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30, 2015

情緒的提示 如何轉化

2015711日快速轉化工作坊後感 
Elaine Tse
今晚工作坊全場滿座, 也許是題目吸引, 如何快速?如何轉化?
工作坊開始時,周華山博士指出,很多不愉快而重大事情出現,往往是情緒所帶動. 這情緒是好還是壞?
情緒沒有好壞,每一種情緒都對我們有特別的提示. 例如:
自卑 因我常與人比較,覺得我不夠好,不懂愛自己.這情緒提示我不須與人比較,我可以欣賞自己,接納自己.找回自己的力量.
內疚 我不認同我以往所做之事情/行為.這情緒提示我不須活在過去.
恐懼 不夠勇氣面對. 這情緒提示我拿出勇氣,面對它,處理它.愈大的恐懼,須愈大的勇氣去征服,當征服了這恐懼,住住帶來人生重大的突破.
又或是對未來的憂慮,這提示我活在當下.
無奈 是沒有選擇. 這情緒提示我有選擇
寂寞 是收藏自己,這情緒提示我須要愛,須要與外界聯繫,開放自己,信任別人.
迷罔-失去方向,被外物所控制.這情緒提示我返回自己的內在小孩,思考什麼最能推動自己
又或是我俳徊於別人要求我扮演的角色中,我內外不一致,這情緒提示我停止做他人想我做之事.
傷心 是失去我所愛.這情緒提示我須放手,放下我的期望,不再執著
拒絕別人 是不信任,包括恐懼,又或是曾被傷害,這情緒提示我須處理那曾被傷害的內在小孩
仰鬱 - 是自我批評,自我攻擊
憤怒 -非單一情緒,可包含多種情緒,一層一層的剥下,找真正情緒
嫉妒 提示我須大方.
每一人也有一至兩種核心情緒,這些情緒帶來一生中同一模式的事不斷重演。
我支持的嘉賓很冷漠,目光或放在地上,或放在遠處。他自覺心情平靜,沒有情緒要處理。 我問他想改善與某人的相處嗎?他覺得媽媽很囉唆,不理解他,難於相處。他感到寂寞。
導師帶領嘉賓,把這情緒//事拉得老遠、老遠,這人/事變得像微塵般小。從另一角度看,如果這情緒//事帶給是給我的學習,我學習了什麼? 
我的嘉賓反醒到,他討厭媽媽的囉唆,經常逃避,收蔵自己,有時,不單不理啋媽媽,對其他人也一樣不理啋,而心底裏常有卻是孤單,寂寞.
對比剛才導師所說寂寞這情緒提示我須要愛,須要與外界聯繫,開放自己,信任別人.他眼睛閃亮了,他驚訝地發現自己常收蔵自己,不單影響他與媽媽的關係,還促使他女友離開他.而且亦影響到他與其他人相處.他承認心底裏渴望愛.
導師帶領嘉賓想想自己可以有什麼選擇, 嘉賓選擇開放自己,接納別人,他明白媽媽的囉唆多出於關懷,只要他打開溝通的大門,媽媽會給他的源源不絶的愛.

短短的工作坊中,我的嘉賓本是一面冷漠,目光散漫,當他領悟到寂寞這情緒向他的提示時,他展現喜悅的笑容,眼光閃亮的與我四目交投.

Wednesday, July 29, 2015

学习成功者的心态

学习成功者的心态


6.7.2015

题图: 斯坦福大学纪念教堂,来自网络。

一诺写在前面:本文作者黄嘉,Karen Wong,是诺主在硅谷新认识的靠谱朋友。她的“标签”是:

威尔逊|WSGR国际律师事务所Palo Alto 办公室合伙人。Tufts生物学博士,哈佛博士后,法律博士JD, 从事知识产权法律事业近二十年。她7年就晋升为WSGR的合伙人,是其美国总部唯一一位大陆背景的合伙人。
我不是律师,对律所的名字傻傻搞不清楚,这个所有多牛呢? 看这个: WSGR代表公司在美国上市(IPO)的案例数量排名第一,代表公司进行风险融资数量也是全美之冠。律所扎根硅谷,共有600多名律师,为全球超过300家上市公司和3,000家私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在北京,上海和香港都设有办公室。

