孩子:你記得什麼,想到什麼?

10-15歲的青少年:你的家庭狀況?你和家庭的關係?

15-20歲: 你的學習和工作情況,和父母的關係

找到和父母的愛,傷害的感覺,委屈的感覺,給內在孩子一個擁抱,不讓童年的記憶阻擋你幸福。

如何成為助人者:

成為有能力的陪伴者,找方法,不找藉口

只要你盡力了,老天會幫你做你做不到了。

是的,我的經驗告訴我: 只要我們的工作是benefit people, 就一定有很多人來幫助我們!

老師讀出這段話:

爸爸媽媽需要心裡有很大的勇氣,也需要有很大的愛,才能告訴孩子:

"你需要有免於我們的自由。不要順從我們,依靠你自己的智性吧,就算你走偏了,也遠比你一直當個奴隸、一直做對的事情要好。與其跟著別人、都不犯錯,那還不如自己做錯、再從中學習比較好。否則,你除了跟著別人走以外,甚麼也學不到,而這是毒藥,是劇毒。"

(摘錄自"孩子,做自己的自由",作者:奧修)



延申阅读:

與父母親生命的連結 ─ 生命力量的主要來源

文/劉仁州

       我從事生命關懷的工作將近30年,每天接觸的都是有困難的生命,有些人是婚姻出了問題、有些人是非常憂心孩子(課業、行為、健康)、有些人覺得自己的身心狀況出了問題(易怒、憂鬱、失眠)、有些人陷溺強迫性上癮性行為而不可自拔、……還有更多難以想像的困擾。

        人們來找我,無非是希望他們的問題可以解決、痛苦可以消失;但是大多數的人渴望依賴「老師」的神力,化腐朽為神奇,點石成金,彈指之間,似乎走投無路、痛苦萬分的生命,一下子變成生機盎然、活力無限。於是,老師如同再生「父母」,甚至,很多人來EQ協會上課、會談,得到幫助之後,急忙的把配偶、孩子、父母、兄弟姐妹、朋友、左鄰右舍…所有等待拯救的生命,通通帶到EQ協會來了。

       我想,如果我們幫助人的方式是這樣的幫法,我們是使得別人永遠像小孩,而我們像有力量、有辦法的父母。但是一段時間之後,我們就會疲於奔命,力不從心。我常思考,正面有效的幫助,應該是讓「被幫助者」變得有能力、有勇氣可以面對和解決自己的問題。如果「被幫助者」變成依賴,雖然幫助者很有能力,但一旦幫助者不在了,「被幫助者」很快地又會回到以前的痛苦深淵。

    因此,幫助是要使人「強壯」,而不是使人「軟弱」。

       所以,EQ協會的「講師們」在幫助人的時候,我們不是替人解決問題,而是幫助這個人找到「力量」來解決他自己的問題。也就是說,我們不成為這個人的父母,我們也不把他當成「可憐的孩子」;而是我們幫助這個人了解什麼是「內在小孩」,鼓勵這個人學習成為「自己的父母」。當一個人願意而且也有能力成為自己的父母,他的生命力就會變強,而不是變弱!
    

       理論是這樣的簡單,但從我的經驗上來說,很多人還是「做不到」。原因可能是改不掉「依賴」的習性,學習做自己的父母太辛苦;有些人也許很努力的試了一段時間,但是壓力太大、挫折感太重、環境沒有給與正面的回饋和鼓勵,於是心灰意冷地放棄,覺得自己像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很多人經過上課、諮商,非常清楚地知道了自己的問題所在,但是就是找不到力量,去成為一個生命的勇者和強者。

       什麼地方可以獲得解決生命問題的「力量」?答案是與父母親生命的連結。
    
       與父母親生命的連結,就是從內心深處去接受父母,按照父母親本來的樣子去接受與尊敬他們,並且是永恆的「生命交流」。
   

       有些人在早年失去了父母或其中之一,自認為是沒有父母或是單親的孩子,於是生命成長失去了某些重要的「力量」。父母形體的不存在,並不影響「父母生命」存在的事實。在自己心中跟父母的生命接觸和溝通,可以釋放鬱積的情緒,可以再生愛與被愛的體驗和能力。

