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September 26, 2019

如何從童年愛的匱乏中找到愛自己的力量

感謝好朋友 Jenny的介紹 - 《缺席的父母》on YOUTUBE,觀看後,我們兩個一起討論,結合個人的經歷, so inspiring。 同一件事,不同的角度,带我们看到更完整实的童年,真实的自己。

我的學習筆記和反思:
《缺席的父母》台灣心理教育電視節目

看了兩次這個探索孩子生命中,如果父母缺席,或造成什麼影響的節目。個案分享,心理醫生和專家們一起探討...

非常感動,不知不覺哽咽,和個案一起同哭同笑...

孩子心中的父母是怎樣的?我們有沒有做過缺席的父母?

如果有,我們如何面對自己的過去,如何彌補?

為什麼心理上的缺席導致更多的孤獨孩子和心裡障礙?

如果童年因為父母的缺席,留下創傷和陰影,如何療愈?

如何讓自己在這樣童年捆綁裡面,釋放出來,找到出路,把自己過好?



如何從童年愛的匱乏中找到愛自己的力量

主持於美人老師說:

缺席的父母,有各種形態的存在,最熟悉的陌生人,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我在想:

怎樣避免不幸的童年?

怎樣不留下遺憾? )

鄧醫生說:

人開始成長到一定的階段,人在30多歲、甚至更老的時候才發現


不幸的童年其實對自己有很大的影響。

人在幼年,在在缺乏父母的心理支持的情況下,很快發展初急速獨立的能力。

自己很早就扛起很多,很少求救。他們有很強的信念:自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

但他們做九件對的事情,只要有一件事稍微不理想,就會有一個強大的聲音:我不值得!

(極強的完美主義的負面情況就出來了)






賴律師說:

這個時代,父母特別忙,以為給他吃喝住,但孩子往往最需要心理上的父母

(是父母的陪伴,精神上的陪伴)

但孩子感受不到愛,他們會說:你們和我在情感上的連結, 有嗎?我的情緒上的需求,爸爸媽媽你們看見沒有?有沒有回應我的需求?



個案 1 - 父母明明在,孩子的心理上卻像一個孤兒!

孩子的父母太忙,孩子物質生活很好,但常常犯事,進了少年輔導院。爸爸媽媽都是晚上很晚才來看他,他開始很氣憤,慢慢他才感受: 父母不在身邊,才感受到父母的存在!什麼叫父母!

(我發現:其實自己的父母是那麼的愛他,用另一種方​​式,不是孩子原本渴望的心理上的連結。離開家,才開始有回到了家的那種感覺

離開家,人開始長大,開始心理上出現了家,回到自己內在的家!也開始感受到家庭幸福的重要性)




其實,大部分是心理上缺席的父母!父母明明在,孩子的心理上卻像一個孤兒!

(提醒我們不要到孩子出了問題才去從心理上關心孩子!)

作家 徐老師:

真正的缺席,是孩子心理沒有父母。人到不等於出席!




孩子期待什麼?

期待的是爸爸媽媽的溫暖,情感的連結和支持!如果沒有,人到了,也等於沒有出席!

爸爸媽媽的照顧周到,太好了,不一定可以給孩子帶來滿足,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信任感,被相信的感覺,對期待的信任感。

(我想到:當人成長了,就不要拿過去的遺憾來捆綁自己,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

孩子做了父母,如果一直抱怨父母,也會成為缺席的父母)

個案 2

從出生就是婆婆​​公公帶大,父母從來沒有盡過責任,對母親又無盡的責備和失望,對父親就根本沒有這個人的感覺。


鄧醫生說:

正常的父母的家庭,孩子會有獨立的一天,會有正常的切割,但缺席的父母的孩子,他們不知道切割什麼,沒有擁有過。有一種和和家庭的疏離感,和社會的疏離感,對其他人的疏離感,這種感覺,產生空洞,別人很難進去,與別人產生連結也會有困難,對自己新家庭,也

重蹈覆轍。
缺席的父母,帶來孩子內在的孤獨感,對後來的人生有什麼影響?

缺席的父母,永遠不見面的父母,不等於永遠離開,而是以負面的狀態生存在心理!


個案 3

賴律師:

從小父母太忙,沒有時間照顧,和爸爸關係疏遠,當他開始有了家庭,有了孩子,他不知道如何做爸爸,開始害怕,因為他害怕重蹈覆轍!越逃避,就越重複悲劇!

