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1, 2014

Life is ... 生命,如果只剩1分鐘

Dr CHEN YI De  

陳一德老師催眠課程的溫習帶來的啟示

上兩天,感恩回到催眠講師課程的課室, 再次感受老師的教誨和個案分析,強化自己心身療愈的態度的基礎.學習如何用自我催眠保持心身安頓,平靜,合一,更加清晰自己的使命是幫助別人去探索自我,覺醒,用潛意識的力量,去活出夢想的同時,自己得到修煉和成長.


老師不斷忠告我們,作為一個催眠師、助人工作者,我們所需有要的技術只是一湯匙,但我們需要的愛心,耐心和同理心如海洋。自我修煉是第一重要。首先是對自己要有足夠的同理心,要好好照顧好自己的心靈和身體。才能有能力幫助別人。

這次溫習,我被邀請作部分同聲口譯,令我特別震撼的是幫老師一起作時間及前世回溯的催眠,有一段是想象死亡的一刻。虽然我的潜意识不能进入画面,看不到自己的前世,但我深刻感受到,想象到死亡的一刻,我最想要的状态是什么。最好的善终,是无牵无挂,不是活着要心身安顿,死前也可以做到,留下正能量给别人,希望给别人,感恩给别人,自己可以安静的离去。

每個人每天都向死亡邁前一步。死亡不知何時來到。這正是死亡的正面意义,提醒我們每天都可能是最后一天,每天都是那麼寶貴,每天都要感謝應該感謝的,學習應該學習的,放下應該放下的,發放愛和關懷,讓身邊的人都開心一些。活在此刻,活在當下!

在面對病痛的問題上,老師從一個個案的催眠治療過程示范,我深深感受到他那份無限的愛心,關懷。他不帶任何期望,但我收到的信息非常明確: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有個案的一部分,問下自己,你愛自己嗎?和病痛對這干,不休息,反感,憤怒,無奈,都只能是在消耗能量!病痛是一個 symbol 和暗示,要我們學習改陋習,同理它,不要重復,輪回過去的錯誤。一錯再錯。

可以改變的就積極去改變,不能改變的就要接受,甚至擁抱她,和平共處。病痛反而会减轻或消失。

"問題就是解決",老師的不斷重復這句話。我想,因為問題大部分與自己有關,潛意識早有答案。看看我們的夢,或前世,我們的內在小孩,我們的智慧老人,超我,所有的资源,都在潛意識裡,等我們去發現,發揮!

這次的溫習我對前世回溯的應用明白很多。通過催眠,潛意識建立出影像或感覺,是一種正幻覺吧。從中帶來的是象征意義。就像是夢,去覺察,感覺,覺醒,從而找到问题的根源,解决的方法和人生的方向,或自己的內在熱情...

老師還作了內在小孩的示范。

童年對我們的性格影響之深,童年的陰影,往往可以影響我們的大半生。學習原諒、寬恕自己和別人,用成長的自己去接納內在的脆弱面,去給愛和關懷這個曾經受傷的小孩,和這個仍沒長大的部分。看到跟多的可能性,跳出限制我們的陰影,信念和價值觀。

接受別人,他們可能曾經傷害我們,但他們也是受害者。

寬恕別人,就是解放自己!用全新的角度看自己,看别人。

老師講夢,解夢,講的很地道准確:不斷重復的夢必須處理。很多時候,噩夢都看到自信心的危機。老師用了好多時間講自信心的問題。自信心危機可以從的背后是恐懼和焦慮。他一再說,與其不斷把能量化在恐懼和焦慮上,身心受損, 倒不如選择寬恕自己,原諒自己的同时,寬恕原谅别人,回到心身安頓的狀態,我們的潛意識自然會有能量和創意去解決任何困難的!

潛意識分過去、現在和將來潛意識式,夢是潛意識在睡眠時的活動,我們可以看到夢的空間可以超越時間和空間,超我,高人總是在左右,提醒我們感受夢的感受,夢中的情緒,就是心靈深處的情绪,更要去感受身體的感受。看夢在提醒什麼,要我們去覺察什麼?改變什麼,學習什麼,追求什麼,我到底需要什麼才可以自在,合一,持續發展,成長?

