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我們夢境團隊的教練老師Jenny在“學習催眠,與心同心”的課程中,推薦給我們一本好書:
作者是著名的治療學家Robert A. Johnson,和榮格派心理學家Jerry M. Ruh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obert_A._Johnson_(psychotherapist)
http://jerryruhl.com/
用了幾個鐘頭,讀完第七章– “夢想持續飛翔”,一邊讀,一邊想到自己的心路歷程,和兩位作者 -心理學家和治療學家,有相見恨晚的感覺,非常親切,裡面的很多statements和論點,和我在工作坊,課程中的分享有極大的迴響和共鸣。對自己從夢境上提升人們的精神健康做出的努力感到欣慰,對自己使命更加認同!
以下我從書中的到的啟發,結合自己的心得,融合在一起,做了一個總結:
首先,是我對作者在看待人類睡眠夢境的態度和夢境力量的理念何有同感共鳴:
1) 什麼樣的態度去看自己的夢?
夢境健康是身心健康的指標,對疾病的醫治和心理治療,有極大的價值。夢境,如果用正向心理學去看,就會發現,夢是來解決問題,帶領我們向前看。解決問題的資源,釋放壓力,“重新組織自我的觀點”,找到新的可能性。
2) 為什麼從解夢,我們可以了解到真正的自己,找到自我療癒的力量?
睡夢中的自己 是原型的,沒有修飾的自己,最真實的自己。
3)夢境與情緒的關係:
i) 大腦最活躍的區域是管理情緒的區域,發夢時見到這個區域非常活躍,科學上證明了夢境和情緒息息相關。
ii)噩夢不解開,有机會產生心理創傷,或再度創傷,因為噩夢本身是由於不愉快的經驗,心理創傷導致,沒有被好好消化或從中成長,如一些不愉快的童年經歷。
4)夢境的意義,從感受細節,聯想現實生活開始.
P3 P4
5)解夢的過程 - 心理分析和意識上的覺醒與昇華
i)夢境的延伸:這是非常有意義的夢境治療方法,有時我們的夢斷了,解夢時可以通過催眠,讓夢境繼續發下去,對於解決問題或看到更多可能性。
ii)和夢中的人物和東西對話,玩下心理劇,也是非常好的解夢方法,在高度集中時,我們可以走進夢中的人物心中,探索另一個自己。
iii)問下自己,為什麼會出現這個人,有什麼反思......你會有豁然開朗的發現。
iv)讓夢中的事物栩栩如生的出現,感受他們的感受,氣味,聲音,動作,畫面描述,味道,five senses,用盡我們可以用的感官知覺,和現實生活連在一起,這樣,你會發現夢的啟示遠比夢的表面故事深刻的多。
6)夢的前瞻性和motivation power - 內在的指南針: P5 P6
i) 我的很多夢境都有這方面的特質,我也看到很多朋友在最低潮時,在迷失是,在困境時,夢境其實很正面!很有力量! ,但很少人去聽聽自己內在的心聲。
ii) 夢境是能量,是負能量,還是正能量,全看自己的態度!我是用正向心理學去看待每一個人的夢!
ii)夢見一些災難或你不想發生的事情,大都是寓意,但要化解噩夢,必須明白它的真正意義,從中得到最大的價值,把夢的意義當成提醒,而且必須做些事情。否則,噩夢的發生,是完全有可能的。
iii)夢境中你很想發生的事情,寓意你一生的渴望,利用夢境的力量,你的創造力,行動力就會突飛猛進。落實夢的意義,內在老師的教導,你的人生會很不一樣。
iv) 夢的象徵意義不是知道了就完成解夢,最重要的是夢想表達的訴求,渴望,內在需要。這些,都往往被日常事物,意識所埋沒,壓下去。
V) 夢是要我們做些事情- 拿出行動力吧! p7
走進夢裡,感受那些情景,那些畫面,圖像的細節,而不是只是想,啊,夢見什麼等於什麼,夢見親人離世就害怕。這未必完全是夢境的原意。
解夢是要掌控潛意識,掌控夢境,掌控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因為情緒決定行為!不是為了知道啊一下就算。解夢讓你里外合一,拿出行動,實踐夢境的真正意義,身邊的人也會因為你變得開心起來。
i)夢境的延伸:這是非常有意義的夢境治療方法,有時我們的夢斷了,解夢時可以通過催眠,讓夢境繼續發下去,對於解決問題或看到更多可能性。
ii)和夢中的人物和東西對話,玩下心理劇,也是非常好的解夢方法,在高度集中時,我們可以走進夢中的人物心中,探索另一個自己。
iii)問下自己,為什麼會出現這個人,有什麼反思......你會有豁然開朗的發現。
iv)讓夢中的事物栩栩如生的出現,感受他們的感受,氣味,聲音,動作,畫面描述,味道,five senses,用盡我們可以用的感官知覺,和現實生活連在一起,這樣,你會發現夢的啟示遠比夢的表面故事深刻的多。
6)夢的前瞻性和motivation power - 內在的指南針: P5 P6
i) 我的很多夢境都有這方面的特質,我也看到很多朋友在最低潮時,在迷失是,在困境時,夢境其實很正面!很有力量! ,但很少人去聽聽自己內在的心聲。
ii) 夢境是能量,是負能量,還是正能量,全看自己的態度!我是用正向心理學去看待每一個人的夢!