就離家出走,一走幾十年。複製自己,複製一個孤獨的孩子。

而且四處流浪,不敢在任何關係裡停留太久!

( 我想:如果他可以找到和自己的連結,就可以找到自己,許多不幸的事情,可以避免!

但這種人確實不知道他們會給孩子帶來同樣的創傷

他最怕的是太太不再愛她,第二次拋棄,所以就先拋棄家人,重複了爸爸的過去






鄧醫生說:

自我价值的危机

人出生开始,自我价值就开始建立,而且是从父母或最接近养育者开始建立的。

缺席的父母家庭,孩子最底层会有价值的脆弱感,怕别人看不起,怕被抛弃。怕失去爱



許老師

過去的心結,重複的事情,都是生命的功課 - 那就是如何看待你的過去!

阿德的生命,一直有人缺席,那就去看待這個“缺席的意義!”


正面去看: 你累計比別人沒有的經驗

如果每個缺席都找證據去定罪,給別人定罪,也就是每次都在你心理插上一顆釘子!

(我想起《天堂小屋》的電影insights:

我們痛苦,因為以神自居,定義對錯,以己度人,投射到对世界、
父母和伴侶的批判,自陷痛苦深淵,任由愧疚蠶食,摧毀愛的能力。
直到我們真正寬恕,釋放愧疚,走出偏執「小屋」,
就會發現,「天堂」就在當下。 

自己內在小孩子死掉了,就活不出自己。
只能活在悲傷,憤怒中。
只有救活自己這個孩子,才能活出真正的自己。
完整自己,就是真實的自己。

幸福從來不是完美的結果,
而是將不完美變的世界變得完美的過程。
天下的父母,沒有一個想傷害自己的孩子,
父母也是孩子,也曾經受到傷害,
唯有寬恕原諒,接納,理解,
我們就真正成長。
只有做好自己的內在父母!
內在小孩,就會活出自己!
找到自己心中的天堂。 

天堂小屋電影工作坊 - Forgiveness Journey

https://www.donnadreamhypnosis.com/2018/02/forgiveness-journey.html

如果想到帶著什麼心態,對我最好?

(我想:這是非常正面和高EQ的表現,最終還是要愛回自己)






鄧醫生

我們本來擁有的關係,也可能被你的失望和渴望破壞了!

(嘗試理解阿德媽媽的情況,不是她一個人導致她的窮苦破落,你的爸爸呢?他們的原生家庭,成長經歷發生了什麼事情? 可能他們都是受害者)

個案4


小時候家庭富裕,爸爸媽媽都愛他,但後來爸爸有外遇,就離家出走了,從此,對父愛的渴望令他成為同性戀。男朋友都是大他許多。




除了做情人,也想有爸爸那種 父愛呵護和照顧的期待,但這種關係是不會長久的

要調整心態,可以理解自己這種感覺,但不需要執著一定要得到這種感覺。

因為會又失望,反而好好去珍惜已經或曾經擁有的部分。

缺席就是創傷!但每個人都會有創傷


怎樣看待缺席?

(感受到父母的存在感和自己的存在感)



個案 5

父母給的是物質上的,從小就交給公公婆婆帶,因為夫家有重男輕女的觀念。哥哥留在父母身邊,她和公公婆婆的關係非常密切,但和父母的關係就非常疏離。

小六就去美國留學。


大學畢業後,回台灣,心裡想和爸爸媽媽接近,因為在國外,爸爸媽媽的一直惦念和關心著她,開始她不能接受,覺得煩,慢慢感到父母是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她,去填補過去失去的連結,補回沒有給女兒的愛和時間, they try so hard



Allison是如何打開自己心理的縫口,讓這樣的關係可以進來?

因為她想表達壓抑在心中20多年的委屈。

她打開心扉,把心裡的疑惑坦誠的講給媽媽聽




很想去愛爸爸媽媽,但,沒有小時候的愛的感覺為基礎,所以她認為現在的那種愛的感覺不一樣



她想得到一個解釋。為什麼把我送給外公外婆帶。哥哥留在你們身邊。媽媽的解釋,因為夫家有重男輕女的觀念。哥哥留在父母身邊,把ALISON送給公公婆婆帶,也是對Allison的保護。

原來如此。媽媽和她道歉!