我要記住,我們的工作是要給人正能量,催眠中的每一句話,都是一個暗示,必須是正面,積極的。怎樣才能做到?不斷自我催眠 - 自我反省,自我修正,自我强化,終身的修煉。

Dear my NGH 11-2014 classmates,

 Last two days, i was grateful to join your class to review hypnotherapy trainer course, getting more resources and cases studies, that will help guide us to explore ourselves, awaking ourselves and get through any challenges.

I am Donna, one of my practices is  dream therapy, by using hypnotherapy technique, psycho analysis and N L P... if u have any recurring dreams, crazy dreams that you think over and over, or damage your sleep quality, please feel free to call me to discuss, sharing and explore. Huge transformation from health to spiritual is to create if we follow our dream insights, change from our inside once we live on our dreams, no matter how nasty on the surface. Inside is a beautiful, resourceful you.

with Gratitude

Below is an article I really appreciate and am studying. For your reference.





1生命,如果只剩1分鐘王維玲
你是否想過,如果有一天你最愛的人的生命只剩下最後1分鐘,在那個當下,你心中最誠實的想法是什麼?這是一個尖銳的假想題,一般人會下意識逃避不去想,可是導演陳慧翎偏偏就碰到了這個難題。當她在上海拍戲時,突然接到通知,相知相惜多年的燈光師男友突然腦中風,病情危急。

「當時我拚命祈禱只要再給我1分鐘,再多1分鐘,」陳慧翎當時心中浮現的全是過去的美好,但回憶有多美好,悔恨就有多強烈,因為在過去還是「當下」時,你並沒有好好珍惜,直到這1分鐘被冷不防地收走,才知道它的珍貴。為了讓那最後1分鐘不留下任何遺憾,其實在前面1001000分鐘裡,你必須用盡全力去感受珍惜而這也是陳慧翎在最新電影作品《只要1分鐘》裡想要傳達的訊息,表面上講的是人與寵物間的情感,其實最終想探討的卻是生命的溫暖與愛的力量。

「我一直對死亡這個議題很迷戀」,個子嬌小的陳慧翎笑起來像娃娃一樣甜,但她卻可以非常冷靜的敘述各種死亡故事,當在場的每個人都哭得唏哩嘩啦,她其實早已能夠跳脫這些生命難以承受之重,用舉重若輕的手法,帶領觀眾看見死亡陰影背後的點點微光。這需要多麼堅強的心志與透徹的雙眼才能做到?

她寫過1個劇本,每1集的故事中都會有1個人死掉,在死亡底下,她挖掘的其實是每個人心中對愛的渴望與追求。在看似文明安全的現代社會,大部分的人都被保護得太好,不去看殘酷、真實、醜陋與遺憾的一面,這樣的人生,也許輕鬆,卻有些可惜,因為你從來沒有「醒來」,在失去的痛苦中,回頭學會珍惜與付出,生命的沉重與輕盈,其實只是心念的轉換瞬間。

而電影女主角張鈞甯在片中扮演1個成日埋首工作的女強人,偶然間收養了即將被安樂死的黃金獵犬,當生活與工作不斷衝突、失衡,反而是對寵物無私的愛,幫助她做出人生抉擇。

上天的安排是奇妙的,自己也有養狗的張鈞甯在拍片過程中,有了思考「若我的狗也像電影一樣生病死去,我會怎麼辦?」的機會,而拍完電影後的短短1個月,她的愛犬Nemo也不幸因為惡性血管瘤離開了。

「我很慶幸自己已經在片中經歷過一樣的事,我從中學到,只要你曾經真正的愛過,你就可以換一個心情去面對死亡,不再感到遺憾與後悔。」即使每次想到還是會哽咽流淚,張鈞甯的嘴邊卻掛著溫暖透徹的微笑。
現在的張鈞甯,不再像前2年《30》採訪她時,有一種急著想要抓住一切的焦慮與茫然。當時她在30歲的關卡前徬徨無措。最後她發現,只有鬆開完美主義,才看得見世界的遼闊與包容,她不再管自己跳舞好不好看、唱歌好不好聽,而是用快樂的心情跳舞、唱歌、跑步,充滿自信地說出:「我現在的人生好棒哦!」
就像英國作家馬克.吐溫曾說:「去愛吧!就像不曾受過傷一樣;跳舞吧!就像沒有人欣賞一樣;唱歌吧!就像沒有任何人聆聽一樣;工作吧!就像不需要錢一樣;生活吧!就像今天是末日一樣!」