ii)夢見一些災難或你不想發生的事情,大都是寓意,但要化解噩夢,必須明白它的真正意義,從中得到最大的價值,把夢的意義當成提醒,而且必須做些事情。否則,噩夢的發生,是完全有可能的。
iii)夢境中你很想發生的事情,寓意你一生的渴望,利用夢境的力量,你的創造力,行動力就會突飛猛進。落實夢的意義,內在老師的教導,你的人生會很不一樣。
iv) 夢的象徵意義不是知道了就完成解夢,最重要的是夢想表達的訴求,渴望,內在需要。這些,都往往被日常事物,意識所埋沒,壓下去。
V) 夢是要我們做些事情- 拿出行動力吧! p7
走進夢裡,感受那些情景,那些畫面,圖像的細節,而不是只是想,啊,夢見什麼等於什麼,夢見親人離世就害怕。這未必完全是夢境的原意。
解夢是要掌控潛意識,掌控夢境,掌控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因為情緒決定行為!不是為了知道啊一下就算。解夢讓你里外合一,拿出行動,實踐夢境的真正意義,身邊的人也會因為你變得開心起來。
書中和我的大量個案實踐證明:只有和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和矛盾結合,才能接觸到夢的真諦 - 夢是來幫助我們活的有智慧,有力量,有方向。
7)面對死亡
人生在每一個重要階段都有生涯規劃的課題,每個階段,我的生命的意義在哪裡?我要去哪裡?夢裡,往往早已有了答案!
人生在每一個重要階段都有生涯規劃的課題,每個階段,我的生命的意義在哪裡?我要去哪裡?夢裡,往往早已有了答案!
本个章节最令我感到,震撼的是如何利用夢境,學習對死亡的正確認知,從而讓自己的下半生活出更美麗的彩虹!
i)年紀越來越大,面對黃昏的日子,很多人都有會發與死亡有關的夢境。
如果只是從表面理解,很容易令人更消極,想想潛意識總是愛我們的,想我們每時每刻都活的幸福自在,即使死亡的一刻,也要遠離痛苦。這些夢境,大都是提醒我們,死亡在我們心中還沒有被接受,面對新的挑戰,要修改舊的思維模式,將負面的思維轉化正面的力量。
ii)夢境叫我們為死亡做好準備,坦然面對重要的變化,好好安排餘下的日子,完成未完成的心願。這樣,死亡就變得沒有那麼痛苦,恐懼,噩夢也完成了它們的使命。
iii) 生命最大的學習是 - 平衡,不是如何衝到最高點!
我的夢中經常有兩個力量在拉扯,和書中的兩個雙生兄弟一樣,一個叫我努力,再努力,一個叫我停下來,好好休息,不要累壞自己!
iii)由無到有,由有到無,歸一,歸零。回到自己心中的殿堂,自在,安頓的状态;當我們回想到初生的嬰兒,無所畏懼,死亡,也不過是一個經歷,也有太多東西學習。
Death is a stripping away of all that is not you. The secret of life is to "die before you die" --- and find that there is no death. (Eckhart Tolle)死亡是所有的剝離,不是你。 生命的秘密是“在你死之前死亡”---並發現沒有死亡。
記得 Louise Hay 的一句話: 創造和體驗一個喜悅無憾的死亡!