       有些人因為父母行為的不當,自己生命曾受到父母的傷害或羞辱,而對父母失望甚至懷恨,這些人可能跟父母失去聯絡或不願聯絡。這樣的人內心的痛苦和矛盾也會使生命失去關鍵的「力量」。我們需要了解,為人子女者不但無法裁判父母的生命,而且還需要去學習並接納父母的生命;去接受因為父母親生命的不完美而造成自己所承受的苦難和傷害,並且視「如何尋找到醫治」為自己人生的功課。另外,學習去了解父母早年、幼年生命的遭遇和曾經受到的傷害,也可以幫助為人子女者比較能夠因為了解而願意接納父母親的生命。

       我們不但要與父母親的生命連結,而且還要保持恰當的連結。也就是當父母是父母,兒女是兒女的時候,彼此之間的愛才能運行的最好。有些孩子把父母當小孩一般的看待和對待,雖然是出於好意也付出很大的努力,但不會有好的結果,而且還會「無心的重傷彼此」,造成個人或家族之間長久的衝突和痛苦。

    我想這樣的一篇文章,可能引起許多人「驚訝和存疑」,也可能激起心中更多的疑問,但這些攸關個人生命力量和家庭幸福關鍵的觀念,其實是非常重要的課題,如果有需要和興趣者可以跟我或EQ協會聯繫,我們可以約時間坐下來談一談。祝福無限!

台灣劉仁州老師心靈之旅 ——
香港行2019
(2019年1月23日至27日)

* 工作坊系列 *

生命成長工作坊 (1)
孩子,為何你老是挑戰我?

有人說:做了父親或母親,是人的第二次降生。 孩子的到來,給父母帶來前所未見的挑戰。「挑戰」的背後,或許隱藏著一個「重生」的契機,您渴望探索這個契機嗎?

日期:2019年1月23日(星期三)


生命成長工作坊 (2)
人生關口,看見出路

您是否站在生命的十字路上?事業、關係、人生…… 陷於困境,縱然多番努力,郤仍感停滯不前。生活的難題,就是成長的機遇。在這個工作坊,老師將與您同行,助您撥看霧霾,看見出路。

日期:2019年1月24日(星期四)


生命成長工作坊 (3)
生命學習圈 ─ 與老師對談,人生功課直接問

在生命的學習圈內聆聽與生命的對話,透過敘事對話的方式,深入探索生命、穿越問題、走出問題。

日期:2019年1月25日(星期五)


* 生命學習營 *

信心與仰望 ─ 活出天命

我一生為何而來?您可曾自問:人生路上尋尋覓覓,到底哪兒才是心歸之處?
劉老師首度在香港舉辦生活學習營,在這兩整天的深入學習裡,老師將面授身傳,四十年活出天命的心法,機會難遇!


#自在社地址:香港灣仔皇后大道東43號東美商業中心21樓2107室

日期:2019年1月25日 至1月27日

     

梁君堯年紀輕輕,最後的總結非常精彩,有力量。有深度,提醒我们記住老師的話:
沒關係,慢慢來,相信自己一定會越來越好!

Donna Wong

談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不論上一輩或上上輩的關係多麼複雜,悲哀,無奈,這是家庭系統的力量,不可改變;我們不能選擇出生的家庭,但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命運,創造自己的命運!
《信心與仰望 ─ 活出天命》工作坊 - 劉仁州老師 (1)
千萬不用令孩子覺得,你的財富,就等於他們的。令他們成為依賴的對象,變成啃老族。因為沒有啃老族,只有被啃老族!
《信心與仰望 ─ 活出天命》工作坊 - 劉仁州老師 (2)
一個人的選擇能力就是在創造能力
我們活得幸福,就是彰顯對離世的家人的愛。《信心與仰望 ─ 活出天命》工作坊 - 劉仁州老師 (3)
老師送給我們每一位的禮物:
沒關係,慢慢來,相信自己一定會越來越好!《信心與仰望 ─ 活出天命》工作坊 - 劉仁州老師 (4)

“沒關係,慢慢來,相信自己一定會越來越好!”劉老師的話,讓我想起爸爸。小時候,常常聽他說,“沒關係,下次會做好的”;我們來到青少年時代,他說:“不要緊,學到東西就可以了”;我們長大了,他說:“沒什麼大不了,為自己負責任就好了。”

想起來,真的感恩父母給我們完全信任和放手的成長經歷...

