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看手機,睡覺看手機,上洗手間看手機,沖涼也要有手機陪...
NOMOBILEPHOBIA 無手機恐懼症,不只是針對打遊戲機...
無電、無網如坐針氈?你被手機綁架了!
【明報專訊】今早上載的相片,收到幾多心心?糖果方塊遊戲,進攻第2000關了!社交網站上,最新的話題是什麼? WhatsApp群組留言不斷,想第一時間看親友在說什麼。手機幾乎成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
Nomophobia(無手機恐懼症)是劍橋詞典的新詞彙,當手機不在身邊、沒電、沒網絡時,你會否坐立難安?現今男女老幼都機不離手,究竟怎樣才算手機上癮?
■問醫生
◆傅:傅子健(精神科專科醫生)
◆鄭:鄭志文(家庭醫生)
■機不離手,由頸痛到落腳?
問:長時間看著手機,對身體有何影響?
鄭:長時間使用手機對身體多方面皆有影響。首先,眼睛長期專注在面積細小的熒幕上,會減少眨眼的次數,令眼睛乾澀;使用手機時,很多人會連續花一兩小時以上,易令雙眼疲勞,從而影響視力,例如令近視加深。
其二是骨骼關節的問題,因大家使用手機時經常低頭,頸部多向前傾,增加頸椎關節和肌肉負荷,長期如此有可能長出骨刺,或椎間盤出問題;而手指關節長期重複動作也容易發炎,或致退化性關節炎,手腕、手肘、肩膊有可能受影響;如果使用手機時坐姿不正,則令腰骨、腳部也出現痛症。
情緒方面,手機熒幕發出藍光,加上觀看內容或遊戲太刺激,會影響睡眠質素,甚至引致失眠。
■停不到 = 上癮?
問:什麼是上癮?
鄭:對於上癮,醫學上有相關定義。簡單來說,患者會對某件事物產生欲罷不能的感覺,經常「心思思」做某件事,無法自控,若不做時會有斷癮反應,總是感覺不自在,被阻止時會有暴躁情緒,也會有愈來愈難滿足的感覺。很多時患者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導致不良後果,例如為家人所不喜,社會所不容,甚至屬犯法行為,但他們也不加理會,不斷「重犯」,醫生就會考慮患者對該事物產生上癮反應的可能。不過上癮並非無得醫,只要與醫生一同訂立治療方案,也有可能治癒。
■機癮難止如吸煙飲酒?
問:手機成癮的定義、徵狀及影響?
傅:對於「手機成癮」,現時醫學界尚未有清晰而統一的定義。但一般而言,第一,患者使用手機時會產生愉悅反應,令他們無法停止;第二,一旦被中斷,如手機沒電、沒數據,就會產生強烈不安,像煙民戒煙時出現「煙癮」的不安;第三,使用手機的快感會不斷下降,愈來愈難滿足,像飲酒的人,初時一杯已經滿足,但久而久之,需要分量愈來愈多,便是上癮的徵狀。
若論手機成癮的影響,其實可能是患者手機上癮的原因,因和果成了惡性循環。很多患者本身的社交技巧不佳,但透過手機和網絡與人溝通,甚至用不同身分與人在網絡上溝通,避免正面接觸。當患者沉迷於這種交流,便更忽略現實生活中與他人溝通的重要。社交技巧亦無法改善,唯有繼續透過手機才能與人有效交流。
■行為治療戒心癮?
問:如何治療手機上癮?
傅:治療一定要針對源頭,必先找出患者沉迷使用手機的原因,例如喜歡網購、追蹤新資訊、觀看色情影片、玩手機遊戲等,才可正式開展治療。治療分為5個階段:第一是前思索期,因患者仍未意識自己的上癮行為,治療重點是幫助他了解問題所在;第二是思索期,要讓患者明白自己的行為對生活帶來的影響;第三是計劃期,要訂立治療方案,令患者減低對手機的依賴;第四是實行期;最後是維持期,要避免患者重拾上癮行為。
一般來說,治療方案以行為治療為主,只有極端情況才會使用藥物。
■「宅男宅女」易中招?
問:如何預防手機上癮?誰是高危群?
傅:手機上癮的高危群包括社交能力不強,不懂怎樣開口與人溝通的人,他們或覺得透過屏幕可避免與人正面接觸,是更佳的交流方式,這類人士較易對手機上癮。
另外,一些人生活中沒有特別興趣和專長,自信心不強,但在手機遊戲中找到滿足感,甚至認識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打機,這些人亦特別容易對手機上癮。
要預防手機上癮,我們要注意避免依賴手機。平日與他人接觸時,以正面交流為宜,面對面接觸,或打電話聊天會比使用手機短訊聯絡更好。正面交流不僅可促進雙方感情,也能訓練我們的社交和溝通技巧。此外,應建立多元興趣,避免手機成為唯一娛樂的途徑。
文:段曉彤
插圖:杜思頴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有片睇
想現場直擊「唔使睇醫生?」,可登入health.mingpao.com
知多啲:上樑不正下樑歪 父母先檢討
【明報專訊】無論大人或小朋友,香港人使用流動電話的時間愈來愈長,乘車、逛街、用膳,人人機不離手。手機成癮有愈發普遍的跡象,精神科專科醫生傅子健指出,「上癮」這現像其實關乎人類特性,任何事物只要可帶來歡樂或愉悅感覺,就容易令人上癮,像喝酒、吸煙一樣。
傅子健指,除成人以外,也有不少對手機上癮的兒童患者。很多學校要求學生把手機關掉,或放進儲物櫃,但有學生因而上課時不能集中,甚至偷玩手機,最後被罰,家長唯有帶子女求診。有一個11歲患者更因為沉迷手機遊戲,因而不斷「課金」,終被父母發現。
擴闊社交 建立多元興趣
面對子女出現手機上癮的徵狀,傅子健建議,家長應先了解為何子女有這樣的行為,針對原因而跟進。減癮的大原則在於拓闊子女的生活圈子,可以透過不同活動,如打球、做運動、看電影等娛樂,讓子女從其他活動尋找樂趣,減低對手機的依賴。同時,家長要檢討是否和小朋友相處的時間不足,甚或是自己也有沉迷行為,無法身教,才讓子女對手機上癮。
若成癮徵狀已對生活造成極大影響的患者,例如專注力嚴重不足,醫生會考慮處方藥物。但傅子健強調,為患者建立一套完整的生活規劃,包括手機以外的多種娛樂和興趣,才是可持續的治療方式,比藥物更有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