作者道:此刻,想想那種"自己沒有太多時間"的感覺,然後,你就可以開始真正地活著。说的真好!
Death is a stripping away of all that is not you. The secret of life is to "die before you die" --- and find that there is no death. (Eckhart Tolle)死亡是所有的剝離,不是你。 生命的秘密是“在你死之前死亡”---並發現沒有死亡。
作者道:此刻,想想那種"自己沒有太多時間"的感覺,然後,你就可以開始真正地活著。说的真好!
每个人最后都是归零,回归大地 ,但留下什么,正面还是负面,才是影响后人的东西,所以,归零并不是什么都没有, 留下的东西和价值,很可能会创造出更多,更多。
我爸爸80岁生日宴上向所有的亲人表达他的生日愿望: 再写一本石油工业技术的书,4年的今天,84岁生日之际,这本书在数位老师,教授,工程师的合作下,终于出版了,而我妈妈,今年也80,是这本书的总编辑,这本书对中国工业有重大贡献。
你看到,我爸爸妈妈年纪如此高龄,仍然想着如何发挥自己光和热,造福后代。
他们是我们做孩子的榜样,身教我们,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死亡并不是人生的句号!
这是他的第二本书,他又想写一本了。上次我们都不同意,因为他刚刚做了大手术,但他坚持,感动了我妈妈,大家一起撑下去。
坚持,耐力,对生命的热情.....
Powerful life and death education, i think it is the ultimately most powerful therapy!
My mom is the tech chief editor , how many nights , they worked till mid nights , endless editions , they are all almost work with heart and passion, you can't image how much they can earn, almost nothing.
But they are happy to do...
That is life, they teach our children in our families. not for money, for your dreams
如果只是從表面理解,很容易令人更消極,想想潛意識總是愛我們的,想我們每時每刻都活的幸福自在,即使死亡的一刻,也要遠離痛苦。這些夢境,大都是提醒我們,死亡在我們心中還沒有被接受,面對新的挑戰,要修改舊的思維模式,將負面的思維轉化正面的力量。
ii)夢境叫我們為死亡做好準備,坦然面對重要的變化,好好安排餘下的日子,完成未完成的心願。這樣,死亡就變得沒有那麼痛苦,恐懼,噩夢也完成了它們的使命。
iii) 生命最大的學習是 - 平衡,不是如何衝到最高點!
我的夢中經常有兩個力量在拉扯,和書中的兩個雙生兄弟一樣,一個叫我努力,再努力,一個叫我停下來,好好休息,不要累壞自己!
iii)由無到有, 由有到無,歸一,歸零。回到自己心中的殿堂,自在,安頓的状态;當我們回想到初生的嬰兒,無所畏懼,死亡,也不過是一個經歷,也有太多東西學習。
記得 Louise Hay 的一句話: 創造和體驗一個喜悅無憾的死亡!
作者道:此刻,想想那種"自己沒有太多時間"的感覺,然後,你就可以開始真正地活著。说的真好!
CK:Donna, 多謝您非常詳盡的分析👍👍👍🙏🙏🙏
我對"die before you die"有很大感受!是否與"每一日都是生命最後的一日"異曲同工呢?我最近亦剛好寫了一些關於這方面的感受,與各位分享。
我一直都很關心安樂死,那是我要面對的恐懼,當自己無能力照顧自己時,生命變成無意義,若果不能安樂死,對我來說,不能接受。這並不涉及有否有人願意照顧我,因為我不願意在如此情況下,被照顧。"Me before You"這電影, 正正觸及我最核心的訴求,要安樂死合法化。
我認為,保持樂觀,樂觀面對任何事,提升正能量,是保持自己健康,最重要要做的事。若果,仍然逃不了疾病,便需要積極面對,與其共存,直至死亡。所以,我不準備浪費金錢去與疾病糾纏,亦無需要,只要保持正能量,樂觀面對,接受現實,死亡是每一個人都要遲早面對的,何需恐懼呢!是嗎?
Bessie:發揮天賦,用生命去應響生命令人去發揮自己所長是我的人生使命。所以首要是身心靈健康之後自己做到最好用行動(不只是用說話)去說服或感動他人去發揮無限天賦。生命是可貴的因為生命是有死亡(終結的時候),不知何時但無悔每天的䀆力盡心,大家一起加油吧!
