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12, 2017

電影《一念無明》分享

文:崔永豪醫生
(香港精神科專科醫生,
亦是新生精神康復會小組委員會委員。)

電影《一念無明》中,雖然很多衝突場面,但沒有一個是反派、奸角。電影中的每個角色,其實都很弱勢,他們都很 脆弱。其實不只電影中的人,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很脆弱,這種 脆弱,會令我們很痛、 很害怕,不敢去面對,結果選擇逃避、委屈自己,或者表現出對自己以及別人很憤怒和敵對。

究竟怎樣才能得到力量, 化 脆弱為堅強?觀眾或能從這套電影之中,得到啟發。

人人都惡形惡相,但彼此都 脆弱。
《一念無明》有四個主要角色:
患有狂燥抑鬱症的阿東(余文樂飾演)、
阿東的父親(曾志偉飾演)、
阿東的母親(金燕玲飾演)、
阿東前女友Jenny (方皓玟飾演),
再加上阿東的幾個劏房鄰居。
他們時常衝突、互相攻擊和欺負。
但其實故事裏沒有一個人是大奸大惡,所有人的共通點,就是他們內心都很 脆弱。

不少都認為「家庭是人最後的堡壘」,但為什麼那麼多人與家人相處時,都感到很受傷, 內心變得 脆弱呢?

每一個人都有去愛人、被人愛的需要,這種需要,猶如呼吸及飲水,是很基本的。這種需要在嬰孩時尤其明顯,但當我們長大成人,直至老死的一刻,我們仍然有這種需要。   當中最重要的,就是與自己重視的人相親相愛,彼此建立心靈聯繫,這樣,人才能有安全感,並能夠充份肯定自我價值,建立自尊感,並對別人有恰當的信任。父母、家人及伴侶,自然是自己最重視的人。若這種需要不得滿足,人就會感到 脆弱:有很不安的情緒(驚惶、悲傷),以及自傷自憐的想法(自卑自責、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無力感)。但很多人不能夠向自己或別人坦承這種脆弱。結果選擇逃避、委屈自己,或表現出對自己和對別人都很憤怒、很有敵意。

電影中阿東的父親,曾經逃避,
而阿東的弟弟,則正在逃避。
阿東父親早年用工作來逃避與家人相處,和家人關係疏離, 到今日很內疚。
阿東的弟弟身在美國,避開家中種種麻煩事,表面看來自私冷血,但也是因為恐懼,害怕與父母及哥哥困獸鬥。

阿東對於患病的母親,近乎愚孝,不斷委屈自己。他被母親拳打腳踢,不斷話自己是「仆街仔」,令自己受盡委屈,這源於自己最深層次的恐懼 ── 「在媽媽眼中,我真係一個不值得被愛的衰仔」。

阿東父親即使筋疲力竭,但仍堅持獨力承擔照顧阿東的責任,認為尋求協助就等如將責任外判,是不負責任的。他內心的脆弱,是出於「事實證明我真係一個不濟的父親」這種想法,這令他驚惶、傷痛,比委屈自己更加痛。

Jenny向阿東建議將他母親送入安老院,阿東聽後即掌摑她。暴力背後是恐懼。阿東害怕這就印證了最痛的想法──「我真係一個無能嘅衰仔,永遠只有弟弟是媽媽的好孩子」。

父親咬牙切齒地對阿東說: 「你可唔可以正常啲啊」,
阿東聽在耳中,不但認為這是指摘,更是一種羞辱。但觀眾很容易看得出,父親是在發出求救訊號,表示自己已經接近崩潰,但又不願放手,十分痛苦。

當阿東發現父親在枕頭下,收藏了一把鐵鎚作自衛時,就勃然大怒,痛罵父親一頓,觀眾都怕他會用鐵鎚殺死父親。但凶神惡煞的背後,其實是阿東極為脆弱的心靈 ──「所有人都排擠我,但我一直相信父親會愛自己、信任自己,但原來這都是自己一廂情願。連父親都不愛自己、不信任自己,我還有什麼價值?」。