2019 1 29,30,31

后记:

朋友们的回应:

CK
Donna, 多謝您,您的文章像一幅美麗的圖畫,將自己的生命畫在畫上,填上顏色,七彩繽紛;讓我們勇敢地面對自己的人生,全然接納父母,相信自己一定會越來越好,祝福大家💪👍 ( 1 2 2019)

Donna
谢谢两位朋友把我的blog关于老师工作坊的带给我的感想和老师的话放在Excel,确实很多启示,别人的故事,自己的一部分。💖🌈🌈

Pheabe
thx Donna for your love sharing

Donna
Sharing is further learning and self affirmation😆🧡

Red
很佩服妳爸爸!他的慈父力量,不斷滋養妳,為妳感動😍


👍🏼 Donna:這是好豐富、好深入的分享,又有劉老師金句 + 延伸閱讀,實在太棒了!謝謝妳愛的禮物💝

Judy
👍贊賞Donna對工作坊內容全面又重點突出的整理和總結,感謝分享!🙏💖👏👏👏

1 2 2019

Tuesday, January 29, 2019

没关系,慢慢来,你一定会做到的

每一年劉老師的工作坊,都不容錯過。

25日上午的《信心與仰望 ─ 活出天命》工作坊,老師和個案的對話,都好像是在和我內心對話,春風化雨,溫暖人心。

這幾天,我一直在想:每一個個案的過程,我從老師身上可以學到什麼,從個案身上我可以學到什麼,從整個過程的轉化,development,我又可以學到什麼?

Case 1

第一個個案,媽媽對孩子家庭的關心。聽了那位媽媽的情況,我深深感受到作為媽媽,關心孩子的家庭,茶飯不思的感受。

我有時也很想一口氣把自己人生的經驗教訓都告訴孩子 ... 所以,happy的心情,也是我的一部分。

老師說:我們的工作,不是來解決問題,而是對於問題的了解。了解後,需要行動,否則,問題一直是停留在原位。

老師忠告:“和孩子需要保持距離,以策安全”,好幽默的導師!

“離婚的夫婦,仍然是孩子的父母。這個關係,對孩子的成長影響深遠。”

談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不論上一輩或上上輩的關係多麼複雜,悲哀,無奈,這是家庭系統的力量,不可改變;我們不能選擇出生的家庭,但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命運,創造自己的命運!

不要太投入孩子的家庭生活,要快樂的活出自己。自在的活出自己,這才是對孩子的最大祝福和幫助。

談到健康界限:

讓孩子來找你,不用主動找他們。

你也可以問他們:你有什麼需要我們幫助嗎?

千萬不用令孩子覺得,你的財富,就等於他們的。千萬不要被孩子綁架,財富,心理和身體上,令他們成為依賴的對象,變成啃老族。因為沒有啃老族,只有被啃老族!

Case 2:

老師處理哀傷真的很透徹:

老師說:

一個人的選擇能力就是在創造能力

不要強迫自己不去悲傷,

可以哭,可以想念她,接受媽媽離開的事實

但你需要轉身面對你的人生

選擇有智慧的愛媽媽,那就是好好的活出媽媽的心願,好好的活著來紀念媽媽,轉身面對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家庭。

我們活得幸福,就是彰顯對離世的家人的愛。

我明白到:

哀傷可以影響一生,如果走不出來!

首先,仍可以悲傷,哀悼,接納自己還沒有放下離開的親人。需要接受離開的事實。走出盲目的愛,而不是:活著,心已經跟着去死了了。

和離開的家人,任何時候,想到了,都可以隨時隨地向他們帶愛,道謝,到歉,道別。只要靜心,閉上眼睛...