每个人最后都是归零,回归大地 ,但留下什么,正面还是负面,才是影响后人的东西,所以,归零并不是什么都没有, 留下的东西和价值,很可能会创造出更多,更多。
我爸爸80岁生日宴上向所有的亲人表达他的生日愿望: 再写一本石油工业技术的书,4年的今天,84岁生日之际,这本书在数位老师,教授,工程师的合作下,终于出版了,而我妈妈,今年也80,是这本书的总编辑,这本书对中国工业有重大贡献。
你看到,我爸爸妈妈年纪如此高龄,仍然想着如何发挥自己光和热,造福后代。
他们是我们做孩子的榜样,身教我们,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死亡并不是人生的句号!
这是他的第二本书,他又想写一本了。上次我们都不同意,因为他刚刚做了大手术,但他坚持,感动了我妈妈,大家一起撑下去。
坚持,耐力,对生命的热情.....
Powerful life and death education, i think it is the ultimately most powerful therapy!
My mom is the tech chief editor , how many nights , they worked till mid nights , endless editions , they are all almost work with heart and passion, you can't image how much they can earn, almost nothing.
But they are happy to do...
That is life, they teach our children in our families. not for money, for your dreams
Reference:
作者
|
|
譯者
|
蕭文珒
|
出版社
|
|
ISBN
|
9789861217932
|
分類
|
1. 充分了解自我前景與潛在可能
2. 成長與成功的自我分歧
3. 臨界點:通往圓滿境界的呼喚
4. 學習永恆與存有的藝術
5. 象徵性的生活:治療我們的單一觀點
6. 想像的力量:與自我對話
7. 夢想持續飛翔
8. 成熟人格原型的兩項本質
9. 整合人生中的對立兩端
10.回歸與認識自我的第一次接觸
這是你當初想要的人生嗎?現在做出改變是否已經太遲了呢?
事實其實很簡單:即使現在的生活離夢想已經事實外八千里,改變對任何人都不嫌太遲。
受人尊敬的榮格派心理學家,建議我們如何去處理失敗的感受,或者對人生的後半部感到懊悔時,要怎樣開展一個更具意義的存在,即使外在環境無法改變。
我們總是帶著一個龐大的清單,上面列有被放棄、未實現、或未充分發展的才能。這些才能並不因為未被充分的利用或被亂扔而「離開」。相反的,他們潛入底層,並隨著我們年紀的增長,而有時變成令人心煩或痛苦的折磨。
著名的治療學家Robert A. Johnson,在本書中,以溫暖,幽默和精緻簡單的書寫方式,和他長期的合作夥伴,榮格派心理學家Jerry M. Ruhl,一同幫助我們理解我們未實現的生命中,有哪些留下的財產,以及這其中有那些必須被細察和改變,如果我們希望與我們自己和其他人在中年及其後的人生能彼此和解。作者提供明智的方法去探究一條不會傷害自己與他人的途徑。他們指出如何︰
確認那些隱藏在「深層」而未被實現的希望、渴望或需要,去發現我們如何無意識的加重了他人的負擔;
我們不曾實現的希望,包括朋友、配偶、同事;創造新生活的選擇並解開隱藏才能的枷鎖;
轉換無益的空想或「愚蠢」的夢想而成為內在成長的方法;
開始真實的活在當下;並且恢復與上帝和心靈的聯繫,並決意在我們成熟的年紀時達成寧靜安詳。
本書特色:
面臨人生中的無常,許多人會開始自問:這就是我想要的人生嗎?除了積極的尋求工作機會之外,也有一部分的人開始重新自己的定位。現代人的壽命也在不斷的延長,老化的年限也逐漸延後,退休人口也開始思考下半生的價值。本書宗旨,就在於如何在剩餘的歲月中重新發現並創造夢想中的人生,對於許多對前景感到迷茫的讀者可以提供希望,也提供追尋夢想並且實踐的方法。
