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pril 17, 2022

還未說再見 - 疫情下的悲傷背後

悲傷處理的反思 - My reflection on grief management  

2022年三月,和很多國家已經經歷的噩夢一樣,香港數千的死亡個案發生,不少遺體都只能匆匆火化,病人從進醫院到離世,沒有機會與家人相見,更別説好好道別,道愛和道謝。

死在香港 屍堆殮房 春亡夏葬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E8%A6%81%E8%81%9E%E6%B8%AF%E8%81%9E/odn-20220422-0422_00174_001/%E6%AD%BB%E5%9C%A8%E9%A6%99%E6%B8%AF--%E5%B1%8D%E5%A0%86%E6%AE%AE%E6%88%BF--%E6%98%A5%E4%BA%A1%E5%A4%8F%E8%91%AC

在完全沒有心裡準備下,就要面對親人突然離逝的事實。很難一下子接受親友的死亡,加上痛失至親的家屬,無法進行正常的離別儀式和哀悼,情緒感覺壓抑累積、沒有出口去釋放。

無可否認,沒有機會好好的道別,道愛,道謝,將會導致大量的情緒困擾和精神問題,巨大的社會問題,很多人的心理和身體上都面對的挑戰!

長期病態性的哀傷 prolong pathological grief

創傷後壓力症

焦慮症

抑鬱症等等精神困擾和疾病

嚴重哀傷困擾者會出現的現象:

1不能接受死亡的事實,denial,憤怒,責備,最後是抑鬱,憂鬱,焦慮...

2 Survival guilt -倖存者的愧疚:爲什麽他走了,我還活著?我爲什麽還在這裏?

有的人染疫,傳染給家人,有的親人就不敵病魔,不幸離世,如果哀傷處理的不好,往往會有對死者有嚴重的罪惡感,"都是我不好,是我害死你的..." ,一股揮之不去的陰影和自責,内疚,重複在腦海裏出現。有些個案認爲,如果可以... 他/她就不會死了,深度的内疚導致抑鬱,去懲罰自己,令自己好過些。嚴重者可能會有自我傷害,自殺的念頭。

3 有的會情願讓自己一直處於哀傷狀態,認爲與親人連結唯一的方法,就是哀傷。

台灣一位精神科醫生指出:

這可能導致長期病態性的哀傷。如果一直放著不處理,除了情緒本身的累積,可能也會合併憂鬱症或創傷壓力症候群一起來,會一直陷在那樣的情境裡思考而走不出來,另一部份也可能會影響到現實生活跟身體狀況,原本的身體狀況可能也會惡化為一些慢性疾病。

如敏感、高血壓、癌症或心臟病、中風等,隨之而來。

參加了「悲傷守護者 - 喪親情緒支援及預設照顧計劃」公眾生死教育講座,三位分享嘉賓和主持的經驗和親生體會,令我感受良多,給我好多啓發和共鳴。

結合自己的人生經驗,我覺得,作爲助人工作者,悲傷守護者,我們可嘗試:

1) 對於早期個案,

聆聽,提供空間,陪伴關懷,讓朋友用他們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他們的哀傷和悲痛,讓他們知道,我在你身邊,我在聆聽,看到,明白,就夠了。

千萬不要說:放下吧,move forward,哀傷也不是辦法,要正做起來啊!

不要比較,每個家人走出來的時間都不同,與離世者親人的關係密切程度都不同,性格不同,心理狀態和質素都不同。

每個人都哀傷時間都不同,而且有的人會因爲親友離世牽動其他情緒困擾,特別是纍計的情緒創傷。所以,真的不能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步伐。也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走出哀傷。

2 )有機會,請他們寫出自己的感受,用寫信或圖畫、藝術方式送給天堂的親友。如有可能,聆聽他們讀出自己的信,描述他們心中的圖畫。從中繼續釋放表達内心的壓抑、悲傷和各種情緒。

3)我常常做的方法是通過催眠和夢境治療,或者植入夢境,通過解夢的互動,心理療愈,加上和哀傷者做五道 - role play( 道愛,道歉,道諒,道謝,道別)可以大大疏解哀傷和壓力,清洗創傷,安撫受傷的内在。慢慢走出哀傷。

很多哀傷的朋友都有夢境,特別是夢見親人回來了,生活片段,都可能活現在夢境中。這是最好的機會和親友連結,讓個案講出夢境和現實生活的故事,講出自己的深層次的感受和困擾和創傷。

有幾個信念,幫助我自己很快度過哀傷,相信也是我一生的修行 -跨越死亡的恐懼:

1)我覺得:每個人都有生離死別的挑戰,每個人都要面對哀傷,我們要做的就是去學習做自己的哀傷輔導員,才有能力去幫助家人,陪伴家人面對哀傷,過度難關。

2)哀傷處理不是人走了才來做,而是之前就要做。是修行。

每天都可能使最後一天,常常和自己“做預演生命的最後一分鐘”的冥想,和自己、親友做

I am sorry, please forgive me,  I also forgive you, thank you, I love you. 常常做,會感覺每天都是新的一天,生命不是在倒數,而是不斷地學習中,直到最後一天,都在學習和體驗。