Case 3:

溫柔與愛

如何做一個真正溫柔如水的女人,太太?

老師指出:和媽媽的關係,會影響自己的家庭關係。

對父母充滿指責,埋怨,會遭到報應的。只有聆聽他們,理解他們,不要代替他們的任何角色,更不要嘗試去改變任何人,當他們的聲音被聽到,情况会不一样。

把對父母的埋怨、恐懼、憤怒的驚嘆號(!)變成問號(?),聽聽他們自己埋怨、恐懼、憤怒背後的原因,你會對他們的行為理解多一些,接納多一些,不那麼容易影響自己的情緒。这不代表你認同他們。只是自己可以做回自己,身心安頓,才能活出自己的潛能。

老師一再提醒:

了解媽媽對爸爸的埋怨,而不是去裁判她,批判她,聽聽她的聲音

把父母的關係還給父母

慈悲的態度,溫柔的來源。

我認識到:看到媽媽的溫柔,媽媽的美麗,就會彰顯我們自己的溫柔和美麗。同媽媽的連結,最終是同自己的連結。

Connie的分享:

衷心感謝劉老師,不是我的內在沒有溫柔,而是我未有真正欣賞,認同,了解,配服媽媽而未能將溫柔一面展現出來⋯⋯這是我的美好的一個部分被遮蓋了!加上溫柔的我將更完整,我願意的,如果媽媽要我像她,我願意的。媽媽請祝福我

Case 4

擁抱自己內在被傷害的小孩

被傷害的童年,離家出走的青少年,想起來常常仍有憤怒,痛苦,是可以理解的。

不要急於改變自己的身心症狀,去體諒,接納,聽見內在聲音

老師教我們做自我強化的催眠:

陪伴童年,青少年的自己,和她說,你辛苦了,你當時為了保護自己,肯定自己當時的選擇

不要急於改變媽媽 ,而是去聆聽自己內在小孩的聲音,被理解,被聽到

遲到就遲到吧,

健忘就健忘吧,

100% 接納自己。

沒關係,慢慢來,你會做到的。

相信自己會越來越好!

我覺得,這是老師送給我們每一位的禮物:

沒關係,慢慢來,你會做到的。

相信自己一定會越來越好!

每天讚美自己,強化自己,和自己做self Affirmation hypnosis:






Case 5

老師要個案好好去呵護那童年的自己,告訴她,自己已經長大了,有能力照顧好自己。一旦那個童年的孩子被愛,被照顧,就有能量照顧好自己的孩子,成為一位好媽媽!

Case 6

找回內在的爸爸

老師說:孩子的驚嚇比悲傷更難過。要找回這種悲傷的感覺,和自己當年的情感連結。

建立自己內在的父母,就不會沒有愛,就不會重複父母的關係。

爸爸活在你的心裡,你就會有安全感身心就會安頓。和身邊的關係就會好起來。因為你可是收到系統的力量和爸爸的祝福。


有些人在早年失去了父母或其中之一,自認為是沒有父母或是單親的孩子,於是生命成長失去了某些重要的「力量」。父母形體的不存在,並不影響「父母生命」存在的事實。在自己心中跟父母的生命接觸和溝通,可以釋放鬱積的情緒,可以再生愛與被愛的體驗和能力。

這個個案令我想起最近的工作坊中,我的分享:

一旦被忘記,就是第二次死亡!如果不想我們的家人第二次死亡,我們不僅要形式上的記住,而且要把他的經歷,他的美麗,他的人生教訓學過來!一個人的離開,往往帶來無數的啟迪,經驗和教訓。好好將他的精神活現出來,將之前的教訓,可能不是一個人的錯失,好好反思一下,避免在自己離開前,重蹈覆轍 。這樣,才不會白白讓家人走,讓家人犧牲!浪費了他們給我們的寶貴精神遺產和生命換來的教訓!