事實其實很簡單:即使現在的生活離夢想已經事實外八千里,改變對任何人都不嫌太遲。
受人尊敬的榮格派心理學家,建議我們如何去處理失敗的感受,或者對人生的後半部感到懊悔時,要怎樣開展一個更具意義的存在,即使外在環境無法改變。
我們總是帶著一個龐大的清單,上面列有被放棄、未實現、或未充分發展的才能。這些才能並不因為未被充分的利用或被亂扔而「離開」。相反的,他們潛入底層,並隨著我們年紀的增長,而有時變成令人心煩或痛苦的折磨。
著名的治療學家Robert A. Johnson,在本書中,以溫暖,幽默和精緻簡單的書寫方式,和他長期的合作夥伴,榮格派心理學家Jerry M. Ruhl,一同幫助我們理解我們未實現的生命中,有哪些留下的財產,以及這其中有那些必須被細察和改變,如果我們希望與我們自己和其他人在中年及其後的人生能彼此和解。作者提供明智的方法去探究一條不會傷害自己與他人的途徑。他們指出如何︰
確認那些隱藏在「深層」而未被實現的希望、渴望或需要,去發現我們如何無意識的加重了他人的負擔;
我們不曾實現的希望,包括朋友、配偶、同事;創造新生活的選擇並解開隱藏才能的枷鎖;
轉換無益的空想或「愚蠢」的夢想而成為內在成長的方法;
開始真實的活在當下;並且恢復與上帝和心靈的聯繫,並決意在我們成熟的年紀時達成寧靜安詳。
本書特色:
面臨人生中的無常,許多人會開始自問:這就是我想要的人生嗎?除了積極的尋求工作機會之外,也有一部分的人開始重新自己的定位。現代人的壽命也在不斷的延長,老化的年限也逐漸延後,退休人口也開始思考下半生的價值。本書宗旨,就在於如何在剩餘的歲月中重新發現並創造夢想中的人生,對於許多對前景感到迷茫的讀者可以提供希望,也提供追尋夢想並且實踐的方法。
如果只是從表面理解,很容易令人更消極,想想潛意識總是愛我們的,想我們每時每刻都活的幸福自在,即使死亡的一刻,也要遠離痛苦。這些夢境,大都是提醒我們,死亡在我們心中還沒有被接受,面對新的挑戰,要修改舊的思維模式,將負面的思維轉化正面的力量。
ii)夢境叫我們為死亡做好準備,坦然面對重要的變化,好好安排餘下的日子,完成未完成的心願。這樣,死亡就變得沒有那麼痛苦,恐懼,噩夢也完成了它們的使命。
iii) 生命最大的學習是 - 平衡,不是如何衝到最高點!
我的夢中經常有兩個力量在拉扯,和書中的兩個雙生兄弟一樣,一個叫我努力,再努力,一個叫我停下來,好好休息,不要累壞自己!
iii)由無到有, 由有到無,歸一,歸零。回到自己心中的殿堂,自在,安頓的状态;當我們回想到初生的嬰兒,無所畏懼,死亡,也不過是一個經歷,也有太多東西學習。
記得 Louise Hay 的一句話: 創造和體驗一個喜悅無憾的死亡!
作者道:此刻,想想那種"自己沒有太多時間"的感覺,然後,你就可以開始真正地活著。说的真好!
CK:Donna, 多謝您非常詳盡的分析👍👍👍🙏🙏🙏
我對"die before you die"有很大感受!是否與"每一日都是生命最後的一日"異曲同工呢?我最近亦剛好寫了一些關於這方面的感受,與各位分享。
我一直都很關心安樂死,那是我要面對的恐懼,當自己無能力照顧自己時,生命變成無意義,若果不能安樂死,對我來說,不能接受。這並不涉及有否有人願意照顧我,因為我不願意在如此情況下,被照顧。"Me before You"這電影, 正正觸及我最核心的訴求,要安樂死合法化。
我認為,保持樂觀,樂觀面對任何事,提升正能量,是保持自己健康,最重要要做的事。若果,仍然逃不了疾病,便需要積極面對,與其共存,直至死亡。所以,我不準備浪費金錢去與疾病糾纏,亦無需要,只要保持正能量,樂觀面對,接受現實,死亡是每一個人都要遲早面對的,何需恐懼呢!是嗎?
Bessie:發揮天賦,用生命去應響生命令人去發揮自己所長是我的人生使命。所以首要是身心靈健康之後自己做到最好用行動(不只是用說話)去說服或感動他人去發揮無限天賦。生命是可貴的因為生命是有死亡(終結的時候),不知何時但無悔每天的䀆力盡心,大家一起加油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