成功者的心态
我二十多年前背着一个背囊,赤手来美国留学和就业。当时大多数中国留学生来美国是读研究生院,最早也只是从大学起步。现在的家长,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将孩子送到外国念高中、中学的,比比皆是,甚至将来小学,可能幼儿园就都把孩子送出来了。父母望子成龙心切,把一生的积蓄都花在孩子留学上,千方百计为孩子找门路考进常春藤级别的名牌大学,如哈佛、耶鲁、斯坦福等等, 以为进了这些学校就把孩子带上了畅通无阻的事业康庄大道。其实,孩子们真正要面对的考验是在离开象牙塔之际,如何面对象牙塔之外的职场竞争。

作为国际律师事务所,我们每年都会从常春藤学校招几十个见习生,经过筛选最终能来参加面试的学生中有一半通不过。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国内尖子大学本科生,斯坦福的博士,也是哈佛大学的法学博士。 如此超群的学历,让我们非常想聘请他。但是,他一进来,一面试,我们却直接给他打了一个问号。

当我问他:“去年夏天,你去了哪间律师事务所做见习生?”他马上脸红脖子粗,神态紧张,口齿变得结结巴巴。原来,去年夏天他没有找到在律师事务做见习生的工作。作为哈佛法学院的学生没能找到工作,也许当时他认为这是一件非常羞耻的事。其实没有得到工作就直接告诉别人,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只要保持振作向上的心态,诚垦地阐述求职的欲望,我们不会在意过往的失败。是他回答问题的表现和面对失败的态度让我们只能拒绝了他。

学生和家长在整个成长教育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这点:美国精英职场注重素质,气质,这不是分数和文凭可以反映出来的。我碰到过不少美国名牌高中如Andover,还有其它学校的学生 (有一位后来上了斯坦福法学院,现在加州做法官),我们聚在一起时,时常提醒大家和自己 - 我们所关心的是你想去哪里,不是你从哪里来!We care where you are going, not where you were coming from。在面试时我们特别想知道一个名校出来的学生能否承受压力和挫折,如何在不可能中找到可能。

我认为往往能否做到这点不在于实际能力,而在于内在的心态和价值观。尽管你拿着常春藤的敲门砖,如果没有成功人士的心态和价值观,也难以敲开精英职场的大门。
我希望能帮助新的一辈建立一种成功人士具备的不择不饶的素质。我经常往返中美两地,为双边的客户服务。我看到不少的真实个案,令我感触良多,促使我创办3C平台 (3Cforum.org, from College to Career,we Connect),给年轻人做点贡献。

有一次在北京某个酒店餐厅里,我坐在一个中年美国人和一个年轻中国男孩旁边,无意中听到他们之间的交谈。

美国人先作了一番自我介绍。他说他是在以色列出生的,到美国MIT念MBA,毕业后到华尔街作分析师,之后,做了风险投资,投了不少的公司,后来又成立了一个私募股权基金,建立了不少公司。然后,他问这个年轻人:“你喜欢做什么?”

年轻人一开口就回答,我爸爸在哪儿工作,我妈妈在哪儿工作,姨姨是某某的助手, 一大堆的话都是关于别人做什么。

那美国人愣了愣,又问他:“你自己喜欢做什么?平时有空的时候,你喜欢干嘛?”
年轻人说:“我对钢琴蛮有兴趣的,但妈妈说,弹钢琴是弹不出事业的,所以,我也没有怎么继续努力。”

美国人又问:“你平常喜欢看什么书?”

年轻人说:“我喜欢看林肯自传,I admire President Lincoln ….. 他是民族英雄……很小就很崇拜他……”

年轻人的回答给我的感觉是, 他说的好像都是小学、中学作文题材, 是老师出的题目,而不是自己真的喜欢什么书,也许他平常根本没有看什么书。

那美国人还是不断问他的嗜好等等,但年轻人都讲不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实际上那美国人一直在想了解这年轻人是怎么样的一个人:Who are you? What interests you? What would you like to be?