懷念家人,我們體會到的死亡背後不是灰暗,而是生命的過程,可以是彩虹,更是體驗,多幾個角度去看,為自己面對生老病死的精神準備,注入強心針!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19/01/dream-power.html

Dream Power


建構內在的爸爸 (1)


原來一個人被遺忘是多麼的可怕。因為遺忘背後可能是是驚嚇、恐懼、無奈或憤怒,或壓抑。是負能量。唯有轉化成真正的愛,家人的愛,溫馨的愛,慈悲的力量,才能彰顯;活著的人才能走出憤怒,無奈和沒有被聽到的悲傷,痛苦。

這個個案給我很大的震撼:哀傷可以是隱藏的,看不見的,但深深的影響著人的潛意識,和父母的關係,跨越時空,跨越生死界限!表達自己沒有表達的,與親人產生連結和親和力,讓親人活在心中,感受離世的親人愛的力量,自己的親密關係就會容易找到!

想起最近讀的黃明樂一篇文章:



一位人走了,問題還在。影響深遠。只有和解,還死者一個懷念,哀思和他值得擁有的愛,生者才有力量面對人生的挑戰!

Case 7

重男輕女的家庭,自己不是父母的心願那個兒子,父母不和,也是導致傷痛的原因

學習好好愛回自己,上天就是自己的父母。找回自己內在的父母。

Case 8

 這個個案,帶我回到孩子出生時,自己的以前都給了孩子,忽略了先生。

兩個人的價值觀很不同,導致孩子受苦, 兩個大人都變成了孩子

種種原因,好像這個朋友成為我的過去。

不要去改變別人,只要好好愛自己。

只要你好好聆聽他,把他當成重要的人,他就會回來

老師要我們好好愛自己,同時向先生道歉,I am sorry, I am wrong,

總結:

成為自己的父母:
聆聽自己,了解自己:

1-5歲的自己:怎樣出生的,怎樣的孩子,父母是怎樣對你的?有人聽你說話嗎?
去問爸爸媽媽

5-10歲的孩子:你記得什麼,想到什麼?

10-15歲的青少年:你的家庭狀況?你和家庭的關係?

15-20歲: 你的學習和工作情況,和父母的關係

找到和父母的愛,傷害的感覺,委屈的感覺,給內在孩子一個擁抱,不讓童年的記憶阻擋你幸福。

如何成為助人者:

成為有能力的陪伴者,找方法,不找藉口

只要你盡力了,老天會幫你做你做不到了。

是的,我的經驗告訴我: 只要我們的工作是benefit people, 就一定有很多人來幫助我們!

老師讀出這段話:

爸爸媽媽需要心裡有很大的勇氣,也需要有很大的愛,才能告訴孩子:

"你需要有免於我們的自由。不要順從我們,依靠你自己的智性吧,就算你走偏了,也遠比你一直當個奴隸、一直做對的事情要好。與其跟著別人、都不犯錯,那還不如自己做錯、再從中學習比較好。否則,你除了跟著別人走以外,甚麼也學不到,而這是毒藥,是劇毒。"

(摘錄自"孩子,做自己的自由",作者:奧修)

延申阅读:

與父母親生命的連結 ─ 生命力量的主要來源

文/劉仁州

       我從事生命關懷的工作將近30年,每天接觸的都是有困難的生命,有些人是婚姻出了問題、有些人是非常憂心孩子(課業、行為、健康)、有些人覺得自己的身心狀況出了問題(易怒、憂鬱、失眠)、有些人陷溺強迫性上癮性行為而不可自拔、……還有更多難以想像的困擾。

        人們來找我,無非是希望他們的問題可以解決、痛苦可以消失;但是大多數的人渴望依賴「老師」的神力,化腐朽為神奇,點石成金,彈指之間,似乎走投無路、痛苦萬分的生命,一下子變成生機盎然、活力無限。於是,老師如同再生「父母」,甚至,很多人來EQ協會上課、會談,得到幫助之後,急忙的把配偶、孩子、父母、兄弟姐妹、朋友、左鄰右舍…所有等待拯救的生命,通通帶到EQ協會來了。

