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October 23, 2019

孩子别人教的好?

當年也覺得納悶,為什麼孩子在學校會乖些,聽話些,原來要有系統和consistence,家長要表裡一致,身教和給孩子讚美,信心,安全感..

「婚姻親子輔導室」之 「仔女,係要交俾別人教的!」 教仔謎思(二)
Posted on 2019 年 10 月 23 日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一個感慨,總覺得子女在其他人手中會比較受教。

細心聆聽,可以聽到這句說話背後,盡顯作為父母的無助和無力感。讓我們嘗試把「別人」、「子女」、和「所受教的事情」作一個連結,揣摩為甚麼別人可以教到,而父母覺得自己教不到。

別人通常指的是可以接觸到自己的子女,父母也認識的,且有一定程度的信賴,例如老師、興趣班導師、甚至是親戚朋友。子女可以從「別人」身上學習到的,通常是指守規則、有禮貌、合作、能完成習作、有良好情緒等等。

從小朋友的角度出發,學習是需要有適合的環境支持的。這些環境包括情境環境、人際環境和動機環境。情境環境指在一個特定的環境裡,有其指定的守則,例如在學校裡,要遵守學校的程序、要把自己的書包保管好等等。人際環境是指和別人相處時,要注意的態度和方式,例如會跟別人打招呼,會取得別人的同意才拿取別人的東西等等。動機環境是為了達到某種滿足感而出現的行為,例如若想參與別人一起遊戲,會表現出合作和合群。

奇怪的是,在家裡也有上述的環境,為甚麼孩子的表現卻截然不同。我們必需明白,小朋友學習是需要透過穩定性的。以學校的規則為例,每時每刻都有環境的提示和人際的提示,轉堂時有鈴聲、座位有編排、老師進出課室時,學生要站立打招呼和道別,比比皆是。

那是否有規則,小朋友便會依從?當然不是,小朋友還有一種本能,他們會透過觀察學習,​​簡單來說,他們會觀察執行這些規則的人的穩定性。若他們發現「別人」會堅持,並以身作則,他們會因著平等的原則加以配合;除了規則以外;他們也會觀察到,「別人」在動機環境出現時,用甚麼的方法獲得。若他們發現「別人」用親和的態度、有禮的語言去表達時,他們也會用相應的態度回應。

故此,爸爸媽媽無須把子女交給「別人」去教。首先家裡必定要定立有規律的常規,執行常規時要身體力行,不用威脅也不討價還價,讓子女看到你的堅持。家庭成員溝通時,多用邀請和感謝的說話,讓子女察覺被重視和體貼的良好感覺。除了日常及學業的要求外,父母也多陪伴子女玩耍,因為玩耍是子女的動機環境,若他們經常在父母身上得到滿足,便自然受教了。

陳小碧
遊戲治療師
個人及家庭治療師

文章总结:

學校教育靠系統,家庭教育也要有系統,
有制度,有紀律,同時家長以身作則,
給孩子樹立榜樣:
用親和的態度,有禮貌的語言去表達,
令孩子從小學習尊重、平等和同理心。

多用邀請和感謝的方式,
少用和不要用命令和責備的方式,
讓孩子感到被認同,被重視,被體貼,
多和孩子玩耍,從中令孩子得到快樂和滿足感

用親和的態度,有禮貌的語言去表達,令孩子從小學習尊重、平等和同理心。
多用邀請和感謝的方式,不用命令和責備的方式,讓孩子感到被認同,被重視,被體貼。
多和孩子玩耍,從中令孩子得到快樂和滿足感

23 10 2019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