3) 

死亡不能帶走關係、不能帶走愛和回憶。好好運用愛和回憶,幫我們找回親人的美麗特質和優良的人生態度,他們的價值觀,幫助我們度過難關。

死亡不能帶走精神的軀體。親人靈魂和精神永遠活在我們心中,陪伴左右,活出親人的精神,活得更加好,就是延續親人的精神生命,活出親人的遺願。是對離世親人最好的報答。

4)哀傷是愛的表達,有的人用哭聲,有的人不會哭,用其他方法表達,旅行、園藝、寫作和看電影、運動、工作...走出哀傷。

哀傷也是情感的表達,壓抑的情感,沒有得到疏解,會引發的各種情緒,深層次的童年創傷,夾雜著憤怒、内疚、罪惡感、恐懼、妒忌、恥辱,,孤獨,無奈,,怨恨,混亂,絕望,失去安全感、或價值感等等,需要深度的療愈。(shame, guilty, exclusive, isolate lonely, helpless, anger, resentment, rage, confusion, despair)

每個人的時間都不同。有的可能要和哀傷共存一生。it's all OK.

5)哀傷是人生一部分,需要慢慢去適應。什麽時候你會覺得自己已經走出來了?

當我們回憶起親友的生平,我們還會有思念,但我們多了感恩,回憶時,淚中有笑,笑中有淚,少了悲傷,多了接受和平靜,我們心理狀態已經不同了,哀傷成爲生命的力量,我們就已經成長了,已經跨越了。

6)作爲一個生命工作者,一個哀傷輔者,我們不能起死回生,只能盡力陪伴,原諒自己也會做的不完美,自己也需要減壓,既然是長期的工作, to be sustainable, 就輕鬆一些,哀傷者也會收到我們的正能量,提升自己的感染力。

7)每個人都有能力走出生命的難關,每個人都可以創造出自己悼念親友,表達哀思的方法,沒有時間、地點、空間和任何疫情措施的限制:

看看一位六歲小朋友的拿出自己的玩具,不知不覺擺出這樣的圖畫,表達他對疫情下無法做傳統哀悼的失落和悲傷:孩子的慈悲心,深感敬佩,寄托無數人的哀思,更帶來無限的反思...

 驚訝的是,這個孩子的家人和親友並沒有離世)


和天堂的親友連結
如何紀念天堂的親友?每個人的方式都不同; 何時走出哀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間。
但有一點,就是,化哀傷為力量,是可以共同去做的。 也是生命的選擇。
每個人都有美麗的特質。 人走了,美麗的精神還可以活在家人心中, 好像一行禪師說的:Cloud never dies.
活出他們的精神遺產,夢想, 就是活出他們的精神世界, 延續他們的精神生命,
哀傷就變成了力量。
這也許是天堂親人們的遺願, 最想後人做的事情。


Reference:

哀傷處理,看到夢境的價值



死亡不能帶走關係、不能帶走愛和回憶。正正是這些愛和回憶,幫我們找回親人的美麗特質和優良的人生態度,他們的價值觀,幫助我們度過難關。

我就是這樣走出哀傷的。

我和家人面對生离死别的挑戰



祝你“生日”快樂 -親愛的爸爸



寫在爸爸離開第五年頭的今天


道愛 道謝 道歉 道諒 道別


我的工作



哀傷處理和治療,常常是我的工作一部分,個案中有一半和哀傷有關。我是治療師,也是陪伴者,和他們同行,走出哀傷,也理清很多情緒,放下包袱,活出跟好的自己。

預演生命的最後一分鐘


我的哀傷處理文章分享:

理解生死,跨越生死


如何面对疾病: 照顧者和病人的心態

《遇上癌症,看見生命》

疫下多生離死別宜向兒童陳述事實 家長勿以「去咗旅行瞓咗覺」含糊交代

能解脫痛苦,最強而有力的方法是:認知生老病死之苦是生命輪回之必然….一旦瞭解、接受了這個事實,你不會覺得自己是犧牲者,任何痛苦對你來説都稀鬆平常了。
(達賴喇嘛)




以下是我參加的講座的内容 16/4/2022(星期六):

「悲傷守護者 - 喪親情緒支援及預設照顧計劃」公眾生死教育講座
講座題目:還未說再見

內容:
疫情下,無法探病、沒機會見最後一面、沒有瞻仰遺容、沒有喪禮、甚至沒說再見。
死亡只是一連串訊息,但不真實。
他,真的死了嗎?

馬來西亞在一年多前已經歷香港今天的情況,究竟新冠肺炎遺族的哀傷有否不同?哀傷輔導又應如何進行?

講者:
馮以量先生(孝恩輔導與諮商部門主管,粵語分享)
丘淑霖小姐(愛FM電台主持,新冠肺炎遺族,普通話分享)
梁梓敦先生(聖公會聖匠堂長者地區中心安寧服務部高級服務經理,粵語分享)

日期:16/4/2022(星期六)
時間:1900-2100  
形式:Zoom
費用:全免
報名登入:https://www.art-mate.net/doc/62245
查詢:聖公會聖匠堂 安寧服務部 2362 0268

17 4 2022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