       我想,如果我們幫助人的方式是這樣的幫法,我們是使得別人永遠像小孩,而我們像有力量、有辦法的父母。但是一段時間之後,我們就會疲於奔命,力不從心。我常思考,正面有效的幫助,應該是讓「被幫助者」變得有能力、有勇氣可以面對和解決自己的問題。如果「被幫助者」變成依賴,雖然幫助者很有能力,但一旦幫助者不在了,「被幫助者」很快地又會回到以前的痛苦深淵。

    因此,幫助是要使人「強壯」,而不是使人「軟弱」。

       所以,EQ協會的「講師們」在幫助人的時候,我們不是替人解決問題,而是幫助這個人找到「力量」來解決他自己的問題。也就是說,我們不成為這個人的父母,我們也不把他當成「可憐的孩子」;而是我們幫助這個人了解什麼是「內在小孩」,鼓勵這個人學習成為「自己的父母」。當一個人願意而且也有能力成為自己的父母,他的生命力就會變強,而不是變弱!
    

       理論是這樣的簡單,但從我的經驗上來說,很多人還是「做不到」。原因可能是改不掉「依賴」的習性,學習做自己的父母太辛苦;有些人也許很努力的試了一段時間,但是壓力太大、挫折感太重、環境沒有給與正面的回饋和鼓勵,於是心灰意冷地放棄,覺得自己像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很多人經過上課、諮商,非常清楚地知道了自己的問題所在,但是就是找不到力量,去成為一個生命的勇者和強者。

       什麼地方可以獲得解決生命問題的「力量」?答案是與父母親生命的連結。
    
       與父母親生命的連結,就是從內心深處去接受父母,按照父母親本來的樣子去接受與尊敬他們,並且是永恆的「生命交流」。
   

       有些人在早年失去了父母或其中之一,自認為是沒有父母或是單親的孩子,於是生命成長失去了某些重要的「力量」。父母形體的不存在,並不影響「父母生命」存在的事實。在自己心中跟父母的生命接觸和溝通,可以釋放鬱積的情緒,可以再生愛與被愛的體驗和能力。

       有些人因為父母行為的不當,自己生命曾受到父母的傷害或羞辱,而對父母失望甚至懷恨,這些人可能跟父母失去聯絡或不願聯絡。這樣的人內心的痛苦和矛盾也會使生命失去關鍵的「力量」。我們需要了解,為人子女者不但無法裁判父母的生命,而且還需要去學習並接納父母的生命;去接受因為父母親生命的不完美而造成自己所承受的苦難和傷害,並且視「如何尋找到醫治」為自己人生的功課。另外,學習去了解父母早年、幼年生命的遭遇和曾經受到的傷害,也可以幫助為人子女者比較能夠因為了解而願意接納父母親的生命。

       我們不但要與父母親的生命連結,而且還要保持恰當的連結。也就是當父母是父母,兒女是兒女的時候,彼此之間的愛才能運行的最好。有些孩子把父母當小孩一般的看待和對待,雖然是出於好意也付出很大的努力,但不會有好的結果,而且還會「無心的重傷彼此」,造成個人或家族之間長久的衝突和痛苦。

    我想這樣的一篇文章,可能引起許多人「驚訝和存疑」,也可能激起心中更多的疑問,但這些攸關個人生命力量和家庭幸福關鍵的觀念,其實是非常重要的課題,如果有需要和興趣者可以跟我或EQ協會聯繫,我們可以約時間坐下來談一談。祝福無限!

台灣劉仁州老師心靈之旅 ——
香港行2019
(2019年1月23日至27日)

* 工作坊系列 *

生命成長工作坊 (1)
孩子,為何你老是挑戰我?

有人說:做了父親或母親,是人的第二次降生。 孩子的到來,給父母帶來前所未見的挑戰。「挑戰」的背後,或許隱藏著一個「重生」的契機,您渴望探索這個契機嗎?

