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y 5, 2018

劉仁洲老師的個案工作坊

劉仁洲老師的個案工作坊分享

AMY整理的筆記:


1. 小時候我們的生命難題是如何給爸媽看見, 長大後我們以為努力 照顧別人,自己就會得到愛。 結果往往更加受傷。

2. 如果我們能臣服, 接受那是命定的痛苦, 就會有力量面對人生的痛苦。

3. 透過成為自己的愛護者, 做自己完美的父母, 才能安撫這份傷痛。

4. 上天賜下的痛苦不是無緣無故的, 那是為要造就你的過程。真實的人生是充滿挑戰的。

5. 對孩子過份溺愛都是一種虐待, 因為剝削了孩子對生命成長應該付出的力量。

6. 人最大的快樂是成為真正的自己。

7. 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作為人的基本需求, 要求孩子把父母本身的需要來滿足自己, 孩子長大後不會知道自己是誰。
他可能擁有出色的成就, 但卻不會快樂。 因為他的快樂是別人的, 自己沒有成為自己的樣子。

8. 誰不讓你做自己?
自己

9. 沒有任何關係的失去, 重要過失去自己。 任何時候都要選擇做自己, 而不是選擇關係。 能夠做自己的話, 離開關係後生命仍大有可為。

10. 修補關係的三句話:
「 對不起」, 「 我錯了」, 「 因我 給你帶來許多傷害」
關係的破裂雙方也有責任,
大家同時是加害者和受害者。
要承認自己也有不是的地方, 才能修補關係。

11. 要是常常焦慮某些事情會發生, 就單獨一個人,想像一下這件事情真的臨到的情景。 觀賞一下自己的感受。

12. 人生不如意, 可能未真正與父母修和, 做父母真正的孩子。 人得不到父母的祝福, 是不能靠努力聰明才智而得到財富的。

13. 對父母有虧欠感的人, 要先把自己活好, 因為父母希望孩子活得比自己好。 把自己活好,就是回報父母最佳的方法。

14. 父母生命一團糟是父母的事情, 孩子只需分開他是他、你是你, 好好活著就是了。

15. 當自己真正作主時, 把別人的生命交給他們, 自己生活得更有力量, 生命就會越來越好。

16. 別讓別人莫名其妙的佔據自己生命, 他們要為自己負責。 與自己修和, 離開這些人才看到與自己的關係。

17. 有些人即使生活條件理想, 卻仍舊不快樂: 可快樂卻不敢快樂, 可輕鬆卻不敢輕鬆 。 可能在潛意識裏基於對父母的愛、盲目的忠誠 。 看見父母命苦, 自己也不敢享受生活豐盛的成果。
可以想像跟爸媽說: 「我愛你、我尊敬你、謝謝你、你為我付出太多。 請容許我過一個快樂的人生」

13. 當一個女人過得輕鬆、自在、快樂,男人就不會沉迷打機 😁

14. 女人傾向選擇一位像爸爸的男人, 會像爸爸天天愛自己。 太愛爸爸的女性不易尋找對象, 她必須離開「爸爸」, 也要轉向成為「媽媽的女兒」, 要了解媽媽生命的不容易, 認真要面對媽媽, 女性能量才會出現。 否則任何男性都未能滿足她「 理想爸爸 / 男人」的形象。

15. 經常循規蹈矩的人會常常感到自信心不足, 好孩子經常迴避真實的自己, 要做別人眼中的好孩子。

16. 有些人會覺得自己很忙碌 , 卻非常寂寞。 人潛意識裏往往要活得像父母的苦以表忠誠和愛。 利用自己的「寂寞」去愛媽媽。

17. 我們可以想爸爸媽媽, 卻不能想到不能正常生活。 父母不希望我們跟他們一樣, 他們希望我們過得好。

18. 女兒會不自覺 與母親爭寵, 媽媽對女兒很兇, 可能正是因為女兒 破壞 了自己的夫妻關係。 當媽媽仍然需要丈夫, 丈夫卻以女兒為樂, 這樣的關係就失衡了。
想像自己跟媽媽就在眼前 ,對媽媽說: 對不起、我渴望你、 但我對不起你, 我和爸爸的親密令你感到傷害。

19. 弟妹生活困苦、 未能發揮, 可能因為兄姊的鋒芒太露, 成為他們成長的困難。

20. 女性在成長過程中, 會渴望父愛。 長大後會盼望丈夫會做到父親的角色, 往往期望會落差, 感到痛苦。
要找回跟爸爸親密的感覺, 便不用在丈夫身上索取。
嘗試想像跟父親做連結: 我現在遇到困難,請父親協助。
當成為爸爸的女兒,就不用再找老公麻煩了。
做好自己,得到丈夫的尊重,才可快樂。

21. 家庭內女人只能做女人的角色, 不能男女角色兼備, 否則男人會離開 ( 肉身或精神上)

22. 即使我們不是完美父母的孩子, 我們可以是屬天的孩子。 可以愛自己,做自己完美的父母。
不再做受害者, 用受害者角色去講故事 ,要多感恩。 找出生命裏的恩人。

23. 女人不要太強, 要讓男人成為男人, 不要常常想改變他。 尊重、 捨掉傲慢、 停下來等候。
關係比事情重要, 破壞關係會帶來傷害。

5 5 2018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