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ugust 5, 2019

從排列中看哀傷處理

陳榮榮老師|「身心與健康」•家族/組織系統排列工作坊|




我的感受和學習 (Part 2)

別人的故事,集體的療愈

處理失眠的個案:

老師提到死亡焦慮。

原來失眠,是個案的年齡和媽媽離開世界的年齡接近,媽媽當年也是常常失眠。在這個時刻,因為潛意識有擔心死亡的問題,失眠:提醒她要正視焦慮。

排列中,我們看到,主角對媽媽的的離去還沒有放下,她一直不離開媽媽半步。失眠是來提醒她要醒啦。

死亡的角色出現,她告訴個案,媽媽在天堂活得很好,會好好珍貴自己,你就放心吧。你可以放手了!

我想起一個夢境治療的個案:

以為爸爸,和兒子相依為命,一天,兒子意外死亡,爸爸哀傷不已,每天以眼淚洗面,不出門,不吃東西...極度憂鬱。常常發夢,夢見孩子,但夢醒,更加悲哀。

兩個月過去了,一晚,他又夢見兒子,兒子擔著兩個裝滿水的桶,在窗邊望著他,一直望著他,看著父親的眼淚,非常痛苦。

爸爸問他,兒子,你為什麼還在這裡,你不是上了天堂嗎?

兒子悲哀的說,我上不了天堂,因為你的淚水,載滿了水桶。我放不下你的哀傷,我很痛苦。

爸爸終於明白,他要振作,正常的過日子,life has to go on! To live well..., then my son will rest in peace.

第二天,他好好梳洗自己一下,走出家門,繼續自己的工作,生活恢復正常。从此,也没有这样哀伤的梦境了。

這個夢境,自我療癒了這位爸爸。

也是我常常用來做哀傷處理的金典個案。

老師說,如果一直不放開媽媽,結果是什麼?

失眠是一種提醒,一種保護,
當死亡的危脅來了,失眠是怕死去,而不敢閉上眼睛👀

这是我的亲身体验,孩子出世时,在手术台上,发了一个频临死亡的噩梦,之后常常发噩梦,所以就常常失眠,不敢闭上眼睛。怕又發死亡的噩夢。


這個個案,潛意識是怕自己也在和媽媽相近的年齡會死去,提醒她要珍惜生命,同時,也壓抑了對媽媽哀傷,沒有好好的去紀念她。

哀傷處理,對我們來說,更為重要

失眠是來保護我們,死亡焦慮也是來保護我們,都是來提醒我們:

哀傷是正常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哀傷時間,要尊重每個人的時間過程。但哀傷也可以變成憂鬱症,可以殺人!

一旦我們放下悲傷,和媽媽好好道愛,道謝,道別,道歉 (如果有需要),我們就可以慢慢成長,活好每一天。

這個個案,提醒我,哀傷處理一天沒有清,憂鬱就會纏繞著我們,失眠,身心症狀,都是有可能發生。

處理家庭疏遠的關係問題

從家庭圖,老師問起他們家庭成員的故事...

個案說,只從兩年多爸爸離開,兄弟姐妹的關係非常疏離,很少有電話,更不要說一起吃飯,連媽媽也沒有提出。很是孤單。

家庭圖中,媽媽離爸爸很遠,但幾個孩子都圍繞著爸爸,不肯離去。雖然爸爸已經離開。

老師請個案跪下,說有的兄弟姊妹都跪下了,向爸爸告別,心中有說不完的話,向爸爸說。

過程中,我做四哥,看見每一位因為一起懷念爸爸,向爸爸告別,大家的心都走連在一起,我感到莫大的安慰,欣慰和安頓。好像心中放下一個重擔,輕鬆好多。

也許,個案的兄弟姊妹真的還沒有完成這一個重要的儀式,大家的心都沒有走出哀傷,大家都沒有心情去關心別人,因為心中只有爸爸,也會影響媽媽的心情,可能連媽媽都關心不周。

當我們把心放在痛苦上,我們就看不到愛。原來個案身邊不缺乏愛,只是大家需要被看到。

如何轉化?

媽媽多年前,常常發夢境她媽媽的夢境,但每次都驚醒,夢中開心,醒來更悲哀。幾乎長期失眠。媽媽在一次我的夢境探索工作坊中,用夢境療愈自己的哀傷,三十多年的哀傷,通過解開重複的夢,療愈自己的失眠,走出了哀傷: 那就是:

化悲傷為力量,就是把對先人的愛傳給自己,愛自己;

傳給身邊的人,愛家人,愛朋友,愛那些需要我們關愛的人。

我們從愛別人,愛自己的過程中,完成我們對先人的哀傷,也活出先人的遺願, live well , live up with your dreams.

另一個是我們為爸爸改的追思會後,我的啟發,如何幫助更多人走出哀傷:


人生的畢業禮 - 圓滿人生路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17/10/blog-post_10.html
Dear Dad at the 2nd Father's day ...with songs

追思會的意義 And Beyond

 

笑看生死,拥抱生命


陪伴 - 給爸爸的信


https://griefjourney.com/startjourney/for-professionals-and-caregivers/articles-for-professionals-and-caregivers/theories-of-grief/
陈荣荣老师说:Freud Sigmond said:


哀悼是一种能力.离开的人是要去纪念他们,怀念他们.

我走出哀伤的体验是:

活出先人的遗愿,move forward
而不是停留在哀伤中。活在过去。

1. Freud’s Model of Bereavement
 
The emphasis in Freud’s ideas on grief is about personal attachment. The theory stresses that grieving individuals are searching for an attachment that has been lost. He describes mourning as detachment from the loved one. Freud defines mourning as a state of melancholia suggesting that when mourning goes wrong, melancholia escalates.
 
Melancholia is seen as a profound presentation of depression involving a complete loss of pleasure in all or almost everything. The process of mourning is viewed as a task to rebuild one’s inner world by experiencing the intense pain of loss that reawakens the loving affect of the lost loved one. The death of a loved one can result in individuals losing their sense of identity (Freke, 2004). It is suggested that in grieving, the bereaved is letting go of multiple attachments that are involved in the formation of a relationship.
 
When the loss is accepted, the ego is said to accommodate the loss enabling the bereaved to search for new attachments (Humphrey & Zimpfer, 1998; Susillo, 2005).


https://www.aipc.net.au/articles


Theories of Loss and Grief



5 8 2019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