日期:2019年1月23日(星期三)


生命成長工作坊 (2)
人生關口,看見出路

您是否站在生命的十字路上?事業、關係、人生…… 陷於困境,縱然多番努力,郤仍感停滯不前。生活的難題,就是成長的機遇。在這個工作坊,老師將與您同行,助您撥看霧霾,看見出路。

日期:2019年1月24日(星期四)



生命成長工作坊 (3)
生命學習圈 ─ 與老師對談,人生功課直接問

在生命的學習圈內聆聽與生命的對話,透過敘事對話的方式,深入探索生命、穿越問題、走出問題。

日期:2019年1月25日(星期五)


#自在社地址:香港灣仔皇后大道東43號東美商業中心21樓2107室


* 生命學習營 *

信心與仰望 ─ 活出天命

我一生為何而來?您可曾自問:人生路上尋尋覓覓,到底哪兒才是心歸之處?
劉老師首度在香港舉辦生活學習營,在這兩整天的深入學習裡,老師將面授身傳,四十年活出天命的心法,機會難遇!

日期:2019年1月25日 至1月27日

写于2019 1 29

原生家庭与自己的关系

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會影響他們的事業,將來的家庭關係。

我用我和先生原生家庭的點點滴滴,成長經歷,令他明白我們是怎樣走過來的。為什麼父母會有這樣的價值觀,明白行為背後的正向的動機,也讓他知道父母的不足,需要不斷的成長。孩子說,原來爺爺奶奶( 爸爸的原生家庭)有這些美麗的特質和遺留的問題,爸爸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對父親的理解多一些,感恩都一些,包容多一些。
今天讀到劉老的文章;幫我找到理論基礎:

有些人因為父母行為的不當,自己生命曾受到父母的傷害或羞辱,而對父母失望甚至懷恨,這些人可能跟父母失去聯絡或不願聯絡。這樣的人內心的痛苦和矛盾也會使生命失去關鍵的「力量」。我們需要了解,為人子女者不但無法裁判父母的生命,而且還需要去學習並接納父母的生命;去接受因為父母親生命的不完美而造成自己所承受的苦難和傷害,並且視「如何尋找到醫治」為自己人生的功課。另外,學習去了解父母早年、幼年生命的遭遇和曾經受到的傷害,也可以幫助為人子女者比較能夠因為了解而願意接納父母親的生命。

作為媽媽,女兒,妻子的我,深感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上一代的優秀的傳統和價值觀,我們需要繼承,但上一代的包袱- 心結、情緒、不良的東西,真的不需要扛在自己身上,如擔心,焦慮,或看不慣,抗拒,因為,這些都是陰影,會投射給身邊的人。只會把自己變成不想成為的陰影。 帶著愛、理解、包容、慈悲,提升自己,做好自己,世界會因為我們的慈悲和樂觀,包容和開放的態度,感染別人,改變世界。


愛情需要雙方一起成長,每個人為自己負責任,修補與家人和自己的關係,減少盲點,學習把自己愛回來,愛情就會開花結果。


好文章:

No photo description available.



這篇文章和我的經歷告訴我:

婚姻,愛情,💑不是一時的浪漫和衝動。兩人走在一起,是緣分,需要極大的體諒,尊重,包容。愛情,是看到對方優點多於缺點,看到愛多於痛,把矛盾轉化成提升自己心理質素,自我修行的過程,也是把原生家庭的創傷,過去的不愉快的經歷,好好做修補的過程,從而把更美麗的自己帶到新的家庭。

又讀到一篇好文章,很有啟發:  


原文:原生家庭與婚姻關係
趙文滔教授指出,原生家庭指一個人從小成長的家庭。你可以想像這個畫面,當一對夫妻新婚度蜜月時,各自拖著自己的行李箱,裡面放了從原生家庭帶來的行李,也帶了代表各自的價值觀、個性、脾氣,這些都深受原生家庭的影響。當夫妻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後,原生家庭的影響很可能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新家庭。


