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30, 2018

原生家庭 v.s 兒童的精神健康


看到這個消息,為政府終於把精神健康放在議題感到欣慰。普查兒童的精神健康,家長和孩子常常被標簽效應影響,,

按圖片放大
本港精神健康問題浩瀚如「大西洋」,連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主席黃仁龍都說「大到不知怎麼做」,因此要為問題定優次,盼可做到能「落地」的措施。他相信兩年任期無法扭轉問題,但盼能找出大方向,也讓感到絕望的人找到希望。(李紹昌攝)

黃仁龍:明年普查兒童精神健康 任諮委會主席 為港人心靈
把脈


 【明報專訊】精神健康問題不妥善處理隨時釀家庭慘劇,但現時服務供不應求,公立醫院的兒童精神科病人更在5年間上升47%。擔任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主席4個月的前律政司長黃仁龍,接受本報專訪時直指本港精神健康問題
「好嚴重,需求好大」,委員會需梳理優次,現計劃全面為港人精神健康把脈,
明年首季先調查兒童及青少年的情况;另要處理架牀疊屋及服務分散問題,
例如不同部門各自的計劃可試行合併,「如果我幫到手,情况可以改善1%,已好多人受惠」。

 「問題如大西洋」 需梳理優次

 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下稱委員會)去年12月成立,負責落實《精神健康檢討報告》
的40項建議。本報去年邀黃仁龍訪問,至上月開過3次會後,他才開腔談委員會工作,
亦是他離開政府後首度接受專訪。看完報告後,他說:
「有同事說,如同船落大西洋,大到不知怎麼做。」

 及早青少年期醫治 免跌入醫療系統

 現時於醫管局接受治療的精神病人有逾20萬,2016至17年度的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病人達
3.23萬,5年間升47%。黃仁龍稱數字十分驚人,兒童及青少年病人攀升趨勢更令人憂慮,
除了病人本身,身邊人都承受十分大壓力。他認為,及早在青少年時期醫治早期精神健康
問題是最好,可避免問題惡化,再跌入醫療系統,因此決定要以兒童及青少年的問題為先。

 先調查兒童青少年 再到長者成人

 委員會計劃明年首季起全面調查港人精神健康,黃仁龍說第一階段先做兒童及青少年,
年底才做長者,其後再調查成人情况。他表示,調查涵蓋範疇愈闊愈好,除了抑鬱、
情緒病,還可包括學習障礙、過度活躍症等,具體項目尚待負責研究的專家落實,
目標要仔細了解兒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問題的嚴重程度、成因及需要等,
然後配合調配資源。

 政府對兒童精神健康問題早已下藥,衛生署、醫管局、社會福利署、教育局均參與其中,
亦有民間團體提供服務。黃仁龍指本港在精神健康上沒有完整政策,各自提供服務,
「有少少各自為政,有些地方有架牀疊屋,不只政府內有,政府相對外面,有機構、
有心人都在做,但好散」,委員會可做一個平台,讓官方及民間持份者可溝通,
以減重疊,且可互相呼應,並方便有需要人士尋求協助。

 倡部門合併支援計劃 免架牀疊屋

 政府在2016年因應學童自殺推「醫教社同心協作先導計劃」,由教師、教育心理學家、
駐校社工和精神科護士組成平台,支援有精神健康問題的學生。黃仁龍指這計劃主要處理已
知個案,無法及早識別,而醫管局另有計劃負責及早識別情緒問題兒童,但其資源有限,
現要試將兩個計劃合併,便可做大一點,讓不同部門以共同語言工作。

 至於醫護人手不足,黃仁龍認為短期內難以解決,政府長遠要調撥資源培訓人才,
也要讓基層醫療及家庭醫生協助,但無論如何加人手,始終杯水車薪,
相信要彈性處理問題
(見另稿)。

 兩年任期找大方向 「讓絕望人見希望」

 黃仁龍的計劃千頭萬緒,但委員會任期僅兩年,且接受訪問前剛發生外婆涉殺孫兒慘劇,
黃為此感到「好心悒」。他相信,沒法在兩年內扭轉現有精神健康問題,盼可找出大方向,
也希望讓有需要人士在絕望的時候,找到一點希望。

 明報記者 曾映妹 冼韻姬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9181 4676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