这个孩子为了满足父母的期望,失去了自己独立思考空间和能力,更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讲出代表自己的故事。我当时在旁听到这段对话,非常有感触,很想帮助像这样的年轻人找到自我,建立独立判断能力。在进军职场的时候,让他们能挖掘内在的潜能。
所以今年我们推出了一个课程 (具体内容在下面),旨在帮助同学们启动自己的梦想事业。来自斯坦福大学的商学院、工学院及教育学院的著名教授和硅谷的成功人士亲自讲课,教授一套成功人的心理,思维模式,表达和沟通技巧。无论干什么工作,这些知识、技能都会是终生受用的。

在我晋升合伙人的过程中,每一样都不能缺少。例如在工作上,我每时每刻都要用到表达、讲故事的本领。对外,我要向新的客户讲为什么应该考虑聘请我们事务所,我们的团队如何能帮助客户解决难题,怎么给客户带来价值。对内,为了组织一个最适合客户的律师团队,我要向同事、助手解释案子的来龙去脉提高大家的积极性。

精英职场的面试是一个考你讲故事的场合,一定要把握住。课程里我们还邀请了世界500强企业的高管教练亲自示范,通过模拟面试给予学生现场反馈和指导。

美国的精英职场,一般指的是投资银行,管理咨询公司,和大型律师事务所。他们每年在全世界最顶尖学府聘请高才生,而能进入这个精英职场的中国留学生是凤毛麟角。甚至50%以上在常春藤大学里的中国留学生都在美国找不到正式工作。这不是美国的就业机会少,而主要是中国学生缺乏足够的职业规划和求职能力。而且这种能力,不仅对“精英职场“,对职场都有广泛的适用价值。

回顾二十多年前,我们这一輩学生来到美国这个陌生的国家留学开拓事业, 是多么渴望有人能给我们指点路经与方向。我作为过来人,希望通过3C平台帮助年轻的一代少走一点弯路,早日踏上成功的道路!



以上纯属我个人体会和观点,和威尔逊|WSGR或其申请和面试过程无关。
课程说明:

见啥牛人?

Professor William Damon: 斯坦福教育学院著名教授, 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院士,青少年心里专家,其《追求人生目的路经》一书为青少年心路发展的权威,成为美国家长首选读物
Prof. Barry Katz: 斯坦福大学的设计学院客座讲师, 世界著名设计公司IDEO顾问,致力设计思维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帮助企业打造创新文化
Prof. Hannah Winter:斯坦福学院和工程学院客座讲师,SDG咨询事务所合伙人,为世界500强企业与其高层管理人员提供咨询服务
Jackie McGrath: 斯坦福商学院和工程学院客座讲师,世界500强企业行政人员教练
Michael Gains:斯坦福商学院和工程学院客座讲师,世界500强企业行政人员教练
Prof. Tom Kosnik: 斯坦福大学科学与工程管理学院教授
Dr. Chunmei Zhao, Ph.D. : 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职业发展部主管
Dr. Karen Wong, Ph.D., J.D.: 黄嘉博士律师,3C平台创办人,威尔逊|WSGR国际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他们要干什么?

在在斯坦福大学, 8月17-21号,开办一周的《影响你一生的职业规划课程》
为了帮你,(对,在美华人留学生,不限专业,本科到博士都可以),在美国精英职场找工作,做职场规划。 5天的时间,不仅听上面各位牛人解析进军美国精英职场的要领, 还实地走访在硅谷的500百强企业,包括高盛、波斯顿顾问公司,Yelp 等,与企业高管面对面交流和学习。

哪有这么好的事儿

Too good to be true是吧? 的确,没那么好的事。你如果被选中的话 (一共35个名额),你的机票住宿得自己搞定。
课程本身,3天讲座和工作坊学费是$3,000,五天课程包括两天实地公司采访共$5,000。斯坦福校方估计是课程是8千到1万刀左右的价值。不过!
3C平台为成绩优秀,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高达$5,000奖学金,即学费全免。奖学金申请到7/15 截止。学费包括课程资料,午餐和到有关公司访问的交通费,不包括机票住所或寄宿安排。
要申请,去网站 http://www.3cforum.org/how_to_apply.html 填申请表 (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你会收到一个电话面试。如果被选中,就可以准备来啦!注意奖学金的申请是7月15号, 所以赶紧的!

为啥有这么好的事儿?