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難以想像的聯繫,而這樣的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特別在家庭與婚姻關係中。當問題發生時,請試著回頭看看自己的原生家庭,父母是如何經營他們的婚姻關係,面對他們也曾有過的問題,將其正視並修正,未來才能重建和諧的關係。
夫妻間往往因為生活小事吵架,如何避開?
趙文滔教授提到,與其戒慎恐懼的避開「生活地雷」,不如試著學習當踩到對方地雷時該如何處理,在過去的婚姻關係中,夫妻間珍惜彼此關係,不輕易提分手,在現代社會現反而容易因吵架而結束一段婚姻關係,其實相對可惜。衝突或紛爭發生的當下,如果沒有藉此機會審視自己在婚姻中所扮演的角色,彼此反省,而草草結束,反而不能對自己的缺點有所改善,面對下一段新關係時,相同問題難保不會再發生。
「故障」的婚姻關係
許浩宜老師舉生活上的例子,今天沖馬桶時發現水沖不出來,就拼命按按鈕,卻不試著打開蓋子查看哪裡有問題,就斷定是馬桶壞掉。這不就像是婚姻關係中的夫妻一樣,遇到問題就認為是個性不合,懷疑對方有問題?許浩宜老師提到,其實在長期婚姻諮商中最珍貴的部分,其實是夫妻間扮演著彼此的重要開關,一起尋找「故障」的原因,當問題排除了,婚姻也自然解除危機。
我們多半以為自己是孑然一身地走入婚姻。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有個看不見的隨身行李箱。它裝載著我們自己有意無意從父母的親密關係中,蒐集來的情緒因應策略、人際互動方式。
或許容易被點燃炸藥的太太,背後有個高權威且嚴格教養的父親;或許容易感知到情緒波動而遁逃的先生,背後有個過度情緒表達的母親。這些問題的背後其實與原生家庭息息相關。
更多精彩對談,請點選下方影片,一同通過X光機,檢視我們從原生家庭帶入婚姻的行李箱,讓親密關係不被無形的行李絆倒。



Video:

https://www.facebook.com/hopefamilycc/videos/1849143805136882/



帶著愛、理解、包容、慈悲,提升自己,做好自己,世界會因為我們的慈悲和樂觀,包容和開放的態度,感染別人,改變世界。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上一代的優秀傳統、價值觀,我們需要繼承,但上一代的包袱 - 心結、不良的東西,不需要扛在自己身上,如擔心,焦慮,或看不慣,抗拒。因為,這些都是陰影,會投射給身邊的人。只會把自己變成不想成為的陰影。

29 1 2019


AI的反思 -「不可不用」進化成「不可不知」

专栏:AI不能计算的事 /文:章涛
【明报专讯】5G以外,AI(人工智能)亦是近年的科技热话,虽然目前所见的AI应用并未能百分百拥有如人类一样的智慧,但当AI技术不断向前,它为我们带来的思考亦早由技术问题,演化成道德价值的问题。
一个老掉牙的哲学问题︰假如有5个小孩子,其中4个因为贪玩,冲上路轨玩耍,而剩下的一个就乖乖留在一条荒废多年的路轨上,如果你是火车司机,该作何选择?是以人数决定一切?抑或以道德正义决定?这个人类思辨多年仍未有公论的议题,AI却能快速给出答案,就是按照预早设定好的程式,在电光火石间执行。
AI之所以能轻易就以上问题作出判断,是因为它要处理的问题不是质而是量,简单来说,AI并无任何道德包袱,所有事物在其眼中,只是一堆数据,哪怕是有血有肉的人,都会被量化成数字、分数。
而当AI、大数据等科技继续向前发展,必定会触碰到更多与道德伦理、价值观相关的问题,令这些本来难以靠科技去计算出来的事,最后都以「量」作为标准,以「理性」、「科学」之名,轻易得出答案,但其实,潘朵拉的盒子一旦打开,我们只会出现更多不能逆转的悲剧。
 可以预视,科技继续向前发展,社会上会出现的不单是对于科技应用的断层分化,亦是道德伦理价值体系的分化。既然如此,我认为应该将IT列作如中英数一样的必修科,让我们的下一代能早早接受相应训练,对这项推动社会发展的底层元素掌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只因在不能「拒绝科技」的前提下,我们的着眼点也理应由「不可不用」进化成「不可不知」。

http://premium.mingpao.com/cfm/Content_News.cfm?Channel=gb&Path=101152546293/gmc1.cfm

mingbao

29 1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