當我們不再害怕,找出生命最重要的優先順序,就不再有金錢、年華的問題,只有愛的問題。打開心,然後勇敢去擁抱世界,不會留下任何空白與遺憾。以下是陳慧翎與張鈞甯的精彩分享:
那些動物教我的事
生命教育,一直是當下台灣最缺乏的課程。如果你想要學著去愛,也渴望擁有一份毫無保留的依賴,去養寵物吧!你會學會承擔生命的責任。

陳慧翎(以下簡稱「慧 」):一開始崗哥(註:電影監製李崗)覺得台灣還沒有拍過寵物電影,但當時我沒養寵物,不太能理解那種情感。小時候我爸養過一隻白色秋田,有一天牠突然不見了,我奶奶說狗會怕飼主難過,所以會自己跑去外面死去,後來工作那麼忙,連植物都養不活,怎麼可能養動物?當我們正在拍片時,有隻很小的白貓很瘦、很可愛,牠一直跟著我們劇組的人走來走去,劇照師跟在小貓後面,每次叫牠「陳慧翎」牠都會回頭,大家都說這是命中注定。養了牠3個月之後,我剛好要去美國10天,沒想到我第1天就開始想回家,這才真的懂了那種責任感跟牽掛的感覺。

張鈞甯(以下簡稱「鈞」):我自己也有養狗,牠的個性真的很可愛,超級撒嬌,你不理牠,牠就會用頭一直頂你的手,你摸牠兩下,牠就翻肚皮扭滾搖尾巴示好。 其實我以前的個性是完全不撒嬌的,怕人家覺得我在拍馬屁,就是一個很保持距離、很ㄍㄧㄥ的人。遇到這隻狗狗後,我覺得像牠這樣,人家也不會覺得你在跟他裝熟或幹嘛,反而會覺得你讓氣氛很開心,後來就改了很多。還有,我以前工作很累回家時,都把最累那一面給家人看。但是,狗狗在你回家時,都會搖著尾巴迎接你,永遠都不會把不好的心情帶給你。我才開始反省自己每次都表現出最爛的給家人?狗狗真的在生活中教了我很多事情。

慧:我養貓後才理解,為什麼人跟人之間很少會有全然的愛跟信任,反而人和動物間會有?因為人很會計較,人會因為你今天講1句什麼話,就放在心裡。可是動物完全不會,就算你今天罵完牠,過1分鐘,牠又來黏你了,而且牠沒有分別心,不會因為你變胖、禿頭、缺牙就對你大小眼,牠無差別的愛你,全然的愛你。
生命的真諦,在於學習愛與珍惜
在人生中,大家永遠想的是「應該得到什麼」,卻從來沒有人教過我們「失去的時候怎麼辦?」因為大部分人都沒有辦法承受失去這件事情,甚至避而不談。面對生命的缺憾與不完美,我們應該如何去承擔、面對?

慧:在人生中大家都會教你,你應該得到什麼,卻從來沒人教你失去的時候怎麼辦。生命沒有那麼完美,有許多殘酷的面向你要去學習承擔、面對以及度過。電影前置期我在上海工作,有天突然接到電話說我男朋友腦中風,人在加護病房,我在趕回途中心裡只想著:「再多給我1分鐘」,那1分鐘是很複雜的,你希望他不要走,又開始想過去跟他相處的美好點滴,你錯過了多少1分鐘?那錯過的每1分鐘,過去都覺得很簡單唾手可得,可是它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被收走,一下子就會不見的。

電影裡的女主角也是一樣,在當下把一切認為理所當然,等「現在」過去後才開始後悔,卻沒想到在以前還是「現在」時,其實你一直都在抱怨,並沒有好好珍惜。片中最後男主角說:「我們還來得及啊!」這也是我的心情,珍惜當下,珍惜你碰到的每一段緣分。

鈞:我們想探討的不只侷限在人與動物之間的情感,而是人和人、動物在相遇、分離的過程中,你如何去反省、警惕自己要學習愛和珍惜。現在的女生都愈來愈強,但也愈要向別人要愛,可是我們都忘記愛是要相對付出的,你不可能永遠要,你也要相對付出。