因为黄嘉同学的自己募了一笔钱,做了非盈利组织3C (3CForum.org, From College to Career, We Connect), 就是为了做这事儿 - 帮助世界各地的大学毕业生,研究生,离开学校后,不论在美国还是世界任何地方,找到自己梦想的事业。
她又靠自己再硅谷多年的圈子人脉请了上面这些牛人给大家用远低于市场价的报酬做这个课程的讲师, 请了企业开门接待学生。

一诺说几句


其实我们开始做奴隶社会的一个起因, 就和Karen要做的这事有关。 那时候 (2014年1月) 我挺着大肚子等老三出来。姨妈朋友的孩子在美国大学毕业,找工作的过程万分沮丧,找到我希望听一些“指导”。电话里一聊天,我发现自己这些年在麦肯锡美国和中国做面试官,的确有很多东西可以拿来和年轻人分享,让大家少走写弯路。这些于是就成了奴隶社会最早的一系列文章 “八年面官经验谈”。
Karen在美国做了很多年律师,中文水平退化 (呵呵Karen别打我),所以虽然没像我这样码字扯皮,但她做了更牛掰的事儿,整了一帮牛人,在高大上的硅谷斯坦福,给大家上一周的课。 而且就像课程名字起的, 我真相信这一周会“改变你一生“。
所以大家快报名吧,来硅谷度过一个不一样的夏天。
下面是以前一诺写过的文章
关注奴隶社会后发送“一诺”可以读到我的其它文章。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DMyOTcxMQ==&mid=209187089&idx=1&sn=237b52567136d6b23c5d0ee8f6b8c428&scene=1&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d

奴隶社会一周年精选文集《女神经过》已经上线当当、亚马逊等网店。文末阅读原文链接可以购书。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读经典老文章,发送 m 或者点下面的菜单。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请回复「投稿」。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们:
诚恳鼓励大家转给可能需要的朋友

【最高的情商,就是滿懷感恩去工作 !】

【最高的情商,就是滿懷感恩去工作 !】

 🔹有位父親告誡兒子三句話:"遇到一位好領導,要忠心為他工作;假如第一份工作就有很好的薪水,那算你的運氣好,要努力工作以感恩惜福;萬一薪水不理想,就要懂得在工作中磨煉自己的技藝。"

 🔹這位父親無疑是睿智的。所有的年輕人都應將這三句話深深地記在心裡,始終秉行這個原則做事。

 🔹或許每一份工作都無法盡善盡美,但還是要感謝工作環境,感謝老板,感謝每一次的工作機會,滿懷感恩之心去工作。即使起初位居他人之下,也不要去計較,要積極地將每一次工作任務視為一個新的開始,一段新的體驗,一扇通往成功的機會之門。

 🔹因為每一份工作都有寶貴的經驗和資源,如失敗的沮喪、成功的喜悅、老板的嚴苛、同事間的競爭等,這些都是任何一個工作者走向成功必須體驗的感受和必須經曆的鍛造。

 🔹吉百利大中國區人力資源總監曹淵勇表示,目前一些處在實習期的大學畢業生,還沒幹活就先和老板談條件,或者在新崗位上剛取得一點小成績,就和部門主管討價還價,這是不合時宜的。"

 🔹這時,他們要懂得感謝企業的培養,而不是計較是否應多拿幾百元錢,應該在自己有業績的時候,再向企業提出合理的加薪要求,這樣在企業裡才能有更大的發展。"

 🔹在企業中,知道感恩的人會更受到歡迎。人力資源專家表示,許多知名企業在招聘員工時,看重的不僅僅是他們的專業知識,而是他們處理問題的方式和融入企業的速度,換句話說,就是能否懷著一顆感恩之心去踏實做人、做事。

 🔹然而,現在有很多員工可以為一個陌路人點滴的幫助而感激不已,卻無視朝夕相處的老板的種種恩惠。他們將這一切視為理所當然,視為純粹的商業交換關係。

 🔹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給兒子的信中曾這樣寫道:現在,每當我想起我曾供職的公司,想起我當年的老板休伊特和塔特爾兩先生,內心就湧起感激之情,那段工作生涯是我一生奮鬥的開端,為我打下了成功的基礎,我永遠對那三年半的經曆感激不已。


 🔹正是因為我們有了這次工作機會,才有了生存的物質和實現人生價值的舞台;我們的聰明才智才有了萌芽的樂土;我們的人生閱曆才得以豐富;我們的能力和才華才有得以施展的機會和空間。所以,為什麼不告訴領導,感謝他給你機會呢?