家人之外,其他房客對阿東的歧視,其實也顯示他們都很脆弱。一個單親媽媽,經歷了心靈創傷,她目睹阿東情緒失控,這畫面令她很驚惶,她對阿東的排擠,都是源於母親最原始的防衛機制。其他的鄰居,都是社會中最弱勢的人。 身處弱勢者,取笑以至欺負更弱勢的人,能夠安撫一下自己脆弱心靈,猶如食了一粒心理止痛藥。不過這粒止痛藥是有毒的,會令人上癮,令自己永遠被脆弱操控。

面對內心的脆弱,要怎樣做?
明白、體恤自己和別人的脆弱。
人在失去了很多的時候,自然變得脆弱。阿東病發期間,當眾失儀、做出各種魯莽行為,搗毀了自己的面子、事業和婚姻,變得一無所有。阿東求職的時候,僱主很容易就察覺他有一年時間沒有工作;朋友知道他有精神病,就嘲笑他;他唯一的身份,就是一個剛剛由青山出來的人。但這些委屈羞辱,阿東都能夠吞下。

令到阿東崩潰的,是自己傷害了深愛自己的女人。阿東令Jenny建立幸福家庭的理想幻滅,還要她承擔債務。聽到了Jenny在教會的剖白,阿東想起之前自己的所作所為,那種羞愧自責,令他痛得發瘋,要不停將朱古力塞入口中止痛。阿東心中有這種痛,因為他有良心,若然沒有良心,他不會痛。

了解別人的脆弱,便懂得怎樣避免觸碰別人的痛處。父親對阿東說一句:「你有病,需要幫助』,其實出於關心,但阿東卻感到受辱。英文中 「病人(patient)」一詞,來自拉丁文patiens,意思是 正在受苦的人,並不帶有歧視性,反而提醒醫生勿忘初衷,幫助受苦的人。但「你有病」這三個中文字,的確已被太多人濫用去侮辱別人,尤其是精神病患者。所以父親與其對阿東說『你有病』,父親可以用另一種方式表達: 「阿東,你受了很多苦」, 然後聆聽阿東內心的困苦。幫助別人時,要避免無意之間損害對方的尊嚴。

阿東內心的脆弱,源於 「與人建立心靈聯繫」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精神科藥物絕對不能滿足這份需要。很多精神病的起始,以及復發,就是因為不能與人建立這種聯繫,所以自慚形穢,負面思想情緒不斷攻擊自己,造成精神不安,最終壓力爆煲 。所以 接納、反歧視、共融 的觀念,都是幫助精神受困擾的人所必須的,這有醫學根據,並非單單為「政治正確」而叫喊的口號。

與精神受困擾的人,建立內心的連繫,是不容易的,需要一份慈心,以及智慧。因為內心不安時,就好像一個快溺斃的人,大聲叫喊,手腳亂舞,這些言行舉止,很容易嚇怕其他人,結果更難和其他人建立聯繫。到心力交碎時,就會自我封閉,拒人於千里外。 要幫助他們,就需要耐心及時間,只要從對方的角度想,你便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面對、承認及表達自己的脆弱 * ,這是非常不容易的。當中最困難的地方,是不能夠確保對方怎樣回應自己的脆弱。 因為展現脆弱,的確是將自己放進一個很容易被傷害的位置。但 *若你不放下手中的武器,又怎能夠令對方也放下武器呢?當大家都手持武器,又怎能使雙方建立親密的聯繫呢?阿東冷漠地對父親說:「你唔認識我,我唔認識你」,表現出是一種諷刺,提醒對方注意保持距離,但其實阿東是渴望父子之間互相了解,可是他沒有勇氣直接表達出來。很多家庭都充斥着很多的反話、負氣說話,結果明明大家希望互相接近,但最終都是彼此推開。最後,阿東 有勇氣面對、承認和表達自己那份脆弱,張開手臂,走向父親,坦率地表達對父愛的渴求,父子從困境之中走出來。

電影結束時,我心中有一份喜悅。這套電影,令我們明白 脆弱,並從中得到力量,幫助自己以及其他人,變得更強。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