死亡是我們這輩子一直不斷在面對的困難課題,尤其是30歲之後,開始經歷爺爺、叔叔以及寵物的過世。拍完這部電影後不到1個月,我家的狗狗也生病了,但是一切都似乎安排得很好,牠離開的那天早上剛好我不用工作,我一直陪著牠,跟牠說:不用怕,我會一直陪著你!牠真的很貼心,連最後要走的時間都幫我選好了,沒有造成我的負擔,所以我最後是沒有遺憾的。

我很慶幸自己已經在片中經歷過一樣的事,我從中學到,只要你真正去愛,真誠的對待你身邊每一段感情,你可以把那些好的回憶留下來,換一種心情去面對死亡,雖然心中的痛還是很酸,可是你不會後悔,因為你已經把握每個相處的片刻。

慧:死亡或生命應該是重重提起,輕輕放下,台灣人很避諱去談死亡,可是有多少人驟然遇到時不知所措,崩潰到沒有辦法繼續過生活?我自己一直非常沉迷於死亡這個議題,歷經奶奶、爸爸的去世,後來在大愛台拍的第1個題目是安寧病房,我以為自己已經看得夠多,但是一直到前男友去世後,我才領悟這是一個永遠不會終止的課題,當時我常走著走著,看到太陽很好就突然哭了,因為已經沒有人可以跟你分享了。

我前男友是燈光師,有一場戲要拍一道清晨陽光灑下來的光線,當我後來看到monitor畫面時,我突然感覺到,他應該還在,他以某一種形式圍繞在身邊守護我,他想要看到的是我比以前更堅強快樂。現在我已經交了新的男朋友,開始新的生活。生命好複雜而且好奇妙,當你覺得快過不去的時候,總是會有一個亮點,帶你到一個從來沒有想過的地方。
生命裡,到底什麼對你是最重要的?
鈞:年輕時,我們追求事業,追求愛情,可是回頭才發現你已經錯失掉很多真正重要的東西。如何去發現、排出生命中重要事物的優先順序?

時間在學業上,但年齡又是演藝工作裡很現實的壓力,我很害怕自己30歲後就再也沒有市場和機會了,當時我什麼工作都抓,感情上也很徬徨。後來我跟著世界展望會去了蒙古,在那個遼闊的地方,我和楊祐寧把相機放在地上設定10秒自拍,我們朝著一望無際的草原向前衝再回頭,回來看照片,看到天地那麼大,人那麼小,突然覺得為什麼要跟自己過不去?

後來,我一直在尋找,人生當中什麼事情讓我最快樂?我做了一個決定,從現在開始,我的人生要以快樂為主!以前我是跳舞跳不好看就不要跳,唱歌唱不好就不要唱,但現在我要讓我的身體快樂的去跳舞,我要讓我的身體快樂的去跑步,做所有的工作都是這樣,從那一刻我就覺得,現在的人生好棒喔!

慧:我比較不一樣,我一直是個離經叛道的人,從小就覺得人生要以快樂為目的,碰到每件事情都會去找出讓我最快樂的地方,而且這件事一定要有意義,我就會非常樂於去做這件事情。就像拍戲,賺錢是最膚淺的意義,可是這件事不只是個工作,它包含人跟人之間的緣分、相處,它還具有社會意涵,它可以傳達某些意念、情緒,讓還沒經歷過這種經驗與情緒的人也能從中獲得領悟,就像Peter(註:電影男主角何潤東)一直都忙著自己的工作,可是他在拍片的過程當中突然跟我說,他覺得他錯了,雖然他很愛他的家人,可是他卻忙到沒有時間陪家人,物質上的愛不是真正的愛。

現在的氛圍,大家都在抱怨當下,其實最珍貴的是現在好好活著的每一刻。我拍過災區的紀錄片、八八風災,我們想問經歷過這些事情的人,如何存活下來並延續生命?我拍過慈濟最底層的環保志工,他們捐不起錢,沒有頭銜或地位,但是每天一早起來就去做資源回收,是什麼力量和信念讓他們持續下去?這些故事都好精彩,我想傳達的是生命其實是有力量的,而且它會自己找到出口。
2、懺悔與負責任/聖嚴師父開示-10306
「懺悔」是肯定自我非常重要的途徑。懺悔的意思是「承認錯誤」,但是承認錯誤之後,還要負起責任,準備接受這個錯誤所帶來的一切後果,這才是懺悔的功能。