 🔹當然,每個人的成功都離不開自己的努力。可無論你的行為是多麼的完美和明智,你都不能不對別人心存感激。

 🔹想想自己的每次行動,哪一次沒有人的幫助?正是有了同事的理解和支持,還有平時從他們身上學到的知識,才讓你有了成才和晉升的機會。

 🔹成功學家安東尼說:"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顆感恩之心,時時對自己的現狀心存感激,同時也要對別人為你所做的一切懷有敬意和感恩之情。領袖的責任之一便是謝謝。"

 🔹一位由普通職員晉升為總經理的人士這樣說道:"我剛到這家公司時,隻是一名沒有任何經驗的普通職員,為什麼在短短兩年內就被晉升為總經理?

 🔹這是因為,我時常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工作,我感謝老板給予我的機會,我感謝同事對我的點滴關懷與幫助。’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正是這種感恩心,讓我更加努力工作,我要盡最大的努力來回報這一切,沒想到,生活卻給予我更大的回報。

 🔹滿懷感恩去工作,並不僅僅有利於公司和老板,"感激能帶來更多值得感激的事情。這是宇宙中的一條永恒的法則。"班尼迪克特說:"受人恩惠不是美德,報恩才是。當人擁有感恩之心的時候,美德就產生了。"不要以為工作是平淡乏味的,當你滿懷感恩之心去工作時,你就很容易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一個更有親和力和影響力的人,一個有著獨特的個人魅力的人。

 🔹你要相信:感恩將為你開啟一扇神奇的力量之門,發掘出你無窮的潛力,迎接你的也將是更多、更好的工作機會和成功機會。

Tuesday, July 28, 2015

Movie review - INSIDE OUT - 反轉情緒 擁抱情绪 走出情绪

27 7 2015

情绪是没有满足的需要?


Inside Out - 反轉情緒-Pixar and Disney Land 又一新作!一個全家大小都可以一起學習的成長教材!極力推薦家長和孩子今年暑假看的電影!

 Pixar 的電影,我從沒錯過!每次都帶我回到童年時,每次都有新的玩意和啟發!

我喜歡Pixar的幻想,寫實交替,有內容又有哲理的故事,在沒有看任何影評的前提下,昨天,我獨自走進戲院,享受被電影完全催眠的狀態,帶我再去探險,再來一次反轉童年!

情緒是什麼?如何轉化?看起來是一個頗為高深的問題,然而,INSIDE OUT 給世界上的無數的家庭送上一部形象化地解讀情緒-思想的的電影。情緒轉化,好重要,同時可以好好玩!

表面上是一個兒童電影,用誇張的手法描述情緒,但這也許是它的魅力之處。像夢境一樣,充分表現了潛意識的特點:毫不留情,一針見血,做一個好戲給自己看,去愛自己,面對自己,不需要面具! So profound but really crazy. That is our subconscious mind power!




 Inside Out - “反轉腦朋友” (這是香港用中文名字), “反轉情緒,反轉性格,反轉潛意識”是我的給它的演繹。我覺得更能體現電影的深度和原意。

但我簡直不相信,Pixar 的製作團隊可以將摸不著,看不見的意識和潛意識,核心情緒,核心記憶,長期記憶,思維模式,高難度的情緒轉化,信念和價值觀的課題,正面心理學,夢境的原理,潛意識的運作.....這些抽象的元素通通放進電影裡,變成角色,如Love,Joy,Sadness,Fear,loneliness,Family Relationship,Friendship,Youth,Imagination,Anger,Madness, Disgust,而這些角色的後面,也就是這些思想的後面,就是潛意識。電影將所有這些複雜的內在關係,加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形象化,故事化,戲劇化,娛樂化,讓我想起一個新的單字- EDUTAIMENT,that is called educational and entertainment。





不論是小孩子還是大人,電影裡的每一情景和行為,都會給我們帶來會心的微笑或反思!從潛意識的角度,都是我們每一刻,每一秒的寫照!這就是該電影最微妙,最吸引的地方!

