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26, 2019

Hypnosis for children issues

我發現,應用催眠和敘事治療在解夢和情緒治療方面,不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可以大大減少焦慮,不安和恐懼。兒童天生就喜歡催眠狀態,用他們天生的能力,改善他們的情緒和專注力,提升他們的潛能!


請讀今天的明報,催眠和敘事治療的理念和療效



      26 3 2019

將信息帶進潛意識 催眠改善SEN童專注力

 【明報專訊】隨著醫學昌明、資訊流通,愈來愈多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孩子被診斷出來,治療方法亦趨五花八門。除了我們傳統熟悉的藥物治療、物理治療、職業治療、言語治療等方法外,近年亦有採用催眠治療、敘事治療、行為治療等手法來幫助SEN學童。究竟這些新興治療成效有多大?是否人人合用?且由專家一一拆解。

說起催眠,總予人神秘莫測的感覺,或許大家腦海會立即浮起一幕影像︰只要定睛望著催眠師手上左右擺動的陀表,當事人很快便會失去意識,迷迷糊糊地把所有秘密吐出來,好像遇上迷魂黨一樣。 「這純粹是電影、電視劇虛構的情節,現實並不是這樣的!」亞洲催眠治療及輔導協會會長鄭穎賢(Wincy)笑著澄清。

 保持清醒 不任人擺佈

Wincy表示,真正被催眠的感覺,其實是進入了一種「平靜入神」的狀態,被催眠者仍然是有意識、有自主能力的,不會任人擺佈,「情況就好像你聚精會神地看一齣電影或聽一首歌,雖然你看得或聽得很入神,但你仍然會感受到周遭環境所發生的一切事情」。

 意識化為生活習慣

 催眠治療師正是要把握這個既專注又鬆弛的狀態,把一些「暗示」或建議傳遞給對方,讓這些說話潛藏在被催眠者的腦海中,並於日常生活中應用。因此,催眠治療實質是心理輔導的一種,多用於改善情緒及行為問題

 在香港,催眠治療並不算主流的治療方法,以往亦多用在成年人身上。不過,隨著近年社會對催眠治療的接受程度提高,也多了治療師以催眠手法來幫助有情緒及行為問題的SEN學童。身兼美國催眠考試局(ACHE)認可催眠治療學導師,以及英國催眠標準協會(GHSC)認可催眠治療師的Wincy,便處理過不少相關個案。 「很多家長也向我說,孩子有ADHD(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要他們坐下來溫書、做功課,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於是,我嘗試用催眠技巧去幫助他們專注起來。印象最深是一個4歲的ADHD小男孩,以往媽媽讓他上語文班,他每隔10分鐘便按捺不住要衝出房間,很影響學習,但經過4、5次治療後,他可以坐到一個半小時​​,效果非常明顯。」

 顏色水筆成催眠工具

不管對像是成年人或是兒童,催眠的原理都是一樣,但Wincy說,所用的方法和技巧就很不同,「如果催眠對像是一個小朋友,治療師需要更大的創意,而且要投其所好」。她以剛才的個案為例,Wincy就曾藉助顏色水筆作催眠工具!

「那次小朋友拿著一支水筆,嚷著要用水筆做功課,不肯用鉛筆。我瞥見這支水筆的筆蓋,是可以把筆一支支疊起來的,於是我答應了他的要求,但同時告訴他︰『這是一支很厲害的水筆,每疊起一支,它就可以令你更專心、字體變得更加漂亮!』」Wincy形容小男孩當時表現得很好奇,他一邊寫,一邊讓她把筆疊高,「理論上,水筆愈疊愈高,會變得很重、很難書寫的,但由於小男孩那時已經進入了『入神』的狀態,因為他內心很想把字寫好,於是愈寫愈工整、愈寫愈漂亮。」當Wincy把第6支筆加上後,她停了下來,並向小男孩作出「暗示」、建議︰「你用這麼高的筆也可以寫得一手好字,證明你其實是可以很專心的。」

Wincy透露,之後幾次跟小男孩做催眠治療,雖然不一定每次也用水筆,但也會提及「專心」、「要寫靚字」等說話,目的是把這些觀念帶進他的潛意識,並化成生活習慣。本身亦是註冊言語治療師的Wincy又說,在有需要的情況下,她亦會借助催眠技巧來輔助言語治療的。

 言語治療 30秒安撫情緒

「需要接受言語治療的小朋友,一般都是有發音障礙或語言發展遲緩問題,由於辭不達意,別人聽不明白他們的說話,孩子的脾氣會特別差,有時進入治療室都未必肯合作,哭哭啼啼。如果我不用催眠方法,可能要花上15分鐘去安撫他們的情緒,但反過來,糅合催眠的話,我試過最快30秒就收拾殘局,孩子乖乖坐下來做訓練了。」