Allison原諒了父母,但這件事情還是記在她心裡。

 鄧醫生說:孩子對父母的期望,是本能的期望。要和父母和解,首先要承認自己對父母有期待,孩子心中完美的父母,不是每一個都做得到的。

(我想:父母也會有很大的內疚和不安。可以從他們的角度去感受。)

(有的是因為歷史原因,不是人為的,不是自己可以決定的。)





但很多孩子都會卡在這裡,沒辦法承認自己自己的期望,因為怕會更失望。

(我想:Allison尋求表達自己,願意和父母面對面的交談,是很大的能力。就是對自己有希望,對父母有希望,對自己的人生有希望。)

許老師給Allison多一個角度看問題:重男輕女的觀念最大的受害者,是男孩子,他們的壓力不一定比女孩子輕,成長的過程,最怕很多手伸進來,令孩子不能有自己。

可以有那們大的獨立能力,有能力和媽媽分享自己的感受,其實你的底氣、根基是很安穩的。

想想自己擁有什麼?其實Allison很幸運:



媽媽用自己的方式去愛女兒,要女兒不受重男輕女的苦,媽媽也很不捨得啊!


Allison從來沒有想過媽媽的給她的愛,原來背後是要自己去承受那麼大的痛苦!



Allison哭了,原來媽媽是這麼偉大!心理上的刺可以慢慢消失吧!





Allison的第三個幸運的是哥哥和她情感上的連結,一個很大的支持者。沒有成為一個偏頗的人。令Allison這樣完美!

於美人老師總結:

在重男輕女的社會,也不會一下子消失的情況下,做兒女的不要再糾結父母的對錯,不要去追討,好好處理自己的難受,往前看,如何讓自己在這樣童年捆綁裡面,釋放自己。


你一定會找到出路,把自己過好!




(我深深感到:接受自己有期望,有失望;明白父母的情況;感恩自己還擁有什麼;

原諒父母,就是解放自己,就可以move forward!好好的和自己在一起)

第一次听,就有很多感触,因为想起童年,就会想起没有爸爸妈妈的日子,好多思念:

這十幾年,接觸心理成長課程,然後尋找童年的足跡前後,特別是探索原生家庭的學習,回顧自己童年的成長,發現:

小時候,父母和我們聚少離多,常常想念他們,就寫信,婆婆要我做的工作,所以剛會寫字就要寫信,也喜歡讀他們的回信。爸爸媽媽和我們雖然相處時間很少,但影響很大,感覺一直有心靈的連結,所以就算爸爸身體離開,其實他的思維模式,性格和處世,都影響着我。


其實我和當年的孩子相比,幸福很多,幸運很多,因為有婆婆的照顧, 大部分孩子都没有祖父母在身边。

雖然和父母在童年聚少離多,但反而更珍惜,更親密。

所以,一切都是相對的。


凡事向好的方面,向自己擁有的方面看,失落感就會少一些

在現今社會,最多的是隱形缺席,就是和孩子沒有心理,心靈上的感情,連結。

我問自己,你是一個缺席的父母嗎?
yes, 曾經是,終生後悔,導致孩子創傷,需要他一生去療癒。
需要我一生的去原諒自己。

沒有心靈的連結,溝通,缺席的父母就會出現在孩子心理,一個空洞,愛的匱乏,沒有安全感,情緒化,自卑或自大,自憐...心理障礙,人格障礙。

如果童年有創傷,唯有寬恕原諒,理解父母,原諒他們,放過自己,吸收他們教訓。

如果自己也做過缺席的父母,更要理解孩子的情緒背後的東西,渴望,道歉同時 也要寬恕自己,吸收教訓。
學習做自己的父母,才能做好別人的父母。

現在聽這個節目,很有同感,共鳴,也深刻好多。要再聽一次。

第二次邊聽邊寫,幾個鐘頭,好多家里人的經歷,都浮現出路!


感覺自己真的很幸運,父母在我們成長過程中的缺席,是中國歷史造成的,

我們可以理解

但父母的缺席,沒有帶來創傷,反而訓練我們的獨立和自我價值的建立

因為祖母的愛,父母和我們的心上的連結,爭取時間和我們相處,

他們的身教,

對我們的支持和極大的信心,

給我們心理上帶來的愛,

這是最寶貴的!


和父母和解,

最終是和自己和解!

真正愛好自己

活好自己!

以下是【完整版】什麼道理?缺席的父母20190912
(于美人、鄧惠文、賴芳玉、許常德
父母在孩子的生命中是最重要的角色,你曾經缺席嗎?👨👩


Reference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