每個人的喜怒哀樂是如何產生?潛意識是一個無限大的記憶庫,裡面有很多部分, 叫做sub-characters, 次人格:Joy, Fear,Sadness, Anger, Disgust , Manic, Madness, 背後都是由核心情緒控制。而每一個情緒都製造出一個思想,每個思想都會製造出以個實質的行為,導致不同的結果。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次人格會佔上風,主導人的情緒的行為。

電影用遊戲機的形式作為控制室- 也就是人的大腦,將Outside的主角Riley 一個青春期的女孩和他的爸爸媽媽的所有行為,情緒都一一掌控!也就是說,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是潛意識的投射和反應!電影裡,成長不是一個孩子的事,而是一個全家每個人的事。孩子的情緒起落,與家長的情緒又直接的關係。現實生活中,更是如此。





電影還給我幾個啟示:

1
孩子的童年是否有足夠的愛,父母的關心,將影響孩子的一生。負面的教育方法導致童年陰影,產生恐懼。幼年Riley吃飯時不懂事,父母不耐煩的態度,已經足夠影響她後來的飲食習慣,,對Broccoli的恐懼就是一個好的例子。



2
青春期人的個性開始萌芽,面對新的環境的挑戰,特別是身邊沒有了朋友,情緒容易波動是自然的現象。這個時候,家人的聆聽,支持和理解很重要。電影中每個人都面對新的挑戰,大人忙於工作,開新公司,忽略了小孩的情感,孩子的情緒沒人理會,更談不上溝通和情感上的表達,導致嚴重問題,Riley一時衝動,running away, 想回老家去,找回以前的友谊、溫暖和安逸。





我深感情感表達的重要性,不要壓抑,有問題就拿​​​​出來討論。首先,大人要做好榜樣。

最後,Riley終於表達了自己很不適應新環境的情緒,父母告訴她," We are also missing home" 我們大人也很不習慣,要面對很多困難,但大家為的是更好的將來。當大家表達出來,情緒得以疏導,人就會身心安頓,智慧就自然而來。



所以,問題不是問題,如何面對問題,面對問題的態度才是關鍵!在生活轉變的時刻,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情緒更需要得到關注!

3
狂躁是電影的最大衝突點,也是一般人性格中最大的問題,導致情況失控,父母發脾氣,或直接發在孩子身上,孩子會很敏感。也將會給個孩子留下陰影,影響他們的性格發展。電影提醒我們要特別留意這點。所以,要令自己處於平靜安頓的狀態,管理好情緒,是一個終生的修煉和修養。




4
電影中的兩個主角:Joy 和Sadness 都是小女孩Riley的內在性格。兩個不斷互相牽制,互相學習,一起成長。

電影中inside的Joy (Riley的內在性格之一)一開始嫌Sadness太負面,不讓她講話,怕她散佈負能量。但結果是令Sadness 沒有發揮的機會。導致Riley( Sadness 是Riley的內在性格之一)走向更憂鬱,孤獨和反叛。



也許,這是Joy的shadow的投射,越擔心,就越將別人推向焦慮的深淵。

經過一番self teaching process, 電影裡是一系列的impossible missions 的挑戰,克服無數的難以想像的困難,joy發現她的正能量也給了Sadness,Sadness並非她的全部,她還有自己的優點, 如危机感和周密的思考。 Sadness也在轉化,當Joy讓Sadness發揮她的優點,sadness有了自信,自我轉化就自然而然開始了。


這正是我的一大寫照。

From, this movie, I see myself inside out! Amazing!. Knowing myself better. This movie is an emotion management therapy.

對於負面情緒的態度是排斥還是接納,包容和理解,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這個部分是該電影給我的最大啟示。雖然我明白這個道理,但很不容易應用出來。別人有情緒,自己也容易受影響。將自己的shadow投射出去,問題沒得到解決,反而搞大問題。

電影告訴我們,每個角色,都是我們的次人格,都是自己的一部分。如果自己看不到自己的情緒,就會很容易被別人的情緒所控制,而投訴是別人搞到我這樣差的情緒!將自己視為受害者。

每個次人格後面都有一個正向動機。擁抱自己所有的次人格。这些都是自己的一部分,接纳它们吧!