根據佛經,懺悔有3種方法:第1是對自己的良心懺悔;第2是對我們所虧欠的人懺悔;第3則是當眾懺悔。在當下承認錯誤的同時,對自己負責,也對他人負責。

佛教徒通常是在佛前懺悔,因為我們很多時候往往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事,或是根本不知道錯在哪裡,所以會在佛前求懺悔,請佛菩薩為我們作證明。佛經指出,凡夫的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因此無論我們如何客觀持平,都不免會犯錯。尤其我們的記憶總是很快就把錯的、壞的事情忘掉,或是不願想起,甚至於把錯誤合理化;但是對自己得意的事、對別人的貢獻,卻又記得牢牢的,而變得自傲自大不懂得謙虛心。所以無論知不知道、有沒有發現自己行為上的錯誤,我們都應該懺悔。

其實在我們一生之中,無意間對不起的人有很多很多,他很可能就是我們的父母、兄弟姐妹等最親近的親人;我們傷他們的心,讓他們受苦受難,而自己並不知道,甚至有時候讓人家受苦受難,心中還在幸災樂禍,說:「活該!希望他再更苦一點,這樣才能發洩我心中的不滿。」像這樣的心理,都應該要懺悔。如果我們平常能夠天天懺悔的話,我們的身心行為,就會愈來愈清淨。如果做錯了事不懺悔會怎麼樣呢?佛教徒相信「罪有罪報,業有業報。」果報有好有壞,好的叫作「福報」,壞的叫作「業報」、「罪報」。如果不懺悔,我們受的苦難就會多些;如果懺悔,受的苦難就少些。

我們的家庭、事業、學業,甚至於健康,都免不了會產生種種的挫折、磨難。這些阻礙、不如意、不順心,其實都是我們過去在有意、無意間,所造的種種罪業,而形成的果報。但是許多人不理解這個觀念,一旦果報現前了,就覺得是老天沒有長眼睛,而埋怨:「像我這麼好的人,為什麼老天對我不公平?為什麼我會遇到這樣的事?簡直是沒有天理公義!」甚至會進一步會想:「天底下根本沒有天理、良心!既然人家對我這麼壞,憑什麼我要對人家好?」從此自暴自棄,出現報復的心態。這樣不僅害他人深陷苦難,也使自己再受一層煩惱所苦。所謂冤冤相報,無有盡期,真是苦上加苦、罪上加罪;如果還不懂得懺悔,想清楚問題的癥結,情況便會愈來愈嚴重。

如果不懺悔,就像欠債不還一樣,總有一天債主會逼上門來。尤其到過年的時候逼得更緊;試想看看,過年過節如果有債主上門逼債,不是很痛苦嗎? 懺悔以後,無論有形、無形,無論債主是不是在我們面前,至少我們良心上的負擔已經減輕了。

可是懺悔以後,並不等於罪過就此一筆勾消,而是「承認錯誤,願意承擔」的意思,是表示「欠你的錢我會慢慢的還,等我有錢的時候一定會還,而且會主動還。」而且懺悔並不是將所有的過失都推給佛菩薩來負責,如此是誤解了懺悔的真正意思,也不符合因果觀念。

不肯擔負責任,就不會改變自己,業力就永遠存在,這種假的懺悔並無法淨化內心;而且不懺悔改變,便無法真正肯定自己、接受自己。其實,只要肯接受「人是無法逃遁於自己的所作所為」的觀念,就會提醒自己少做一點錯事,這樣便能達到防非止惡的功用。所以懺悔之後,不是什麼事都沒有了,而是要更努力多做功德、多行布施,已積聚善緣。

懺悔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儀式,只要至誠地表明懺悔業障、罪障的決心即可。另外,也可以念〈懺悔偈〉:「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今對佛前求懺悔」。它的意思是:「由於我過去貪、瞋、痴的心理,造了種種的業,透過行為、語言和思想表現出來,傷害到人;現在我來到佛前真心懺悔,願佛菩薩給我做證明,證明我已經全部懺悔了。」


懺悔也可以用拜佛的方式,一邊拜一邊懺悔,一面念一面拜,或者是念完以後再拜。藉由無我的禮拜及〈懺悔偈〉的反思,就能毫無隱瞞地徹底承認錯誤,並增加擔負責任的勇氣,達到懺悔的功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