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媽媽去看這部電影。給我驚喜。
嶺南新鮮荔枝,要運到長安給皇帝進貢,
十幾天的路程,如何吃到到新鮮的荔枝?
Mission impossible !
諷刺背後,還有更多反思和餘音...
第一次看大鵬的電影,自編自演自導,好一個全能藝人!佩服至極,演技出色有深度。
影評丨《長安的荔枝》紅顏一笑萬骨枯(劉蘭)
《長安的荔枝》歷史的真實性無從稽考,但這傳奇的靈感可能來自唐代詩人杜牧詩作的其中兩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而馬伯庸的小說,就是借唐玄宗為博紅顏(楊貴妃)一笑,命人從嶺南把荔枝運送長安讓她嘗鮮的傳說,創作成為一部借古喻今,諷刺官場與職場的荒謬,以至在底層掙扎求存的社畜小人物悲歌,可謂深得現代人的共鳴。
大鵬的電影版本除了緊抓這個主題發揮,亦利用純熟和生動的拍攝技巧,把這個古代傳奇說得極富現代感,令今天的觀眾看來處處感同身受。例如說主角李善德這個管數的九品小吏,在長安小衙門忠誠打拼多年,卻因為過於老實,被上司視為撈水的阻頭阻勢眼中釘。他在42歲那年,死慳死抵下終於買到房,本想給妻子(楊冪 飾)和女兒有個安樂窩,自己卻孭了一身房貸。
更糟糕的是,正因李善德得罪了上司,最終成為官場上的「祭品」。話說皇帝下了聖旨,讓其愛妃吃到嶺南的鮮荔枝,但由嶺南到長安的路途遙遠又顛簸,荔枝卻有「一日色變、兩日香變、三日味變」的局限,下面的官員明知這是不可能的任務,「使命不達」只有死路一條。在層層推搪卸膊下,這條催命符最終落到李善德的的手上。
影片前三分一是李善德人設的鋪排,把男主塑造成一個如何由滿腔熱誠想為朝廷貢獻的新官,卻庸庸碌碌20載,成為一顆體制內小螺絲的經過,這正是中國現今許多所謂80後90後打工仔(也是電影主要觀眾群)的真實寫照。這一段以較多的幽默喜劇元素呈現,令觀眾在笑聲和無奈中與男主迅速產生共情。
而中間的一段,就是李善德接了這個必死的任務後,本來萬念俱灰,但得到好友杜少陵(杜甫)的鼓勵,既然必死,何不放手一試?於是他以本身的專長(數學和計算),其實就是科學,模擬出一條最快抵達長安的路線,又想出沿途保鮮的方法。關鍵就是得到富二代蘇諒的財金支持,和荔枝園主阿僮的襄助,身無分文的李善德才可起行。
但李善德除了要面對荔枝難於保鮮的難題,更大的麻煩卻來自人和官僚。嶺南的地方官員怕你成功了,反而令他無面,甚至下次的任務輪到自己?沿途地方官不願提供協助,帶李善德遊了個花園,個個都想遠離這個燙手山芋。而李善德的堅持,最終得到朝中權傾一時的宰相楊國忠(劉德華 飾)接見,並開出方便之門。李善德以為好運終於降臨,但楊國忠不過是想把功勞獨攬!還有與楊國忠爭權的宦官魚朝恩從中插手搞破壞,更派出殺手在運送荔枝途中暗算李善德。
至此,本片由最初職場上(男主原來的工作單位)的黑暗,提升到官場上的鬥爭,各人為了搶奪功勞,得以取悅主子,各種爾虞我詐,不擇手段,不一而足。單純的李善德終於明白到甚麼是「分紅」,你想得到別人出手幫助,還得先確保成功後給予別人多少紅利的著數。本片可謂把這種官場上的潛規則,刻畫得淋漓盡致。而最諷刺的是,當李善德經過重重險阻,賠了友情,毀了承諾,犧牲了不少人命馬命而完成了所謂的任務,幾顆血汗換來的鮮荔枝,也不過是貴妃食桌上琳瑯美食裡其中一道果品。而李善德這個荔枝使所得到的賞賜,竟然只是一盤李子!
其實,李善德一定能把荔枝運抵長安的結局,不少觀眾已在意料之中,包括在運送中遭遇的各種險阻,多少減低了觀眾為主角擔憂的緊張情緒,蠢奴( #劉俊謙 飾)的犧牲幾乎是「預左」,原想營造的悲情難免打了折扣。但《長安的荔枝》整體上瑕不掩瑜,無論劇本的完整性,抑或歷史考究與戲劇效果之平衡。既言之有物,又能兼顧普羅觀眾的口味(陳可辛最想做到的效果?)。大鵬不唱高調,以貼地的語言來講這個隨時踩雷的政治寓言,擦邊球的技巧高超,他的成功絕非僥倖。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