Joy的成長是擁抱sadness,擁抱內在的不完美,也看到不完美的背後,有其美麗的地方。 Joy最美麗的地方就是她的樂觀,自信,compassion on helping people to master happiness 和相信每個人都想追求快樂!

負面情緒來至負面的記憶。 Sadness的記憶體里大部分都是負面東西。沒有處理。遇到任何事總是從負面去想,也許她的second gain 可以提醒他、預防她失去,動機是讓自己有足夠的安全感。但壞處是常常處於焦慮狀態,恐懼和無助令她失去能量,萎縮,病態狀態。所以,越怕失去,就越失去。

Sadness 的成長是看到自己也想快樂,而壓抑的心情通過表達得以疏解,找回家人的愛和自信!

5
樂觀的重要性:電影令我對樂觀有了新的認識,正面思維和樂觀的態度,是解決問題的最捷近的方法,因為樂觀和正面,我們就可以平靜,冷靜,身體就會產生身體面對壓力所需要的荷爾蒙,支持身體去面對困難。悲觀的情緒,只會產生破壞、消耗身體的荷爾蒙,導致頭痛或病症。

樂觀,就會平靜,平靜,就會出智慧!在困難的時刻,Joy的正面心理學幫她找到很多方法,每次經歷一個失敗,都得到了一個新的方法,成功的希望一直支持著她,最後的成功,是接納SADNESS,讓她來決定Riley命運。 Sadness受到極大的鼓舞,發揮她的特長,就是表達自己的當下的情緒給父母,希望得到他們的理解。 Riley回來了!她的潛意識Sadness 決定要
Ril​​ey和父母​​​​傾訴自己的恐懼,壓力,煩惱。這是溝通的開始!


當父母也表明自己的心情,We miss home too, the backyard, the ski on the ice lake and school hockey team…對自己和別人的同理心,將一家人的心聚合在一起…..原來每個人都有壓力,大家都有困難,有擔心,家長的信心和樂觀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情緒。

Riley談到父母的期望成為壓力,父母不zai給她壓力,就是最大的支持!

Riley從Hockey找到自信,輸贏不在重要,她記起以前開心的一幕: 輸了有team members的support,是她記憶中最開心的一部分。

在低潮的時候,都可以想想自己最開心的時刻,最令人鼓舞的時刻,就是信心的來源!





6
從解夢,到解讀電影!

Inside out!整個電影穿梭夢裡夢外,inside - 夢,就是我們的睡眠時的潛意識,清醒的狀態就是-out,解夢的重要性,可以通過這個電影得到答案。

解夢,就是解讀我們的控制中心,我們的大腦是思維活動; 電影中有句對白很精彩:他說:那是夢,是夢,是假的!

這是很多人的看法。不解讀噩夢,只是胡思亂想,噩夢真的會發生!現實的Riley將夢境變成事實,離家出走!就是最好的證明!夢中的Family island collapsed就發生了。

這是其中一個電影的insights – 告訴我們:不解讀夢境,以為只是假的,或胡思亂想,加重自己的心理負擔,就是不去解決問題,不去面對負面記憶,不去做出改變,那麼噩夢真的就發生!

Inside Out,處處都是symbols,都有metaphor的寓意,解讀它,就是解讀自己的心理,解讀自己的情緒,好像是解讀夢境一樣,是情緒的大本營。

表面上是一個兒童電影,用誇張的手法描述情緒,但這也許是它的魅力之處。像夢境一樣,

充分錶現了潛意識的特點:毫不留情,一針見血,做一個好戲給自己看,去愛自己,面對自

己,不需要面具! So profound but really crazy. That is our subconscious mind power!





7
電影反轉家長和孩子的心理,倒空自己內在的世界,看到一個多重性格,多种情緒的自己。
從這部電影,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認識自己的情緒和性格,不論是JOY還是SADNESS,都給自己一個解讀,看到背後的緣故和動機,拼出以個完整的自己,感受這樣的自己,接受這樣一個自己,和不同的情緒做朋友,学习如何適當地,直接地、坦诚地、舒服地表達自己的感受,表達自己的情緒,就能走向一個更完美的自己!



Reference reading and liste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