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February 22, 2024

從“天蠶脚”到恢復正常皮膚的過程 - 糖尿并發症治療

大家好,

今天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位好朋友的成功療療愈自己的糖尿病并發症的故事,很感恩的,認識BY十多年了,可以介紹他認識排毒和抗氧化的健康治療,是一個緣分。

很感恩的,我的朋友分享誤以爲濕疹 - 其實是糖尿病并發症。
如何找到方法,快速醫治,不用截肢?

朋友個案的啓迪:
1
不要只看數據,要看症狀,你的身體就是你的最誠實的自己
很多人的數據都不在糖尿病範圍,但身體告訴他們,已經是糖尿病前期。也會出現并發症,其中有可能濕疹、敏感症,癌症,糖尿病前後,癌症發病率都比正常人高出幾十倍。
2
要修正生活習慣。
3
今天不處理,明天多少錢,都要付給醫院;
多少痛苦,只有自己受,家人也辛苦!

https://youtu.be/QGokgRHHTv0




By Sir 說:

可以說是無意中, 治療/改善了我的糖尿處境。


大約6個月前開始看到腳掌潰爛, 我是第一次有這種症狀的, 由于生活起居都比較乾淨, 心想只是被公眾泳池污染 (去年膝頭扭傷了, 所以常常去泳池鍛鍊膝頭)。

但潰爛一直拖延著, 我去屈臣氏藥房找藥劑師 , 換用了三隻皮膚藥膏都沒有用。後來唯有破費去看皮膚專科醫生, 還是塗藥的時候ok, 不塗藥就不ok。

12月15號我在JHBD杜姑娘處, 測試到『糖化血色素 HbA1c』已經是6.6, 我的『糖化血色素 HbA1c』長期是6.1到6.3。


我原本買了四瓶DIPIPRO用來向親友推介的, 後來想不如我自己吃用一下。 開頭吃了半瓶沒有什麼特別, 後來得知吃DP的正確方法是要在進食前5~10鐘吃才有果效。

我每天吃3+3, 大概兩週的時間, 我的潰爛就停止惡化, 一個月左右就明顯好轉, 一個半月就埋口了。

飲食上最大改變 就是大量削減了粥粉麵飯的進食 , 多吃了肉類(尤其是雞和魚)&蛋。


好震撼,從中好多提醒:


1
不能單靠血糖指數判斷是否有糖尿病,要看自己的感覺和症狀。
國際指標是糖尿前期是6.4 ( 糖化血紅素)
但身體早已有症狀。

千萬不要只看數據,要看症狀。好多人被數據麻痹。

每個人對糖的代謝能力都不同,有的人糖化血色素4點幾也有症狀,有的人出現糖尿病并發症都沒有達到標準的糖尿病指標,還是數據上説的指標6點4!

 


糖尿病的疑惑 – 指標 -“你和我”一樣?

血糖和各種指數,只能做參考,最重要是看自己的症狀和免疫力。不能一味跟大數據。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 我們的身體狀態和症狀才是最重要的指標)

所謂血糖正常,但有代謝功能問題的症狀, 如三高,痛風,骨質疏鬆,容易跌跤、骨折,中央肥胖,脂肪肝… 皮膚常常出現炎症,潰爛,身體痛症…容易疲勞和瞌睡,飯後很累…尿頻、口渴,情緒波動很大,容易發怒,很可能是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

糖尿前期和糖尿病,其實早有代謝功能問題的症狀,甚至潛伏癌症!

 2 個案飲食習慣的改變,看到減糖的重要性,吃蛋白質和蔬菜纖維的重要性

3  DIBIPRO 使用方法好重要 餐前5-10分鐘使用最好


                                                   https://youtu.be/_cU9hddlo74 Part 1



                                                 https://youtu.be/9hv7aso5DhA Part 2


BY 提醒我們:

留意一下你自己身體, 有沒有以下糖尿病併發症?


心臟病

視力變差

尿頻增加

病足潰爛不埋口

牙週病 

手腳麻痺 

勃起不良 

胰肝臟病變

失智等等


提醒:檢查一下你血液中的糖化血紅素作旁證


更多個案

James Sir 分享體重管理和糖尿病替代法對他的幫助

https://youtu.be/GGEaGH8jatY?si=asty0340bBO9oOUf

糖尿病替代法 - DIBIPRO 使用效果個案



知道自己有糖尿病嗎?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24/02/blog-post_17.html

一位老糖尿病者使用了Dibopro后的分享



Dibipro的起源、原理、功能和個案



DIBIPRO 的 體驗 - 夜尿和體力的改善



第11次深層排毒的收穫



治療糖尿病,要從源頭開始,那就是提升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度,減低胰島素抗阻。李維恩教授的分享,也是我幫助糖尿病人做管理的理念。看看以下快速治療并發症的個案:

李維恩教授講出糖尿病的本質和源頭
根治方法
非常值得聽聽
不一定有糖尿病才來學
學了預防大部分基礎病
癌症,預防糖尿病





2024 2 22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