 須懂指令 3歲以上適合

 但Wincy強調,催眠不一定每次都成功,還要看很多因素配合。 「年紀是一個關鍵,若年紀太細,不能理解治療師的說話、指令,那就無法被催眠。因此,要接受催眠治療,至少3歲或以上。」另外,是否願意「合作」,也相當重要。

「坐定定不代表合作,有時成年人安坐著,卻不肯打開心扉,請他想像什麼也不配合的話,那麼治療師也不能做什麼,因為催眠一定是要在被催眠者『自願』的狀態下才能進行,如果他感到抗拒,是不會成功的。相反,小孩子即使走動著,只要他不抗拒治療師,一樣有機會成功。」

 數「星星」坐定定

她補充,曾替一名患自閉症男童做催眠,他雖然不斷在房間來回踱步,但留意到男童一直注視她手上星星形狀的記事貼,於是Wincy把「星星」逐顆逐顆貼在玻璃窗上,「第1粒、第2粒……」,並稱貼到第10粒「星」時,男童便要坐下來。 「這次我用了催眠的『凝視法』,雖然男童不停踱步,但他的眼神是聚焦在『星星』上的,果然,當我貼到第10粒『星』時,他就自自然然坐下來了。」

 文︰沈雅詩、許朝茵、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34期]

新興治療﹕跳出求醫單一思維 敘事治療發掘專長



 【明報專訊】敘事治療,亦是近年另一個較多人提及的方法。前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丁惠芳指出,敘事治療早於80年代在澳洲興起,之後逐漸流傳於歐洲及亞洲等地。

 師承於敘事治療法始創人米高.懷特(Michael White)的丁惠芳表示,這個治療並不是一個手法,而是一套理論,屬於後現代主義的產物,即不認為世上只有一套客觀的「事實」及「標準」,不應盲目跟隨專家的意見,要相信每個人可以有獨特的發展,走出自己的路。

她舉例:「小孩一旦被評估患有ADHD,身邊的大人只會著眼於這個問題上,帶他努力求醫,卻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的發展。」另一方面,小朋友往往通過父母及教師的評價而去摸索自己的身分。因著成年人的反應和目光,他也會認定自己除了ADHD外,便沒有其他長處,而ADHD就像是他「唯一」的特徵。最後他更可能為了配合這身分,變得更活躍、更不專注,令問題愈趨惡化。

 建立自信 訂立目標

 敘事治療正正為孩子尋找另一出路,走出困局。丁惠芳說:「敘事治療不是用來解決問題(problem solving),不會和孩子說教,只是透過一條又一條的問題,引領他們從另一角度思考。例如問小孩『你被評為ADHD有何感覺?』『你想當一個怎樣的孩子?』治療師會讓小朋友說出自己的感受及經歷、說出自己的故事,繼而重整出一個新的身分認同,協助他們建立自信,以及重新訂立目標和方向。」

她又說,曾有一個ADHD男孩因常欠交功課、上堂不專心而被轉介接受敘事治療,過程中,治療師並沒有重點討論男孩的成績,反而了解他在其他範疇的發展,結果發現他十分喜歡越野單車、跑步及羽毛球,而且在每樣運動上也表現出色。丁惠芳說︰「經輔導後,男孩了解到自己一樣有過人之處,他運動天賦高,可朝這方面發展,甚至成為體育教師。然而,要當上教師,一定要有好成績,男孩有了這個目標後,變得積極讀書。縱使整個過程敘事治療也沒有教他如何增強專注力,但同樣帶來果效。」

 助表達複雜情感

除了ADHD外,她又說敘事治療是「百搭」,可應用在各式行為或情緒問題上,「只要小孩具有一定的溝通能力,能理解別人說話及懂得表達自己,即使年齡低至4歲也可用上這種治療方法」。

不過,要和小朋友建立良好的溝通亦非易事,治療師往往要從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入手,況且兒童的集中能力較低,因此相比起成年人,或許要接受更多次數的治療,才能看見成效。 「尤其一些很沉重複雜的情感,例如至親離世,如果小朋友難以用說話去表達感受,治療師可能要用上其他方式,譬如繪畫,去讓孩子反映內心世界,在這些情況下,隨時花上數個月才見到少許進展。」

 丁惠芳不諱言,不能「速戰速決」導致很多家長對這種治療法卻步。 「父母認為進度慢,所以不願意子女繼續接受治療。」二來敘事治療開宗明義,並非用來改善孩子的問題,不會教授學習技巧等,亦有部分家長認為實用性不高而拒絕接受。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34期]

Reference: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18/02/blog-post_5.html

親子解夢工作坊 - 聽聽我們孩子的心聲


 
http://www.abouthypnosis.com/childrens-issues.html

hypnosis for children's issues



For more information and consultation, please contact 









hypnosis for children's issues


26 3 2019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